<h3> 清迈兰纳古城<br> 初来泰国,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清迈契迪龙寺,参观游览了一番,在导游的安排下,我们依次从契龙寺出发,乘坐当地的嘟嘟车,沿古城墙护城河,观光寻觅清迈兰纳古城的踪迹。<br> 清迈古城是泰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建于1296年,古城呈四方形样式,外围以城墙和护城河保护著,是清迈兰纳泰王朝古国的王室宫殿遗址。<br> 清迈古城原有2道城墙,外城是一道土墙,内城则为砖墙,如今只保留了内城四角的砖墙及五座城门,护城河仍清楚地将古城区的范围划出。<br> 古城内车辆川流不息,古城内著名寺庙有契迪龙寺、帕邢寺、清曼寺等,均可免费浏览。清迈古城外围由护城河环绕,护城河内侧原本修建有砖制的城墙,但随着岁月流逝,如今仅有个别区段还保留有城墙的遗迹。<br> 古城整体上呈四方形,还有四个城角遗迹以及五个城门遗迹,分别是东边的塔佩门、北边的白象门、西边的松达门以及南边的松旁门和清迈门。<br> 兰纳即“百万稻田”之意,是今天生活在泰国北部地区的主体民族泰庸人或庸人,于13世纪时在当地建立的一个王国。泰庸人又称为泰阮人或阮人,“庸”或“阮”是泰国中部地区的泰人和周边的缅人以及其他一些民族,对居住在今天泰国北部地区的这一支傣泰民族的称谓。具体来讲,“阮”是今天泰国中部地区的泰人对他们的称呼,而“庸”则是缅甸人对他们的称呼。<br> 中国元代史籍称之为“八百媳妇”,得名于“部长有妻八百,各领一寨”的传闻。明代又称“八百大甸”。意为清迈是由八百个大小不同的城镇和村寨组成的,每个城镇或村寨的首领都由妇女充任。起码从名义上说,这八百名女首领应视为清迈国王的媳妇。“八百媳妇国”的名称就是这样得来的。<br> 芒莱开国,1261年,恩央王国老孟王与景洪国(勐泐)公主所生之子芒莱王登上王位。芒莱王即位时,来自北方的蒙古帝国征服了大理国,并威胁傣泰民族的地区,于是芒莱王即位后就将都城从雷城(恩央王城,即清盛或景线)南迁到清莱,以缓解蒙古带来的压力。随后,芒莱王展开了统一泰北的扩张战争,1263年收伏了恩央附近的勐莱、勐清坎、清倡、勐帕灯和清空等18个与恩央有血缘关系的小城邦,并在北方修筑了景栋、勐范(今泰国清迈府芳县)等城,到1276年时进一步征服了勐萨、勐沆、勐帕亚戈、勐楞、清腊、清肯、勐铺喀、清坎、勐腾、勐罗、勐攀等地,国力逐渐强大。哈里奔猜在中国史书中被称为“女王国”,位于中南半岛的交通枢纽,经济实力雄厚,芒莱王对此地觊觎已久。为了征服哈里奔猜,芒莱王积极笼络泰北地区土著民族拉瓦人,使之成为能够为己所用的重要力量,又与周边同族国家结盟,除了传统的“兄弟之邦”(曼比勐农)勐泐外,芒莱王还联系了素可泰和帕尧,在1287年与素可泰国王兰甘亨和帕尧国王昂孟结盟,确保了他们对芒莱王征服哈里奔猜的支持或默许。此外,芒莱王还派遣了拉瓦人坤法潜伏到哈里奔猜的宫廷里,设法取得国王披耶易巴的信任,引导披耶易巴剥削百姓、消耗国力,从内部摧毁这个国家。等到时机成熟后,坤法就写信通知芒莱王南下进攻哈里奔猜,披耶易巴人心尽失,百姓都欢迎芒莱王来解放他们,只好弃国逃到儿子统治的邦国勐凯浪那空(南邦),这是1292年的事。芒莱王从清莱迁都到哈里奔猜,1294年从哈里奔猜迁都到旺功甘(今清迈南部),1296年又从旺功甘迁都清迈,在此期间消灭了勐凯浪那空的残余势力,完成了对除帕尧外泰北诸城邦的统一(1338年帕尧并入兰纳)。于是一个稳定强大的王国在泰北地区冉冉升起了,后世一般将1292年吞并哈里奔猜作为兰纳王国的开端。<br> 八百归元,1292年秋,元世祖忽必烈下诏,命不敦忙兀鲁迷失征伐“八百媳妇国”。这是兰纳首次以“八百媳妇国”的名称出于中国的史书记载中。史书没有明言元朝为何决定征伐兰纳,也没有记载国名的由来。1288年,云南省右丞爱鲁由昆明率军沿红河入安南,途经罗罗和白衣地区(今红河、元江地区),爱鲁通过招降来的白衣,得知在其西南有一个势力强大的八百媳妇国,元朝便决定以武力征服。此役中,元军平定了勐泐,却误以为车里就是八百媳妇国而凯旋,使兰纳免于被元军蹂躏的命运。芒莱王自然对元军南下的情况了如指掌,便主动出击已归属元朝的勐泐,联合勐泐内部的反元派(小车里)攻打亲元派(大车里),使云南连年告急。元成宗忍无可忍,在刘深、完泽等的建议下,于1301年发动了侵略兰纳的战争。然而刘深所率的两万元军途经顺元地区(今贵阳一带)时,由于战争所需的摊派和徭役,引起以西南各族的强烈反抗,元军还没到兰纳,就被土司宋隆济打败,元成宗被迫在1302年春罢征八百媳妇之役,1303年杀刘深以谢天下,兰纳再次幸运地免于战火。<br> 元武宗即位后的1309年,兰纳和勐泐又一次骚扰元朝,元廷吸取教训,遣使招谕,但收效甚微。1312年,新帝元仁宗欲再次用兵兰纳,一举解决八百媳妇国及车里问题。<br> 黄金时代,向元朝称臣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兰纳王国赢得了一段和平稳定的时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佛教也进入了兴盛阶段。1386年,因兰纳帮助素可泰抵御阿瑜陀耶的入侵,阿瑜陀耶便侵略兰纳,而后素可泰人又背信弃义反攻兰纳,兰纳损失惨重。此外勐卯的麓川政权也多次侵略兰纳,夺取了原属兰纳的景栋,互相之间“仇杀无宁日”。在此情况下,兰纳于1388年遣使明朝,恢复同中国的朝贡关系,明朝乃沿袭元制,复设八百等处宣慰司。<br> 盛极而衰,1487年,迪洛嘎腊王去世,兰纳开始走下坡路。继承迪洛嘎腊王位的是他的孙子披耶佑清莱,他在位时重用来自云南的明朝人,引起国人不满,在1495年被废黜。他年幼的叔父、即迪洛嘎腊王正宫所生的14岁的披耶该尔王继位,在位时于1507年再次发动了对阿瑜陀耶的战争,反被阿瑜陀耶打败,1515年兰纳南部重镇南邦更被阿瑜陀耶攻陷,此后兰纳再也没有主动进攻阿瑜陀耶,反而不时遭受阿瑜陀耶的侵略,此外,本来归顺兰纳的许多敖人(掸人)见兰纳被阿瑜陀耶打败,也于1519年叛逃,披耶该尔派兵追击不及,1523年介入了景栋的王位争端,却折兵损将而遭受惨败,披耶该尔王斩杀了主将盛玉屏。就这样,兰纳在连年战争中国力疲敝,不断衰落下去。<br> 1526年,披耶该尔之子披耶格色他腊即位。他继位之初,由于太王太后玛哈黛维娘本的扶持,尚能保持稳定,但1534年太王太后死去,他就失去了一个支柱,在1538年被权臣废黜,其子陶差继位为王。登基后五年,陶差和他的妻儿都被权臣杀害,群臣迎披耶格色复位,两年后被盛考等贵族所弑。围绕王位继承问题,兰纳陷入了空前的混乱,群臣分为三派,一派是以盛考为首的清迈大臣集团,他们在披耶格色死后打算迎立景栋王继承兰纳王位,被景栋王拒绝后又去请勐乃王;第二派是孟华堪为首的一派,他们与盛考派对立,欲借助阿瑜陀耶的力量夺取权力;第三派是以披耶格色他腊的王后玛哈黛维集拉博帕为首的清盛派,由清盛召勐、清莱召勐、南邦召勐等王室宗亲构成,他们消灭了盛考派,然后迎立澜沧王国王子塞塔提腊王子(披耶格色他腊王的外孙)为 兰纳国王,在塞塔提腊还没来时,集拉博帕王后先即位为女王,她在位一年间,阿瑜陀耶国王柴拉查蒂腊趁乱来侵,集拉博帕佯装投降,然后反戈一击,拼命抵抗,使阿瑜陀耶染指兰纳的阴谋破产,同时还击退了勐勇、勐乃等地掸人的入侵。由于在保卫兰纳的过程中借助了澜沧王国的力量,所以兰纳人隆重欢迎他的新国王塞塔提腊入主,这是1546年的事。1547年,澜沧国王菩提塞拉(塞塔提腊之父)在一次驯象表演中意外死亡,塞塔提腊闻讯后去澜沧夺位,临行前带走了清迈的碧玉佛等圣物(后来成为泰国镇国之宝)。此后四年间,兰纳陷入无主状态,各派大臣互相攻杀,极大消耗了国力。<br> 1551年,在确认塞塔提腊放弃兰纳王位后,兰纳群臣迎立出身芒莱王长子坤乞龙后裔的勐乃召勐陶梅古继承兰纳王位,又称披耶梅古。陶梅古继位后,重用勐乃人,削弱了兰纳本土臣僚的势力,引起国人对他的离心。陶梅古虽然入主清迈,在清盛和清莱还在塞塔提腊手中,于是他动员勐乃的军队攻打这两座城市,都无功而返。1554年,塞塔提腊所任命的清盛召勐去世,陶梅古趁机派王室成员披耶格腊蒙管理清盛,次年塞塔提腊侵略兰纳,打败了勐乃的援军,占领清盛一年后撤退。1557年,勐乃遭到中南半岛新兴强国缅甸(东吁王朝)的攻击,向兰纳请援兵,陶梅古派兵援助,反而招致了缅甸的讨伐。1558年4月2日,在缅甸国王莽应龙的攻打下,清迈城失守,从此兰纳失去独立,进入被缅甸统治的时期。<br> 缅甸统治,缅甸征服兰纳后,并未立刻对其实施直接统治,而是贬陶梅古为副王,保留其统治者地位,同时派军队驻扎,勒派贡赋,以维持缅甸的对外战争。1563年,莽应龙发动了侵略阿瑜陀耶的白象战争,陶梅古联合兰纳的其他召勐,在澜沧国王塞塔提腊的撑腰下拒绝配合,反抗缅甸的统治。次年莽应龙在白象战争结束后北上讨伐兰纳,再次攻陷清迈城,废黜了陶梅古,另立兰纳王室的女性后裔帕娘维素提黛维(一说是陶梅古之母)为傀儡。她对缅甸百依百顺,派兵协助缅甸平定阿瑜陀耶,同时她捐赠了大量农奴到寺院做奴婢,将银钱铸造成带有她本人特殊标志的信物发给他们,使他们免于被征发而成为缅甸人的炮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兰纳百姓的利益。1578年,帕娘维素提黛维去世,莽应龙派自己的儿子农他梅宋做兰纳副王。<br> 伴随着缅甸直接统治的建立,兰纳人民的赋税和徭役也加重了,在缅甸进行对外战争时往往成为前哨。但是,缅甸始终没有同化兰纳的北部泰人(泰阮人、泰庸人),当地居民的反抗也从未停止过。1727年清迈一度被一个叫贴生的僧侣占领,一个月后又被缅甸夺回,此人被奉为兰纳的民族英雄。18世纪中叶,兰纳地区的不稳加剧,随着郑信在暹罗建立了吞武里王朝、驱逐了缅甸人,北部泰人的兰纳也大受鼓舞,决定与中部泰人的暹罗联手驱逐缅甸。1774年,暹罗军队将缅甸驱逐出兰纳,兰纳从此摆脱二百年的缅甸羁绊,在同族国家暹罗的帮助下复国。<br> 暹罗藩属,兰纳复国后,理所当然地臣服于暹罗吞武里王朝,这是北部泰人第一次向中部泰人俯首称臣。郑信封兰纳抗缅领袖披耶扎办为披耶銮瓦栖拉布拉甘,统治清迈。次年缅甸卷土重来,围攻清迈,披耶扎办无力抵抗而弃城逃跑,被郑信监禁于吞武里而死。<br> 在缅甸统治时期的1730年,南邦猎户出身的提昌暗杀了起义的领导者陶玛哈约,被缅甸任命为南邦召勐。其子帕召嘎维腊后来反缅归暹,继续担任南邦召勐。披耶扎办死后,他在1782年被暹罗新王拉玛一世封为清迈召勐,统治兰纳地区,在位30多年间致力于复兴毁于战火的清迈,通过人口掳掠来充实清迈,使之重现光彩,并在1804年收复清盛,彻底驱逐了缅甸在兰纳地区的势力。<br> 复国后的兰纳在承认暹罗宗主权的前提下,保持内政自主的地位,一直延续到拉玛五世改革。当时暹罗为了防止外来势力渗透到兰纳,使兰纳脱离暹罗,从1874年向清迈派驻专员,开始干涉兰纳的内政。1884年派遣披集亲王作为特别代表来到清迈,配合拉玛五世实行包括奴隶制、司法、财税、行政、军事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试图取消兰纳作为国家的地位,纳入暹罗版图之中,兰纳(清迈)国王因他威差雅暖在1891年宣布服从暹罗法律,1892年,拉玛五世任命披耶颂素叻迪为泰北总督,丹隆亲王为北方部长,标志着兰纳不再作为一个国家存在,正式成为暹罗版图的一部分(1894年将北方部并入内务部)。在暹罗对兰纳“改土归流”期间,也曾发生一些起义,到1902年达到顶峰,但都被镇压下去。清迈、南奔、南邦的召勐头衔先后在1925年、1943年被废除,兰纳彻底成为历史的陈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