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瑞安老街一一忠义街)</span></p><p class="ql-block"> 接连10多个晚上,囫囵吞枣地读(翻)完《瑞安古诗七百首》,无奈才疏学浅,未能完全融入古诗的意境,然而这些蕴含着家乡风土人情的美妙诗篇,还是激起了心灵的极大共鸣。</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玉海楼全貌)</span></p><p class="ql-block"> 瑞安隶属温州,是“温州模式”的发祥地。“温州模式”使温州人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与生俱来的商业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勤劳坚韧的温州人,实干苦干,既能睡地板、又会当老板,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商机,因而拥有令人艳羡的称呼——“东方犹太人”。</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瑞安隆山塔,始建于北宋大观年间。后毁,明洪武十二年(1379)重建。</span></p><p class="ql-block"> 然而,温州这个盛产老板的富庶之乡,也有人视其为文化沙漠。对此偏颇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温州不仅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就从我的家乡——瑞安说起。</p><p class="ql-block"> 瑞安是具有1760多年历史的瓯越古邑,地兼山水之胜,民多睿智之士,夙有“理学名邦”“东南邹鲁”之誉。自古以来,书声比户,文风鼎盛,学人蔚起,俊彦辈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海纳百川,厚德崇文,荟萃民俗,积淀人文,形成气韵独特的人文遗产和风情浓郁的民俗景观。</p> <p class="ql-block"> “瑞安出才子”是浙南一带的流行之说。据统计,自隋朝以来,瑞安历代进士有307位,其中状元3位;《二十五史》正式立传的瑞安人就有22人。回眸瑞安历史画卷:林石传《春秋》之学,启永嘉学术之先声;许景衡、周行己负笈中原,播洛学、关学于温州;陈傅良阐扬事功学说,承先启后,创一家之言;叶适集永嘉学派之大成,与朱熹的理家、陆九渊的心学鼎足为南宋学术界三大学派;高则诚撰《琵琶记》,奠定南戏的基础,称为“南戏鼻祖”;孙诒让著述等身,精研经子之学,世称朴学大师,章太炎赞其为“三百年绝等双”;陈黻宸被誉为“浙江大儒”,是在北大讲堂教授中国哲学史的第一人;陈虬是近代杰出的改良主义思想家,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新式中医学校;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曾联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鱼类学之父伍献文,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天体力学家孙义燧,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大气科学家伍荣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海洋物理学家方国洪等等,真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瑞安玉海楼)</span></p><p class="ql-block"> 瑞安为江南水乡,文化之邦。历代文人骚客曾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吟咏。“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游览瑞安仙岩,赞叹连连,写下了“谁知苍莽千峰外,尚有仙山一点青”的名句;著名诗人陆游经过瑞安写下著名诗篇《过瑞安江》:“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陆游笔下的瑞安与蓬莱仙境仅相隔一帆风,无疑是一个富饶祥瑞之地;理学大师朱熹游访瑞安,题写了“溪山第一”“东南邹鲁”的匾额,使瑞安小城闻名遐迩;著名散文家朱自清陶醉于瑞安仙岩梅雨潭的绿,写下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名篇《绿》,被选录于高中语文的教科书;大学者郭沫若慕名专程拜访瑞安著名藏书楼——玉海楼,并为之题联“玉成桃李,海涌波澜”。</p> <p class="ql-block">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发展的动力。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的瑞安,十分珍惜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积极传承浩瀚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政府的支持和学者的努力下,编辑出版了《瑞安地方文化丛书》,对瓯越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弘扬,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 (千年古县一一瑞安)</span></p><p class="ql-block"> 《瑞安古诗七百首》是《瑞安地方文化丛书》系列中的一卷,共收录了自南北朝至近、现代瑞安籍诗人的古诗作品和非瑞安籍诗人有关瑞安山水、名胜、人文、在瑞安生活经历以及与瑞安籍人物唱和酬答的古诗作品720首。这些古典诗歌都具有一定的可读性,能使读者对家乡的历史面貌有比较形象的感性接触。</p> <p class="ql-block"> 读《瑞安古诗七百首》,尤为喜爱其中的两首诗。其一是《春暮》:“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此诗清新自然,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暮春时节时序更替的风光,因而被编入《千家诗》,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诗的作者是北宋著名诗人曹豳(1170~1249),瑞安马屿曹村人。曹村被称为“中华进士第一村”,因为一个小小的曹村一共出过90多位进士。曹豳勤奋好学,才华出众,嘉泰二年进士,任过左司谏、礼部侍郞、工部侍郎、福州知州,著有奏议、讲义20卷,诗歌、杂句60卷,可惜大多散佚,现仅存文1 篇、诗11首,词2首。</p> <p class="ql-block"> 其二是《咏白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作者陶弘景(456~536),秣陵(今南京江宁)人,道教思想家。先仕南朝齐,佐萧衍夺齐帝位,梁朝建立后隐居,一度曾隐于瑞安福全山。梁武帝萧衍礼聘不至,只好屡屡派人请教朝廷大事,陶弘景虽居殿堂之远,却俨然成为朝廷决策人物,时人称为“山中宰相”。此诗据传是回答齐高帝所问,写得轻淡自然,韵味隽永,以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志趣和谢绝出仕之意,读来如沐春风,如面清泉。后来,陶弘景隐居瑞安之地取其姓,名“陶山”,有楹联曰:“六朝霸业成逝水,千古名山犹姓陶。 ”</p> <p class="ql-block"> “谁不说俺家乡好”。读家乡的文化丛书,内心总会郁结一种别样的情愫。这种乡思,这种乡情,这种乡愁,浓浓郁郁,缠缠绵绵,从感知到认知,只有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才可细细品味。正如陶诗所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瑞安国旗教育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文:选自木鱼《云水禅心》 图: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