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暖花开,正值学习好时节。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行四人有幸参加了2024年3月21日至3月24日的“激趣有方,学数有道——‘名师之路’第26届新课程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革新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享受了一场教学的视听盛宴。名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刻的教学思维、简约而有深度的教学设计无不令人叹为观止。我们领略着名师的风华,吮吸着知识的甘露,接受着理念的洗礼,“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学有所悟,笔耕不辍,下面向全体教师作如下学习汇报,愿我们一同采他山之石攻玉,纳百家之长厚己。</p> 名师课堂·我们感悟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算法是知识 选择才是智慧</b></p><p class="ql-block"> 很有幸参加这次“名师之路”新课程研讨学习,聆听各位名师讲课我豁然开朗,不仅解决了很多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现就对罗鸣亮老师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拓展)》一课谈一点思考。</p><p class="ql-block"> <b>“疑”为趣之源。</b>开课,罗老师抛出淘气对459×7的计算过程,鼓励学生大胆疑问。在质疑声中,学生对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认知与淘气的方法产生矛盾冲突,进而激发学生探究淘气方法对错的欲望。好奇,好探索是孩子的天性,罗老师正是抓住孩子的这一天性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p><p class="ql-block"> <b>“思”为学之本。</b>罗老师在分享中讲:“学习发生的标致是亲历思考的过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教学过程中,罗老师让学生提出质疑,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分享时认真并耐心聆听每个孩子的想法。经过三次逐渐深入地探究,孩子们解开了淘气计算方法的奥秘,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了深度的认识,体验到了亲历过程收获知识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b>“理”为识之心。</b>这里的“理”在本节课是算理,泛指原理。“识”是知识。聆听到最后,才豁然开朗,罗老师这节课的深层含义直击知识本质,最后用算理剖析整个计算过程,学生明白所有的计算过程都脱离不了一个“理”字,这个“理”就是核心,只有明白了这个“理”,方法才能多样,认知才有广度,结构才能完整。</p><p class="ql-block"> 算法是知识,选择才是智慧。亲历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郭振)</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拼”中“做数学” “转化”巧渗透</b></p><p class="ql-block">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四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今天有幸听了强震球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使我收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强老师是通过让学生“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而通过数格子的方式一一排除不正确的猜想,初获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然后再通过剪拼来证实结论。同时还让学生思考着:“还能怎样剪拼”“为什么都要沿高剪”“不同位置的剪拼有什么联系”这三个问题。让学生充分理解“一个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纵观课堂,强老师通过“猜、铺、拼、疑、证、展”让学生亲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法转化成长方形,就是把新知识变成旧知识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鼓励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研究更多平面图形的面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有知识的收获,更要关注学生要有学习方法的收获。(贾先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智慧风暴123” 创新求异探本质</b></p><p class="ql-block"> “图形的运动”是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学习内容。在人教版教材编排中,“图形的运动”分三个阶段呈现,从第一学段在观察生活现象中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三种运动,到第二学段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和平移,会画这两种运动后的图形,再到第三学段进一步认识旋转,会画旋转后的图形。</p><p class="ql-block"> “图形的运动”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哪里,又可以通过怎样的教学策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呢?今天,我有幸聆听了“名师之路”顾志能老师的这节《图形的运动(练习课)》及微讲座,他的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让我受益匪浅。顾老师通过“智慧风暴123减步法",引导学生探究图形运动的本质,促进深度思考,激活空间思维;探究过程打破固有的聚焦局部细节的学习思维定式,走向整体想象,建构直观想象。 从二维到一维,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图形的运动可以找关键对应点,从而理解运动的本质,所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尝试,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形成。(胡萍)</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知其然,知其所以然</b></p><p class="ql-block"> 今天有幸聆听了贲友林老师执教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让我感触颇深。</p><p class="ql-block"> 贲老师在学生画了放大后和缩小后的图形后,让学生对比观察,讨论“同时×2和+2都是将图形放大了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产生自己的想法,在分享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深度学习发生。当学生认为+2也是放大时,老师不急于纠错,而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别+3,+4……+10000,当长方形的长是10006,宽是10004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现此时的长方形逐步接近正方形,形状变了,自然而然得出同时加一个数时,图形的形状变了,与图形放大的本质特点相悖。纵观我们的课堂里,只是给学生强调不能同时加或减一个数,并没有引领学生亲力放大或缩小时为什么不能加或减一个数的过程。而在贲老师教学中,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知道了不能这样,还明白了为什么不能这样,抓住了知识的本质。</p><p class="ql-block"> 引导而不约束,鼓励而不替代,启发而不灌输,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高静)</p> 课标热词·我们分享 <p class="ql-block"> 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落地一来,“核心素养”、“大单元”、“项目化”、“跨学科”、“体验式”等等热词走进了的数学老师的视野,对于如何去落去做实,尚有很多困惑。下面给大家分享,从名师课堂中领会到的新理念。</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b></p><p class="ql-block"> 今天鲍建生老师的讲座中提到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我觉得首先要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周围事物、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原型的意识和水平。也就是使我们数学课堂“生活化”。</p><p class="ql-block"> 一、课堂“生活化”可以体现在“数学语言生活化,理解数学”。</p><p class="ql-block"> 例如,徐长青老师在讲解“乘法分配律”(a+b)×c=a×c+b×c时,把老师比做c,两个学生分别比做a和b,然后老师分别和两个学生握一次手。在后面的环节中也是通过这种表达方式让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记忆深刻。</p><p class="ql-block"> 二、课堂“生活化”还可以体现在“教学情景生活化,体验数学”。</p><p class="ql-block"> 例如吕英老师的《时间在哪里》这堂课中设计了:静止做一个动作坚持一分钟,一分钟折书签,一分钟的震消防演习。这都是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体验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学生在这种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实践学习能力才是最强的。</p><p class="ql-block">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贾先媛)</p> <p class="ql-block"> 对于这两天的培训有很多收获,聆听和结构化这两个词在我脑海里就下了深刻的印象,分享如下:</p><p class="ql-block"> 1.聆听。所有名师在课堂中都做到了聆听学生的发声,都会认真聆听每位发言学生的话语,通过捕捉学生思维的声音推进课堂不断走向纵深。徐长青老师在课中,静静听着孩子们的倾诉,时而引导,时而指正,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正是这样充分的信任,使得学生感受到被重视,从而更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2.结构化。“结构化地学”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以前认为的知识结构化建设,课堂结构化设计都是老师的事儿。通过这次培训,我领悟到了学生也要结构化地学习,抓住知识的生长点,经历知识的发过程,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建构结构化的认识。(郭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巧用问题,渗透思想,发展思维</span></p><p class="ql-block">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学习的核心是学会思考。教师要遵循儿童认知特点,在此基础上用问题链为学生支起自主探索的脚手架,在不断的追问中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习在自主建构中真正的发生。 如《分一分》这一课,张静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一半”时,巧用学生作品提出问题,制造矛盾冲突,初步渗透分数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好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不断对话交流解决问题。(高静)</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体验 学科融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给大家分享这两个词,源于吕英老师《时间在哪里?》这堂综合实践课。1秒钟能干什么?我们会怎么教,让学生眨一下眼睛,敲一下桌子?一分钟有多长?我们会让学生怎么去感知,数几个数,写几个字?仅仅这样学生能理解吗,我未曾真正思考过。吕英老师为了让孩子深刻体验1秒钟能干什么,把川剧变脸,各行各业的1秒,自然界的1秒,等等情景搬进了课堂,充分通过视觉,听觉冲击学生的认知,感受1秒虽短,但仍然宝贵。对于1分钟的体验更是令孩子们终身难忘。吕老师设计了木头人游戏,折纸质卡的小活动,组织观看了消防员的1分钟,汶川地震的1分钟,还在课堂上进行了地震撤离演习,孩子们在一次次体验中多维理解时间,感悟时间,珍惜时间。(胡萍)</span></p> 返岗实践·我们落实 <p class="ql-block"> 为期3天的学习之旅让我们有了醍醐灌顶的顿悟,更有了革新自己课堂的决心。践行新课标、落实新课标,我们要从"坐"着学转变为“做”着学,只有把领悟到的新理念落实到行动上,课堂才会发生质的变化,学生才会能真正领悟到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胡萍: 这次培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理解他们的疑惑,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挑战。我会将这些收获应用到我的日常教学中去。我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学习,我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我的学生,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潜力,同时也在教育的道路上与学生一同成长。</p> <p class="ql-block"> 高静: 这次“名师之路”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不仅领略到数学大咖们的教学魅力,更是领悟到了许多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解决了我在教学中的困惑。今后的数学课堂中,我要多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要多关注数学本身,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魅力,乐学、爱学数学。</p> <p class="ql-block"> 郭振: 今后的课堂中,我将多留白,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将多倾听,让学生感受被尊重。见贤思齐,多向优秀教师看齐,多思考多实践,把领悟到的新课标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p> <p class="ql-block"> 贾先媛: 此次学习让我近距离接近名师,使我在许多方面都受益匪浅。首先我学着像罗鸣亮老师那样“把课堂还给孩子”,放手让学生勇敢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不断地提出疑问和想法,然后让孩子们自己辩一辩,直到把问题解决的方式。其次我要注重创设教学情景,不但要从现实生活问题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而且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者,努力提升个人素养,尤其是“课堂机智”。要想上好每一堂课,处理好课上每一个问题,就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个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我们在平时的每一堂课中积累出来的,是课前做了足够的准备得来的,是在每一次的成长中总结出来的。所以我要向着这一步前进。</p> <p class="ql-block"> 理想的教育不应当是知识的堆砌,数学课程目标从“双基”到“四基”,从“两能”到“四能”,进而提出了基于“三会”的核心素养就可以看出这一改变。较之其他的学科,数学难免枯燥和晦涩。</p><p class="ql-block"> 如何真正落地数学的核心素养,实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数学,感受到数学世界的奇妙和美好,成为真正的数学课堂的主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学科育人是一种教育理念,贵在“学科味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学科育人是一种教育方式与过程,贵在“润物无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学科育人以回归教育本质为目标,贵在“内化生长”</span></p><p class="ql-block"> 我们怀揣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共同放飞簇新的教育理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