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板门山,探狸狐洞

张少君

<p class="ql-block">  3月9日,相随几个好友去板门村登板门山,探狸狐洞,其实早在2011年10月份,由于下乡到松后村,就想有登狸狐洞的想法,并告知了当时在镇政府的有过交往的友人,并让其联系好向导,其实那时是不具备探洞的条件的,刚好,单位打电话说让我明天报到大同开会,晚上要回到县城,不然,我担搁了去太原的早车,只好作罢,对于能否再探狸狐洞,我一直还是想再去的,时隔多年,从微信群里看到高山芳要去探狸狐洞,我便联高老师,刚好有一个空位,正好愿我探狸狐洞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前天夜里,准备好了登山的工具,食品,水等,驱车到了松后,问了一下老乡路,还要走两个小自然庄才能到板门山下联系好的向导老张,对于登山、探洞我是信心满满的,远离了县城的喧嚣和汽车的尾气,一切都是那么亲切,后板门村现在居住的只有几户人家,狗吠声起,打破了山村的宁静,早春的阳光非常柔和,空气特别清新,天空特别纯静深邃,土坯房在柔情的阳光照耀下非常的安静,石堰在弯曲的道路上带你走进一片乡土气息中,风儿轻轻掠过耳边,带着一丝丝春天的气息,怕打扰了你的惬意。</p><p class="ql-block"> 由于多年封山,荆棘丛生,只能从踩山人踩出的一条可隐可现的小路登山,天特别蓝,空气特别清新,使你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黎城有72板,板门山是第一板,到板山是最后一板共72板,我县洪井镇白云村上的老慢山是中板,黎城和72这个数字有关联的,还有72条对头沟,(72条对头沟与岚山有关,另述)有72双村,比如上下马家峪,前后贾岭,东西骆驼等,板门山板山是72的首板和尾板,板山被武乡抢先注册了成了武乡板山,在此不想多说什么。</p><p class="ql-block"> 登山过程是艰苦的,艰难的,奋力的在经过近两个小时,终于登到了板门山第一板高峰中壁立的崖下,稍事修整十多分钟,还有一个几十米的陡坡方能到狸狐洞口,手脚并用,攀爬终于到了洞口,洞口还有小量积雪,下洞口也很困难,几经变换姿势,方下到洞口处,洞口处很宽阔,乱石堆叠,光线幽暗,尚可通过,再进十余米,伸手不能见五指,灯光照处,有几块巨石卡在洞中,巨石下尚有空洞,老高他们已经通过,我试着摸索前进,腿短,几次吃力,也难能爬过去,试了几次,未能通过,抬眼一望,前面尚有一碗口粗细的长有三米的独木桥,横木靠洞体一侧,没有攀手可扶,另一侧尚有深三四米的深坑,不远处还有一只容一人葡伏而过的洞口,脚下一软,心一慌,虚汗直冒,不由的打起了退堂鼓,老高和向导老张说过独木桥时,扶我一把,其实,我心里很害怕,腿软心也慌,打退堂鼓也无不可,说什么也不进去了。</p><p class="ql-block"> 登板门山已完成,探狸狐洞半途而返,后悔吗?有些,不怎么强烈,要是有些勇气,或许就真的完成了探狸狐洞的愿望了,有句话,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在学习,生活,工作等,不如意之事多多,何况一次探洞,记得我第一次登黄崖洞时就因胆怯而退缩,之后几次也是望洞兴叹,到后来修了扶梯,方敢登上一两次,登一米崖时,也是两股颤栗,不敢向前,而退缩,第一次过台壁渡槽时,也是信心满满,走出十多步时,望着沟底,眼晕腿软,脚不敢抬步,而折返,而每次到台壁渡槽时都是信心满满,登到半处,腑看一眼沟底,就折返,有一次在大家的鼓励下登到半途而腿软,只能把自行车放到渡槽里,人也下去渡槽中,推着车过去,对于在渡槽上观看自然美景,则无从谈起,而后,台壁渡槽安放了栏网,并在渡槽中段安放了玻璃栈道,我方能过去,但心里仍紧张,眼睛目盯前方,还有好多知难而返之事,不一一赘述。</p><p class="ql-block"> 登板门山,领略了八百里太行的雄姿,更多的是感受是板门山的天那么的蓝,空气那么的清新,中午在向导老张家吃得饭,老张把家里的芝麻盐,咸菜,调的葱,辣端出来,辣我不多吃,只捡了些葱白吃,天不是那么很冷,在院里敞开吃了两碗面,多时我只吃一碗饭,由于调料到位,多吃了一碗,板门山下的水质很好,煮面的汤喝了两碗,感觉好甜,板门之行就此结束,若有再登板门山的机会,我还要去,至于探洞,也只能想想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