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张爱玲 - 诗词数首</b><br>诗文 | 茗香斋主 七碗茶<br></h1> <h1><br><b>七言律诗•情感与岁月 押庚韵</b><br><br>诗文 | 茗香斋主 七碗茶<br><br>襟华袍丽爬虫虱,撕碎情缘海底净。<br>心动何图能理性,情疑微意好声名。<br>合身寂历悲犹隐,适脚迷离怨复生。<br>卑屈开花惟自许,人生自恋足堪评。<br><br></h1><h3>2024年03月24日作于天津</h3><br> <h1><br><b>七言律诗•春深远道怜游子 押微韵</b><br><br>诗文 | 茗香斋主 七碗茶<br><br>蛀齿人间色未菲,风吹牙洞痛稀微。<br>春深远道怜游子,雨过离情入绣帏。<br>红白玫瑰蝴蝶舞,短长草树鹧鸪飞。<br>独怀岁月青仍在,避去女王胡不归。<br><br></h1><h3>2024年03月25日作于天津</h3><br> <h1><br><b>五言绝句•翻通与弦外 押侵韵</b><br><br>诗文 | 茗香斋主 七碗茶<br><br>咒语翻通易,皱眉弦外音。<br>无关充役卒,不爱两难心。<br><br></h1><h3>2024年03月26日作于天津</h3><br> <h1><br></h1><h1><br></h1><h1><b>七言绝句•一枕梦华灵妙笔 押齐韵</b></h1><h1><br></h1><h1>诗文 | 茗香斋主 七碗茶</h1><h1><br></h1><h1>善宽皆会受人骗,心结贪迷陷阱欺。</h1><h1>一枕梦华灵妙笔,无情风月败虚期。</h1><h1><br></h1><p class="ql-block">2024年03月27日作于天津</p><p class="ql-block"><br></p> <h1><br><b>相见欢•相爱境界</b><br><br>诗文 | 茗香斋主 七碗茶<br><br>恣情媚眼柔丝,眼波时。始恋惊心火热、享尝期。<br><br>浮华熠,烟花寂,笑顰思。岁月静嘉美好、失望随。<br><br></h1><h3>2024年03月28日作于天津</h3><br> <h1><br><b>七言律诗•恋爱倾城清泪堪 押支韵</b><br><br>诗文 | 茗香斋主 七碗茶<br><br>竹月鸿鸾禧影迟,团圆小雨沥新枝。<br>炉香结绮因欢喜,恋爱倾城间别离。<br>清泪何堪将浊酒,愁心只合上蛾眉。<br>半生缘梦遥相望,茉莉香薰寄与谁。<br><br></h1><h3>2024年03月29日作于天津</h3><br> <b>附记</b><br><br>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原名张煐,笔名梁京,汉族,祖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的贵族府邸(现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中国现代女作家。<br>张爱玲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藕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女儿。父亲张志沂(张廷重)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黄逸梵(黄素琼)是新式女性。<br>1923年,其父在津浦铁路局谋得一英文秘书职位,父母和姑姑张茂渊由上海搬到天津。<br>1924年,开始私塾教育。母亲与姑姑奔赴欧洲游学,张爱玲由姨奶奶看管。<br>1927年,张爱玲7岁在私塾读诗背经的同时,开始写小说。第一部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还写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快乐村》。<br>1928年,父亲带着张爱玲姐弟由天津回到上海。开始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并开始读《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等古典文学作品。<br>1930年,在母亲的坚持下进美国教会办的黄氏小学插班读六年级,同时改名为张爱玲(改自其英文名:Eileen)。同年父母协议离婚,张爱玲随父亲生活。<br>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br>1939年,张爱玲考上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成行,改入香港大学文学系。不久,在《西风》月刊上发表她的处女作《天才梦》。<br>1942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大学停办,张爱玲未能毕业。随后与好友炎樱返回上海,报考上海圣约翰大学,却因“国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于是,开始为《泰晤士报》和《20世纪》等英文杂志撰稿。<br>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br>1944年,初春,张爱玲因小说《封锁》与胡兰成相识、相知、相恋。不久后,便与其结婚。然而,这次婚姻只维持了两年。这段没有结果的婚恋是张爱玲人生中一段不寻常的经历,也是让她饱受非议的一段经历。<br>1947年,张爱玲应邀创作了电影剧本《太太万岁》和《不了情》。<br>1951年,张爱玲以“梁京”为笔名发表小说《十八春》。<br>1952年,张爱玲赴香港,供职于美国新闻署的驻港办事机构。<br>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br>1956年2月,搬到纽英伦州,遇见了美国剧作家赖雅;8月与赖雅相识半年后结婚,两人共同生活到1967年赖雅逝世。<br>1958年,获加州韩廷敦哈特福基金会资助半年,在加州专门从事写作,发表小说《五四遗事》,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写《情场如战场》、《桃花运》、《人财两得》等剧本。<br>1960年,张爱玲正式入籍成为美国公民。<br>1961年,应香港电懋影业公司的邀请,张爱玲去台湾收集资料后赴香港创作电影剧本《红楼梦》、《南北和》及其续集《南北一家亲》、《小儿女》、《一曲难忘》,回美国后还创作了《南北喜相逢》。<br>1962年,在英文《记者》杂志发表访台记事《重回前方》。<br>1966年,把中篇旧作《金锁记》改写为长篇小说《怨女》在香港《星岛晚报》连载。<br>1967年,任纽约雷德克里芙女子学院驻校作家,并开始英译《海上花列传》。<br>1969年,将旧作《十八春》略做改动后,易名为《半生缘》在台湾出版。同年,得陈世骧教授之识,任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2年后离职。<br>1972年,张爱玲移居洛杉矶,开始了幽居生活。<br>1977—1993年,张爱玲陆续完成了《色,戒》、《惘然记》、《对照记》的创作,并出版了《红楼梦》评论文集《红楼梦魇》。<br>1995年9月8日在美国洛杉矶去世。张爱玲在洛杉矶西木区家中寓所死后一星期才被发现,享年74岁。有《张爱玲全集》行世。<br>张爱玲主要成就在于文学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魅力的作家,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20位杰出女性”。另外,在学术与翻译外国作品上也有一定成就。<br><br><br>注:<br>张爱玲的美国永久居民卡、美国结婚证、死亡证上写的出生日期均为1920年9月30日,香港大学学生纪录的出生日期为1920年9月19日,学校注册文件可能有误。<br><br>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润”的祖师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曾“舍不得中国——还没离开家已经想家了。”可惜,这个愿景被一件旗袍破坏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文联主席夏衍邀请张爱玲参加第一届上海文艺代表大会。但与会女者一律列宁装,只有她一袭旗袍,丁玲还因此指责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爱玲天生对这些敏锐。衣服开始一样了,下一步应该什么一样,她懂。很快,张爱玲找个借口,离开上海,辗转香港,告别与她文字休戚与共的故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传奇的“民国第一才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的人生,一面是流言,一面是传奇。她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重孙女,父亲是典型旧遗少,母亲是摩登新女郎。虽出身显赫,却命运多舛。她童年很不快乐,成年又遇见渣男胡兰成。三毛还以他们的故事为原型,写出传世剧本《滚滚红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都形成张爱玲独特气质。她7岁写小说,14岁改写红楼梦,23岁名震上海滩。接连发表《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传世小说,成为鲁迅之后的另一个文字神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的文字被读者、名家反复点赞,是可以拿来反复读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去几十年,张爱玲一直被“重新发现”。很多网友说,因为疫情困守在家,想到《倾城之恋》里类似情节,便找来细细重读。她的文字,令每个人真切体会到自己身处的当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有倾世之才。喜欢的人自不必说。不喜欢的人,也不得不说,“文笔太牛逼,读完还不断影响我的大脑”。一度拒绝她的人,接触她的文字后,随即“惊为天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城和许子东拜访北岛,北岛问,你们这么多人喜欢张爱玲,她把人性写得这么恶,有什么意义?阿城说,写尽了人性之恶,再回头,一步一光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先勇:张爱玲当然是不世出的天才,像是直接从《红楼梦》、《金瓶梅》那一脉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林青霞:张爱玲的文字会发光,她笔下人物都是活着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梁文道:写的东西好像已经看破了人和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碧华:张爱玲是一口井,一口任由四方人士尽情来淘的古井——再怎么淘,都超越不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爱玲曾说:等我的书出版了,我要走到每一个报摊上去看看,我要给报摊开一扇小窗户,人们可以在窗口看月亮,看热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爱玲是一部常看常新的丰饶之书,更是一部令人咀嚼不尽的传奇之书:“在传奇中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p><p class="ql-block"><br></p> <br><b>天津张爱玲旧居</b><br><br>天津张爱玲旧居,现坐落于赤峰道83号,被纳入了和平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这是一幢三座连排小楼。走进故居感觉整个院落并不大,但整体布置非常的温馨,院落中的建筑装饰古朴而洋气,门口摆放着张爱玲幼时的照片,让人一眼就能够看得到。这里保留了最初民国时期的样貌,古色古香的家具装饰,一架老式钢琴,留声机传出的唱片声……还能够看到许多和张爱玲有关的事和物。<br><br>1923 年,张爱玲随父母迁居天津,入住赤峰道83号居住。一直到1928年,将近6年。她在散文中曾提到:“第一个家在天津”。<br><br>很多与天津有关的童年回忆被她多次在文章中提及。但长久以来,张爱玲天津旧居的具体位置一直存在争议。后来通过学者们多方探索和查找,在文献《符璋日记》中对张家住址的记载、张爱玲文章中提到的门牌号、幼年张爱玲和弟弟张子静在旧居前合影里的建筑物比对,经过三个方面相互印证,最终锁定张爱玲天津旧居地址应为赤峰道83号。<br><br>张爱玲旧居建于民国时期,为砖木结构三层坡屋顶联排住宅。<br><br>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03月10日,照片自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张爱玲旧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诚谢,侵删。</p><p class="ql-block"><br></p> <br>*请尊重作者版权所有。<br><br>不允许复制、粘贴、抄袭本文,违者追究法律责任。<br><br>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br><br>感谢您的来访、理解与支持!<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