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春游江南 4 跨海大桥 南浔古镇

自由人

杭州湾跨海大桥 <p class="ql-block">杭州湾跨海大桥(Hangzhou Bay Bridge),是世界四大跨海大桥之一,中国浙江省境内连接嘉兴市和宁波市的跨海大桥,位于杭州湾海域之上,是沈阳—海口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15)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浙江省东北部的城市快速路重要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6月8日奠基建设;于2007年6月26日完成合龙工程,全线贯通;于2008年5月1日通车运营。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枢纽,上跨杭州湾海域,南至宁波市庵东枢纽立交;线路全长36千米,桥梁总长35.7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p><p class="ql-block">路旁栏杆的颜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渐变的。</p> <p class="ql-block">在大桥的中间,我们要在这个巨大的人工平台上观光用餐。</p><p class="ql-block">资料:海天一洲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和宁波市交界处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平台,通过四条匝道桥与大桥紧紧相相连。海天一洲景区总建筑面积41700平方米,占海域面积12000平方米,为游客提供游览观光、人文科技、餐饮住宿、购物休闲、宴请会议等多方位的服务,是一个综合性的海上旅游观光场所,是宁波市的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大桥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奠基石</p> <p class="ql-block">背面</p> <p class="ql-block">来到观光平台</p> <p class="ql-block">直升机停机坪?</p> <p class="ql-block">宽阔的平台宏伟的建筑,与海天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优雅</p> <p class="ql-block">登塔观光</p> <p class="ql-block">经过玻璃栈道</p> <p class="ql-block">抬头</p> <p class="ql-block">脚下</p> <p class="ql-block">自恋</p> <p class="ql-block">乘电梯来到16层</p> <p class="ql-block">极目远眺</p> <p class="ql-block">南边航道桥</p> <p class="ql-block">秦山核电站,天气好应该能看见。</p> <p class="ql-block">嘉兴港,现在有雾看不见。</p> <p class="ql-block">长虹卧波,设计的景观,夜景应该更漂亮。</p> <p class="ql-block">宏伟的海天一洲,值得一游!</p> 世界著名高塔 <p class="ql-block">从楼梯登上19层露天观光平台,极目远眺。天气有点雾蒙蒙,影响观赏。这里展示了全世界知名高塔,选择一些去过和熟悉或关切的代表,拍照留存。</p> <p class="ql-block">下到三楼午餐</p> <p class="ql-block">双色水面</p> <p class="ql-block">层云缭绕</p> <p class="ql-block">图片介绍</p> <p class="ql-block">宁波介绍</p> <p class="ql-block">放大</p> <p class="ql-block">放大</p> <p class="ql-block">嘉兴介绍</p> 南浔古镇 <p class="ql-block">此行最后一站——南浔古镇,著名的江南六大水乡之一。</p><p class="ql-block">资料:南浔古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地处江浙两省交界处。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南浔古镇景区占地面积34.27平方公里,古镇保护范围东界至宜园遗址东侧起,西界至永安街起,南界自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起,北界至百间楼,保护面积约168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88公顷。旅游景区共分三大区块。第一块是南浔旅游景点富集区,张石铭故居、刘氏梯号等景点分布其中。第二块是由小莲庄、嘉业堂、文园等景点组成的中心景区。第三块是以东大街以东的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主的东北区块。</p>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如民国奇人张静江,“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张石铭,著名诗人、散文家徐迟等。</p><p class="ql-block">我们先来到小莲庄。</p> <p class="ql-block">小莲庄</p> <p class="ql-block">东昇阁 是江南近代园林小莲莊内的主体建筑之一,它沿池而建,面向东方,故名东昇閣,东昇閣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壁建筑,它的外形是中国传统的塔式建筑,屋顶平缓鑽尖,而它的装饰却是欧式的,如墙体贴面的材料和装饰线,门窗及阳台等的设置。特别是室内设置了罗马柱及拱型门券,更具欧式风味,由于它的外型与园林中的逮钒相互贴切,故在整个园林中十分和谐,这是中国近代园林的特色,中西相融。东昇閣是小莲莊刘镛之子刘锦藻回故里南浔时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只拍了拍室内</p> <p class="ql-block">刘墉书法</p> <p class="ql-block">可惜没拍下来</p> <p class="ql-block">刘墉之孙</p> <p class="ql-block">窗外</p> <p class="ql-block">宁静</p> <p class="ql-block">中式牌楼,钦旌节孝</p> <p class="ql-block">背面,乐善好施</p> <p class="ql-block">直奔下一站,这两个字如何念?</p> <p class="ql-block">幽静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藏书楼</p> <p class="ql-block">嘉业藏书楼</p> <p class="ql-block">嘉业藏书楼简介</p><p class="ql-block">嘉业堂藏书楼始筑于一九二0年,购地二十亩,斥金十二万,一九二四年落成。它是我国近代著名私家藏书楼。解放后隶属浙江图书馆。二00一年六月被评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藏书楼四周清水环绕,庭院林木森森,假山、石笋、亭台、小桥点缀在荷花池周围,园林、书楼浑然一体,结构精巧,寓书楼于幽雅园景之中。整座书楼是"口"字形回廊式两层中西合璧建筑,中有一方形天井,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又便于安全保护。书楼上下共有库室五十二间。楼下辟有"诗萃室"、"宋四史斋"、"嘉业厅"。楼上辟有"希古楼"、"求恕斋"、"黎光阁",藏书楼布局合理,又便于古籍收藏和阅览。藏书楼创始人刘承幹是个酷爱藏书的世家子弟,辛亥革命前后,刘氏趁大批古籍流散之机大量购书,自称历时二十年,费银三十万,得书六十万卷。在藏书楼全盛时期的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三二年间,藏有宋元刊本一百五十五种,地方志书一千余种,及不少明刊本、明抄本及稿本,大量的是清人文集和各种史集。藏书楼不仅以收藏古籍闻名,而且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刻印书中,有不少是清政府禁书,刊刻甚精,经清末著名学者缪荃孙等专家校勘。鲁迅先生对刘氏刻书曾给于肯定的评价。一九三三年以后,刘氏家道中落,部分古籍散失。直到一九五一年浙江图书馆接管时藏书只有十一万册左右。宋元刊本荡然无存,明刊本只剩几种,藏书残缺严重。一九四九年南浔解放前夕,我党领导派部队保护藏书楼。一九五一年十一月,楼主刘承幹先生将书楼及庭园全部捐献给浙江图书馆。从此,藏书楼成为浙江图书馆一个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二层楼房合围呈四合院式样</p> <p class="ql-block">正堂</p> <p class="ql-block">“嘉业”由来</p><p class="ql-block">嘉业藏书楼一九一四年刘承幹曾向清皇室报效崇陵种树经费,得溥仪赐钦若嘉业匾额,建造藏书楼时即以嘉业二字为名以显荣耀。</p> <p class="ql-block">像不像天一阁?</p> <p class="ql-block">嘉业藏书楼记</p> <p class="ql-block">诗萃室</p> <p class="ql-block">诗萃室</p><p class="ql-block">以放置刘承幹与其继父刘安澜(字紫回)共同编写的《国朝诗萃》正集续集而命名。意在纪念其继父(伯父安澜无子嗣由承幹承祧)。</p> <p class="ql-block">古镇风情</p> <p class="ql-block">南浔张宅。这是偏门</p> <p class="ql-block">西式</p> <p class="ql-block">韫辉斋</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典型的欧式楼房,原为张石铭之孙张葱玉居住。韫辉斋本是张葱玉在上海寓所的书房之名。现为南浔张氏家族(南号)史迹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偏门进入是账房间</p><p class="ql-block">账房系张石铭聘员管理家族银钱货物出入之所。账房地面铺设进口釉面花纹地砖,东侧墙内设有秘密金库。</p> <p class="ql-block">来自徽州的张家史迹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南浔张家本是自徽州迁居南浔的手工业主,传至张颂贤时,适逢上海开埠,他和许多南浔商人一样,以湖丝贸易发家,之后又抓住商机经营盐业,成为江浙盐业巨头。颂贤公逝后十年,张家分家析产,其长房长孙张石铭在其母亲桂太夫人的扶持下,张家南号的财富积累达到惊人的2000万银元。</p><p class="ql-block">除了雄甲一方的财富,更可贵的是这个家族的许多成员潜心书斋、钟爱文化。巨富后的张石铭悉心金石、古籍收藏;其长子乃熊子承父业,进一步扩展"适园"藏书,七子叔驯除了不懈于金融投资外、以古钱收藏享誉;石铭孙葱玉更是新中国第一代书画收藏、鉴定大家。他们为中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从商业巨象的财富传递到一门三代的收藏人生,南浔张氏家族(南号)演绎了百年浔商创业宏文的传奇,展示了"一样的江南古镇、不一样的南浔"的独特魅力。他们也为今天的浔商树立了一杆标尺,激励后人创新创业,再续辉煌。</p> <p class="ql-block">张氏家族世袭表</p> <p class="ql-block">始祖创业</p> <p class="ql-block">抗战郑振铎游说张家,终于把藏书分批购入中央图书馆,以免落入日本人之手。</p> <p class="ql-block">五代十国时期的古钱币</p> <p class="ql-block">唱片展室</p> <p class="ql-block">西式楼房</p> <p class="ql-block">西式花园</p> <p class="ql-block">回到镇上</p> <p class="ql-block">身边不乏美女飘过,嫣然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又一处名家大宅——刘氏梯号</p> <p class="ql-block">崇德堂(又称刘梯号,俗称红房子),是南浔"四象"之首富刘镛的三子刘安注,(字渊叔,号梯青)的居处。据史料记载,元至正时由承事郎华宏纲在此建一园林,名"小桃源",旁边有一小巷,故名"花园弄"。光绪三十一年(1905)从钱氏购地筑宅,于同年冬破土,光绪三十四年(1908)竣工。至明季时为富户庄允城所居,其子庄廷钺曾在内建"百尺楼"为藏书读书处。清初"庄氏史案"后,刘梯青于刘梯青(1876-1950),禀贡生,直隶省候补道员,钦加三品衔,因劝办山西赈捐,奏保二品顶戴,赏戴花翎,特赏头品顶戴,正一品封典。他不仅是文物收藏家,也是实业家,在上海、杭州等地拥有不少房地产,据民国17年(1928)4月出版的《上海总商会会员录》排列的当时最具规模的16家房地产大户,其中他与刘承干、刘湖涵皆榜上有名,且名列前茅。他还与庞赞臣等人集资28万两,于民国16年(1927)在余杭塘栖创办崇裕丝厂,当时有职工1340人,引进意大利式5绪坐缫丝机492台及日本先进技术设备,年产白厂丝40余吨,产品销往欧美及东南亚等地区,为当时浙江乃至全国一流的大型缫丝厂(解放后,该厂更名杭州新华丝厂,属国有大型缫丝企业)。乡朱家骅,一度成为浙江省政府主席的官邸。现保存完好。刘梯青在西湖边北山路的孤云草舍,为古罗马式别墅。因他长住上海,故将该别墅借给了湖州同崇德堂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的厅、堂、楼、厢为主体;南、北部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式建筑,其中北部欧式建筑立面尤为壮观。大宅高敞潭边钟楼上曾有一口巨大的自鸣钟,远近都能听见它的钟声。恢宏,以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见胜。宅后曾辟一草地为网球场,边上一角饲养奶牛,东西→崇德堂宅后义仓河对岸拓地二十亩,种树栽花,叠石为山,坡植白皮松,蓄水栽荷,且有楼、亭、阁、榭和欧式小洋房。因刘梯青"有述袭为园之志,抱守存故迹之心",沿承三百年前'小桃源'之意,故取名"留园",正好"留"与"刘"同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刘园一部分赠予外甥徐氏,故称"徐家花园",毁于抗日战争期间,仅荷池犹存。</p> <p class="ql-block">窗棂是字</p> 古镇风情 <p class="ql-block">不用赶时间了,慢慢逛吧。</p> <p class="ql-block">广惠宫</p> <p class="ql-block">以为是博物馆,结果是空院落和拍照的人们。</p> 古镇夜景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美丽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猜猜看是什么?</p><p class="ql-block">对,是蝈蝈笼子!原来灯光下这么好看。</p> <p class="ql-block">六天的行程转眼结束,感谢谷总团队为此次活动做出的不懈努力和一路上无微不至的照护,感谢众团友的一路相伴分享快乐,美好记忆长存心中。</p> 花絮 <p class="ql-block">补充一点团友的花絮,看看康宁老人的精神面貌:</p><p class="ql-block">“王导演让我和程走两步,发到群里了!让大家见笑了!留个旅游纪念吧!谢谢啦!”</p><p class="ql-block">(拍摄水平有待提高哈,既要对准还要聚焦)</p> <p class="ql-block">“头一天入住绍兴的酒店,我们3个女团员的单人间,“布草”三种模式。可惜我的是白床单 ,好羡慕她们俩。”</p><p class="ql-block">这位团友还说:回来的那一天,我们提前了2个多小时到了高铁站,是不是到的早了点?关于这一点我的监护人(我孩子)这样评价:带一个30多位的老人团出来旅游,不是每个旅行社都做得来的。所以人家旅行社事事都要打出时间上的“预量”。是呀,咱们这个团,超过70岁的团员占90%(80岁及以上的团员六位),孩子说:假如来车站路上出现了堵塞或出现了大雾,进站时间紧促了 ,你们有几个人跑的动?所以一路顺利的,提前了两个小时到达车站时间上一点都不多,旅行社安排的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领队谷总和随队管家小冯随时随地为大家服务</p> <p class="ql-block">“运输车”在发挥作用!</p><p class="ql-block">停车时间短,必须争分夺秒。</p><p class="ql-block">车子跟了我们一路,不光带着轮椅,小凳,开水和各种杂物,还在团友突发腰疾行动困难时及时买来登山杖解困,大事小情随时倾力解决,随行团队辛苦了!道一声感谢!</p> <p class="ql-block">“友谊,很暖!亲情,很贵!遇见,很美!让我们默默的珍惜,一生的友谊!静静的珍藏,记忆中的美丽!愿我们一生平安,一世祥和!”</p><p class="ql-block">“让我们珍惜这次难忘的旅游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欢迎分享,补充,指正,探讨,随时更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