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3)干部交流</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父亲被调到北京4年多时,心里一直很不舒畅。一是他对军大只学ZZ不搞军事非常不理解;二是有些有背景的人根本不懂教学,却颐指气使说三道四;三是个别人私下议论,说我父亲主张的办学路线是“旧院校YH不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重要的问题是,在教育路线、革命斗争史等重大问题上,父亲与Z政委及其手下有严重分歧:他们竟然要把“朱毛”在井冈山会师的领导者篡改为“林毛”,还要把“南昌起义”改为“秋收起义”,把“八一建军节”改为“九九秋收建军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父亲毕竟是饱经沙场的老八路,而且读了4年本科、3年战史研究生,他认为Z政委他们妄想篡改历史是对历史的荒谬亵渎。所以,在军大EL的ZZ环境下,父亲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刚正不阿的性情禀赋使自己如鲠在喉,就委婉而坚定地反对这些说法和做法,于是父亲就得罪了Z政委等人。Z政委们认定我父亲跟他们不是一路人,责令立刻把我父亲“踢”出军大,以“干部交流”的名义调到武汉军区去,并限期一个月内带着家属立刻走、走光光。更可恶的是,他们担心我父亲赖在北京不肯走,就偷偷提前把我母亲的档案“偷”送到武汉的相关单位,企图逼着我父亲非走不可。后来听说有人觉得这件事匪夷所思,但是这确有其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1年国庆节前夕,我父亲到北京不到两年,我正在山东胶县的护训队学习,父亲突然把我“叫”到北京家中,率领全家人到八达岭游览了长城和最主要的景点。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匆匆叫我回家是有原因的,他已经知道自己很快就要被告别北京了,更知道那时我还从未到过北京、从未看过长城,父亲知道我肯定会不开心的,就“深思熟虑”为我搞了一个“两天半”的“北京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是这种制裁根本压不倒我父亲。军大有太多熟悉、了解父亲的人,也有不少原来北京高院和南京军院来的人,很多有良知、有正义感的干部群众都很不满意,有人就贴出大Z报(当时还在WG期间)质问Z政委们:你们把王SX这样懂教学、爱教学、又正派的人都赶走了,军大还办不办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场风波僵持了一个月,最后好巧不巧发生了“九·一三事件”,全军干部的调动工作都被“冻结”。此前有几位教员已经被Z政委们“交流”出去了,我父亲因为各种原因,Z政委们还没来得及把父亲踢出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1年9月24日,中央命令将“HWLQ”等四人离职反省、隔离审查,不久军大Z政委也被隔离审查。1972年5月,中央军委着手改组了军大新的领导班子,萧克将军被任命为军大校长,随后唐亮将军被任命为ZZ委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J队四人帮”被揪出来了、Z政委也被隔离审查了,但父亲还是不想留在军大了。他被WG期间的一些人搞怕了、寒心了、厌恶了,还是渴望回到老部队那种淳厚朴素的环境里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2年8月,新任军大唐ZW正式找我父亲谈话,明确地说:学院的领导和群众都很了解你、信任你、器重你,你是在战争年代久经沙场的优秀指挥员,进入军校后又成为优秀的教研骨干,军大非常需要你这样有理论、有经验、有前途的人,希望你心无旁骛地服从命令听指挥,继续留在军大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4)拨乱反正</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军大是“重灾区”,重点工作就是“批L批K”。1972年1月,军大提出既要学ZZ、又要学军事,必须相应改革体制。1975年1月,军大正式颁发了编制表,设为军事系、ZZ系、后勤系、外训大队等。我父亲被任命为军事系副主任、兼任第一教研室主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几乎与此同时,又发生了一个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父亲被全院群众选举为出席四届人大的代表了。当时军大有两个四届人大代表名额,父亲是群众代表,另一位是校领导代表。认识的人都说,这是因为父亲为人正派、群众威望高、敢与“L彪J团”斗争,才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信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5年1月,父亲走进了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亲耳聆听了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令人高兴的是,父亲在会场里见到了好几位战争年代时期的老上级,包括杨勇、苏振华、范朝利、刘志坚、秦基伟等老首长,他们都是四届人大代表,大家都有一种劫后余生、终于重逢的喜悦与激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当年在冀鲁豫军区司令部任作战参谋时,杨勇将军是副司令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在冀鲁豫军区时期,杨勇副司令员与我父亲就很熟悉。杨勇将军刚从小轿车上下来,刚一看到我父亲,他就脱口而出:“小鬼!”父亲立刻笑眯眯地一手握住杨副司令员的手,另一只手摘掉军帽让杨副司令员看他的头发,说:“我这个小鬼早就变成老鬼啦!”杨副司令员和老战友们笑得更开心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苏振华将军是冀鲁豫军区副政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范朝利将军当年是冀南军区司令部副司令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志坚将军当年也在冀南军区,任政治部主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秦基伟将军原来并不是冀南军区的老领导,抗美援朝时他是十五军军长,我父亲因为二十九师临时隶属于十五军,就在秦将军的麾下战斗了大半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父亲看来,1969年南京军院的解散是一个重大失误。那么多既热爱军事教学工作又有经验、有水平、有能力的教职人员被迫离开心爱的岗位、分散到全国各地,做一些不疼不痒莫名其妙的事情,实在是浪费人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从1972年年底起,萧克校长、唐亮ZW就开始讨论建设教员队伍的问题了,认为急需增加大批各类教员、尤其是军事教员,必须迅速从原来的3个院校——南京军院、北京高院、ZZ学院分散出去的教员中选拔回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京军院解散时,有近两千名教职员工被分散到全国各地,很多老教员内心深处仍然希冀着能重返讲堂教书育人。我父亲在南京时人缘很好,许多人听说正在选拔老教员重返院校工作,都纷纷与我父亲联系。父亲对其中的部分人员比较了解,都实事求是地向干部部门推荐,输送了很多有经验、有能力的老教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从军大成立了军事系后,我父亲的军事教学才能才有了用武之地,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他为军事系各期学员讲授“毛ZX著作及未来反侵略战争”等课程,编写了大量各种教材,还外出参观海军封锁渤海湾抗登陆战役演习并应邀授课;率领教员们到延安、徐州、莱芜和孟良崮、陈官庄等旧战场做调查研究并应邀授课;到连云港参观军事演习并应邀授课……这一切父亲都干得热火朝天、兴致盎然,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第二个春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5年10月,父亲率队赴延安做调查研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地方做调查研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率领调查研究小分队到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刘志丹同志墓碑前集体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延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5年10月底,父亲率队离开陕北,风尘仆仆来到徐州,瞻仰淮海战役纪念馆和墓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年10月底,父亲率队到安徽省宿县陈官庄杜聿明指挥所做调查研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官庄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5年10月底,在双堆集脚手架上俯瞰当年淮海战役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5年11月1日,父亲率队到山东省蒙阴县,登上孟良崮山顶,遥望当年的孟良崮战役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