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李庄 走近过往(三)原国立中央博物院李庄旧址

晴天

<p class="ql-block">张家祠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宗祠主体为四合院式木结构为主。上为正祠,下为厅房,厅房上50扇门窗每扇长2米、宽0.6米,均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有不同形态栩栩如生的仙鹤、四周配以动感十足的云彩,每扇窗上雕刻2只仙鹤,共100只,谓百鹤祥云窗,是“李庄四绝”之一。1940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落脚李庄后,张氏族人主动将宗祠让出,接纳了筹备处人员以及一大批珍贵文物。</p><p class="ql-block">1936年4月,为加强对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领导,成立了中央博物院第一届理事会并举行第一次会议,由教育部会同中央研究院聘请蔡元培、王世杰、胡适、李书华、秉志、朱家骤、张道藩、翁文灏、李济、傅斯年等13人为理事,公推蔡元培为理事长,傅斯年为秘书长。同年11月12日,举行了隆重的建筑工程奠基典礼。蔡元培到南京,主持奠基典礼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蔡元培先生于1940年逝世后,由王世杰任理事长。1936年6月6日,国立中央博物院第一期工程开始动工。同年11月12日,建筑工程奠基仪式举行。1937年8月,因时局变化,第一期建筑工程完成75%后,被迫停工。1947年,一期工程按原设计继续进行,至1948年初完工。</p><p class="ql-block">1937年底,因抗战原因,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连同所属的文物迁离首都南京,将文物分三路转移到西南各处,经过数处转辗,最终于1940年底驻扎于宜宾李庄,与同在一地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女子大学、北大文科研究所等著名科研教育机构一起成就了李庄"抗战文化中心"之名。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文物全部运回南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百鹤祥云窗”制作过程</p> <p class="ql-block">2024.3.17</p><p class="ql-block">宜宾·李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