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之旅

梵音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二,应着昨晚的相约,天边才刚露出晨曦,就简单收拾好行囊,看着天气预报上明晃晃的零下∽27℃的数字,心里嘀咕:这么冷的天气去旅游,合适吗?</p><p class="ql-block">​车刚启动不久,很冷,裹紧厚厚的羽绒服,两家人商量后,因天气原因,原定的五台山之游改道山西晋祠。</p><p class="ql-block">一路上,说说笑笑,车载歌曲循环播放,窗外风景处处萧瑟,枯败荒凉,一路呼啸而过,因心里想着,无论走到天涯海角,路上风景大抵都如此吧。人人都向往外面的风光旖旎,而我,适合且依恋的仅仅只是我那方寸大小简单平凡的县城小镇,自己变得越来越不合群,难道是心态提前衰老还是人性太复杂,故而心情有些低落、惆怅,又因喝了车晕药,迷迷糊糊的睡了一路,等车子一路顺风的到了目的地,才被儿子推醒。</p><p class="ql-block">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周柏,被誉为“晋祠三绝”。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p><p class="ql-block">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古代宗祠与造园艺术相结合的且跨越历史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实例,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弥足珍贵的遗产。</p><p class="ql-block">晋祠背依悬瓮山,面临汾河水,原名晋王祠、唐叔虞祠,这里是集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于一体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有山有水有园林,颇有北国江南的韵味,有到太原不去晋祠犹如到北京不去紫禁城之说。</p><p class="ql-block">“晋祠流水如碧玉”,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当年游览晋祠之后,在诗中这样写。数千年后,人们记住了唯美的诗句,也记住了晋祠。</p><p class="ql-block">这季节的晋祠,因是冬天,大部分树木都光秃秃的,老柳树的长枝条层层叠叠的从高空垂落,仿若诉说着历史的厚重和沧桑。亭台楼阁,缠绕着的假山小桥流水(现在结了冰)。如果是夏天,应该是一片苍绿和流水潺潺吧。</p><p class="ql-block">大概游逛了一圈,最为好奇的是难老泉和金人台。难老泉,因它的名子或许大家都知道或想象是一道永不枯竭的泉水,这里我就不述说了。发了照片和视频,友友们点开就可以观赏清澈的泉水和正在接水的小和尚。</p><p class="ql-block">金人台,台为方形,台中央建有一明代琉璃小阁。台四隅各立一尊高约2米的铁人,因铁为五金之属,所以称金人台。台中心,是琉璃制成的小阁,高达丈许,明代遗物。相传,这些铁人在金人台上风餐露宿,日晒雨淋,天长日久,承日月之精华,渐渐有了灵性,不仅会说话,还懂得人情事故,特别是西北隅、东北隅,东南隅三尊铁人,按照铸造年代不同,他们分为老大、老二、老三。一天夜里他们闲聊起来,一致认为不该只防自家水患,而应替广大百姓防止水灾,再加上庙里老僧对他们非常刻薄,经常克扣他们的供品,所以产生了逃跑的念头,决定奔向经常发大水的黄河上游。东北隅的老二当先行军,先走一步,他刚走,守庙老僧就知晓了,悄悄拿了戒尺跑出来,把没有来得及逃跑的老大、老三痛打了一顿,造成他们头骨破裂、手臂断裂。</p><p class="ql-block">再说老二来到黄河边,见河水滔滔,无法过河,正在犹豫之时,忽见一白胡子老船夫撑着一只小船顺水而来。便让老人帮他渡河,并问老人:“你的船能载得动我吗?”,老人哈哈大笑说:“你又不是晋祠的铁人,还怕载不动吗?”,老人话音刚落,铁人便显出了原形,原来老人是河神爷,听说晋祠逃跑了一尊铁人,因此在黄河边等候他,点化他,老二这个晋祠的铁人,从此坐镇黄河水,护佑一方平安。</p><p class="ql-block"> ——借鉴粗记于元宵节-梵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