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菩萨蛮·黄鹤楼》解析

愿做桂林人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诗词《菩萨蛮·黄鹤楼》解析</p><p class="ql-block"> 作者: 唐 斌</p><p class="ql-block"> 二O二四年三月二十三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七年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份,中国共产党在历尽磨难、波澜壮阔的历史浪潮中凤凰烈磐,开创新篇。本文从解析诗人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一词,回顾那段峥嵘岁月。</p><p class="ql-block"> 《菩萨蛮·黄鹤楼》:</p><p class="ql-block">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p><p class="ql-block">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p><p class="ql-block"> 关于这首词,毛泽东在1957年1月《诗刊》创刊号发表该词时,毛泽东写下了这样一段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斗争,从此找到了出路。”,我们从这短短的一段注词里面可以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历史脉搏,要读懂这首词,必须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心境。</p> <p class="ql-block">“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写景。我们可以从文字里看到这么一个镜头:</p><p class="ql-block"> 初春,毛泽东与夫人杨开慧站在黄鹤楼废墟的遗址上遥望长江,看着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和烟雨笼罩的龟蛇两山,做为一名诗人,其细腻的感情油然而生,也就是诗人讲的“心情苍凉”,在古今文人骚客留下许多著名诗篇的地方。此时此刻,毛泽东怎么能不留下一篇诗文呢。毛泽东若有所思,用他那磁性的湘潭口音,对着妻子吟诵这首《菩萨蛮·黄鹤楼》。杨开慧听后说到:“这首词真好,前几句太苍凉了,后几句一变而显得昂扬、激动,我听了心绪也难平。”(引至曾珺《毛泽东的诗赋人生》)。</p><p class="ql-block"> 我的理解,苍凉不是消极,他是为了突出后面的激昂。同一个景色,同样的环境,不同的心情可以写出不同意境的诗篇。古人以“黄鹤楼”为题材的作品大多是苍凉、悲离的情感表达。那毛泽东为什么会有“苍凉”的感觉呢?实际上,毛泽东已经做了解释,是“大革命失败”前夕感受。</p><p class="ql-block"> 有不少读者在解析这首词的时候,归结毛泽东担心“大革命”的失败,归结国民党反动势力对共产党的图谋不轨。我的看法是除了上面两点外,毛泽东更担心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会葬送中国共产党前途。我们系统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1924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新三民主义”即:联俄、联共、扶助工农。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在“三大”会议上做出决议,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p><p class="ql-block"> 在这种背景下,国民党在共产党的帮助下,改良了国民党,组建了黄埔军校、创建了国民革命武装,巩固了国民革命广东根据地,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这就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注意,毛泽东在给《菩萨蛮·黄鹤楼》的注释里有两个字,就是“前夕”。这两个字很重要。这首词写作时间诗人只定于“春”这个时间段,但肯定早于那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性事件之一的“四一二反革命惨案”前,也就是1927年4月12日前。</p><p class="ql-block"> 共产党在国民党左派的组织领导下,积极支持和配合北伐军作战。到1927年3月,仅10个月时间,国民革命军便从广州打到武汉、南京和上海。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一直推进到长江流域。然而,1927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出现不合作的矛盾,这是所谓“宁汉分裂”。实际上是北伐期间国民党内部因“容共”问题,产生的国民党的内部分裂。在严峻的形势下,毛泽东从诗人的角度对革命的担忧写出苍凉的诗句是一种必然。</p><p class="ql-block"> 这一时期,毛泽东又在武汉做了些什么呢?我们也可以从作者的经历来进一步解析他之所以创作出这样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1926年5月,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北伐战争拉开序幕之后,北伐军所到之处几乎所向披靡。10月攻克武汉,很多国共两党的重要成员会聚于此,共商要事,其中就包括时任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到武汉开展革命工作,从1926年12月至1927年8月,毛泽东在武汉主要是管理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日常工作,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农民运动的革命骨干。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在这段时间,写出了体现他革命思想具有实践性、前瞻性、纲领性的重要论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p> <p class="ql-block">大革命时期的中共中央,在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为代表的一部分人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待资本主义有了充分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壮大之后才能进行,形成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分离的"二次革命论"。在这种思想观点支配之下,面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了一次次妥协退让投降的做法”,对当时轰轰烈烈开展的农民运动提出质疑,甚至认为农民运动“搞糟了”、搞农民运动的骨干分子是“痞子”的定性。</p><p class="ql-block"> 做为农民出身的毛泽东,对农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并在农民运动的实践中认识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先锋和赖以依靠的重要力量,他激烈反对陈独秀等人对农民运动的偏见。他决定用事实来抨击党内产生的这种偏见。</p><p class="ql-block"> 1926年12月20日,毛泽东出席湖南全省第一次农、工代表大会的欢迎会,在作《工农商学联合的问题》演说时指出:“国民革命是各阶级联合革命,但有一个中心问题。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就是农民问题,一切都要靠农民问题的解决。”</p><p class="ql-block"> 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到湖南的湘潭、湘乡、衡山、醴陵和长沙等县考察农民运动。他召集农民和农运工作者开各种类型的调查会,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于3月在《战士》周报上公开发表。在这个报告中,他热烈赞颂农民群众打翻乡村封建势力的伟大功绩,尖锐地批驳党内外责难农民运动的各种谬论,阐明农民斗争同革命成败的密切关系。他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应当站在农民的前头领导他们前进。他强调:必须依靠广大贫农作“革命先锋”,团结中农和其他可以争取的力量,把农民组织起来,从政治上打击地主,彻底摧毁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由农民协会掌握农村一切权力,然后进行减租减息、分配土地等斗争。中共中央主管宣传工作的瞿秋白很重视这个报告,于3月间在《向导》发表该文的前两章。4月,当汉口长江书店以《湖南农民革命(一)》作书名将此报告公开出版时,瞿秋白为之写了序。他在序言中说,中国革命家都要代表三万万九千万农民说话做事,中国革命者个个都应该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p> <p class="ql-block">  能够得到党内同志,特别是像瞿秋白这样有影响力的同志的肯定,毛泽东的心情一定是万分激动,怎么不能“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呢!</p><p class="ql-block"> 1927年3月30日,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四省农民代表举行联席会议,选出毛泽东、谭平山、彭湃、方志敏和邓演达等13人组成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对发展各地农会组织、扩大农民武装、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和解决土地问题等,做了具体部署。4月4日,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武昌开学。讲习所为全国培养了约800名农运骨干。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与工人运动一起为北伐军提供了有力支援。</p><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以上历史,我们就不难读懂《菩萨蛮·黄鹤楼》这首词了。</p><p class="ql-block">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不是当时中国形势的真实写照吗?很多读者在评论这两句诗词时,纠结“九派”、“一线”的字面和地理含义。到底“九派”是9条河流还是指9条河流汇集的“九江市”,“一线”是长江还是横贯南北的“京粤铁路大动脉”而争论不休。而我的分析“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是指当时严峻的形势。</p><p class="ql-block"> 武汉,北伐军队在1926年10月攻克武昌后,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历史进入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春,中共中央也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和国共合作的重要政治舞台,被人们称为“赤都”。做为“九省通衢”的武汉各种势力汇集,鱼目混珠,“九派”可以理解为各种势力,“流中国”可以视为“汇集武汉”,“茫茫”就是“看不清”各种势力的行为动机。至于“沉沉一线穿南北”,我认为不是像有些读者纠结的是指“长江”还是“京粤铁路大动脉”。其实,长江是滚滚东去,而“京粤铁路大动脉”当时根本没有修通。因此,我认为,“沉沉一线穿南北”是指当时的国民革命军开展的由南向北的“北伐战争”线路。虽然,北伐战争取得节节胜利,但毛泽东清醒的认识到,这只“革命军”的主导者是以蒋介石为代表掌握军权的国民党右派,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北伐军”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共产国际”组织对国民政府的影响,引发国民党内部“容共”的争论。国民党右派积极谋划“清党”活动,已“风雨欲来风满楼”而蠢蠢欲动。这不是“烟雨莽苍苍”的现实表现吗?但当时共产党内有很多人没有看出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1926年12月13日至18日,中共中央特别会议在汉口召开。毛泽东在与陈独秀的一段对话充分说明了毛泽东的高瞻远瞩。毛泽东在会上提醒中央注意国民党左派没有掌握武器的问题:“在粤同志有人说,右派有兵,左派没有兵,即右派有一排兵也比左派有力量。”要认清形势,毛泽东开始敏感地注意到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问题是土地问题和武装问题。</p> <p class="ql-block">  后来,上海发生了“412”、和武汉“715”惨案,才让共产党人清醒过来,因此,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把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当做今后中国共产党的两项重要工作去落实。但这已是后话了。由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在这首《菩萨蛮·黄鹤楼》里,“龟蛇锁大江”就是大革命失败前夕,毛泽东担心的“国民党右派”势力和中国共产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给革命的影响的文学表现。“龟”、“蛇”就是指以蒋介石为代表帝国主义买办阶级的“国民党右派”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两股势力。“大江”是指“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p><p class="ql-block"> 《菩萨蛮·黄鹤楼》的词眼在下阕,这一点没有什么异议,词眼就是“心潮”两个字。他体现了诗人毛泽东不惜牺牲生命,勇往直前战斗的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 “黄鹤知何去”这是诗人在问“中国革命要往何处去”,诗人把“黄鹤”寓意为革命的代名词,接着诗人自问自答:“剩有游人处”,结合上阙诗人对时局的分析,毛泽东坚信,无论时局再艰险,再困难,他都会战斗下去。他发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后,会唤醒更多像他一样有着崇高理想以及志同道合的同志们(如:彭拜、方志敏、李维汉等同志)会拿起武器开展“武装斗争”,领导和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这就值得:“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p><p class="ql-block"> “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转变革命路线,中国革命走上了正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武装斗争在全国各地展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根据地”“陕甘宁根据地”如“星星之火”在神州大地热起。</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的远见卓识,对中国革命形势的精准分析,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注重调查研究的工资态度一直贯穿在他的革命实践中,从而,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取得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同样,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改革开放,国富民强打下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特别是要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这个讲话给我党在党史学习教育上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我们结合1927年我党的特殊年份的党史,读懂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这首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读懂这首词,重温这段历史,我们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期,用32天时间到湖南农村进行调研考察,并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种扎扎实实,把心沉下去,做深入细致调研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当下的每一个学习,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我们必须牢记的真理。</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看清当今国际环境,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反华势力处处遏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台独、港独、藏独”等分裂分子还在蠢蠢欲动、图谋不轨;我们的党内还存在这样哪样腐败现象。“武装斗争”这杆旗不能倒,我们要深刻准备备战,坚决消灭一切敢于来犯之敌,对危害国家命运、前途的腐败分子继续实施“零容忍”姿态,“老虎苍蝇一起打”,让“不能贪、不敢贪”的观念牢牢树立在每一个公务人员的脑海里,形成“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确保国家稳定发展。</p><p class="ql-block"> “开展土地改革”是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1927年“八七会议决议”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解决中国最大的群体——农民阶级的出路和发展问题。习近平有句金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要深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把人民的生产生活摆在重要位置,抓好经济建设,挖掘新质生产力,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