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序】</p><p class="ql-block">从2017年底开始,几乎每年冬天我们都从成都自驾到广东旅行、避寒,除了在珠三角的开平、佛山、顺德、肇庆、中山、珠海、澳门、东莞、深圳、香港等地游览,有几年还比较长时间的在广东旅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春节是在惠州的海滨小镇巽寮湾过的,2020春节更是在巽寮湾住了四十多天。当时因为疫情导致封城封路无法回成都,我们倒也平心静气,乐得享受巽寮湾的山风海韵,阳光沙滩。很感谢巽寮湾镇政府关心被封在旅居小区里的人们,给我们送来免费的特色果蔬,都是巽寮湾本地出产的草莓番茄和土豆。还有一位女工作人员,知道我先生的药不够了,骑着电单车去镇上药房买回须臾不可离的药物。这也是一个疫情期间非常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初,疫情甫一结束,我和朋友在广东省的东部深度游玩,南澳县、汕头、潮州、揭阳、梅州、惠州、惠东,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民风民俗、潮汕美食,一一收入,慢游慢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书、写作、云游四海,我的余生三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春节前夕,从成都开车出发,长沙、广州、深圳、香港、东莞、韶关、惠州、汕头、潮州,再折回惠州巽寮湾,又驱车从巽寮湾出发东去南澳岛,最后从南澳经揭阳回成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趟旅行一共34天,1月27日出门,2月29日回家,总行程超过6000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24春粤东南纪行》第二篇,深圳、东莞、韶关、惠州、汕头、潮州,最后至巽寮湾,与朋友夫妻游走在粤北、粤东南山水之间的人文历史篇。</p> <p class="ql-block">24自驾东南行第十天,深圳至东莞虎门镇,海战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深圳高铁站送走孙子米拉和他妈妈,我开车去深圳华强北接到成都来的朋友夫妻二人,前往东莞虎门镇《海战博物馆》,今天是我第二次走进这个海战博物馆,我竭力向朋友推荐这个与众不同的历史类博物馆,真的是走过路过不要错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博物馆是我在网上搜寻到的信息,2020年之前从来不知有个海战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次东南沿海自驾行,还真是下了功夫做了功课的。那是一路行来收获最大最震撼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我向很多人推荐这个博物馆,显得我固执和一厢情愿了!太喜欢这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推荐这家历史类博物馆的理由是:其《鸦片战争陈列》的布展思路与众不同,左右两边分别是同一时期世界其他国家的格局和中国的历史背景,左边是西方各国政治、经济、科技、生产力、文化发展成就,右边是中国同时代的政治、经济、科技、生产力、文化教育状况,展览由七个部分组成,以全新的视角展示鸦片战争这一反映中国历史转折的重大事件,具体介绍了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世界、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全过程,以及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展览不仅仅从中国角度看世界,更从世界角度看中国,完全是一部形象的比较历史学教科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样鲜明对比的布展让参观者看到历史的来龙去脉,所有文物图片文字都紧紧围绕鸦片战争主题,有比较有鉴别,知识点特别多且一目了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是中小学生的历史课搬到这家博物馆上该多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看过的博物馆不算多也不算少吧,这是我看到的最好最有深度最有厚度最具学术水准的地方历史博物馆,也是视野最开阔的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楼大厅末尾播放的纪录片题目是《两条道路下的两种命运》,这个题目就引起我的极大兴趣。我跑到前台去问工作人员,有无纪录片的相关资料出售,她们说没有。一位年轻男子告诉我说,有一本解说词网上可能买得到。我立马用手机上当当,按照他说的关键词一搜,果然!决定回成都后立马下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对中国近代历史感兴趣,我强烈推荐到东莞来,备好干粮和饮水,这个《海战博物馆· 鸦片战争陈列展览 》值得去看!看一天,看得腿脚发软都不舍得离开!</p> <p class="ql-block">关于虎门这家海战博物馆,就算我把所有文字都摘抄下来,我写的也不专业不全面,我在网上搜读了不少文章,这一篇《南方周末》记者文章,我认为比较适合,摘录部分于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6年12月8日,海战博物馆经过一年多的升级改造后正式对外开放。全新展示的《鸦片战争》陈列展览让参观者耳目一新,置身于馆内,透过文物和历史画卷,让参观者瞬间置身于鸦片战争时期,领略 “ 海战” 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陈列展览打破了国内很多博物馆特别是历史类纪念馆反复遭诟病的一种同质感的现象,是这个展览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这个展览应该成为博物馆纪念馆的一个标杆。” 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李跃进对展览给予了充分肯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陈同乐对展览点评道:“《鸦片战争》陈列展览是一个具有使命感的展览,是一个史诗般的展览,是一个经典性的展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鸦片战争博物馆馆长张建雄则表示,《鸦片战争》陈列展览是经过十余年的付出与积淀,是文博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力,践行“工匠精神”,默默无闻、低调工作,精雕细琢,才锻造出这样一个学术性、严谨性和科学性的精品展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说,《鸦片战争》陈列展览不仅有着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深入解读历史文献资料,充分吸纳鸦片战争历史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以中外挖掘的丰富史料佐证历史事件,使陈列主题内涵与时俱进,体现了展览的深度。不仅如此,《鸦片战争》陈列展览布展过程中,文博工作者坚持以文物为中心,紧紧围绕鸦片战争题材,通过近10年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征集文物,征集到了鸦片战争时期中英海军、海防、海战的相关装备、军事器材、文献史料以及一些与鸦片战争重要历史人物相关的文物等,显得展览相当饱满,也突显了展览的厚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史诗展览,世界视角,反映中国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展厅的序厅,主题为 “ 历史悲痕、铮铮铁骨 ” 的大型雕塑,将鸦片、大炮、战舰、铁链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塑造出如天外陨石轰击的造型效果,寓意砸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成为揭开《鸦片战争》陈列展的序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步入《鸦片战争》展示长廊,参观者通过实物和图照,迅速 “ 穿越 ” 时空,进入鸦片战争历史空间,透过一件件文物、一个个景观、一张张图照、一组组数据和历史实景图,在强烈纵横照的比照下,参观者以一种清晰的视角,用世界性的视野,全新再现了鸦片战争前的中外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章节编排上,从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世界开始讲述,将鸦片战争放入世界历史进程中去考察,并逐步深入推进,介绍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全过程以及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展览深刻揭示 “ 落后就会挨打 ” 这一事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展览以世界性的视野展示鸦片战争这一反映中国历史转折的重大历史事件,对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次展览以时间轴推进,无处不在的对比给观众发自内心的震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在展览中,不仅有中英火炮阵的横向展示,而且有中英火炮材质、铸造工艺、炮架、炮弹、火药的差异呈现,更有射程、射速、射击精度、机动性差异的比照,让人清晰知晓英军火炮优于清军火炮的秘密所在,文博工作者以自然科学的呈现方法,近乎全面地展示了中英两军火炮的差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位参观者告诉笔者,观看完展览后十分感慨,中国在那个时期无论是科学发展还是工业生产都已经全面落后于西方,却还闭关锁国,闭目塞听、夜郎自大,战败是必然。</p> <p class="ql-block">有很多家长带孩子参观,也有中小学生组团游学。</p> <p class="ql-block">我们身后的雕塑为 “ 历史印痕The Scar of History)”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巨型正方体,如天外陨石撞击大清版图,寓意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凭恃工业革命形成的强大国力,以坚船利炮为后盾,向中国倾销鸦片,发动侵华战争,打碎了清朝统治者 “ 天朝上国 ” 的迷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铁锁意味着外国侵略者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殖民枷锁,又象征觉醒的中国人努力摆脱桎梏、奋发图强的斗争精神。</p> <p class="ql-block">回到成都后,我在当当网购买了这本东莞虎门镇海战博物馆鸦片战争陈列展览解说词《两个帝国的激烈碰撞》,由馆长张建雄主编。</p> <p class="ql-block">24自驾东南行第十一天,粤北韶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观北伐战争纪念馆,韶关是孙中山先生北伐战争督战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韶关的北伐战争纪念馆于2008年10月动工兴建,2010年7月建成开放,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66平方米,是广东省首座以北伐战争为主题的纪念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伐战争纪念馆是依照孙中山先生1922年第一次北伐时,设北伐大本营于韶州镇台署的建筑原貌建设的,是一栋二层西式四合院砖木结构楼房,坐东南朝西北,里面有一个方形天井。馆前设立一座馆名牌坊,草坪上的孙中山铜像由中山市政府捐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为了捍卫共和,实现救国救民理想,1917至1924年,他发动南方革命力量,两次从韶关出师北伐,武装反抗北洋军阀的统治,期望以武力打倒军阀,“ 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韶关北伐,作为孙中山晚年革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爱国主义伟大实践之一,完成了中国革命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也是历史上韶关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一次集中展示,韶关永远铭记和缅怀这段具有中国革命里程碑意义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纪念馆里有大量图片、文件、报纸等珍贵文物,值得喜欢近现代史的朋友们流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韶关的这座北伐战争纪念馆里,我看到对陈炯明的介绍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伐的进展引起主张实行“联省自治”的陈炯明和唐继尧等人的不满,他们通过截断军饷等方式破坏孙中山的北伐行动。1922年4月21日,孙中山下令免去陈炯明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职务,双方进入对抗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段文字及立场,与我去年(2023年春节期间)在惠州西湖旁的陈炯明纪念馆里看到的文字是不同的,很有意思,也非常值得研究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3年9月22日,陈炯明病死在香港寓所,时年55岁。因无钱成殓,借用了尚在的老母所备之棺材,灵前置一对联:“以拨乱致治为任,从艰难困苦做人。”《工商日报》在讣告里评价: “国民党死了一个敌人,中国死了一个好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政治理念不同,孙中山对陈炯明的人品评价是很高的……</p> <p class="ql-block">在北伐战争纪念馆,不知是因天冷、太早,还是不吸引人,整个纪念馆里只有朋友夫妻和我三人在那里认真仔细地观看。</p> <p class="ql-block">离开北伐战争纪念馆,冒着寒风细雨,驱车去了慕名已久的南华寺,气温只有7度,冷得瑟瑟发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华寺是我们从深圳出发专门前往的目的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韶关南华寺位于曲江区马坝镇东南 7公里的漕溪之畔,山峦葱郁,景色怡人,是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的道场,也是禅宗发源地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华寺始建于公元502年,距今有 1500多年历史,是中国佛教重要寺庙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中的六祖殿是南华寺的核心建筑,供奉着禅宗祖师惠能的金身像,殿内还陈列着惠能的生平事迹,和禅宗文化的很多相关资料,要想细细读完的话,怕是得住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祖惠能大师,公元638年~公元713年,俗姓卢,原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中国禅宗的创始人,他与孔子、老子被称为 “东方三大圣人 ” ,欧洲则将他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他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平民化,使禅宗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唐宋以来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p> <p class="ql-block">大门左侧有详细的关于南华寺的说明文字,我把它录于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曹溪南华禅寺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华禅寺为佛教著名古刹,是六祖惠能禅师弘扬 “ 顿悟法门 ” 的禅宗道场。该寺始建于公元502年,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位于曹溪北岸,背靠宝林山,峰峦奇秀,景色幽美。现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 (公元502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率徒航海东渡至粤,沿江北上,途经曹溪口时,“ 掬水饮之,香美异常 ”,“ 四顾群山,峰峦奇秀 ”,叹曰: “ 宛如西天宝林山也。” 并言 :“ 可于此山建一梵刹,一百七十年后,当有无上法宝于此演化,得道者如林,宜号宝林。” 时韶州牧侯敬中奏于朝廷。至天监三年寺成,武帝欶额 “ 宝林寺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隋末,寺遭兵火,遂至荒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惠能时年24岁,往湖北黄梅东山寺参礼五祖弘忍,以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之偈获五祖认可并接其衣钵,为禅宗第六代祖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高宗仪凤二年 (公元677年)六祖惠能驻锡曹溪,开创南宗顿悟法门。此后六祖嗣法弟子又相继开创出临济、沩仰、曹洞、法眼、云门五宗,与临济门下衍出之杨歧、黄龙两派,合称 “ 一花五叶七枝 ” 。法海将六祖之说法整理而成《六祖坛经》,成为国人佛教著作中唯一被奉为 “ 经典 ” 的文献。南华禅寺也因此被尊奉为 “ 禅宗祖庭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万岁通天元年 (公元696年),女皇武则天赐六祖 “ 千佛袈裟,水晶钵盂。” 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将 “ 宝林寺 ” 改为 “ 中兴寺 ” ,越三年赐号 “ 法泉寺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初,南汉残兵为患,寺半毁于火。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重修全寺,赐名 “南华禅寺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末,寺院三次遭受兵燹,僧众日散。至明朝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高僧憨山禅师大力中兴,寺风日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康熙七年 (公元1688年),平南王尚可喜将全寺重建修饰,清末至民国初年,寺又趋败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春,广东省主席李汉魂将军礼请中国近代高僧、禅宗泰门虚云老和尚修建南华禅寺。云公至寺后,将原来的四合院平面布局移位重建,改为今之中轴线平面布局,历时十年,方告竣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国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南华禅寺文物古迹的保护,并于1962年将其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2年人民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惟因老和尚受请为南华禅寺方丈后,重振宗风,开办全省第一所僧伽培训班,培育僧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9年,传正法师接任方丈后,对寺院内外规划重修,复办曹溪佛学院,延续法脉;重修和扩建六祖讲堂、万佛塔等佛教设施。立下恢复盛唐时期 “ 大南华 ” 的弘愿。目前,“ 大南华 ” 已被广东省 “ 十一五 ” 列入重点规划项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农历八月初三是六祖惠能大师圆寂纪念日,与六祖诞辰二月初八一起在民间被称为 “ 六祖诞 ” 。每年当日南华禅寺都要举行纪念法会,从唐朝以来已延续一千余年。</p> <p class="ql-block">一路人主动告诉我们,中午12点时可去南华寺斋堂吃斋饭,免费。倒不是稀罕免费,但却很想体验一把南华寺的斋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向斋堂,门口站着一位矮胖壮硕的僧人拍着手笑嘻嘻地叫着: “要吃斋饭的请这边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跟随人群进去,观察哪里取碗筷、哪里排队、哪里打饭菜,很快就盛好饭菜找个位置坐下。</p> <p class="ql-block">菜肴主要是各种蔬菜加木耳、香菇、黄花菜,与四川寺庙里的斋饭不同的,是有一种粤式甜汤,甜汤里有银耳、雪梨、桂圆、红枣等,很好吃。</p> <p class="ql-block">这个玻璃柜子里面的,据说就是六祖惠能的真身。玻璃有反光,看不太清楚。</p> <p class="ql-block">大殿两侧的彩塑精美典雅。</p> <p class="ql-block">我读大学时上中国哲学史课程,那位讲中国哲学史上佛教篇章的教授,讲到著名的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摇头晃脑,那模样至今还在我眼前晃悠。就此,记住了禅宗,记住了六祖惠能,记住了这首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这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就出自惠能的《六祖坛经》,这是中国禅宗的经典之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惠能是中国禅宗的创立者,他的思想和教诲对中国佛教和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供奉惠能法师真身的南华寺祖殿大门外的硃红柱子上有一幅对联,这是从惠能大师著名的经典之作衍化而来:“ 衣钵真传明心见性,菩提无树落叶归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0年也是春节前,我和先生自驾从成都出发来到广东,特意去了位于肇庆的四会六祖庙,四会六祖庙是众多六祖惠能寺院中规模最大、最为肃穆壮丽且唯一被命名为“ 六祖寺” 的寺庙,也值得一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南华寺,我们从粤北山区驱车南下,从韶关来到惠州,气温从7度升到25度,寒雨没有了,太阳出来了,瞬间从冬入了春。</p> <p class="ql-block">24自驾东南行第十二天,惠州,陈炯明史料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第二次来到惠州西湖景区旁边的紫薇山脚陈炯明史料馆,第一次是2023年春节期间,那天去得较晚,匆匆一览至工作人员喊闭馆,依依不舍离开,留下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炯明史料馆离惠州著名景点惠州西湖不远,从惠州西湖小北门出来,不过几百米而已,西湖公园里熙熙攘攘游人如潮,紫薇山下的陈炯明史料馆却门前冷落车马稀,停车场就只我们一辆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陪朋友夫妻专程前往,将陈炯明史料馆作为今天第一个游览目的地,留够了时间,我们看得非常仔细,拍摄了大量珍贵文物和图片,很想研究在“官修历史”之外真正的陈炯明,他的思想、他的主张、他的功过是非、他与孙中山的分歧与矛盾、他为何是“国民党的敌人,中国的好人”……</p> <p class="ql-block">有文章称,陈炯明的 “ 地方自治学说 ”、 “粤人治粤 ” 理论如果被当时政界、军界、学界接受,历史就改写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我们都知道,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陈炯明是反动军阀、是叛徒的话,那为什么至今广州人、惠州人、海陆丰人、潮汕人对他念念不忘呢?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难道这些地区的人民的眼睛被蒙蔽了吗?</p> <p class="ql-block">在贪污盛行、妻妾成群的民国时代,陈炯明却处于污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名逐利。他廉洁奉公,两袖清风,情感坚贞,和原配夫人白头偕老,没有任何风流绯闻,去世的时候竟无钱入殓,只得借用他还健在的母亲的寿棺。他的节操,与当时那些损公肥私、腰缠万贯,甚至大发国难财的政客相比,何止是一股清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炯明:(1878年~1933年),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首领,毕生主张 “ 联省自治 ” 以和平协商的方式统一中国,与孙中山推行的 “ 中央集权 ” 、不惜武力北伐统一中国的政见不合,下野后退居香港,组建中国致公党任第一届总理,后病卒于香港,第二年迁葬回广东惠州紫薇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香港《工商日报》在一篇题为《陈炯明死了》的文章里引用孙中山的话:“ 陈炯明不好女色,不要舒服,吃苦简朴,我也不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黎元洪说陈炯明 “ 热诚谋国,顾恤民艰,大公无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民党元老吴稚晖致挽联哀悼陈炯明:“ 一身外竟能无长物,青史流传,足见英雄有价;十年前所索悔过书,黄泉送达,定邀师弟如初。” 肯定了陈炯明廉洁自持,也表达了对孙、陈未能和解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这座位于惠州西湖外侧的紫薇山陈炯明陵墓庄严肃穆,“ 文革 ” 期间不可避免遭受破坏,据说红卫兵想炸陈炯明墓,被当时的生产队长阻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以说,这是当地群众保护了陈炯明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对陈炯明英灵的敬仰,惠州市于2012年4月出资2100万元修缮陈炯明墓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许,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惠州人民乃至举国人民对历史的尊重、对历史人物本来面目的 “拨乱反正” ,对冤案的平反昭雪。</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题目比较扯眼睛:《陈炯明致电孙文,苏俄虎狼之心,不可引狼入室,两人为此走向决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摘录几段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近代史上的人物陈炯明与孙文的关系备受争议,他们曾经是朋友,但最终却成为敌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们对于两人之间友谊破裂的原因有很多解读,但一个根本性的原因被忽略了,那就是陈炯明对于孙文的联俄联共政策的不认同,这个原因直接导致了两人的决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联在建国后开始向中国输出革命,当时的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苏联选择与陈炯明合作,因为他一直被视为革命派,他在漳州的新政在当地声名鹊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联代表波达波夫带着列宁的亲笔信来到漳州,希望与陈炯明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并鼓动他在漳州发动一场颜色革命。苏联的建立给中国年轻人带来了革命的希望,很多人都希望向苏联学习,让中国快速强大起来。陈炯明作为南方革命潮流的代表,也非常认同苏联模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回信给列宁,希望能与苏联结成兄弟般的友谊。波达波夫代表苏联方面表示,只要陈炯明愿意合作,他们可以通过海路运送武器。然而,陈炯明婉拒了这个提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久之后,陈炯明与孙文合作,带领军队南下广东,迅速占领全省。陈炯明成为广东省长,广东在他的治理下蓬勃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他对苏联模式仍然非常感兴趣,他邀请陈独秀南下合作。然而,这段合作很快结束,因为苏联代表倡导在广东先行进行苏联模式的改革,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工会和农会,通过暴力手段控制整个广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让一直主张联省自治的陈炯明感到巨大的权力威胁。他开始排斥苏联模式下的革命,关闭了广东的一些左倾报馆和刊物,同时解散了农会和工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让苏联方面对他大失所望。陈炯明与孙文的友谊终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于苏联的联俄联共政策的分歧是根本性的原因。陈炯明对于苏联模式的认同程度曾一度很高,但在苏联代表提出要在广东进行苏联模式的改革时,陈炯明感到了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威胁,他开始排斥这种模式,甚至关闭了一些左倾报馆和刊物。这个转变让苏联方面对他失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为什么陈炯明对苏联的联俄联共政策产生了分歧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陈炯明一直主张联省自治,他认为各个省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权力,而不应该受到中央集权的控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与苏联的联俄联共政策存在冲突。苏联希望通过控制各个省的政权,实现自己的革命目标。这与陈炯明的理念背道而驰,他不愿意放弃自己对广东的控制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次,陈炯明对于苏联模式的改革方法持怀疑态度。苏联代表倡导的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工会和农会的做法,让陈炯明感到担忧。他担心这种暴力手段会引发社会动荡,甚至可能导致内战。陈炯明希望通过温和的改革来实现广东的发展,而不是采取激进的手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陈炯明与苏联在意识形态上存在分歧。陈炯明是一个南方革命派的代表,他主张的是联省自治,希望通过地方的发展来推动整个国家的进步。而苏联则主张通过中央集权的方式实现革命目标。这两种理念的冲突导致了陈炯明对苏联的联俄联共政策的不认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孙文与陈炯明这两位重要的政治家,曾经一度合作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努力,但由于政见不合,他们最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中一个争议的焦点就是与苏俄的合作问题。孙文坚持与苏俄合作,认为只有依靠苏俄的支持,建立自己的军队,才能夺取中原,实现国家的统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陈炯明却持不同的观点,认为与苏俄合作并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这种分歧最终导致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最终演变成兵戎相见的局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此时此刻,我的耳畔再次响起我们成都人杨升庵的那首冠压明词的临江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p><p class="ql-block">是非成败转头空。</p><p class="ql-block">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p><p class="ql-block">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p><p class="ql-block">一壶浊酒喜相逢。</p><p class="ql-block">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p> <p class="ql-block">24自驾东南行第十二天,惠州,西湖东坡纪念馆,白鹤峰苏东坡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第二个目的地是惠州西湖孤山上的苏东坡纪念馆,不巧,闭馆重新布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陪朋友夫妻去了纪念馆旁边的王朝云墓,感受一下惠州人对这位苏东坡伺妾的尊重热爱敬仰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朝云去世后,苏轼老先生遵她遗嘱将她埋在了惠州西湖旁,在惠州人眼里,她贤良聪慧忠贞不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惠州的男女老少会恭恭敬敬地向王朝云鞠躬,也会捧着一大把香来敬拜这位聪慧善良忠贞不渝的女子。</p> <p class="ql-block">离开西湖,我们开车去了四公里外的东江畔白鹤峰顶苏东坡祠,我是第三次去了,我特别喜欢那院青砖灰瓦岭南风格的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朋友夫妻是第一次来惠州,我当导游,我们都是苏粉,这个位于白鹤峰的苏东坡祠,是必定要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东坡一路流放,他写道 “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惠州白鹤峰的房子是苏老先生唯一一次自己掏钱买地盖的房子,钱不多,买不起山下的地,只好在小山顶盖了几间房子,以为就此终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果住了三个月,苏东坡先生接到新的中央文件,继续南贬至海南儋州,这惠州白鹤峰的房子就留给他儿子苏过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春节初一开始,东坡祠每天有各种与苏东坡有关的文化活动开展,苏词弹唱,木版拓印苏轼诗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给我的感觉是,惠州人民热爱苏东坡的情感胜于他的家乡……</p> <p class="ql-block">苏东坡寓惠千日,影响了惠州一千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耳熟能详的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就是苏东坡在惠州写下的《食荔枝》诗句,这已成为岭南千年不易的广告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东坡寓惠,与唐代韩愈刺潮一样,被后世视为岭南文化发展史上的最重要事件,有力的促进了岭南的文化发展,成为了广东的重要表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轼在惠州生活了两年八个月,以他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赢得了惠州乃至岭南人长久的景仰与怀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宋之际,惠州是一座寂寂无闻的南国小城。“ 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坡寓惠,改变了这座城。</p> <p class="ql-block">苏轼为惠州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研究指出,苏轼在惠州共写下诗词、杂文587篇,数量仅次于他在黄州的750多篇,在他一生的创作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24自驾东南行第十三天,惠州至汕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降温下雨,临近中午我们才离开惠州驱车前往汕头,在一条隧道里遇到车祸,堵了两公里左右,下午三点多才到达汕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没有先去酒店,而是直奔老城区的 “小公园汕头开埠文化保护区 ” ,我向朋友夫妻推荐的两个人文旅行目的地都在这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个目标是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这个电影博物馆我是第三次走进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我和先生在惠州巽寮湾旅居小住,自己有车,于是临时起意自驾前往汕头。在汕头老城区东转西转,眼前突然一亮:“中国进步电影先驱蔡楚生暨潮籍电影名人史迹馆开馆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个超级电影迷,看见蔡楚生及电影史迹馆,竟如看见老友一样,不由分说快步走进去,旅行中的意外收获真是令人无比惊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楚生是广东潮阳人,中国电影导演,被评论界誉为 “ 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 ”、 “ 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 ”,他是广东省潮阳县(今广东省汕头市)铜盂镇集星村人,读过4年私塾,后来以各种旧报纸作为课本,刻苦自学。1925年,在汕头参加店员工会,组织进业白话剧社,担任戏剧演出的编剧、导演、演员,并试写文章和绘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9年蔡楚生到了上海,这时电影业在上海蓬勃发展,他在好几家影片公司当临时演员、剧务、美工、宣传、场记、置景、副导演、编剧,学习电影艺术的各门知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1年夏,蔡楚生加入联华影业公司,正式担任编剧、导演。先后创作了《南国之春》(1932)和《粉红色的梦》(1932)。1933年,蔡楚生参加了中国电影文化协会,被选为执行委员,接着导演了影片《都会的早晨》,标志着他创作思想上的重大转变。1934年,编导影片《渔光曲》,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轰动影坛,创造了当时中国影片卖座的最高纪录。影片在1935年2月举行的莫斯科电影节上获得“ 荣誉奖 ” ,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第二次走进这个博物馆是2023年春节前,这个 “ 中国进步电影先驱蔡楚生暨潮籍电影名人史迹馆 ” 更名为 “ 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 ” ,把郑正秋放在了蔡楚生的前面,更客观公正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1905年诞生第一部戏曲纪录片《定军山》至今,中国电影走过百余年历程。其草创阶段至第一个创作高峰期间,一批潮籍电影大师用他们的创作和各方面业绩,为中国电影的开创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无论是为中国影史写下首部故事片的郑正秋,还是为中国影坛赢得首个国际大奖的蔡楚生,亦或创办新中国首座电影学院的陈波儿,均从不同维度成为中国影坛的宗师代表。而他/她们都是潮汕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一月底这个馆刚剪裁开馆时,陈列只在一楼、二楼。这次看到三楼、四楼和侧楼都有展厅,内容增加不少。原来仅有蔡楚生资料,现在增添了郑正秋和陈波儿资料。</p> <p class="ql-block">从一楼到二楼的木质楼梯阶梯设计很有创意,图案是电影胶片🎞️,一步一步走在上面,仿佛看到中国电影的每一个脚印与进步。</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期潮汕籍电影人对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中国电影先驱蔡楚生、新中国电影教育奠基人陈波儿均来自潮汕。中国早期的电影也与汕头有着密切的联系 , 其中部分汕头人、汕头事、汕头情更成为早期电影的重要元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 , 素有 “ 岭东门户,华南要冲 ” 之称 ,1860年1月1日,汕头被动开埠,成为西风东渐的前沿。1905年,西洋电影出现在汕头埠。民国初年,汕头出现了专门的电影放映场所。1926年起,汕头成立了一批电影制片公司 , 并拍摄电影。自此电影在汕头落地生根 , 开花结果。为实现拍摄电影的梦想,一大批潮汕文艺青年奔赴当时电影业更繁荣的上海 , 投身电影事业 , 他们吸收了上海开放、宽容、进步、价值观多元的文化特征 , 创造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 海派电影 ” 的辉煌,许多作品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期潮汕籍电影人巨大成就的背后 , 是潮汕文化的深刻影响力。潮汕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人多地少 , 素以精耕细作闻名 ;崇文重教 ,有 “ 海滨邹鲁 ” 之称。潮剧、潮州菜和工夫茶都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 别具一格 ,其核心都体现了潮汕人崇礼教、重传承、重细节的文化特质。潮汕文化因潮汕籍电影大师的实践对中国早期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如中国第一部情节剧电影《难夫难妻》、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电影《渔光曲》都有典型的潮汕文化印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汕头作为经济特区 , 改革开放以来 , 电影、电视拍摄、制作、发行放映这个文化大产业 , 依然是潮籍文艺界、商界精英所钟情的行业,也是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了加强文化传承保护 , 提升城市综合品质,加快建设立足粤东、面向全国的区域文化高地 , 从而改造重建潮籍电影名人史迹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次展馆的改造是在安平路46号原蔡楚生电影博物馆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和升级革新,增加了展陈面积 , 丰富了内容和展陈形式,增设了电影体验区 ,在增强城市文化认同、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豪感同时 , 对汕头传承城市文脉和打造城市文化地标 , 具有积极而重大的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在蔡先生生平介绍中最后一行字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8年7月15日被迫害至死。当然,不忘补上一句话:后被平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这件事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上面的立场和态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2020年第一次去时这个陈列馆叫做 “ 中国进步电影先驱蔡楚生暨潮籍电影名人史迹馆 ”,没有郑正秋的名字和史迹。理由嘛,我们当然心知肚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我第二次去时,惊讶的发现馆名修改为“ 潮籍电影名人史迹馆~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以分析一下,郑正秋的名字这三个字加上去,不知费了多少功夫,有多少人仗义执言、据理力争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电影人的悲哀,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哀,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悲哀……也是……</p> <p class="ql-block">汕头,小公园开埠区历史文化街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汕头的开埠文化陈列馆,浓缩了160年历史,保留了开埠区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位于汕头市金平区永平路1号,在老城区小公园附近,这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的欧陆风格三层大楼,建筑面积大约有12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民国时期的台湾银行、报馆旧址,1949年以后曾经作为汕头西医院、报社、法院等机构的办公地点,最后在2010年经过改造修缮,作为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向公众开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陪朋友夫妻专程前来,我有点像这里的本地人和旅游代言人了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列馆的主要展厅内容以 “城市” 为中心,从起源到开埠后的经济腾飞,全方位展示了汕头百载开埠史的变迁,从 “ 被动开放 ” 到 “ 主动开放 ”的历史脉络,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汕头曾有 “ 百载商埠 ” 的美誉。1858年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中称汕头是 “ 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60年1月1日,汕头正式开埠,这让汕头进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从而成为了一个繁盛的通商口岸。对于汕头而言,这段历史应当被牢牢铭记,于是便有了“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24自驾东南行第十四天,汕头至潮州,牛田洋凭吊死难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座七二八烈士纪念碑,位于汕头市金平区莲塘街道莲塘军营内,我们专门前去寻找,导航无法显示那座烈士陵园和纪念碑,但我们找到了牛田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顺便再说一句,自驾旅行的好处就是自由自在,不受班车、列车运行班次的限制!一脚油门的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 “ 七二八 ” 事件,查阅百度百科,文字表述为:“1969年7月28日,汕头地区遭受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和大海潮袭击,驻扎在这里担负战备生产任务的人民解放军某部段文波,王秋萍,王丙申,陈汉民等同志,为了抢救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光荣牺牲,特立此碑纪念。在这场灾难中,牛田洋也成了受灾的重中之重。仅仅那里,为堵住海堤62处决口,官兵与学生手拉手组成人堤,高喊着 “人在堤在 ”、“ 人定胜天 ” 的口号与台风进行较量,结果553名官兵与学生护堤捐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网上搜到的信息为:据《汕头大事记》载:1969年7月28日上午10时半,第三号强台风在汕头沿海登陆。汕头、澄海、潮阳、南澳等县最大风力达18级,平均风力在12级以上。这次台风正值大潮期,风、潮、雨交加,汕头市区海潮急剧上涨,全市受浸,水深2.3米,郊区及各县地势较低的地方水深4米左右。据统计,汕头全区死亡894人;受浸水稻42万亩,其他作物45万亩;崩塌民房141025间,仓库、工厂3502间;崩决堤围316540米。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梁国昭研究员认为,“ 七·二八 ” 是一次在特大台风和天文大潮影响下发生的巨大风暴海啸,波高达10多米,是国内发生过的伤亡最大的风暴海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场灾难中,牛田洋成了受灾的重中之重。1969年7月28日,牛田洋人还沉浸于荒滩变陆地、咸地种庄稼的喜悦之中,一场汕头历史罕见的12级以上强台风挟天文大潮的海啸狂袭而来,为堵住海堤62处决口,官兵与学生手拉手组成人堤,高喊着“人在堤在 ”、“ 人定胜天 ” 的口号与台风进行较量。但由于风大浪高,大堤决口无法堵住,当海水冲进牛田洋,553名官兵与学生护堤捐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的幸存大学生之一,原汕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赞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刚调防的部队对潮汕潮汐、风暴的自然灾害处置经验不足。他对当日风摧屋倾、瓦片纷飞、积水齐腰的景象记忆犹新,幸好凭借对周边地形的熟悉,他才能带着另外几名学生从现场侥幸撤退。而记者在采访其他当事人或亲属时,也听闻了种种惊心动魄的故事。其中,有一位 “ 牛友 ” 当年在被冲入海里时,幸运地攀住了一张在水中漂泊着的木床,并找到一瓶能驱寒保暖的米酒,这才保住了性命。后来他们在风雨中漂流到了揭阳,逃出生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又在网上搜寻到另一篇文章,是这样描述的:“ 牛田洋位于广东省汕头市西郊榕江入海口,那里曾是一片海滩,潮涨时淹没,潮退时干出,面积足有万亩。从对面山头望去,这片滩涂像一匹硕大的水牛蜷卧,因而得名牛田洋。1962年,41军122师前往此处围海造田,一下围出7.8平方公里的良田来;1963年开始粮食生产,不过三年时间,就创造了亩产粮食1190斤的奇迹,成为了六十年代征服自然的光辉典范。1966年5月7日,毛主席亲口赞扬牛田洋,并号召全国各地向牛田洋学习,这就是著名的 “ 五•七 ” 指示(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牛田洋的精神原子弹》)。该指示的直接产物就是后来的五七干校和上山下乡运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一位成都七中高61级学长大姐当年在四川大学外语系学习,后来到了牛田洋部队农场 “ 学军 ” ,她是这场 “ 风暴海啸 ” 的幸存者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是因这位萧大姐的命运故事,我们专程下高速到了牛田洋,我们向路遇的村民打听,这位村民告诉我们,确实有553名军人和大学生死在海滩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用海拔仪测了一下,8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网搜 “ 1969年、牛田洋 ” 两个关键词,会出来很多相关信息和文章,孔夫子旧书网上有《牛田洋灾难亲历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灾?人祸?惨烈?真相?</p> <p class="ql-block">黄教授认识这位四川大学的外语教授萧姐姐,正是因为黄教授的提议,我们才下高速前往寻找牛田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牛田洋后,晚上安顿下来,我们心里还在为牛田洋的死难军人与大学生难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教授在她的朋友圈发了长长一段文字,感概那个漠视生命的时代,我转录在这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汕头牛田洋,一个不为人知的海滩,却是好友萧姐姐劫后余生的伤心地。55年前她成为按五七指示到军队接受教育的大学生队伍中一员。那时这里是军垦农场,围海造田修防洪堤是他们的工作。1969年7月28日发生罕见台风与海啸,最大风力达18级,平均风力12级。“ 这是一次在特大台风和天文大潮影响下发生的巨大风暴海啸,波高达10多米,是国内发生过的伤亡最大的风暴海啸。” “ 为堵住海堤62处决口,官兵与学生手拉手组成人堤,高喊“ 人在堤在 ”、“ 人定胜天 ” 的口号与台风进行搏斗,结果553名军人与大学生护堤牺牲。” 这是天灾?人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特地转道来到这片滩涂,踏勘遗迹,凭吊那些与天斗与地斗而牺牲的同辈人,那时他们还很年轻。</p> <p class="ql-block">随手一搜,关于牛田洋事件的文章密密麻麻,可惜很多人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汕头至潮州,古城牌坊街,广济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牛田洋,转上高速,前往潮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轻车熟路地,深圳、东莞、惠州、海丰、陆丰、揭阳、汕头、潮州、梅州,这些地方我都开过好几次了,除了四川,我最熟悉的公路就是广东,觉得自己是广东人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广东除了粤语,还有两种方言~客家话和闽南语。粤语是以广州为中心,占有主导话语权,使用人数最多,说粤语的人群形成的民系因以旧广州府为中心,所以称为广府民系;客家话使用者主要分布在粤东北、粤北山区,粤西和其他地区也有小片或零星分布部;闽语主要分布在粤东南沿海、粤西南雷州半岛,东部的潮汕片接近福建省的闽南方言,西部的雷州半岛闽语接近海南省闽方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汉语方言,粤语、客家话、闽语三种方言,跟北方官话差异极大,这三种方言都跟古汉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被称为 “古汉语活化石 ”。然而,三种方言除了少数词汇有共通之处外,总体上是无法直接交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边有很多地名的字和食品名字,在我们四川很难见到,以至于我们点餐常常遇到不认识的字,得立马网查!鲎、鲘、𬶍、礐、涌(读chong)……这些字我都是在广东认识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潮州的酒店住下,决定打车去潮州古城,网约车司机很健谈,他说他是闽南话语系,他也听不懂广府话和客家话。很多老年人连普通话都听不懂!潮汕地区在语言文化方面,自成体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夕的潮州古城,人山人海谈不上,但逛吃逛玩的人不少,好几家网红餐厅、火锅店、潮州名菜馆,预约、拿号、排队……不在家吃年夜饭的人越来越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潮州,中国第六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美食之都,值得打卡!</p> <p class="ql-block">适逢大年三十,除夕,潮州开元寺闭门谢客。</p> <p class="ql-block">我们专程跨过韩江拜谒韩文公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韩文公祠依山面江,绿树成荫,拾阶而上,文风昌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 谏迎佛骨 ” ,被贬谪潮州。韩愈在潮州期间祭鳄释婢,兴学劝农,历代潮人都很怀念他的功绩,韩祠内有一块碑刻:“ 若无韩夫子,人心尚草菜。”这便是对他极高的评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祠堂前广场有一座古书形的石雕,上面刻写了韩文公在《进学解》中的两句名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两句名言是进入了中学教科书的。勤奋是事业精进的前提,深思是行为成功的保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韩祠正门,上面写着 “ 韩文公祠 ” 四字,是1984年胡耀邦先生视察潮州时所留下的手迹。</p> <p class="ql-block">韩文公祠,即韩愈纪念馆,潮州市城东笔架山麓,唐代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韩愈,由于向皇帝提出停止迎接法门寺佛骨到长安供奉的建议,触怒了皇帝,被令处死,幸得宰相裴度等讲情,改贬为潮州刺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韩愈以戴罪之身,在潮州当了七个多月的 “ 降级下放干部 ”,把中原先进文化带到了岭南,他办教育,驱鳄鱼,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被潮人奉为神,他离开潮州后,潮人将笔架山改称为 “ 韩山 ” ,将山下的鳄溪改称为 “ 韩江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韩山旁的师范学院叫 “ 韩山师范学院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韩文公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韩祠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古朴典雅,肃穆端庄。祠内梁间遍挂名家题写的匾额,沿石壁则环列有历代碑刻40余面,其中很多是书法珍品和研究专访文史的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韩文公祠作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韩文公祠,就不得不提到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封朝奏九重天,</p><p class="ql-block">夕贬潮州路八千。</p><p class="ql-block">欲为圣明除弊事,</p><p class="ql-block">肯将衰朽惜残年。</p><p class="ql-block">云横秦岭家何在?</p><p class="ql-block">雪拥蓝关马不前。</p><p class="ql-block">知汝远来应有意,</p><p class="ql-block">好收吾骨瘴江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韩愈对他的侄孙说,你就在这个瘴气弥漫的江边收我的骨头吧,我是回不去长安啦……</p> <p class="ql-block">韩文公祠里有丰富的楹联匾额、纪念诗文,可以狠狠地发一把思古之幽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韩文公一生倡导儒家思想,并以儒家 “ 道统 ” 继承者自居,他提倡 “ 仁政 ”,反对暴虐,“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到潮州之后极力兴办久废了的乡校,还把自己的俸银捐出来支持教育,并起用当地贤士赵德主持教育工作,让读书风气长久发扬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祠里有一副楹联,上联是: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下联是:到潮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嬴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联说他来潮州的缘由及到潮之后使读书的风气遍及海滨。下联说他到潮州只做了八个月的官,但驱除鳄鱼,功德无量,历代都没有忘记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殿左侧有碑刻:“功不在禹下”,出自韩文公自己的文章,本来是韩愈称赞孟子的话,但后人反过来用这句话来赞美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来潮州之后除办学校,驱除鳄鱼、释放奴隶之外,还积极发展农桑,修筑水渠,就象古代大禹一样。更深一层的含意是:意识形态中的异端邪说也有如洪水猛兽一类的灾害,而治理洪水,不管是自然界的还是思想界的,关键在于疏导而不能一味地堵塞。</p> <p class="ql-block">这是韩愈被贬来潮州的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细细吟读碑刻题记,尤其一些当代著名文史大家的诗词歌赋,值得品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朴初写下 “ 赢得江山都姓韩 ” 的诗句,高度评价韩愈之后潮州人将本地的山水命名为 “ 韩山 ” 、“ 韩江 ”,八个月的被贬(现代话叫做 “ 下放 ” 吧)岗位业绩,获得后人如此赞誉,感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录赵朴初诗《访韩文公祠口占》:</p><p class="ql-block">到此虚怀遇大颠,</p><p class="ql-block">留衣亭可与祠班。</p><p class="ql-block">不虚南谪八千里,</p><p class="ql-block">赢得江山都姓韩。</p> <p class="ql-block">24自驾东南行第十五天,从潮州到巽寮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天除夕,寒风凛冽,今日龙年第一天,阳光明媚气温回升,潮州古城里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驾车到了开元寺附近,私家车再也无法前进,据说开元寺大年初一早晨5点开门迎接烧头香的人。只得让两位朋友步行前往开元寺,我开着车绕来绕去有七八公里,最后终于在警察叔叔指引下到潮州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校园里停车,这是潮州政府动员可以利用的资源为社会提供车位服务,免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天没有在成都朋友推荐的潮人美食吃上年夜饭,今天中午 “ 二进宫 ” ,终于品尝了成都朋友力荐的沙姜清远鸡、清蒸韩江鱼,再加上上汤时菜和煎菜头粿,如愿以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潮人美食大唐经理说,今年春节是自2020年 “ 武汉疫情 ” 爆发以来最火热的一年,她们昨天从上午9点忙到夜里12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潮州人的风俗习惯是走广济桥和拜韩文公祠,快到广济桥和韩文公祠时,临近道路一两公里被来自全国各地的车堵死完全不动,我让朋友夫妻下车步行前往韩文公祠,自己在路边等机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不容易有辆车离去,我这个一头银发的老司机侧方位停车一次到位,没给我学驾驶技术的天欣驾校丢脸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潮州韩文公祠离开时已经下午4点,我们前往惠州巽寮湾,300公里4个小时,晚上8点在暮色中我驾车顺利抵达目的地~巽寮湾,真的觉得这粤东南的高速路、县道、乡道都熟悉,一路向朋友介绍鲘门、鹅埠、黄埠等地名,广东籍的朋友说我是 “广东人 ” 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见巽寮湾,又见大亚湾,又见大海……</p> <p class="ql-block">开车送朋友夫妻到惠东南站,他们乘高铁经深圳飞回成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段起于深圳的粤东地区之行顺利结束,珠三角的东莞,粤北的韶关,粤东南惠州、汕头、潮州,我们流连于虎门海战博物馆鸦片战争陈列展览、韶关北伐战争纪念馆、惠州陈炯明史料馆、白鹤峰苏东坡祠、汕头牛田洋死难者的滩涂、汕头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开埠纪念馆、潮州开元寺和韩文公祠,所到之处,历史烟云缭绕,人文故事精彩,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或恩仇爱恨纠葛千年不绝,英雄流泪,才子被贬,一路走一路看,仿佛一路翻阅历史卷宗,这些人文景点都是我们的最爱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如黄嘉陵教授所说:“ 旅行的最佳形式是自驾游,最高层次是人文景观。将这两点结合,游出精彩人生片段,收获宝贵精神财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我觉得,人文景观旅行给我带来的快乐,和自然风光带来的快乐是不一样的,不知这个比喻是否恰当:多巴胺带来的快乐,是即时满足,是感官的愉悦;而内啡肽带来的快乐,是延时满足,是灵魂和精神的愉悦,是最持久最深刻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然风光犹如多巴胺,人文历史景观好像内啡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