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姜世珍(88周岁)</p><p class="ql-block"> 女儿霞整理编辑发表</p><p class="ql-block"> 插图为拍摄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18815426</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叫姜柏云,出生于1911年。十四、五岁时出麻疹,一张脸变得坑坑洼洼,人们都叫他“姜五麻子”。但父亲为人正直善良、古道热肠、乐善好施,不知不觉大家对他的称呼由“姜五麻子”变成了“姜五爷”,在外,父亲赢得了好口碑。在家,我的父亲更是一位顾家爱家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p><p class="ql-block"> 他家庭观念强。在家里尊敬老人,尊重伴侣,关爱子女,一大家子人和睦相处。</p><p class="ql-block"> 父母亲共同生活七十年,他们相依相伴,互敬互爱,彼此尊重,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努力兴家。这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况且母亲还是童养媳情况下,父亲能做到这些真的不容易。他们相处以来,从未高声顶嘴吵架。有事总是相互理解,相互谦让。几十年如一日的夫唱妇随,感情十分深厚。他们的为人处事,他们的兴家建业,他们之间的深情厚义,都为我们后代作出了杰出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患眼疾,父亲一直带她四处问医。别人介绍的偏方,父亲都会一一寻来给母亲用上。还亲自上山采各种草药,煎好端给母亲喝。不管偏方多麻烦,父亲都会不辞辛苦亲手为母亲做,如:千里光(草药)煨猪粉肠,锅烟灰煎猪肝,小肠装花椒蒸热敷等。</p><p class="ql-block"> 母亲六十岁后,双眼基本失明。父亲就陪在母亲身边,啥事都替母亲做:洗衣、端茶送水,每天的洗脚水都是给她试好水温放在脚边。家务事不让母亲插手。母亲是勤快人,什么都不干浑身不自在,也心痛父亲辛苦,常常趁父亲不在,摸索着去宰猪草、洗碗等,父亲每次一见,马上夺下她手里的东西,牵她坐在一边,陪着自己做事。怕母亲行动不便摔跤,总是细心地牵进牵出,一日三餐都是盛好端给母亲,还一直细心地帮着夹菜。平日里基本不让母亲离开他的视线范围。母亲生病时,更是及时延医请药,熬汤端药,体贴呵护照料,从无怨言。</p><p class="ql-block"> 母亲深受感动,觉得自己是父亲的累赘,过意不去,对父亲愧疚不已。父亲却总是劝解她:“少时夫妻老来伴,你八岁就来陪我,现在有你这个伴,我很高兴、很幸福呐!”</p><p class="ql-block"> 父亲常给母亲买她喜欢吃的水果、零食,母亲却总是舍不得吃,让父亲不要浪费钱,以后不要再买。父亲劝慰说:“泥巴都堆到颈了,还不吃等何时哪?我们老了,你吃糖果,我抽烟喝茶,钱都是女儿给的,我们要高兴地享受啰。”父亲就是这样用朴实的语言,像温开水一样温和、深情地滋养母亲的心,让她不完美的老年生活也充满了快乐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 父母亲收养的义子——姜世银,对二老好,有孝心。除了日常关爱有加,还经常给他们买些吃穿用度的东西,哄他们高兴。可他的老婆就不一样了,对二老不敬、不孝,常常恶语相加。对行动不便、且帮她做不了多少事的母亲就更没有好脸色,甚至表现得很嫌弃。母亲气得偷偷抹泪......,父亲劝慰母亲说:“你不要气,我们有几个孝顺的女儿(父母一个亲生的儿子都没留下),看在姜陈(义子的号名)的份上,不要给她计较,我们就装没听见。她也养了儿子,前人兴,后人跟,她现在对我们不好,以后她后半辈子也不好过。俗话说:马白脸儿养儿,一抱(报)还一抱(报)。”父亲常开导母亲:“不要经常生气,要保养好你的身体。有我在,就不会让你吃苦......”</p> <p class="ql-block"> 父亲活到了81岁。在他病重时一直惦念着我母亲。他曾给多位亲友和老朋友说:“我啥都放得下,就是放不下我的瞎子老伴儿。我走了没人照料她,她要吃苦、受气......”从小到大很少流泪的父亲,泪光点点,令人动容。可见,他是何等的不舍、不忍离开母亲?多么的心疼、牵挂相濡以沫一生的老伴儿......父母亲的深厚情义就流淌在这些平常的日日夜夜和相互的牵挂和理解中,这是现在那些动辄就离婚的年轻人所无法体会到的爱情、亲情、夫妻情!</p><p class="ql-block"> 父亲去世一年不到,落单的母亲也追随一生的挚侣去了……</p><p class="ql-block"> 深情怀念我敬仰的父母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