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石人山的传说》

李思生

<p class="ql-block"> 连载 (六)</p><p class="ql-block"> 作者 李思生</p> <p class="ql-block"> 灵云信念不改,站立鹰鼻子山顶,目视东方,盼望着丈夫归来。</p><p class="ql-block"> 一天过去了,十天过去了.一年过去了。灵云依旧矗立在鹰鼻子山的顶峰。她已化作了一尊石人,亭亭玉立在巍峨的山颠上!山风吹摆着她的衣裙,祥光轻拂着她的姣容,千秋万代形不改,亘古至今心不移……</p> <p class="ql-block">  再说灵云的一双儿女,他们当时站立在灵云的左下方,他们和妈妈的神情一样,眼巴巴的望着东方,和他们的妈妈一块,也化作两座石像。两座石像下方、还显现出黄狗和花猫的石身。当年给我讲故事的幽谷老人说:他儿提时,经常的到山里去,那时候、灵云儿女的石像均在,石狗和石猫也完好无损。他们那时爱调皮,经常争着爬石狗和石猫,骑在它们背上玩耍。也时常为自己能骑到它们身上而自豪!</p><p class="ql-block"> 灵云山庄那位能出谋划策的道长,心中也非常的挂念着拐龙,时常计算着他的行程。拐龙进山后没回来,他内心里也是焦虑不安。后来、拐龙的媳妇灵云担心丈夫的安危,也不顾一切闯山寻夫,并且跟走了一双儿女。灵云寻夫进山,又是渺无音讯。凭他的推测,拐龙可能找到了狐妖,或许是凶多吉少。道长在庄里苦等多日,终不见音信,他在庄内再也打坐不住了。是啊!道者聪也,道者忍也,但道者更仁义也。既然调教拐龙进山为民除妖,为民除害,自己身为道者,就应有道者风范,尽道者义举。查一黄道吉日,道长收拾利索,毅然进山了。凡是外出云游的道人,都是身怀道法,心阔似海,不畏妖魔,不惧山高水险!饱览名山大川,探险访客是他们的家常便饭。道长对这一带比较生疏,进的深山密林中摸索找人,进展缓慢,道人讲道情,遇到不明之物,总要探索分明。若见到风景优雅处、就会打坐慎记,印入脑海中。他只能是翻山越岭,走走停停。过了很久他也同样,寻觅到了鹰鼻子山上。当他目视到山顶峰刚被化作的一尊石人时,立刻惊呆了!道长,俗人称他为仙人也。他双目圆睁,默默地围着石人像连转了几圈,继尔又抬眼观看到左下方的山坎上站立着两尊人形小石像。他断定,这尊峭立于鹰鼻子山上的石人,就是拐龙的贤惠之妻灵云,左下方的两尊小石人,就是灵云的一双儿女。道长那手握拂沉的手一个劲的颤抖着。只听他口中说出:对不起了,三无量,三无量……接着道长单掌施礼、潸然泪下,悲伤至极。</p> <p class="ql-block">  此时虽然大晴的天气,但从西北山口处刮过来的阵阵凛冽的山风,横冲直撞,直接侵袭着灵云的化身。道长见状,内心涌动着悲伤之情,此时他慈善之心大发,挥舞拂沉,扫去灵云化身后面的尘土和乱石,道一声:无量天尊,我来也!稳重的打坐在灵云化身背后,整衣宽带,双手抱拂沉,双目紧闭,陷入静止中。他用伟岸的身躯,挡住西方经常袭来的风雨,天长地久,道长也就化作了一尊巨峰石,永恒的打坐在、灵云化身的石像后面,万古千秋的为灵云石像遮风挡雨,使灵云的化身、一年四季,看上去就像是银装素裹,与世并存。她眺望东方,期盼丈夫归来的灵光气质亘古不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后来,人们在通天山狐妖洞外,也奇特地发现、一尊面向西方的石人。它目视着西方深情地凝望着,这尊石人的身旁,还卧着两块从未见过的嶙峋怪石。后经众多古人论证,挺立在通天山上的这尊石人,就是那位除妖英雄拐龙的化身。那两块劣迹斑斑的怪石,便是被英雄拐龙用青钢宝剑斩断了的、作恶多端的狐妖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  早年间,拐龙的化身一直傲立通天山南面的妖洞旁。它威武雄壮,极目西方。过去古人们曾做过目测,如果在秋高气爽的十月间,站在拐龙化身的背后,跟随他的眼神向西远远的眺望,通过通天沟上空的空间,能看到鹰鼻子山的顶端,并能观看到、玉立在山顶上的、灵云化身的石像。你若对换一下方位,去鹰鼻子山上,站立于灵云的化身石像后面,顺着灵云直观的视线观看,也能望见通天山上拐龙化身的石像。这些神奇的景观,完全超越了世人们的好奇和遐想。从古至今,历代文人墨客,及狂热的探险者,从未间断对鹰鼻子山上这尊石人的挖掘、追踪、和探索,也一直苦苦寻觅着、这东西两峰上石人像的因果。正确答案就在此传说。</p> <p class="ql-block">  风雨霜雪的打磨,通天山上的拐龙化身石像,由于化立在风口处,慢慢被风化雨蚀了。但早年间你登上通天山,就会看到半山腰的巨型磐石,它在苍松翠柏中,无声地展示着热浪般的恢宏、与不凡的英雄气度。也像是在向世人倾诉着当年为民舍命除妖的伟大壮举!</p><p class="ql-block"> 后来、世人为缅怀拐龙,缅怀灵云和他们的一双儿女,便把通天山改名为拐龙山,鹰鼻子山改名为望夫山。再后来、人们又惯口把望夫山改叫成石人山。</p> <p class="ql-block">  应该说:石人山的传说,是在西候幽谷中,巍巍群山中诞生的,滔滔不断的苍龙潭水见证了古今,幽谷中一直脉动的古秘、与更多不为人知的玄妙,等待世人去探寻和追求。更有诸多多彩的故事闪烁在幽谷大山中。寄希于人们热爱的幽谷,把自己融入到百世流传,神奇美妙的故事中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整篇写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