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思

绿色心情

读书是最佳的出路 <p class="ql-block">  <b>现如今家长和老师常有这样的困惑:孩子不爱学习,不爱看书,不愿意去写作业,沉迷游戏.....关于教育,阳明先生早已经洞察其弊端,他写道“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学生子把学校当成监狱而不愿意上、把老师当成仇人而不想见,这样如何能够成就人才呢?</b></p><p class="ql-block"><b> 面对种种诸如此类的问题,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不能过于严厉和刻板,要顺应孩子天性,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多鼓励,少批评,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一定先要解决学习是为什么学?为谁而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阳明先生不止一次将“立志”比喻成“人之命”“树之根”“水之源”。阳明先生认为,立志是为学的基础和前提,一个人的志向有多大,动力就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论语》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俗话又说“志当存高远”,身受磨难却没有自暴自弃,发愤写下《史记》的司马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还有12岁立志成圣的王阳明,都是从小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 教育要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志向,多读名人的励志故事,多进行一些生动活泼、丰富有趣的活动,进行立志教育,只要立下了志向,他们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有了明确的方向。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b></p><p class="ql-block"> <b>作为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点亮心灯、添油、拨亮,这样才会发出更亮更持久的光芒。</b></p><p class="ql-block"><b>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也如同种植树苗,要因材施教,更要掌握方法。教育把德育做好了、做到位了,学习成绩那点事,根本不是事。反之,如果没能理解到这一点,天天抓成绩抓分数,会适得其反。古人做事,始于立心,今人求学,也始于立心。心立起来了,学生自然知道应该往哪里去,怎么去。最好的学习状态就是“不待扬鞭自奋蹄”。</b></p><p class="ql-block"><b> “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有能力背诵200字的,每天只让他背100字,这样,他就会悠游暇豫、怡然自得,日就月将,自然就会成长起来。</b></p><p class="ql-block"><b> 教书育人也不能操之过急,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天赋和家庭环境不同,教学时要遵循适量原则,学习不在于量有多大,而在乎于真正能吸收消化多少,只要用心用功栽培,静待花开,学生自然成为有用之才。</b></p><p class="ql-block"><b>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在平时教育学生中,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择其善则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是要善于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劝告,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二是要避免他人的缺点,发现他人的优点与长处,向别人的长处学习。</b></p><p class="ql-block"><b>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事上磨炼,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锻炼自己的心境和能力。好的教育,不只是在精神层面赋予人以知识,启发人的良知,还需要将所知所学付诸实践。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不但要“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如此方能培育出真知笃行的人。教育不应停留在表面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深入教育本质探索实践意义,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此种强调实践意义的教育方式,启示我们教育时要注重将理论与自身实践相结合。 </b></p><p class="ql-block"><b> 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读书是最佳的出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读书是人生之大事,是孩子懵懂初长时之重事,所以在孩子开学时,老师不要急于去教知识,而要先让孩子们认识读书,明白读书之事理,从而引导孩子们先立下志向,给他们种下努力读书的种子,并一路呵护滋养,孩子才会在读书的园地上开出鲜花,结出硕果!教书育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要只看短期效果,要重在对学生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养得深根,来日方能枝繁叶茂,行稳而致远。</b></p>

教育

立志

读书

学习

志向

孩子

学生

教书育人

阳明

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