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松山战役遗址,祭奠抗日英烈

果红甜甜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26日,朋友驾车一行4人到保山龙陵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参观。此地是红色纪念地,不收门票,原想请位导游,结果已被先进去的参观者请完了。我们沿着指示牌向山上走去……</p> <p class="ql-block">满山的云南松,挺拔高耸入云。</p> <p class="ql-block">林中这棵百年古树身上布满了枪伤和弹痕,它见证了70多年前的这场战争。当时,由于战火猛烈,整个山头成了一片焦土。光禿秃的山头只剩这棵古树和一棵小叶榕树,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而这棵古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现在已是绿叶满枝头。</p> <p class="ql-block">近看还能看见弹痕</p> <p class="ql-block">当年唯一存活下来的小榕树,树干上也佈满弹痕,现在已经是80多岁的老爷爷树了。</p> <p class="ql-block">松树林中立有两个碑,左牌上书“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滇西抗日战争松山战役主战场遗址之一”龙陵县1991年立,底部刻有“松山主峰”。右牌为2006年国务院立,上书“全国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距碑不远处是陆军第八军第一百零三师公墓。原址位于大垭口街子,距公路约30米,修建于1944年12月,埋葬着第8军103师阵亡将士忠骸672具,墓主碑园额,高2米,宽0.9米,碑文记载松山战役中第8军103师歼敌、缴获物资及敌我伤亡情况等,落款为“师长熊绥春立〞,左右两块碑为阵亡将士芳名录。1947年12月,部分将士骸骨迁至保山易罗池畔。解放后,墓两次搬迁,第一次迁往大垭口小学旁,2004年再迁至松山主峰下老千塘旁。</p> <p class="ql-block">老千堂的一池碧水守护着抗日忠魂</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两边坡地早已春色盎然。</p> <p class="ql-block">向上走96梯,到达远征军雕塑群前。96级阶梯代表松山战役历时96天,一个阶梯就是远征军艰苦作战的一天。最后取得胜利,攻下松山,打败日寇。</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雕塑群由中国著名雕塑家李春华创作捐赠,位于松山主峰子高地南侧,群山青松环抱,占地约17500平方米。共有12个方阵,按1:1.2的比例塑成,共计402座雕像,场面极为震撼!  前面4个方阵,展示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服装,那时物资匮乏。四季服装差不多,都是穿着草鞋的。</p> <p class="ql-block">娃娃兵方阵由21座小兵雕像组成,这些远征军娃娃兵的父母被日本鬼子杀害或是作战牺牲了,他们都是孤儿。只有跟着部队,才能有口饭吃。松山战役打响后, 为了攻上日寇阵地,我军将士伤亡惨重,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原本只负责后勤的娃娃兵们毅然冲向了前线,与凶残的日寇厮杀。</p><p class="ql-block">最终,1000多名娃娃兵血洒战场,壮烈牺牲,牺牲时最小的只有9岁,最大的才15岁。咱们必须铭记历史,不忘先烈。</p> <p class="ql-block">女兵方阵 她们主要担任通讽和卫生员。一千多女兵入缅作战,而活着回来的只有一人。</p> <p class="ql-block">老兵方阵由28座2013年9月3日前尚在世的远征军老兵雕像组成。雕像以付心德、刘桂英、鲍直才等28位中国远征军老兵为原型塑造,代表了所有当时还健在的中国远征军老兵。这些在世老兵经历了战争的硝烟,见证了侵略者被赶出国门,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做,他们是不屈的战士,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听说这位老战士还健在,希望他老人家晚年幸福!</p> <p class="ql-block">孙立人将军塑像(190012.8-19901119),生于安徽庐江金牛镇。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洗吉尼亚军事学院。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p><p class="ql-block">1942年初,孙立人带领的新38军奉命入缅作战,隶属于张珍将军的第66军。在仁安羌战役中,孙立人带領一个团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日军,救出7000多名英军官兵,受到时任英军第14军司令威康•斯令姆将军的赞赏。但几场战役的胜利依旧不能阻挡日军沿滇缅公路向北肆虐,孙立人带领新第38师暂时退入印度。</p><p class="ql-block">孙立人部队的赫赫战功得到驻印军司令史迪威將军的信任,1943年初,孙立人的部队经过整编后组成新一军,属于史迪威將军领导下的 “X部队”的一部分,成为缅甸战场上的先锋部队。1943年,驻印军夺回缅北地区并重新打通了中印公路,孙立人將军被史迪威称为在整个战场上最有才华的將领。</p><p class="ql-block">1945年,孙立人受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之邀参观欧洲战场,回国后带领新一军在广州接受日本投降。</p> <p class="ql-block">将军方阵根据当时能征集到的远征军20位将领照片雕塑组成。将军是掌握战场动向,运筹帷幄的决策者。左边方阵前排从右往左依次为近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副司令长官杜聿明……</p> <p class="ql-block">盟军方阵由18座盟军雕像组成。</p><p class="ql-block">滇西抗日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远征军得到了美国盟友的大力支持。这场战争盟军积极配合作战:在空中,陈纳德将军率领他的飞虎队与日空军斗智斗勇,狠狠的打击了日军的器张气焰;在地面,美军顾问团与远征军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日本法西。</p> <p class="ql-block">战车方阵由两辆威利斯吉普车雕像組成。威利斯吉普车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威利斯汽车公司研制的一款军用越野车,车身高度不超过85厘米,便于隐藏,选用低压轮胎、四轮驱动,吉普车速度快、自重轻,便于运输、通过性强。吉普车主要是用来输送步兵营轻武器,用作通讯车或指挥车用。</p> <p class="ql-block">战马方阵 马是人类的朋友,任劳任怨,不计得失,战马方阵由10匹膘肥体壮的战马组成。1944年滇西大反攻前夕,滇缅公路还未打通,车辆无法通行,怒江西岸山高谷深,道路崎岖,我远征军战备物资只能靠民工抬,螺马驮运。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一切对人类有过帮助的生灵,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p> <p class="ql-block">驻印军方阵 中国运征军第一次入缅甸作战失利后,退人印度的新22师和新38师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全副美式装备,总指探为史迪威,副总指挥为罗卓英,后由邞洞国接替。</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国内大批知识青年应征入伍,乘飞机空运到印度,在蓝姆伽训练营受训整编,驻印军战斗力大为提高,称"X部以〞,是当时中国最为精锐的作战都队。为反攻缅北,协同国内远征军打通中印公路、歼灭日军第18师团立下了赫赫战功。驻印军方阵由两座将军雕像,58座士兵雕像组成</p> <p class="ql-block">跪射兵方阵由30座跪射士兵離像组成,士兵手里的武器是毛瑟手枪,又叫盒子炮、驳壳枪。由德国研制,中国仿制并在抗日战场上广泛使用,是一种威力大、使用方便的多功能武器,可单发,也可连发。</p> <p class="ql-block">炮兵方阵 由美军援助的迫击炮,作战灵活,威力大,适合山地丛林作战,打击隐藏的敌人,为步兵开路。</p> <p class="ql-block">松山战役纪念碑,高高的耸立在雕塑群的正后边,高度20.19米,与松山主峰子高地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青松守卫下的英烈们安息吧!</p> <p class="ql-block">瞻仰完烈士纪念碑,山上的步行栈道引领我们走向山顶</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可俯瞰恕江,观滇缅公路。了解当年中日对抗的战略地形……</p> <p class="ql-block">继续上山,蓝天白云,绿树成荫。谁能想象几十年前的那场恶战就发生在这里!  </p> <p class="ql-block">从山下开挖的地道,一直挖进山中敌人地堡下,填炸药爆破。</p> <p class="ql-block">战争遗址:道人坪子</p> <p class="ql-block">松山坡度挺陡的,远征军由下往上攻的坚难程度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日军盖沟式射击位 日军在防御阵地上,占据有利地形,挖掘一条壕沟,上面覆盖土石木层,壕沟前端是射击位。一般每一条战壕外侧都要挖筑几个盖沟式射击位置,射击位置呈半圆形。</p> <p class="ql-block">山上这种日军战壕横七竖八遍山都是</p> <p class="ql-block">猫儿洞</p> <p class="ql-block">参观者休息处</p> <p class="ql-block">战争遗址:红帽坡梁子</p><p class="ql-block">红帽坡是战后起的名字,原名大脑子梁子,为日军松山主峰的侧翼主阵地。1944年8月中国远征军为了夺取围攻松山主峰的落脚点,组织兵力对该山梁实施重点突击,经过双方惨烈撕杀及千百发炮弹的反复轰击,将该山梁阵地彻底翻犁了一遍,以致原来绿色的山顶全被夹杂着血肉的红土覆盖,象戴上一顶红色的帽子。人们为此将其改为称为 “红帽坡〞</p> <p class="ql-block">战争遗址:松山主爆破坑之一。日军占领松山后,在山上大修工事,利用松山险要的地理位,扼守滇缅公路和怒江。当时松山几乎被挖空,在山体内修筑了一个秘密的、堡垒阵地群的、永久性的、有三层楼的大型防御工事。远征军的大炮和飞机都很难起作用,中国军队打了两个月都没有起色,可以说是伤亡惨重。后来想到最原始的办法,挖一条地道到松山主峰下方,美军用飞机从加拿大调来3000公斤TNT炸药,埋到地道内,最终将日本堡垒炸塌,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弹坑已被土淹没得很浅了,没拍出来。</p> <p class="ql-block">登上子高地,松山最高处,海拔2019.8米。子高地位于大小七个高地的中心,山顶就像一个大地堡,最终是用原始的挖地道爆破的方式攻下的。</p> <p class="ql-block">从子高地下山,栈道两边留有许多当时战事遗迹</p> <p class="ql-block">日军单兵掩体</p> <p class="ql-block">日军散兵坑</p> <p class="ql-block">战争遗址:肉搏场</p> <p class="ql-block">战争遗址:日军兵舍,山上有很多。</p> <p class="ql-block">日军兵舍 大多坍塌,淹没了,没拍出来。</p> <p class="ql-block">日军兵舍</p> <p class="ql-block">日军多连体碉堡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日军用于运送物资的公路</p> <p class="ql-block">松山地型</p> <p class="ql-block">离开战争遗迹,回望蓝天白云下的松山,静谧,恬静……想起常说的一句话“哪有岁月静好,是先辈们的负重前行”!</p> <p class="ql-block">松山战役是远征军抗击日寇最惨烈的战亊。松山位于怒江西岸,呈“T”形,主峰海拔2019.8米,前临深谷,背连大坡,旁山起伏于足下,是高黎贡山支脉。其东距惠通桥22公里,西至龙陵约39公里,是惠通桥至龙陵的咽喉,也是滇缅公路出入滇西地区的咽喉要地。松山顶峰炮火可控制怒江两岸滇缅公路公路70余公里,易守难攻,被西方记者称之为“东方的马其诺防线”、“东方的直布罗陀”。</p><p class="ql-block">1942年,日军占领松山,56师团下属拉孟守备队驻扎在这里,指挥官金光惠次郎少佐,配备强大火力,有一一五重炮群,高射机枪、坦克等。且防御工亊特别坚固强大。</p><p class="ql-block">1944年5月,为打通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进攻松山,历时近百天,动用约10个团,兵力总计2万多人,付出了伤亡7763人的巨大牺牲,取得了松山战役的胜利,为滇西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关键的一役。</p><p class="ql-block">现在的松山战役遗址,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战场遗址之一。</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