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梁羽生与新派武侠小说的确立

阙居士

<p class="ql-block">抗战以后,以宫白羽的《十二金钱镖》、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有香港徐克电影《蜀山传》)、王度庐的《玉娇龙》(李安电影《卧虎藏龙》)、平江不肖生向恺然《江湖奇侠传》(部分内容改编成电影、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等为代表的民国旧派武侠小说渐趋式微。</p><p class="ql-block">1954年,香港拳击冠军兼白鹤拳代表人物之一的陈克夫与香港太极拳名家吴公仪在澳门比武(因香港当时禁止打擂)。“陈吴比武”成为港澳地区一大新闻。</p><p class="ql-block">当时,香港的左派报纸《大公报》附设的《新晚报》总编辑罗孚(中共党员)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商机,于是怂恿报社的编辑陈文统(广西人)用“梁羽生”为笔名,在《新晚报》连载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引起极大反响。</p><p class="ql-block">之后,比梁羽生年长一岁(最新考证,他们同月同日生,金庸年长一岁)的报社另一位编辑查良镛,把自己名字的“镛”拆开,以“金庸”为笔名,以家长乡浙江海宁陈阁老家的“公主楼”传说为依托,写了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这两部大量借鉴了西方小说的结构、人物形象、心理描写的武侠小说凌空出世,从而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新天地。</p><p class="ql-block">1966年,罗孚又创办了文学期刊《海光文艺》,再次打出新派武侠小说的名号,并邀请梁羽生以“佟硕之”(意为“同说之)为笔名,发表长达两万字的文艺评论《新派武侠小说两大名家:金庸梁羽生合论》,对金庸小说提出委婉批评。在罗孚的一再要求下,金庸不得已也写了一篇文章《一个讲故事人的自白》来回应。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个人关系。</p><p class="ql-block">2009年,梁羽生去世,金庸写了一幅挽联“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自愧不如者 同年弟金庸敬挽”。</p><p class="ql-block">金庸写了十五部武侠小说,即“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梁羽生更多,有三十五部,最著名的当属《白发魔女传》(练霓裳、卓一航),《云海玉弓缘》(金世遗),《萍踪侠影录》(张丹枫、云蕾),《冰川天女传》《七剑下天山》(凌未风)《塞外奇侠传》(楚昭南),《还剑奇情录》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