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程远</b></p> 回首人生,自己第一次值得骄傲的,就是1965年考上了清华附中的初651班。<br> 那阵北京的中学,要论顶尖级,非男四中和师大女附中莫属。然而它们位于城里距离太远,使我们这些海淀西郊的小学生无从染指。那么,既是旁邻又与顶尖基本齐名的101中,便成为清华附小诸多优秀学生的首选之地。<br>101中,是由革命老区迁至圆明园的,名声大、师资强、体育棒、校园面积于京城中首屈一指。据称早先前,清华大学还想收揽它为自身的附中。可人家没同意,于是大学,就单起炉灶创立起了清华附中。但多年来,尽管所建的教学楼高大得无其它学校可比(六层),整体实力还是没有101中的强劲。<br> 新建的清华附中主楼 <p class="ql-block">万邦儒校长</p> <p class="ql-block">事态变化出自1964年,清华附中万邦儒校长雄才大略,在高中办起了“预科”。何为“预科”?就是组构起预备上清华大学的班级。谁跟清华过不去呀!结果造成全北京市的优秀生源纷纷向此靠拢。就连已上101中的清华附小学生,也有在高中时考回的。</p><p class="ql-block">到了1965年,我上中学那一届,清华附中更显蒸蒸日上,考分、名气、体育,均已列为北京的最前茅,现在想起来,也是它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而本人所在的初651班,又是全年级分数排名第一,于是校徽闪闪,走路铮铮,心中这个得意呀。</p> <h1><b>最初印象</b></h1> <p class="ql-block">记得头天踏入班中教室,马上被青春的气息所感染,只见一个圆脸、圆形镜片的女生坐在讲台桌上,兴致勃勃地诉说着,红领巾上下地抖动,周围弥漫着一片的欢声笑语。引发自己一念:这是多么活泼的班级呀!</p><p class="ql-block">本人小学是在清华附小,出于“清华份内”原因,初651班里的45名同学中,附小学生占十三个人,有点被照顾的味道,全部走读。看着那些身材高大、思想成熟、分数极高的住校生,自己心中充满了羡慕之情。</p><p class="ql-block">不过,有时我也会对他们原来所在的校名,颇感奇特,比如“王大人胡同小学”“大水车胡同小学”“郝家湾小学”。名称温雅动听的,为“芳草地小学”。显严肃的,是“中古友谊小学”。</p> <div>上 王依依 下 林彬, 两人均来自“王大人胡同”小学。</div><div>据林彬讲:初二的名人史铁生,也是那个小学的。<br></div> 左起 谷沈玉、刘星花、欧少群,三人来自“中古友谊小学” 初次上音乐课的时候,王玉田老师让每位同学报知自己在小学的职务,那些住校生净是什么大队长、大队副的,而在六年级已降至小队长的我,实在有点不好意思。清华附小仅有杨卫一人是“双百”生,而住校生则几乎全是。当时自己考分并不算低,却被排在全班的倒数第2名。我就奇怪:作文怎么会考成一百分?因为自己于小学期间,一次也未得到过(毕业考试为98分)。<br><br><br><br><br> 本人入学像<br> 自己个头,在班里清华附小的男生中名列第一,1米55.5,其次是阮忠慈1米54.5(他似乎永远要比我矮1厘米),与那些住校生比起来我却是矮个,排队靠前。像诸如艾平、庞沄、吴怡、杨卫之流(小学上实验班5年),如同“地出溜”似地穿梭于教室中、摇晃在操场上(均一米四左右)。而女生则长得吓人,出操时她们的队伍整整高出男生半头。 左起 艾平、庞沄、吴怡、杨卫 班主任孙振民老师,在课堂上宣称:“你们班不用考试,就直接升入高中、清华大学……”致使本人内心充满了喜悦、怀疑与压力。 <h1><b>体育</b></h1>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与现在不同,中学生的体育项目非常有限,与寥寥的几项球类相比,属田径运动会看人最多影响最大。鉴于此,万邦儒校长敏锐地提出了:体育要以“田径为主,速度为纲”。</p><p class="ql-block">在此方略指引下,本校运动会如同过年一般,班上班下,全场欢声雷动,连食堂的大师傅都赤膊上阵。</p><p class="ql-block">为能刺激整体实力的提升,在短跑项目中,与正规前六名拿分相左,清华附中愣发明了前十二名都可以得分(本人第十一名,为班级获取一分)。</p><p class="ql-block">此番措施也导致,海淀区中学运动会上的男初、女初、男高、女高四项团体赛,被清华附中卷走了其中的三项冠军,彻底将老牌劲旅101中击败。在随后的北京市中学运动会上,清华附中团体总分同样高居榜首(男初冠军、男高亚军),那猎猎校旗高傲地挥舞在运动场之上。</p> 如此风气,造成假若哪位的田径好,便会成为全校备受瞩目的明星。<br>我们初651班也无例外,像李欣、蔡国雄、马建平、彭兆春,都是男生的骄傲。最可笑的是阮忠慈,翻舞着那双“面条褪”,以跳高的姿势跨栏,居然取得年级组第二名。<br> 男生体育的骄傲,左起 李欣、蔡国雄、马建平、彭兆春<br> 阮忠慈 绰号面慈、软面条<br> <div>为了贯彻“以田径为主,速度为纲” 的方略,清华附中还独创了16×200米的接力赛。</div><div>开赛时,最令人痛快的是马建平,头一棒居然超过了大一级初二的一名高手。而在我这一棒的过程中,自己虽然咬牙拼命,却眼瞧着下一棒漂亮的女生李容,紧蹙眉头挥手呐喊:“快呀、快呀!”急得她那两条长长的刷子上下乱颤。而我的腿,却跟灌了铅似的不听使唤。当然,我们班斩获了初一年级组的冠军。</div> 李容 在校一年的两次运动会中,初651班均获得年级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其实,这个荣誉主要归功于女生,她们实力雄厚、群星璀璨。<br>有:短跑的吴慧良、张力思、张一宁<br> 有跨栏的杨巾卯 有中长跑的霍秀儿、李容、薛好 <p class="ql-block">有三铁的刘克芬、那小明、王伊宁、石路莉</p> <p class="ql-block">此文发出后,在本班的一次聚会上,有些女生向我发难,说她们的体育也很棒。其中有刘星花的短跑,冬晓萍的投掷。</p> <p class="ql-block">冬晓萍获得过投掷第一名</p> 有跳远的谷沈玉 意外的是平时不爱运动的付凌,脸白白的,运动会竟拿了第二名,锦上添花。 <h1><b>业余</b></h1> 初651班位于学校主楼第一层的顶西头,旁边就是楼梯,以致一到上午下课时间,便会听得“隆隆隆”下楼去吃饭的脚步声。<br><div>在大食堂里,是我们这些走读生观看全校同学,或者与同班交流的宝贵时刻之一。全月9元钱,没一天重样的。最使我回味的是芝麻酱甜花卷、肉龙、肉末炒饭,饭后再舀一饭盆大木桶中的葱花高汤,真是美不胜收。</div><div>那时还有几天供给臭豆腐,满食堂这个臭呀,整一天都不能忘怀。</div><div>班里最奇特的是马建平,他不吃荤,每次从专门的小灶中领回大块的炒鸡蛋,实在令人眼馋。</div> <p class="ql-block">班长马建平(外号马大拽)</p> 班里唱歌最好的,女生为霍秀儿,男生是诺木汗。 霍秀儿 诺木汗 诺木汗前庭饱满、身材高挑,两条腿尤细,不知被谁封外号为“牙签”。在一次体育课百米测验时与我一组,只见他双目紧闭、两腿紧倒,跑在自己的前边,却因占了本人的道而被判负。 下象棋最好的是“老毕”宏魁,全班与之对下,落了败势将残局对调,如此数次还是老毕赢。据说,他当过北京市什么的“第三”。 毕宏魁 <br> 最叫全班人大笑的是魏小安(外号老头),宽鼻、厚嘴,一个突然的喷嚏满堂震动,他对此只是腼腆地笑笑。笛子、口哨吹得尤为出色,是学校舞台上的常客。 魏小安<br> 课间,本人座位周边的几个,有时会玩玩纸牌。男同学给其中的女生杨丽娟,起了个外号开逗。可她从不生气,总以笑意面对。<br> 杨丽娟 <div>男生邵风槐,由于个子高体格也壮,结果被校排球队选中。有了这般受训的实力,他便利用课余,常带着一帮人去教学楼前的马路上,围成一圈,练习排球技术。</div><div>而我的感受是,那轻轻的排球砸在合拢的双小臂上,真是疼极了。</div> 邵风槐 <div>不过,大家课间最常玩的游戏,是比赛“地理”。怎么比赛?就是谁报的国名、首都、总统、面积、人口数字,最接近字典后边的标准答案,就算谁赢。</div><div>地理课代表“二黄”王清源是当然的裁判,不止他是此项比赛的发起人,而且其实力与权威性无人质疑。“文革”起,最后一堂是地理课,全班同学都到北大看大字报去了,只有他一人端坐于课桌旁,以示对地理的忠诚及热爱。</div> 王清源 <br> 王苏(王母太象)微胖,被选为伙食委员。 王苏 蔡国雄(稻叶)学号为1,坐镇学委。 蔡国雄 白茅由于名字的谐音(白毛),荣登生物课代表。 白茅 <p class="ql-block">全班最不守课堂纪律的是李平(李歪嘴),因为我一直认为自己紧随居于第二。所谓不守纪律,只不过上课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比起小学时的翻窗户、旷课,差得远了。</p><p class="ql-block">班上男同学的外号,基本都是李平给起的。</p> <p class="ql-block">李平</p> 全班最令本人“畏惧”的,是三铁冠军之一石路莉。一次我不作值日偷跑,被她提拎着脖领从门厅一直给拽回教室。 石路莉 四十年后,在同学聚会中,石路莉重演当年提拎本人后脖领的过程。 <h1><b>骄傲</b></h1> 其实,初651最值得我骄傲的,是班里女生长得非常的漂亮,什么风格都有:明星型、冷艳型(霍秀儿评)、清雅型、阳光型、闺秀型、村姑型,等等。每逢全班整队,走在奔赴清华大礼堂去看电影路上的时候,我总感到特别得意,总觉得我们班会赢得周边最多的目光,因为……以后至今,再也没有碰到过如此高的审美比例。影响自己十余年的崇拜性单相思,就产生在那个时间段。<br>许是年龄小,许是单纯,在那个男女界限非常清晰的年代,自己从未有过什么非份之想,一直把这种对初651女生的崇拜感,保留长达数十年之久。尽管随着以后感情的复杂化、时间的再流逝,那种最初的崇拜感变成了一种符号,一种自身历史中永恒的美丽、青春符号。<br><br> 左起 张力思、李容、张一宁<br> 左起 霍秀儿、李容<br> <p class="ql-block">左起 谢玫、 李文玮(本班)、杨巾卯(本班)、江小东</p> <p class="ql-block">上图的杨巾卯,与下图的霍秀儿,随后都成为北京著名“四三”宣传队的跳舞主角</p> 那小明,日后承担了某大厂芭蕾舞的头号角色,以及饰演过某电影中的主角 游逛邻近的圆明园遗址 <h1>文革</h1><p class="ql-block"><br></p> 如果说什么叫做遗憾,那就是美好东西的瑕疵。<br>“文革”,打破了初651田园般的和谐,它也是第一次使我领略到社会性的冲击。<br>那时,我们都是孩子(十三四岁),并不真正懂得政治与人生的含义,对于出身、路线、阶级、专政,一窍不通。在那场现在看起来接近于荒诞的政治运动中,稀里糊涂地被无奈地卷入了。以至于对童话般的、近似于完美的初651带来一种遗憾,也造成日后同学聚会时,谁也不愿提及的隐痛。<br> 插队运动来临,女生送别奔赴内蒙的吴晓明(前挎书包带者) <h1><b>追忆</b></h1> <p class="ql-block">风来云去,随着1968年的上山、下乡、工厂、当兵的“就业”运动,初651班的同学彻底地分散了。</p><p class="ql-block">自己奔波于插队、工厂、上学的历史进程中,但每每闲暇之余,常追忆起初651那段美妙的时光;也曾在梦中,惊喜地再现全班又重欢聚的景象。</p><p class="ql-block">伴着光阴度过,我们这些清华附小“走读帮”的个头,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原来像“地出溜儿”似的杨卫、艾平、吴怡,都已身高1米80左右,本人也荣登一米八零,终于超出阮忠慈两厘米。只有庞沄惨了点,但估计也有1米70了吧。</p><p class="ql-block">人之间是相互感染的。这辈子,自然会碰到许多的艰难与痛苦,但“清华附中”及“初651”所赋予的一种潜在向上、骄傲、自信精神,往往起到了“骨子里”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初651,是我人生中永远也抹不掉的青春情结,尽管以后接触了许多阶段性的集体,有些也是非常优秀的,甚至还是同甘苦共患难的,但似乎都缺乏初651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光辉点。这个光辉点是什么呢?我想:这是青春的、单纯的、优秀的、审美的综合体。由于这种综合的“难聚”性,虽然它的光辉仅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但足以让我们永远地怀念与珍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出于运动,我们班没有在校时的大合影。此图片,是庞沄多年后,依据每人入学相片编辑而成。 <h1><b>多年后的重逢</b></h1> <p class="ql-block">虽说运动中造成了某些隔阂,但我们毕竟同窗过,之间情感的复归,总会以聚会的形式来体现。</p> <p class="ql-block">以下几位同学组成了“五福帮”</p> <p class="ql-block">以上小规模的不算,班上男女生一起现身的聚会,往往是在清华附中校庆之时。</p> 而时间最早、规模较大的聚会,发生在1979年。除了去学校,同天,大家还专程拜访了班主任孙振民老师。(二排中间者) <div>一九八五年,这种校庆聚会的方式达到了巅峰。</div> <div>那时的男生,可谓正处于历史的最佳年龄段。尤其蹲着的第一排,个个神采奕奕、体型优美,就连吴怡都显得是那么的英俊潇洒(前左一)。</div><div>本人一排右三<br></div> 在曾经的教室里进行座谈 <p class="ql-block">而饭局呢?是同学到过去的大食堂打的。你看,左一王五胜,捧着堆满米饭的脸盆,笑得有多开心啊!</p> <p class="ql-block">左一,是班主任孙振民老师,也端起老碗和同学们一块喝啤酒呢!</p> <p class="ql-block">备受尊敬的万邦儒老校长(左四),和现已升至清华附中副校长的羊涤生老师(左三),端着酒碗,正与大家畅谈。</p> 以后的聚会,基本都选择在了餐馆。 尤其一次,居于美国很少回来的王依依,也现身了。 左起 王依依、程远、魏小安<br> 那时,本人已成为画家。 众同学头回来咱“枫丹”画室拜访,是在2005年1月。 <div><br></div><div><br></div> <div>到了这般年龄,叫谁去蹲在第一排?推三让四、叫苦连天:“我的老腰呀”“我的肚子呀”“我的体重呀”,不一而足。不信,你看看前边左一“可夫元帅”、左二“金首相”的大腿与肚子的姿态,简直是强忍欢笑。</div> 后来,本人画室又搬至昌平的“堂郡”,依然有同学前来拜访。 左起 刘克芬、张力思、王伊宁<br> 左起 张一宁、张欣、杨卫、程远、那小明<br> 左起 毕宏魁、程远、李欣、艾平<br> <h1><b>规模最盛大的一次聚会</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4年10月,各方的积极分子聚在一起,决定于2005年6月,举办初651入校四十周年大庆。</p><p class="ql-block">于是以“班网”为中心的运作,旋转起来。</p><p class="ql-block">执著的电话,编织最初海内外的联络;昔日的写真,跃然扑到众同学的面前;由开始的“你好”,继而转成铺天盖地的追忆与调侃;随着名字的追踪,终于艰难地实现了“全班网上大团圆”。</p><p class="ql-block">继而,筹划、找车、排练、捐钱、煽情、选词、医疗、饭局、购物、通知、寻会址、做礼品、拼像片……整整的八个多月呀,有多少同学在默默地……默默地……</p><p class="ql-block">都是为了,初651,四十周年大聚会的这一天!</p> <p class="ql-block">连几十年深藏不漏渺无音信的安宝珺同学,也被大家艰难地给挖掘出来!</p> <p class="ql-block">在班网互动时,庞沄将各位童年的照片也给组构出来</p> <p class="ql-block">2005年6月11日,天空湛蓝,清华附中弥漫着周末的清新。</p><p class="ql-block">在操场,李欣耳捂着手机,紧张地调度接送的车辆;在主楼大厅,李文玮、冬晓平整理着登记的所用,王伊宁轻轻地放好“通信录”;在教室,阮忠慈奋然用红色的粉笔在黑板上写到:“初651,我们又回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点钟,教学主楼门厅一片喧腾。</p><p class="ql-block">到处是拥抱、手的上下互动,不时传出尖叫、惊喜、疑问的感叹。</p><p class="ql-block">笑得最平和的是吴晓明,她永远是安静的;屡受抨击的是从台湾来的诺木汗,背着巨大的行囊,面对无数女生的握手认知,露出茫然的表情;当人群流往教室时,“美国医生”邵风槐,低着头、插着兜,像察看什么一样,悄然而至; 最令人佩服的是“小鬼子”杨卫院士,这天下午两点要在武汉召开国际会议,他又是会议的主席,却毅然而然地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提前抵达为大家服务者,左起 冬晓平、那小明、李文玮</p> <p class="ql-block">早到者,左起 李文玮、张力思、本人</p> 人开始多起来 <p class="ql-block">北京政协副主席,蔡国雄签到</p> 相互叙旧 步入在校时的就读教室 <h1><b>再上一堂课</b></h1><div><br></div><div>昔日教室,旧时音容,尽管岁月沧桑,但,初651,我们又回来了!</div><div>马建平班长猛然正声:“Stand up!”</div> <p class="ql-block">后方右一是数学老师邵光砚。右二是副班主任黄宗英老师</p> <div>班主任孙振民老师瞩目全体:“Good morning boy and girl’s.”</div><div>同学们个个肃然非常:“Good morning teacher!”</div><br> 当年的语文老师史文霞,发表感言 同学们报以掌声。 <div>上课结束后,全体同学和老师一并前往教学楼前,构筑“凝聚的——2005”照片。</div><div><br></div> 当时全班还有42名同学,其中三人因故缺席,到会者达39名,创了附中班级聚会的人数之最 <h1><b>饭局</b></h1> 同桌的霍秀儿、诺木汗 同桌的杨卫、吴慧良 <p class="ql-block">本人与小学同学及大队长李文玮,喝交杯酒</p> <p class="ql-block">上学时老欺负阮忠慈的谷大侠,强行要与之喝交杯,瞧瞧“面慈”那表情。</p> <h1><b>入夜,在宾馆里举行联欢晚会</b></h1> <p class="ql-block">“牛司令”李福禄率先上台,棕脸圆目吊睛,京腔一吼:“今日痛饮庆功酒......”,拉开了演出的序曲。</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节目,有海外帮白矛与邵风槐的腼腆;三个当兵的正步走;陕北帮的“酸曲”;内蒙帮的“兵团战士之歌”;蔡国雄、霍秀儿的手风琴;苏可夫与王清源的相扑;王苏与吴慧良的“纤夫的爱”;李文玮与吴怡的“逛附中”。</p><p class="ql-block">相声有三对,吴怡与艾平、马建平与王五胜、本人与毕宏奎。</p><p class="ql-block"><br></p> 石路莉与刘克芬底气充足的小合唱 从加拿大回来的张力思,已成为专业的美声唱法歌唱家。此次“圣母颂”嗓音一出,全场立马宁静,唱得场外服务的小姑娘们直咋舌头,唱得好友张一宁那止不住的眼泪...... 庞沄干嚎陕北酸曲 二黄与马建平合演喜剧小品”检阅“ <b>舞会开始</b> 吴慧良与蔡国雄 <p class="ql-block">最绚丽的,当属谷沈玉大侠</p> <h1><br></h1> 隔日早晨,部分女生在宾馆前草坪合影 <p class="ql-block">会后,大家在网上深切、真诚地问候,远在美国,因公事未能成行的王依依同学,你的“大会祝词”我们及时收到了。</p> <p class="ql-block">深切、真诚地问候,在西安的,因身体原因未能成行的刘国英同学,你诗一般的文章、散文、网上交流,获得了“初651最佳诗意”奖。</p> <p class="ql-block">刘国英</p> <p class="ql-block">深切、真诚地对因公事未能成行的潘迺新同学,表示慰问。</p> <p class="ql-block">潘迺新</p> <p class="ql-block">初651,是我们永远也抹不掉的青春、骄傲情结。</p><p class="ql-block">在那个理想、单纯、阳光的年代里,我们以北京市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附中。</p><p class="ql-block">没出三年,这干人则过早地步入社会,山西汾水、陕北高坡、内蒙草原、云南椰林、东北黑土、华北平原;烧砖、织布、锤头、犁地、演员、握枪,构筑了我们最初的风雨飘摇。</p><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变革的潮流,我们这帮又重新选择了出路,众多考上了大学,以及出国读博。继而在各自的领域开拓、发展,几多艰辛、几多信步。</p><p class="ql-block">历经数十年的风风雨雨,初651涌现出大批事业有成人员。可以无愧地说,它以其综合实力,成为了清华附中最为优秀的班级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后续</b></h1><p class="ql-block">时日一晃,十年后的2015年,由班里”旅游界大亨"魏小安出资,联系蟹岛,初651又举办了一次大聚会。</p> <p class="ql-block">不过出席人数,比2005少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继上再晃十年,明年?2025。真心地希望,在我们入校六十周年大庆之日·,诸位同学,保持健康、提振起精神头、相互串联、逐步升温,再举办一场盛大的聚会吧!</p><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是最棒的!</p><p class="ql-block"><br></p> 程远绘 <br><br> <br><br><br> <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