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观后

颜世亮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本月初在大陆上映的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爆红,票房狂飙。截止昨天(3月21日),累计票房突破6亿人民币,这下让台湾电影人知道啥叫大市场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该片的成本仅1000万左右(折合人民币,下同),光岛内市场估计最高不过到2000万票房。电影是去年底在台湾上映的,当票房达到1100万时,制片方松了口气,说:“回本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投资的1000万,包含各种拍摄费用和演员酬金。在台湾,80万就能让金马影帝阮经天出演主角,这样的费用放到内地根本没办法想的。像雷佳音在咱这里算不上顶级,据说他的片酬也不止1000万。今年春节档的《热辣滚烫》,据网上报料,此片贾玲个人收入逾以亿计。当然,这钱她赚得也挺辛苦,让人心疼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令台湾同胞眼馋的是,如此辉煌的票房和自己没有一毛钱关系,因为制片方以20万美金把内地的版权给卖了。简言之,制片方已经没有资格参与内地票房的分润,内地无论卖多少都是发行方和影院分账,和片方无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是两天前在网上看到电影海报的,虽没有剧透,但可以猜得出应该是一部犯罪动作片。评论区有“尺度炸裂”、“相当生猛”、“头皮发麻”、“张力满满”等等触目惊心的字样,同时再叠加“爽片”、“被删减”云云博人眼球,让人欲罢不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好在网上有免费在线观看,倒不是去影院舍不得花钱。愿意在家看是能够喝茶抽烟,疲倦了还能按下暂停键眯一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没想一点开就一发不可收,2个多钟头一口气看完。该片用一个传统典故为题,叙述了一个当代台湾的故事。两岸文化同宗同源,容易共情共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周处除三害”的典故,出自南朝宋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周处乃江苏宜兴人氏。年轻时,凶暴强悍,横行乡里,当地百姓私下将他与水中蛟龙、山上猛虎合称为“三害”。因为生性争强好斗,便入山射虎,下河搏蛟,终于斩杀猛虎孽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当数日后千辛万苦回来,却发现乡里正在欢庆。原来,乡人们以为他已和两恶兽同归于尽,纷纷欢天喜地。周处这才明白原来自己也是“一害”,于是幡然悔悟。他没有选择从肉体上消灭自己,而是弃恶从善,改过自新,变成好人, 从此“三害”皆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电影描述的内容,并没有惩恶扬善、浪子回头那种高尚的教育意义。主人公陈桂林作为一个末路狂徒,在患“绝症”后“想干一票大的”,用杀戮去寻求江湖人生的价值。于是有了这个恶与恶同归于尽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陈桂林身负数条人命,是通缉犯,养老院的奶奶是他唯一的亲人。奶奶对他混迹黑道浑然不知,以为孙子是在外地辛苦打工。他逃亡藏匿,就是怕被警方逮住上新闻奶奶知道后会伤心。不料四年后,他得到奶奶过世的噩耗。同时,受他委托一直在暗中照顾奶奶的个体医生张贵卿还告诉他另一个坏消息:你得了肺癌,已是四期。她说:“顶多半年,快的话,3个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其实得肺癌的是张医生本人,她将自己的X光片给陈桂林。陈桂林信了,他意识到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张医生劝他在死前去自首,不要在逃亡中结束生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毕竟是江湖人士,有江湖套路。他用“掷杯筊”方式请示关公帝:要不要去自首?连抛九次居然都是“同意”,陈桂林相信这是天意,就前去自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想不到警局里自首相当踊跃,很多人在等待。陈桂林没有耐心,高声嚷道:我是陈桂林,我来自首! 一位警官彬彬有礼的说:“陈先生,自首请排队。” 这部片子没什么笑点,但这里我笑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当陈桂林一眼瞥见墙上公告栏里的通缉犯相片,自己排名第三,心里不淡定了。他一直以为自己犯案“业绩”斐然,应该算全岛黑道翘楚,竟然还有人排他前面。他决定仿效传说中的周处,在自己生命结束前除掉前两大通缉犯林禄和(牛头)和许伟强(香港仔)。连同自己,“三害”同除。不为别的,只想留下传奇,夺取江湖榜一大哥的名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目标确定,陈桂林便义无反顾,开始了锲而不舍的追杀。香港仔和牛头到死也想不到,自己被卷入的居然只是一场“排位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电影有个专业术语叫“麦高芬”,指在影片里反复出现的某个物件,对剧情起到串联推展作用。那只带有小猪图案手表,就是本片的麦高芬。起初是陈桂林买给奶奶的生日礼物, 奶奶过世他自己戴在腕上,最后留给了小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编导的用意除了借此煽情,还有更深层次的喻意:暗指陈桂林是猪!这部电影英文片名是《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即《猪、蛇和鸽子》。在佛教里,猪、蛇、鸽子分别代表愚痴、嗔恨、贪欲。香港仔臂上纹有蛇的图案,而牛头则有鸽子纹身,都可对号入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警方通缉的这三大逃犯,分属黑帮、贩毒、邪教这些危害社会安定的三大毒瘤,而三人恰巧又对应了“痴嗔贪”中某款特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陈桂林的“痴”,主要表现在对留名的执念。开场时他对陌生人郑重纠正,自己叫“陈桂林”而不是“桂林仔”。当得知自己患病将不久于人世时,唯一的念想就是让“道上所有人都知道我是谁”,他强调自己不怕死,只是怕死后没人记得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香港仔的“嗔”,从外貌举止就一目了然:满脸横肉,满身痞气。他无耻地霸占着继女小美,对手下也相当歹毒,一不顺心就随意操起酒瓶将自己的马仔砸得头破血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至于牛头的“贪”,则相当隐晦。他慈眉善目却不怒自威,控制着一个叫“新心灵舍”的灵修组织,以 “尊者”自居,坐在自己的巨幅画像之下给信徒“讲道”。给新人下毒喂药、剪发鞭笞,“净化灵魂”,诱逼上交财物。而年轻貌美的女信徒则收入“后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电影不比话剧,主要凭视觉感染力吸引观众,靠镜头说话而非台词。本片是低成本小投入制作,没有震天撼地的大场景或什么高科技特效,但仍不失为扣人心弦的动作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开头那段陈桂林跟警察陈灰跑酷般的狂奔打斗就相当激烈,看得人肾上腺飙升。动作设计精细别致,演员演技流畅自如,恰到好处,浑然天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四年后,他身穿宽大的垫肩西装,胡子拉碴,但面容和蔼地大开杀戒。面对他决定要除掉的“两害”,他该出拳就出拳,拳拳到肉;该开枪就开枪,枪枪爆头。古风侠胆,快意狠戾。尤其是灵修堂大屠戮的场景,更是砍瓜剁菜‬般‬酣畅淋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本片不能单单看作只是犯罪片,里面包涵有不少伦理和道德元素。影片结局是陈桂林伏法,被执行了死刑。但可以确定,所有的观众对他都恨不起来。他持枪杀人,拒捕袭警,绑架儿童,挟持人质……都是大罪,观众不恨他,并不是觉得他没有犯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莫言先生谈及自己的创作感悟时曾说:“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 意思是想说明人性的复杂多元,并不是非白即黑那么单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看得出,本片的编导刻意为男主角安排了讨喜人设的细节。比如绑架的儿童是张医生的儿子,目的是要从她那套出香港仔的下落。实际上陈桂林对孩子非常温柔,还带他吃冰淇淋;轮船上胁迫姑娘当人质也不是为自己求生,只是要挟警方把陈灰警官叫来。他对人质没有一点凶态,事后还很客气地说了声 “辛苦了”。至于他着急想见陈灰的原因,是想亲手把配枪还给他,让他给自己扣上铐子,把头功留给陈灰,权当四年前打瞎他一只眼睛的补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陈桂林是个银幕形象,但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上世纪八十年代列入岛内十大枪击要犯的刘焕荣,被捕判决后他表示只有一个心愿:见妈妈。这位视人命如草芥的歹徒,见到母亲却哭得像个孩子,跪下来抱着妈妈求妈妈原谅。据说,在行刑前他还自愿捐出器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尽管影片给了陈桂林一些灵魂救赎的高光时刻,但还是无法洗白他的有罪之身。人生的道路不都是四通八达的,有一些是单行道,一旦上道无法回头。谨慎选择道路很要紧,尤其年轻人,要走正道,远离邪门歪道。本人多年前当过老师,不经意还喜欢说教,看来职业习惯的确不容易改掉的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小美这个角色,对整个故事脉络看似没什么作用,但她的出现给这个打打杀杀的影片带来一抹清新。有些裸露镜头是可以避免的,如帘子后面若隐若现的身影和淋浴水声,已经很明白小美在洗澡,没必要再拉开帘子的;两个男人在血腥打斗,却让小美裸露着被绑在床头……这可能是岛内电影的习惯,即便很严肃的题材,也会加点“佐料”——虽然少儿不宜,但成人口味重,一般都喜欢。记得三十多年前,有个叫《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台湾电影,曾让电影院里哭声一片。多年后,我偶然在网上又看了一遍,发现居然里面有些很大尺度的不雅镜头。显然当年影院放映的已被删减过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小美的演员叫王净,楚楚动人。陈桂林救了小美却又离开了小美,出乎观众意料。若让香港人拍的话,接下去恐怕该进入爱情程序了。或者再来点什么反转元素,譬如让陈桂林变成警方卧底之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颜世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2024年3月22日於杭州桥西</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uhz6n2"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消失的她》观后</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