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语文,从这里开始

悟尘斋士

<p class="ql-block">新课改已经很多年了,教材换了好几种,有一些篇目也几经撤回又录入的命运。面对新高考,语文教学也遇到了瓶颈,特别是大单元教学环境下,很多老师抛弃经典文本的解读,逐渐变成了唯高考论的任务教学。</p><p class="ql-block">在此情形下,语文课堂也变成了干巴巴的文字任务驱动。学生们在繁杂的任务中疲于奔命,不知所措,逐渐对语文失去兴趣。有老师说,这是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的,要想好分数,就必须抛弃文本的深度解读,要想给学生传递文学之美,语文考分就必然会不如人意。事实也的确如此,新高考虽然形式新,但筛选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于是,我们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只能向成绩妥协。</p><p class="ql-block">有人说,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体,其实还是在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于是,学生读不懂数学题,抓不住物理情景题的重点,纷纷把锅甩给语文。可是,这从跟本上曲解了高中语文的重要作用。信息筛选固然是语文必须交给学生的基本能力,但是这一项能力应该是在学生初中毕业时就已经具备的功底,而不是靠高中来恶补。</p><p class="ql-block">其实,语文——特别是高中语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文本帮助学生建构文学欣赏的基本能力。换言之,情感态度价值观才是它的核心。这才是语文人文性的本质。</p><p class="ql-block">那么,如何欣赏文本?逐字逐句的分析,还是篇章结构的讲解?都不是。笔者认为,文章脉络——特别是文本作者不同于其他作者的创作契机才是我们应该着重去解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角度,教师非得反复研读文本,多角度参考其他作品(特别是文学评论)才能找到症结所在。把这一点弄清楚之后,才是问题的设置——带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的真问题情景。</p><p class="ql-block">笔者不才,喜欢在课堂上做各种尝试,也愿意花时间让学生组织语文活动,从而激起他们对语文乃至文学的兴趣。</p><p class="ql-block">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作文竞赛,应有尽有。总之,你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舞台,学生才能有自我展现的平台,只有当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语文活动才能真正地得以展开。</p><p class="ql-block">以下是笔者近期开展的一次班级课本剧表演活动,供各位同仁参考研究。不当之处,敬请不吝赐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