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浅谈诗词中的意象营造一一湘潭市诗词协会2024年3月份社课在盘龙社区开讲

楚国良(谢绝献花)

<p class="ql-block"><消息>浅谈诗词中的意象营造</p><p class="ql-block">一一湘潭市诗词协会2024年3月份社课在盘龙社区开讲</p><p class="ql-block"> 文/楚国良 摄影李宁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韩白圭,男,湖南湘潭人,网名:韩夫子。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理事、湘潭市诗词协会副主席、湘潭市雨湖诗社副社长、湘潭嘤鸣诗社社长、《嘤鸣》年刊、公众号主编。在全国各诗词大赛中获奖百余次,发表诗词作品三千余首,由中国戏剧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分别出版《春天的回忆》、《爷爷的水烟筒》两部著作。</p><p class="ql-block"> 3月21日上午,由湘潭市诗词协会组织的2024年3月份社课在岳塘区宝塔街道盘龙社区进行。湘潭市诗词协会副主席,湘潭县嘤鸣诗社社长韩白圭以"浅谈在诗词中的意象营造"为题为大家进行了精彩讲授。市诗词协会主席陈湘衡主席主持讲座,市诗词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小玲,市诗词协会副主席、岳塘区诗词楹联协会主席刘咏资及市、县(市、区)诗词爱好者一百余人参加学习。</p> <p class="ql-block">附件></p><p class="ql-block"> 浅谈诗词中的意象营造</p><p class="ql-block"> 主讲:韩白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p><p class="ql-block"> 诗词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物象,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诗词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一下自己对诗词意象营造的理解,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当之处,敬请诗友们海涵。 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p><p class="ql-block"> 1、闲适</p><p class="ql-block"> 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意象,诗人通过意象,去表达、抒发自己的情感,创设了丰富多彩,各具个性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这首诗是通过明月,流水等景物来表达作者的闲情雅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这首诗是通过菊,南山的景物来表达陶渊明自己洒脱,超然物外的品格;“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刘因《山家》),这首诗通过马蹄踏水,散乱了倒影的霞光,醉酒之后,迎风骑马,落花吹到袖子中。好奇的儿童出门观望,鸟雀的叫声却比他先一步到了农家。溪水的潺湲、马的蹄踏和天上的明霞、山中的林花交相辉映,有声有色。透露出诗人恬适的心境。 2、悲愁</p><p class="ql-block"> 古代诗人多有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那他们又是借什么来表达呢?</p><p class="ql-block"> 看这首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寥寥28个字,就用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一大堆的意象,而落日和古道这两个意象,才是创造一个孤寂意境的主题旨意,让人读罢,可以想象出一个完美画面。其实,意象过于堆砌是很难驾驭的,面面俱到亦不可取,但这首词以其寓情于景的手法非常融洽,虽意象堆砌,仍能千古传诵。</p><p class="ql-block">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李叔同《送别》)。这些都是通过杨柳、长亭等景物,来表达诗人的爱恨情仇。</p><p class="ql-block"> 3、豪迈</p><p class="ql-block"> 古人要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就那么多地采用了: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山河、长车等意象。</p><p class="ql-block">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欣赏古诗词时,首先要找到诗词中的意象,通过意象,结合诗人当时的创作背景,大家就不难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当然古诗词中的意象还有很多,时间有限,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平常只要注意积累,归纳梳理,学习古人的写作手法,就可以古为今用嘛,把这些好的技巧运用到自己写作之中,一定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大家不妨一试。</p><p class="ql-block"> 二、虚实结合,逆向思维</p><p class="ql-block"> 诗词为什么要写得灵动,轻盈,飘逸?读来极具诗之韵味。那么就需要我们在创作时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要创新,出奇,要出人意料,不因循守旧,不人云亦云。在这个方面,古人做得好,而当代诗人做得更好。</p><p class="ql-block"> 1、新奇</p><p class="ql-block">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喷涌而出的瀑布比作天上银河,既生动又奇特。(李白《望庐山瀑布》);“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与西施之美相比,道出西湖之神韵,赋予西湖之生命,果然奇妙奇绝!(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p><p class="ql-block"> 还是看看我们当代诗人是如何突破常规思维方式,构思新奇的诗词意象的吧:</p><p class="ql-block"> 当代著名诗人刘庆霖先生在飞机上,当飞机快要降落时,从高空俯瞰高山与羊肠小道时,就有“小路如绳捆大山”的感慨;在草原上看到夕阳西下时,就有“三五牦牛啃夕阳”的油画般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在咏梅花的诗词中,我曾经读到过江苏一个90后诗人写的咏梅诗(名字记不住了),他说梅花好看,就是太少了,如何才能够让普通老百姓都欣赏到梅花呢?于是他就这样吟咏:“何时手握梅花印,盖遍江南大小山”。他就没有按常规去写梅花的傲骨,不畏严寒什么的; 记得是在2012年秋,刘凌云先生在嘤鸣诗社布置作业,要求嵌句“磬声敲破一林秋”写七律,我在拙诗中这样写:“磬声敲破一林秋,雁子叼风过古楼。”(韩白圭《秋登芙蓉楼》)刘凌云先生表扬我说这个“雁子叼风”蛮好,当时我权当是前辈对我的鼓励,也没有去细想这句诗到底好不好,只是后来自己觉得写诗应该避免一些常规的套路,如何去削尽常言,写出自己的个性特色出来。</p><p class="ql-block"> 2、空灵</p><p class="ql-block"> 来读读龚远生先生的诗词吧:“南昌义举震乾坤,百战功彪万古存。守土坚城知李孟,言兵论道识吴孙。长征鼓角霜飞韵,大别弓刀月有痕。一目能明天下事,原来菩萨是军魂。”鼓角、霜是实,飞韵是虚,弓刀、月是实,有痕是虚。(龚远生《缅怀刘伯承元帅》);“池幽独步远亭台,荷叶深深碧水回。遥看天边明月起,一枚清露探秋来。”天边、明月、清露是实,探秋来是虚(龚远生《立秋夜吟》);</p><p class="ql-block"> 再读一首陈湘衡主席的五律:“彭泽人何在,叩庐心且明。猿攀红树老,鸟啄白云轻。峤路同平仄,天风解送迎。飞流真得趣,依例入诗盟。”一个“老”字,一个“轻”字用得何其精准,让整首诗极具空灵。(陈湘衡《登庐山兼怀靖节先生》);</p><p class="ql-block"> 又读陈维昌先生的五律:“名宿攻书处,遐思近入魔。云裁蔡侯纸,江泛砚池波。笔下千军伏,胸中万嶂过。至今山里树,犹带墨痕多。”山里树是实,墨痕多是虚。赞美欧阳询书法的诗,此诗已登峰造极。(陈维昌《书堂山遐想》); 又再读谢紫雲大姐一首七律:“何如好景梦中寻,足下云烟林壑深。桂子香浮千里月,溪亭静听一张琴。花间人立风吹醒,枕上诗成我独吟。庚子煎熬长寂寂,但看红叶任霜侵。”读罢是不是觉得与“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谢紫雲《中秋行近有得》);</p><p class="ql-block"> 还读一首赵术龙先生的七律:“鲤城夏景倩谁描?绿涨风熏别样娇。袅袅云环禅寺塔,层层浪拍洛阳桥。千寻碧玉垂帘瀑,万叠红霞煮海潮。锦绣盈眸人醉否?闽南佳境绝尘嚣。”就这一个“煮”字,煮出了这首诗的神韵。术龙公最擅长炼字炼句炼意,作诗之严谨,恐无人能及。(赵术龙《泉州仲夏晨曲》)。</p><p class="ql-block"> 3、流畅</p><p class="ql-block">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诗人以平白、率真、流畅的语言,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山青青。水青青。两岸萧萧芦荻林。水深村又深。风泠泠。露泠泠。一叶扁舟深处横。垂杨鸥不惊。”此词读来是不是朗朗上口。(王质《长相思·渔父》);其实,在龚远生先生的诗中,可以经常读到这些非常流畅而颇具诗味的句子:“欲问农耕事,遥知暖气熏。窗前桃李树,日见绿三分。”(龚远生《念农耕》);“楼外千家雨,溪头一笛风。黄鹂因客醉,语入半空中。”(龚远生《山村雨中吟》);“垂柳畔,约月上梢头。我与嫦娥言古事,吴刚捧酒说乡愁。灯火几家楼。”(龚远生《忆江南·六首其二》)。你们说说看,读龚远生先生的这些诗词是不是一种享受。限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过多列举了。</p><p class="ql-block"> 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其实,写诗就是要善于把汉字进行巧妙的排列组合,当然,你得掌握比较多的词汇,排列组合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信手拈来。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书读得多自然就“腹有诗书气自华”。</p><p class="ql-block"> 知识是靠平常的积累,我常常也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多读多写少发表,能够耐住寂寞,潜心学习是我今后遵循的信念,愿与诗人们共勉!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耽误了诗人们的宝贵时间,敬请原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