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子镇中学预防校园欺凌致家长的一封信

Bang、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家长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校园欺凌事件严重损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预防校园欺凌,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家校合作至关重要。为保证家校合作顺利、有效,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强化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现特致您《预防学生欺凌致家长一封信》,让我们家校共育,一起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p> <p class="ql-block">一、什么是校园欺凌</p><p class="ql-block">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包括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p> <p class="ql-block">1.身体欺凌</p><p class="ql-block">这是最容易辨识的一种欺凌,是指肢体上的暴力,比如拳打脚踢、扇耳光、撕扯衣物等。除此之外,强夺财物、故意损毁他人物品也属于身体欺凌。</p> <p class="ql-block">2.语言欺凌</p><p class="ql-block">语言欺凌指用言语对他人进行嘲笑、谩骂、起侮辱性绰号、诋毁等行为。语言欺凌是伤害孩子的一把锐利的“软刀子”,这种暴力比起外表的伤痕来说更为严重和可怕,也更不容易被察觉。</p> <p class="ql-block">3.社交欺凌</p><p class="ql-block">指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散播谣言、暴露他人隐私、损毁他人形象、孤立排挤他人等。</p> <p class="ql-block">4. 网络欺凌</p><p class="ql-block">指利用互联网侵犯被欺凌者的隐私、损害人格或名誉。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欺凌也越来越普遍。网络欺凌不仅会对孩子的精神造成伤害,而且因为网络的互联互通特性,使得欺凌事件的影响力比校园欺凌更大,对被欺凌的孩子影响也更深。</p> <p class="ql-block">二、为预防孩子遭受校园欺凌,家长应该怎么做?</p><p class="ql-block">1.以身作则,杜绝实施暴力行为</p><p class="ql-block">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谈举止、性格特点都会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请各位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理性解决问题,为孩子树立一个正向的好榜样。</p> <p class="ql-block">2.帮助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p><p class="ql-block">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遭受学生欺凌。各位家长应从小教育孩子珍爱自己、善待他人,珍惜同学友谊,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友善与人交往。</p> <p class="ql-block">3.加强法治教育</p><p class="ql-block">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法治教育,增强孩子的法治意识、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以免受到不法侵害。</p><p class="ql-block"> 严禁孩子在校内校外“拉帮结派”,教育孩子既不做残忍的施暴者,也不做软弱的受害者和冷漠的旁观者。</p> <p class="ql-block">4.做好防欺凌教育</p><p class="ql-block">家长可以结合一些学生欺凌案例来引导孩子,进行防欺凌教育。提醒孩子平日里加强体育锻炼;上下学尽量结伴而行;在校不与同学发生冲突;穿戴尽量低调,以免引起他人贪念。</p> <p class="ql-block">教育孩子若遭受学生欺凌,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不要盲目反抗,应寻找机会逃离,必要时,可向路人呼救求助;事后,一定要及时跟家长和老师反映情况或报警,不能忍气吞声;看到其他同学遭受欺凌时,应尽快报告老师或报警,不能坐视不理。</p> <p class="ql-block">三、当孩子出现这些迹象时,请各位家长注意!</p><p class="ql-block">1.身体经常出现难以解释的伤口;</p><p class="ql-block">2.书包、文具、衣服等物品出现丢失或破损;</p> <p class="ql-block">3. 借以各种理由,要求请假在家休息,或者不想上学、迟到、旷课、逃学,家长陪伴到校后,害怕家长离开;</p><p class="ql-block">4.出现失眠、噩梦、食欲下降、精神恍惚,心不在焉等异常行为;</p> <p class="ql-block">5.在家沉默寡言,出现焦虑、沮丧、悲伤等不良情绪;</p><p class="ql-block">6.学习状态差,成绩下滑;</p><p class="ql-block">7.以各种理由向家长要钱甚至偷窃家中财物;</p><p class="ql-block">8.拒绝谈论学校里的事情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或谈论时闪烁其辞,兴致不高。</p> <p class="ql-block">当孩子出现以上这些现象时,请家长及时与老师联系,校内校外紧密关注,仔细甄别孩子是否遭受了学生欺凌。</p> <p class="ql-block">四、当孩子遭遇校园欺凌后,请各位家长这样做!</p><p class="ql-block">1.及时与老师沟通和确认情况,商议解决办法,注意不可言语过激,避免处理过程中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p><p class="ql-block">2.暂时放下其他事物,多多陪伴孩子,稳定孩子的情绪,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无论孩子表现出哪种行为和状态,都要耐心陪伴。如果孩子不愿说出具体情况,也不要斥责其懦弱、没用,而是理解孩子,鼓励和等待孩子说出实情。</p> <p class="ql-block">3.保留孩子受欺凌的证据,必要时可借助法律武器保护孩子。</p><p class="ql-block">4.关注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如果孩子在心理上出现害怕上学、害怕出门、交友焦虑等情况,可联系专业人士给予疏导帮助。</p> <p class="ql-block">5.如果欺凌和暴力发生在上下学路上,家长可亲自接送孩子。欺凌者发现无机可乘,便会打消实施欺凌的念头。</p><p class="ql-block">6.陪伴孩子参与社团活动,帮助孩子重建信心。</p> <p class="ql-block">五、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校园欺凌</p><p class="ql-block">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于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解决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强小学矛盾纠纷排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p><p class="ql-block">1. 增强师生沟通:</p><p class="ql-block">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扰和矛盾,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学生敢于向老师倾诉心声。同时,教师也要关注班级内部的人际关系,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p><p class="ql-block">2. 家庭教育引导:</p><p class="ql-block">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正确处理家庭矛盾,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矛盾升级。</p><p class="ql-block">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p><p class="ql-block"> 学校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学会调节情绪,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同时,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p><p class="ql-block">4. 加强班级管理:</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要加强班级管理,制定合理的班规班纪,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班级内出现的矛盾纠纷,要及时调解,避免事态扩大。</p><p class="ql-block">5. 举办团队活动:</p><p class="ql-block">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如集体游戏、户外拓展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了解,加强团队协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6. 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p><p class="ql-block">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遇到矛盾纠纷时,要学会冷静思考,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而不是采取冲动的行为。</p><p class="ql-block">7. 家校共育:</p><p class="ql-block"> 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共同关注孩子的矛盾纠纷问题,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p><p class="ql-block"> 通过以上措施,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小学阶段的矛盾纠纷,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希望家长们能够与学校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如果您发现孩子可能受到了欺凌或有任何相关问题,请及时与学校老师联系,我们将共同努力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感谢您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p><p class="ql-block"> 祝愿您和您的孩子身体健康,生活愉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岫岩满族自治县大营子镇中学</p><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22日</p>

欺凌

孩子

家长

学生

校园

学校

家校

矛盾

他人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