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来吉隆坡的第四天,决定去马六甲。马六甲为什么吸引我?我也说不清。今年两度去马来西亚,上次正值盛夏,来到这个南亚国度反倒是没有在上海时那般的酷热。在这个南亚岛国,徜徉在吉隆坡的街头,真的感觉人类现代文明正在改变世界。高楼、高架桥、轻轨、大型商场、豪华酒店……我们在国内崇尚的奢华与尊贵,这里都能找到。但我还是喜欢那些历史的遗迹,就像翻阅一本书,真正能深入一个民族的心灵,某些况味与感悟,能拨开你以往的认知,你才会豁然明白,那才是你想得到的……</p><p class="ql-block"> 一、粉红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司机是位华人,他把车开到我们在吉隆坡下榻的酒店,坐上车我们就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在马来西亚,遇上华人沟通起来就方便多了。此前,网约车遇到一个印度裔司机,我们想去一个印度庙,结果无法沟通。司机比划了半天要另外加钱,最后决定让他取消订单,他却故意阻挠,并且用英语说不能取消,唉!在哪里都能遇到此类事情的。这位司机姓黄,他问我们,去不去粉红清真寺?我告诉他当然要去。对于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我还是稍有了解的。世界上第一座清真寺是穆罕默德在公元622年在麦加建立的。那是一个遥远的年代,世上的宗教差不多都是那个时期建立的;现实与信仰,在伟大人物的心里变得如此丰富和宏阔,而芸芸众生是盲从的,于是被带入崇尚与执着的精神路上。清真寺的圆形穹顶是精神的象征,灵魂与欲望似乎都在此飞升,此后,逐渐在穆斯林信徒中建立起来,清真寺的仪式包括祷告、诵经、讲道、礼拜等……</p><p class="ql-block"> 我曾去过国内西宁的清真大寺,那是明洪武年间建造的,人们跪伏在经堂,那种虔诚令我感动。2015年,我访问巴基斯坦时曾去过拉合尔清真寺,那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可容纳十万人祈祷。站在空旷的广场上,我在想象,十万之众,十万人的臆念,十万个喉咙里一起念出的经语,该是何等的震撼!在吉隆坡,我曾专门去了一次国家清真寺。那个既有现代气息,又有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现代、气派、漂亮、又能拉住人们对宗教的思绪,而扩音器里传来的诵经声,悠远,空阗,真的可以摄取你的灵魂。至于粉红清真寺,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司机告诉我,粉红清真寺在太子城,座落在水上,是马来西亚很有特色的清真寺,也是网红的打卡之地。汽车在一个广场上转了一圈,不远处的总理府官邸正在维修,也是圆顶,也是绿色的,在这个清真之国你可感知从最高层到街头,处处可见的伊斯兰风格。甚至在首都吉隆坡都能听到悠远深邃的诵经声……</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伊斯兰教建筑,仿照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的哈桑清真寺而建。整个建筑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宗教色彩,是1997年动工兴建,1999年落成的,占地面积5.5公顷,可容纳八千人祷告。粉红清真寺主要由礼拜大厅、大尖塔和陵墓三部分组成,大凡来此参观的游客,都必须换上寺院的猩红色长袍,而且要戴上帽子才能进入里面游揽。宗教的神秘和肃穆,使清真寺的氛围变得十分安静。高高的塔楼被阳光投射到地面,形成了一个神奇的剪影。许多穿着猩红长袍的男女,走进祈祷大厅,又折返回来;大厅里传来阿訇浑厚的诵经声,经扩音器传向外面,世界仿佛一下子凝固了。</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伊斯兰信徒,我只是一个路过于此在粉红清真寺驻足了片刻的游客。宗教的本质于我并不是真正的了解,但那种束缚了人的欲望与灵魂,归于超然的境界,仿佛是地老天荒之间,豁然抵达了某种境地,在经声和玄秘间徘徊,真的是无法解释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三宝山</p><p class="ql-block"> 路上,司机一再跟我说:你们去三宝山吗?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一再推荐三宝山,就问他,那儿有什么值得看的吗?司机目视前方,他用马来华人的语调说,这个地方对于我们华人来说,是太重要了!可以说,就是华人的根之所在。因为,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经过多次战斗才夺取了这块要地,它承载了我们华人的梦想与骄傲,也是华人在南亚安身立命,登上这片陆地的重要区域。</p><p class="ql-block"> 他的话令我不得其解,在这么一个不大的山丘之上,能有什么值得炫染的呢?我沉默了。风在耳边呼啸着,暖暖的,让人心旷神怡。车行至前面一个缓坡处,司机告诉我三宝山到了。我们顺着山坡走去,只见一道山门,门楣上写着“宝山亭”。里面的大殿、亭堂、屋舍、围墙都很低矮,但透出了历史的沧桑之感。这里距马六甲海峡很近,海风拂来,略带咸味的空气极为清爽。</p><p class="ql-block"> 看汉字书写的楹联,“魂依甲地万古幽冥沾福德,公庇征人千年享祀祭春山”。由此,我似乎看到数百年前,郑和指挥着大明庞大的船队经过马六甲海峡,那些半路上杀出的盗匪,出没于热带雨林,意图抢劫船上的宝物。郑和,中国明代一位了不起的船海家,智勇双全,全然不在乎匪徒的劫掠,他下令船队决不放过盗贼,要将他们彻底杀绝,于是,在这片山野间响彻着双方的厮杀与决斗之声。三宝山被郑和占领,许多年迈的船员在此休养生息,这里也就成了华人的立足之地。那块悬挂在殿堂正中的匾额“保障幽明”,似乎正是对伟大的郑和功绩最好的注释了!据《马来纪年》记载,明朝皇帝把汉丽宝公主下嫁苏丹曼速沙,并派遣五百多名宫女随从公主定居在一座设有城堡的山上,那座山后称为华人区,郑和七下西洋曾在此定居,华人对郑和非常尊重,对三宝山爱护有加。</p><p class="ql-block"> 三宝山严格的讲算不得山,只是一座小丘陵。在隆起的山体上,埋葬着二万多自明代至近代的华夏儿女的遗骨。是华人落地生根的见证。那些死去的华人,他们面对大海,注视着万里之遥的祖国,倾听着昼夜不息的海浪声,固守着中华文化传统,那就是漂泊的二万个灵魂啊!三宝山又被称为“中国山”,成为华人在马来西亚的祖庭,在华人的眼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p><p class="ql-block"> 走出后殿,看到一座高耸的纪念碑,上书“忠贞足氏”四个大字,为蒋中正所提。在二战时期,日本侵略者曾侵占了这片土地,华人奋起抗击,三年时间运送45万吨物资抵达抗战后方,一千多南洋机工牺牲在滇缅公路上,许多南洋华侨回国参战,英勇献身,抒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战壮歌!1948年,由华人捐资建立了遭日军杀害的一千多华人“马六甲华人抗日殉难义士纪念碑”和遇难者的陵寝。三宝山书写着华人历史,更是彰显了华人热爱和平与崇尚正义的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鸡场街</p><p class="ql-block"> 徜徉在鸡场街,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显然,就像国内古镇老街那样的街区。不同的是,没有现代高楼,宽阔的道路,没有绿化带,没有城管执法人员,没有强买强卖的商家,有的就是你自己想怎么逛就怎么逛,想去哪家店铺就去哪家店铺。那些小店铺都是一家一户华人经营的,里面的商品大多是纪念品,许多玩具、纪念章、手串、佛珠之类的物品,大多也是来自国内的。鸡场街据说也是源于郑和下西洋时建立的。鸡场街是闽南语的谐音“鸡”“街”的近音,并由此演化而来。鸡场街的底色就是汉文化的缩影,那些店铺也完全是中国人过去的前店后坊式的开店方式。由此可见,种族文化是绵延在骨子里的,无论你身在何处,都是难以改变的。</p><p class="ql-block"> 鸡场街就是马来西亚华人的唐人街,但无可否认的是,几百年来华人建立起来的繁荣,也渗透了南洋风格和葡萄牙人的影响,这本身就是文化碰撞的结果,是无法抹去的印记。马六甲海峡经历过英国人的统治和葡萄牙的管辖,老牌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理念或多或少都留有痕迹,因此,马来西亚的许多城市乃至人们的思想都深受影响。</p><p class="ql-block"> 逛了一条街,肚子饿了,找一家餐馆,店家递上一个菜单,要了一碗面。没一会儿,一位约六十多岁的女人端来一碗梅干菜鸡蛋面。我想这就是福建的传统味道,也可以说是中国味道。一个民族烙印最深的莫过于饮食文化,你吃什么,喜欢什么,那种酸、辣、麻、咸、烫、酥、香、脆、软、糯……甚至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就是一个地方的符号,在某种意义上说,那就是浓浓的乡愁!你只要吃上一口,就会唤起你内心的乡思,就会想到久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鸡场街,一片华人经营的街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粉红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马来西亚总理府。</p> <p class="ql-block">马六甲三宝山</p> <p class="ql-block">郑成功塑像。</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鸡场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