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京博物院推出的“归 流—-江淮地区楚文化的东渐”特展,将3月月31日结。今天是21日,得赶紧来看。</p> <p class="ql-block">自从2022-09-29,在寿县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了解到楚国800年来,以江汉为源,纵横江淮,辐射东西,孕育出惊艳的荆楚文化(公元前1046年~前223年),就对“楚”这个字生出了欢喜。</p><p class="ql-block">百度词条对楚的解释是:</p><p class="ql-block">1、痛苦;2、明晰;3、鲜明,华美。</p><p class="ql-block">照我理解,这三条也可以形容楚文化的绚烂与传奇。</p><p class="ql-block">楚人本质上不追求中原“素以为绚”的朴素和端庄,而推崇“佩缤纷其繁饰”。</p> <p class="ql-block">展览分以下四个部分:</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发源</p><p class="ql-block">3600多年前,楚人先民生活在河南高阳。约公元前1600年,新兴的商王朝建立,楚人不服商人管理,被驱逐。他们穿越大别山,从黄河流域进入长江流域,到达荆山附近的丘陵平原结合部。此地原始荒蛮,人迹罕至,楚人先民就以此为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后来<span style="font-size: 18px;">鬻熊</span>辅助周王推翻商朝有功,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公元前1046年,</span>其曾孙熊绎被<span style="font-size: 18px;">周成王分封在南蛮之地,建立楚国。楚国</span>从城濮之战失败的楚成王,到问鼎中原的楚庄王;从极贫极弱的不被中原强国待见的蛮夷小国,成长为战国七雄,春秋五覇。</p><p class="ql-block">【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文公(重耳)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p><p class="ql-block">【左传中问鼎中原的故事家喻户晓。周天子使臣王孙满与楚庄王的对话精彩极了。百度可查,这里不说。】</p> <p class="ql-block">(与楚相关的成语)</p> <p class="ql-block">传说楚人的祖先是火神祝融,族人骨子里有一种不屈服的基因,不肯臣服于任何人,哪怕是强大的商王朝、周王朝。</p><p class="ql-block">当初,周成王只给部落首领熊绎一个小小的“子爵”,封地方圆只有五十里。史料记载楚国穷得连头祭祀的牛都没有,不得不去邻国偷。但楚国从此诞生了。熊绎带领族人建设楚国,和当地的荆蛮融合,创造了荆楚文明。而周天子各诸侯国看不上这个“蛮夷之地”,更视他们为异类加以欺负和讨伐。楚人不服这口气,国君熊渠(?―前877年)立下奋发图强的誓言:“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不仅不守周礼,还僭越封三个儿子为王。这也是荆楚俗语“不服周”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甲骨 商 刻辞 南京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在汉水中游地区,楚蛮与楚国有区别。熊绎受封之前,只有楚蛮没有楚国;楚蛮和楚国公族族源不同;初期的楚国很小而楚蛮分布广泛;楚是周朝的封国,而楚蛮则往往成为周朝的征伐对象。楚蛮与楚国又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楚国始封时就在楚蛮之地,熊渠以后楚国逐步融合楚蛮。早期楚国与楚蛮在文化上很难区分,早期楚文化是江汉土著民族与周代南土诸国共同创造的,楚蛮当是其中的主体部分。</p> <p class="ql-block">楚国正式登上春秋历史舞台的人物是楚武王熊通(?-前690年)。</p><p class="ql-block">公元前704年,已经成为长江汉水流域霸主的楚国国君的爵位只不过是最低等的子爵,和楚国的势力很不相称,熊通托随国侯向周天子请求提升爵位到侯爵。周天子很干脆地拒绝了,并且转眼就把这件事情给忘了。这种“不屑于带你玩”的态度激怒了楚国人。公元前706年,大怒的熊通自立为王,是为“楚武王”。(之前,其称呼应该是楚子,“武”是谥号,楚武王是其死后楚国大臣给他的封谥。)</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春秋五霸,<span style="font-size: 18px;">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四</span>个诸侯国君都为公,只有楚国国君为王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东渐</p> <p class="ql-block">当周天子的威权逐渐黯淡,楚人却如日初升,一统江汉之后,楚人立志北上争霸,但受齐、晋之阻遏。公元前656年齐楚订下“召陵之盟”,楚人转而向东,沿着大江的东流,向东方前进,直抵吴地边境。此百年之间,吴楚越三国在南方争雄,在江淮之地征战不息,最终越灭吴,楚灭越,楚奄有其地。楚人东渐的步伐,促进了江淮古文化与江汉楚文化、太湖吴越文化,在这片广大土地上的交汇,孕生了丰富多元的文化面貌。</p> <p class="ql-block">简述春秋时代齐楚“召陵之盟”及其意义。</p><p class="ql-block">随着楚国的强大,北方霸主齐恒公坐不住了,于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亲自率领诸侯八国联军南伐荆蛮楚成王,其规模空前,史无前例。</p><p class="ql-block">楚成王闻讯放言:你在北我在南,各过各的日子,风马牛不相接(风,发情。意思是说马发了情,也不会去找牛),你凭什么来打我。</p><p class="ql-block">齐恒公被问住了。作为霸主必须以礼服人,师出有名。这次楚国没犯什么毛病,不能仅仅看人家日子过好了,就来打人家,没有道理。再说楚国的实力明摆着,硬碰硬地开战,难免两败俱伤,就找了个借口说:你们多年不进贡周王室,我特来追究这件事。还有300年前,楚国不守规矩,周昭王南征伐楚,至今未归国,我要查问这件事。</p><p class="ql-block">楚国一听,这事好办,不就是向周天子纳贡吗,送些土特产就完事啦。至于周昭王他淹死在汉水,你去问汉水吧,与我不相干。</p><p class="ql-block">双方在完成了一系列相互试探后,齐恒公退兵召陵(现河南漯河市召陵区)。楚成王顺势派大夫屈完入齐帐和谈,达成楚国承认齐恒公霸主地位,同意作为周天子的成员国向天子纳贡。有了召陵之盟,楚成王不再进犯中原,不再攻打郑国、宋国,转而吞并东南淮泗小国,算是很给足齐桓公的面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秋时代相当于一个人的孩童时期,比较单纯,即使孔子认为已经礼崩乐坏,但还是比较“思无邪”的,打仗也是贵族之间的君子之战。比如①齐恒公帮燕国抗击山戎,把征服下来的土地都送给了燕国。燕君感谢不尽,把齐恒公一直送到齐国的土地上。齐说我不是天子,国君相送不能出自己的土地,于是把燕君走过的地方都割给了燕国。②楚与晋争霸的邲之战。楚军追击晋军,晋军的战车陷在泥里出不来,楚军士兵教他们把车前横木抽掉,车子就能跑了。晋军一边逃跑,一边对追击的楚军说,果然是大国啊,仗打得多,逃跑也有经验。③宋与楚争霸的泓水之战。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楚军抵达泓水南岸,宋军则在泓永北岸列好阵势迎战。当楚军渡河到一半时,大司马公孙固建议开战。宋襄公不同意说;“宋军是仁义之师,绝不乘人之危,胜之不武。” 楚军顺利渡河,开始排兵布阵。这时,公孙固再次劝宋襄公趁着楚军阵势凌乱,发动猛攻,结果又一次被宋襄公拒绝。过了一段时间,楚军布阵完毕,宋襄公这才下令进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放酒的铜壶)</span></p><p class="ql-block">【铜壶 战国 张家大冢出土</p><p class="ql-block">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铜壶是重要的青铜礼器,多用于盛酒。】</p> <p class="ql-block">后世学者认为,召陵之盟的意义非常重大。齐桓公通过此举加强了华夏联盟的团结,不仅暂时遏制住了楚国北侵的强劲势头,还<span style="font-size: 18px;">避免了一场社会大战乱</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齐桓公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选择避战,既保存了中原诸侯的实力,也为之后晋文公“</span>城濮之战”<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挫楚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历春秋之世,中原伐楚能取盟而返者,唯有此役。</span></p><p class="ql-block">另外楚成王在齐桓公的军事压力下,认识到此时北上中原争霸的实力尚且不够,所以审时度势,决定转而东渐经营淮河流域。楚人东渐的意义,所带来的不仅是领土的扩张<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还</span>推动了民族与文化的交融,<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而使得中国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在春秋时期紧密关联。这对中华民族来说,贡献是非常巨大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煮食物的锅)</span></p><p class="ql-block">铜鼎(西周)南京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鼎,最初用来烹煮食物,后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享,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礼器之一。不同于其他铜礼器,鼎还被赋予更多的权力象征,亦是周代社会礼制生活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把煮好的食物放在升鼎里)</span></p> <p class="ql-block">策展人说:展览以“楚文化与长江文明”为纲,以“江淮地区楚文化的东渐”为线,展现楚文化与长江文明的紧密联系,并探讨、阐释这一文化交汇如何归流于宏大深厚的汉文明的伟大历程。</p> <p class="ql-block">而我看的是这些<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锅碗瓢盆勺铲、酒器、武器、编钟、石罄</span>上精美的纹饰,以及战国时期楚国贵族钟鸣鼎盛的生活场景和孔武的作战能力。从这些流云般自由,江水般灵动的线条上,我仿佛看到楚人豁达、奔放的性格,以及他们与山水相依,云雾缭绕,神秘莫测的诡异。</p> <p class="ql-block">引我好奇的几件文物。</p> <p class="ql-block">战国堆塑蛇纹陶鼓座 无锡鸿山出土</p><p class="ql-block">南京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蛇为装饰的器物,被认为与越人有紧密的关联。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在解释“蛮”字时说:“南蛮,蛇种。”在解释“闽“字时又说:“东南越,蛇种。”所谓“蛇种”,就是“蛇的后代”的意思。江苏无锡鸿山越国墓地出土的大批仿铜器的原始青瓷、硬陶乐器和玉器上,都装饰堆塑、浮雕和刻划的蛇纹与蛇的形象。被视为越人蛇图腾的重要物证。</p> <p class="ql-block">铜甗(战国)安徽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p><p class="ql-block">“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是说商人的始祖“契”的母亲在野外沐浴,吃了一只鸟蛋生下了契,契在舜帝时任司徒,掌管教化,后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其裔孙成汤建立商王朝。因此商人崇鸟。传说楚与商都是黄帝的子孙,同根不同脉,楚人的祖先季连与商有姻亲关系,所以楚人崇鸟是溶在血液里的。了解到这些再看<span style="font-size: 18px;">铜甗里的小鸟,就会心而笑了。</span></p> <p class="ql-block">鸠杖(春秋)南京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丹徒北山顶出土</p><p class="ql-block">鸠杖是将鸠鸟形象嵌套至手杖顶端的柱杖。根据鸠杖形制可以推断,部分鸠杖的使用者是地方首领,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鸠杖的末端为一跪坐的人形,人的双手平放在膝部,耳上有短发,脑后有两个发髻,中部为辫纹,胸部、背部、腿部和臀部皆有云纹。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吴人“断发文身,裸以纹饰,以椎髻为俗”的实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束腰铜升鼎 战国</p><p class="ql-block">相比于沿袭西周简朴庄重作风的圆腹铜鼎,楚式束腰收腹平底升鼎毫无疑问是一次艺术上重大的革新。这是对鼎这一产生于原始社会的三足炊煮器,历经夏、商、周三代沿袭数千年之久的传统器形的一项最大胆的突破。这一造型样式上的翻新,主要是出于视觉效果上的考虑,反映了楚人对灵巧、生动的喜好。<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升鼎的外撇耳,赋予了凝重的大鼎以向上张扬的态势</span></p><p class="ql-block">商周以来传统鼎的形制中,只有方鼎为平底。圆鼎器身一般采用圆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束腰收腹平底铜升鼎,让我想起一个成语“楚王好细腰”。</span></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 滔天</p><p class="ql-block">是说楚人的才思就如滔天的洪流,汹涌澎湃,源源不绝。</p> <p class="ql-block">面对这个彩绘虎座鸟鼓架,会想到什么?恣意!</p><p class="ql-block">中原的虎是王是神,绝不会让它趴在地上,背插鼓架杆,楚人可以,他们敬的是灵动的鸟,而不是吓人的虎。</p> <p class="ql-block">驷玉虬以乘鹭兮,溘埃风余上征。</p><p class="ql-block">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p><p class="ql-block">《离骚》</p><p class="ql-block">恣肆</p><p class="ql-block">“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就是楚人的自由之魂。伴随着恣意汪洋的气魄,他们从内在世界中跳脱出束缚,一身的浪漫与激情,意欲冲破天际,照亮星空。</p><p class="ql-block">楚人的艺术风格,是他们情感的流露与想象力的表达。北方中原艺术,则更多地着眼于现实,更加重视形式的精确,更注重写实的描绘。他们似乎总是凝视着脚下的黄土,以一种质朴、深沉、凝重的方式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楚人的艺术,不受黄土地的束缚,而更多地关注和向往头顶的星空,其大胆创新,充满抽象意味,它如狂风骤雨般冲击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能感受到楚人的狂放不羁的生命力量。</p> <p class="ql-block">楚人崇凤,天命玄鸟即是楚人的图腾、楚人的浪漫、楚人的信仰。楚庄王鼎盛之时,曾自喻大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故而在凤的神态上不是作腾飞状就是仰天鸣叫。不难看出,楚人对风的喜爱是根深蒂固的,它不仅表现楚人浪漫主义情怀,也表达楚人不卑不亢、奋发图强的民族主义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 合流</p> <p class="ql-block">合流即归流,是这次展览的关键词。在历史的长河中,各个区域文化、民族,就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江大河,又最终融入中华文明这一辽阔的海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秦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首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权。楚,如同一支壮丽的支流,挟万古奔流之势,最终汇入到中华民族的浩瀚洪流之中。</p> <p class="ql-block">汉继秦业后,政治上沿用秦制,文化上传承楚风,某种程度上,汉复活了楚文化。比如陶舞俑,穿的是汉服,跳的是楚国长袖舞。</p><p class="ql-block">长袖舞,原产生于楚国。“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楚人对女子的审美标准是“小腰秀颈”。出身于楚地的汉高祖刘邦,对细腰长袖舞蹈十分钟爱,长袖舞因而更加流行。</p> <p class="ql-block">第五部分 润泽</p><p class="ql-block">楚文化的活力与光彩在后世,甚至在当代社会仍然绚烂夺目,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孕育出新的文化生息。</p> <p class="ql-block">名发于楚,有韵且灵。</p> <p class="ql-block">当代画家傅抱石的《九歌》图。</p> <p class="ql-block">展览撷集了来自于南京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徐州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徽博物院、淮安市博物馆、湖南博物院、随州市博物馆的300余件(套)文物。讲述了楚文化与长江文明之间的故事,凸显楚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最后,注意到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模型 。</p><p class="ql-block">天问一号是我国正在进行的一项火星探测任务,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下的中国火星探测计划的一部分。2021年5月15日北京时间上午7时18分,天问一号所携带的<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祝融号”</span>火星车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在火星着陆探测器的国家,成为继美国后,世界上第二个在火星部署火星车的国家。</p><p class="ql-block">“天问”一词取材来自《楚辞》由诗人屈原所创作的长诗《天问》,以此提出自己的疑问,表达了对真理执著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难为自己把一个看展日记写成这样。还好,它让我读到了几个春秋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