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地理分区以经济发展优势划分成东北老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基地)、东南沿海地区(长三角工业基地和珠三角工业基地)、西部十二区(桂、贵、滇、渝、川、陕、甘、宁、新、藏、青、内蒙古)和中部六省地区(晋、豫、湘、鄂、赣、皖)。<div>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先发展经济基础比较好的东南沿海地区,然后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中心向内陆辐射。</div><div> 2000年国务院首次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div><div> 200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的战略举措。</div><div> 2004年,国家相继又提出了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举措。</div><div> 2019年5月21日,正在江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听取有关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div> 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5年来,中部区域经济总体平稳,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产业基础明显改善,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中部地区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 <h5>2023年5月9日,在湖北武汉的中国光谷,国内首条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光谷光子号”行驶在轨道上。在一系列创新政策的支持下,光谷聚集1.6万家光电子信息企业,光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超5000亿元。</h5> <h5>这是2019年3月13日拍摄的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声谷产业园。截至2024年,中国声谷入驻企业超过2000户,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形成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h5> <h5>2021年12月10日,连通赣南革命老区与深圳经济特区的赣深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江西与粤港澳大湾区间形成快速客运通道。</h5> <h5>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地处皖苏交界,紧邻南京市江北新区。近年来,来安县成为承接南京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汊河这个曾经的传统农业小镇紧抓机遇,开始深度融入长三角,参与产业协作分工。产业园吸引了越来越多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企业入驻,形成了铁路客车、城际轨道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的产业集群。</h5> <h5>2022年4月29日,在铁路合肥北站物流基地集装箱作业区,龙门吊吊装准备发运的中欧班列集装箱。</h5> <h5>2023年7月5日拍摄的武汉阳逻港一期码头</h5> <h5>2023年6月14日,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的B747-8F全货机抵达郑州。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货运量累计突破100万吨。</h5> <h5>河南省三门峡市的黄河生态廊道</h5> <h5>山西运城盐湖一角。按照“生态优先、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2020年9月,运城市全面停止盐湖范围内的工业生产活动。近年来,千年盐湖正在向生态保护、风貌重塑、产业转型、全域旅游的“绿色发展”转变。</h5> <h5>以“地上花园+地下治污”设计理念建设的九江市双溪公园。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启动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通过地下污水治理、岸线生态修复、兴建“公园式”污水处理厂、城市智慧管网管控等措施,改善水环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h5> <h5>2023年12月6日,游客在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木耳山茶园观光。近年来,鹤峰县在发展壮大茶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茶旅融合发展之路,打造多片集采摘、观光于一体的万亩茶园,让茶农实现“茶旅双丰收”,助力乡村振兴。</h5> <h5>江西省靖安县璪都镇港背村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修古建,建民宿,搞开发,引进竹筏漂流、观光采摘、农耕体验、森林研学等多种旅游业态,建成新田园生态度假小镇,发展乡村旅游,走上致富路。<br><br></h5> <h5>微距镜头下,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种子千姿百态(100个种子拼版照片)。</h5> <h5>颍上县毛圩水上光伏电站。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古城镇积极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将昔日的采煤沉陷区建设成水上光伏电站,既减少占用土地面积,又能生产清洁能源。</h5> <h5><i>申明:以上图文资料来源于中国日报网站</i></h5> 阅读以上图文,我们不难看出,近年来,中部地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区域,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抢抓机遇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那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产业发展集群化、数字化、绿色化势头明显。<div>二是优势产业的产业链韧性增强。<br></div><div>三是科技创新激发产业创新活力。<br></div><div>四是产业功能平台和产业园区发展提质增效。<br></div> 进入新时代,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部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步。中部地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还有很大潜力,需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中承接新兴产业转移,蓄势积力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大力拓展我国产业发展的腹地空间。 建设美丽中部,既是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中部地区在国家生态安全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太行山、秦巴山区、大别山、武陵山、南岭山地等是重要生态屏障,三峡水库、丹江口库区是国家重要水源地,洞庭湖、鄱阳湖、巢湖是重要湖泊湿地,山西是重要能源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著名鱼米之乡。<br> 近年来,美丽中部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长江禁渔成效初步显现,水生态加快恢复。中部地区各省市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积极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江西围绕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率先出台美丽江西建设规划纲要,山西制定发布美丽山西建设规划纲要,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加快制定美丽省域建设规划或实施意见,深化各要素领域和地区创新实践,加大改革和投入力度。各地区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美丽河湖、“山水工程”建设,涌现出一批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典范。<br> 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面,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山西、河南等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快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基地建设。推动河南食品轻纺、山西煤炭、江西有色金属、湖南冶金、湖北化工建材、安徽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加快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节能降耗改造,打造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示范区,加快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br>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汾渭平原、苏鲁皖豫交界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行动。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抓好黄河流域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全力保障南水北调水源安全,坚持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三水统筹”、“一河一策”系统治理,持续建设美丽河湖。坚持源头预防、防控结合,保障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严格防范环境风险。<br> 在深化改革创新方面,发挥中部地区实事求是、勇于改革的优良传统,坚持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出发,直面问题、转变观念、动真碰硬、深化改革。进一步树牢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意识,理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美丽中国实践组织体系、实施体系和工作平台,完善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各地区各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br> 在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方面,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省域篇章。武汉、郑州、长株潭、合肥等都市圈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都市圈。各市县依据自身资源禀赋积极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发挥中部地区大江大河和湖泊保护治理优势,进一步创新保护治理模式与机制,打造全国美丽河湖建设样板。深入发掘中部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社会风尚,动员全社会共同行动,共同建设山河锦绣、经济繁荣、田园清洁、城乡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部。<br> 然而,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环境设施欠账,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大气污染防治和河湖水生态保护任务重,与美丽中国建设要求、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差距。需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中部地区在大气环境治理、绿色低碳发展、大江大河及重要湖泊保护、美丽河湖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b>以中部地区为例,分析人地协调和谐共生应从哪些方面抓起,找出你所了解的地理事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