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李少清参加川陕根据地战斗纪实

马建清

<h3> 父亲李少清参加川陕根据地<br> 战斗纪实<br> ——马建清、李远勤<br><br> 序言:1933年6月底,川陕根据地反“三路围攻”胜利,红四方面军将原有的四个师第十师、第十一师、第十二师、第七十三师分别扩编为第4军、第30军、第9军、第31军四个军,后又将川东游击队扩编为第33军。此时,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扩大到五个军8万余人,声威大震。<br>  <br>一、在川陕根据地中成长<br>  因对16岁的父亲李少清参加AB团查无实据,组织上就将其放到第4军司令部参谋处搞勤务工作。后又派去做周纯全政委警卫员工作,此后几年便随周纯全政委工作变动而变动。<br> 在这期间,李一直跟随第4军军长王宏坤(这年24岁,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人,1950年5月任海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第4军政委周纯全(这年28岁,1905年10月8日出生,湖北省红安县八里湾雷家田村人,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参加了‘黄麻起义’,原红四方面军保卫局局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深入一线参加战斗。 <br> 红四方面军战斗作风十分顽强,在战斗中军首长均身先士卒站在一线,哪里的战斗任务最艰巨,哪里的情况最危急,军首长</h3> <h3>就出现在哪里。战士们看到军首长都在身边,个个奋勇杀敌,无坚不摧,养成了红四方面军十分硬朗的战斗作风和光荣传统。李少清也多次用生命保护了首长,在川陕根据地“反六路围攻”时一起与周纯全政委负了伤,周右眼被炸瞎,李左臂负伤。父亲一次次冒死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为上级传达命令和了解敌情。一次次被惨烈的厮杀震撼着心灵,一次次为胜利的喜悦而欢欣鼓舞,艰苦战争环境也磨练出父亲坚强的意志。同时,军首长的作战企图、作战决心以及指挥艺术和领导方法也在无形中感染了他,为今后他的政治军事生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br> <br>二、参加“反三路”围攻<br>  1932年10月,在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斗争失利,部队被迫向西北转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分析了四川军阀混战的局面及川北的情况,认为这是进军四川发展革命形势的好机会,遂行决定由鄂豫皖根据地挥师入川。<br>  方面军15000余人,身背蓑衣稻草,冒着风雪严寒,越过巴山,进入川北,准备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父亲李少清也在此队伍中。</h3> <h3> 1933年1月1日解放南江县城,1月23日解放巴中县城,同年2月,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党政领导机关。<br>  这时蒋介石慌了手脚,忙委任四川军阀田颂尧为“川陕边区剿匪督办”。<br>  2月中旬,田倾其全力(38个团,近6万人的兵力),并在杨森、刘存厚、刘湘等军阀配合参加下,发动对根据地的“三路围攻”,妄图一举歼灭红四方面军,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br> 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指挥下,以“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方针粉碎敌人的围攻。在战斗中,部队根据总指挥徐向前同志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br>  经节节抗击、大量耗敌、诱敌深入,适机歼敌一路;后期,全面反攻,迂回包抄,穷追猛打,粉碎围攻,乘胜扩大战果。到6月下旬,历时四个月的反“三路围攻”胜利结束,共歼敌14000余人,俘敌旅参谋长以下官兵万余人,缴获长短枪8000余支,机枪二百余挺,迫击炮50余门,田军丧失近半,根据地面积扩大一倍以上,红军也得到了发展、壮大。<br> 在此次战役中,父亲跟随第十师,担任抗击敌刘存厚指挥的右路纵队围攻。主要作战地域位于两河口、竹峪关、进口场一线。</h3> <h3>反三路围攻经过要图<br>(1932年12月17日——1933年6月中旬)</h3> <h3><br>  三、参加反“六路围攻”<br> 根据地与红军的迅速扩大,严重威胁着国民党在四川的统治。1933年10月,蒋介石于调动50万大军开始对江西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br> 同时,又以200万元军费,1万余支枪,500万发子弹,支持四川军阀刘湘发动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进攻。<br> 7月7日,蒋介石委任刘湘为“四川省剿匪总司令”。10月4日刘正式就任,<br> 6日下达动员令。分“六路”围攻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邓锡侯的28军五个旅编为第一路军,田颂尧的29军八个旅为第二路军,李家钰和罗泽洲四个旅为第三路军,杨森的20军四个混成旅为第四路军,刘湘本人的21军为第五路军,刘存厚的23军五个旅为第六路军。六路川军共计兵力有110个团,人数约20万人,另有空军两队、侦察机、轰炸机共18架。<br>  在西北起广元、东迄城口的千余里弧形线上,川军兵分六路,以其第5路为主力,采取分进合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法,对川陕根据地发动大举围攻,刘湘狂称要在“3个月内全面肃清”川陕红军。<br>  从红军方面来说,经过反三路围攻和三次进攻的胜利,根据地迅猛扩展,中心区域已普遍分配了土地,当年又获得大丰收,新解放区也初步发动了群众,红军在人力、物力上获得了很大补充,兵力已达八万,并取得了与川军的作战经验。<br>  此次战役红四方面军确定,兵力部署以东面为主要作战方向,集中第4军全部、第9军和第30军各两个师及第33军部队共二十余团,由总指挥徐向前亲自指挥,对付敌主要进攻方向上的第五路、第六路;<br>  西线地区第31军主力、第30军第90师、第9军27师等共十余团,由副总指挥王树声和第30军政委李先念统一指挥。分别牵制敌第一、二、三、四路;<br>  另第31军两个团部署北侧,监视陕南敌军。</h3> <h3>反六路围攻经过要图之一<br>(1933年11月1日——1934年8月8日)</h3> <h3> 自1933年10月至1934年6月,红军与川军经过了前三个阶段的围攻与反围攻作战。7月11日,川军发起了以万源为主要目标的第四阶段全线总攻。 <br> 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东线红军顶住了川军的4次猛攻,西线红军也阻止了川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路的推进。<br> 8月10日夜,红四方面军在川军“再而衰,三而竭”的时候,发起东线反攻,经突破青龙观要隘和向敌纵深发展,采取迂回包抄,歼敌第五路一万四五千人, 8月24日余敌逃之州河右岸,东线反攻遂告结束。<br>  8月下旬,方面军除以部分兵力牵制东线敌军外,主力迅速西转,开始西线反攻。<br>  至9月下旬,红军将北起广元、南至阆中的嘉陵江东岸大片地区均行收复,刘湘大肆吹嘘的“六路围攻”被彻底粉碎。</h3> <h3>反六路围攻经过要图之二<br>(1934年8月9日——9月22日)</h3> <h3> 在这次10个月的反川军“六路围攻”中,红四方面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总计毙伤敌军旅长以下官兵60000余人,俘敌旅长以下官兵20000余人,缴枪30000余支,炮100门,击落敌机1架。<br>  粉碎川军“六路围攻”后,红四方面军由入川时的15000余人发展到14万人。赤卫队、游击队、独立营等地方武装发展到数十万人,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扩大。<br> 在此次战役中,父亲跟随第4军参加东线主要方向的战斗,东线胜利后迅速转移至西线作战。<br> <br>  四、强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br>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向西转移,开始了震撼世界的长征。<br>  红一方面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以无比的英勇,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于十二月中旬进入贵州。<br>  1934年12月19日,中央军委又电示红四方面军,“重新进攻, 牵制四川全部的军队”。这样,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又成了红四方面军的主要任务。于是方面军即准备“全军拔营”,全部渡江西进。<br> 1935年2月中旬开始,在强渡嘉陵江战役中,红四方面军部署:由张国焘指挥第31军和总部工兵营积极隐蔽进行渡江准备;由徐向前指挥十二个团出击陕南,以迷惑调动沿江敌人,为西渡嘉陵江创造条件;由陈昌浩指挥抗击东线敌人和逐步收缩战线。方面军经过北击陕南,回击川北之敌,创造了强渡嘉陵江的有利条件</h3> <h3>  1935年3月28日渡江战役开始,我军旋即突破敌人的坚固江防,横扫了涪、嘉流域的敌人,攻克八座县城,歼敌十二个多团,约一万余人,历时二十四天,取得战役全胜。创造了方面军战史上大兵团强渡江河的模范战例。<br>  在渡江战役中,父亲跟随第4军为战役第二梯队,渡江后向纵深发展。<br>  从此,红四方面军离开了战斗二十七个月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从渡江起,红四方面军实际上开始了长征。<br>  1935年4月中旬,红四方面军从川陕根据地撤出的红军部队和后方机关,共计五个军,八万余人。连同地方武装和随军行动的地方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和工厂职工等,共计约十万人。并在部队中进行迎接党中央和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的动员。<br> 蒋介石为防止红军在嘉陵江与涪江之间建立根据地,乃重新调兵遣将,以重兵组织新的围攻。<br>  敌人几面逼来,方面军处境十分被动。北川河谷是方面军西进的唯一通道。此时,敌人察觉红军西移动向,急令三个旅在土门、北川河谷布防,在该地区先后投入兵力二十个旅。<br> 方面军总指挥部决定发起土门战役。从4月底到5月22日,歼敌一万余人。为保障方面军西进与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师做出了重要贡献。<br> 5月22日,红四方面军分三路向西急进,其中,父亲跟随第4军和第31军转进松潘、平武以南。位于西进路线的北侧。<br>  这时,红一方面军正经会理、冥宁北上,两军相聚益近。全军热情无比高涨。<br>  5月下旬,方面军令第30军政委李先念和第9军军长何畏率一部,由岷江地区兼程西进,策应红一方面军。<br>  6月12日,两军前锋在夹金山北麓胜利会师。会师喜讯很快传遍整个方面军。方面军中路部队积极整理内务,张贴标语,腾房子,准备粮食,充满欢乐景象。<br> 6月18日党中央率中央机关到达懋功,受到红四方面军的代表李先念和部队的热烈欢迎。完成了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胜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