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安阳】城隍庙

两棵树

<p class="ql-block">说走就走,这是我梦寐以求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终于解脱了生活中的所有羁绊,在人生一个甲子来临之际,重启信马由缰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命运的最大遗恨,从来不是孤俦寡匹,不是老无所依,而是从未活出一个灵魂饱满、和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安阳,一个规模不大,坐落于河南最北部,晋、冀、豫三省交汇之处,是有着3300多年的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历史名城。</p><p class="ql-block">在商朝以前叫北蒙,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第二十位君主盘庚迁都到这里,从此这个地方叫“商”,商灭亡之后,人们又把这个地方叫“殷”,秦灭六国把魏国的宁新中改名为“安阳”,“安”字取宁新中“宁”字(宁与安近意),“阳”是因为在淇河之北(北水为阳)故为阳。三国时改名为相州,一直沿用至宋朝,到了金朝荣升为漳德府,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1913年(民国二年),自此取消州府,又开始叫安阳县~安阳市。</p><p class="ql-block">安阳更是甲骨文发源地和周易诞生地~</p> <p class="ql-block">“欻”~到了!😄</p> <p class="ql-block">安阳,我来了!</p> <p class="ql-block">出了站台已是巳时,未及安顿好住宿,想在午时前赶到这座城市的神灵所在地城隍庙,祭拜此方城池的守护神~城隍奶奶与城隍爷。</p><p class="ql-block">城隍庙乃敬奉守护此方城池之神的地方,相传此庙所供奉的城隍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大将纪信,纪信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城隍神。</p><p class="ql-block">据《史记》记载,如果没有纪信多次舍身救刘邦,楚汉战争结局将重写,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将完全改变。在民间有着广泛且独特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川、陕、陇、豫地区,几乎每一座大一点的城市都有供奉纪信的城隍庙或纪公祠。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感佩纪信的忠勇仁爱,对纪信屡有追封,宋朝追封纪信为"忠佑安汉公",元代追封"辅德显忠康济王",明代追封"忠烈侯"。</p><p class="ql-block">正所谓:汉业艰难百战秋,焚身原不为封侯,敢于诳楚乘黄幄,遂使捐躯重泰丘。</p> <p class="ql-block">  一座城池的城隍庙一般都建在一个城市的中心地带,安阳城隍庙也不例外,在古城东大街,又名“彰化府城隍庙”, 坐北朝南,现存牌坊、大门和五座大殿及东西厢房等建筑。</p><p class="ql-block">来到这里,木牌楼赫然在目,山门匾幅【威灵公庙】醒目,据传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赐。牌楼两侧八字琉璃照壁,石坐雄狮雄居,威严守护。</p><p class="ql-block">山门立柱的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上联:我说你说他说莫若众人说公道地道自在心</p><p class="ql-block">下联:他评众评你评且让后人评陽功陰过德有衡</p><p class="ql-block">在告知着世人:“人所畏则不敢为”之铜规铁律。</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门往外望去,牌楼五重歇山建筑,双重飞檐,犹如鲲鹏展翅,蓝牌红柱,金龙昂首,祥云翻腾,彩绘雕刻, 图案精美, 内容丰富。 </p><p class="ql-block">工作人员告诉我,直走过去不远处就是玉皇庙。</p> <p class="ql-block">殿内方位简介图</p> <p class="ql-block">左边首间是“敬事供香”搭建房屋,每每有事相求,在此许愿上香,专门设置的一面挂壁挂满了众信者的红色祈福牌,多数是祈求学子能学有所成,高中门第。</p> <p class="ql-block">祈明灯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如长明灯,几乎没有断过。</p> <p class="ql-block">七县的七位县太爷,身着不同颜色的彩服(不知为何是这样的着服),头戴官帽,头顶悬挂黄盖,依次端坐。</p> <p class="ql-block">进入庙宇前殿,前有行廊,泮池架设三孔拱桥,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覆绿色琉璃瓦和黄色瓦垱。不知何故闭门,只能从外看到它的肃穆、宏伟。</p><p class="ql-block">仪门横匾:益我烝民</p><p class="ql-block">右柱上联:廟庭净潔蕴藉府地文化</p><p class="ql-block">左柱下联:判池清幽傅达塵俗民风</p> <p class="ql-block">拜殿,是正殿之前向君王申诉冤屈的建物,用于善信在此处摆设祭品祀神的宫殿,不知为何今成了【文源在兹】之殿,可能与时代要求有关吧。</p><p class="ql-block">立柱上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甲骨文对</span>联,鄙人孤陋寡闻通念不来。😇</p> <p class="ql-block">大殿,也是这座庙最主要的大殿,五间歇山式建筑,是城隍爷所在的办公处理事务之殿,也是城隍庙的主殿,阳间公事,阴间事务都有祂来主判。</p><p class="ql-block">城隍爷是民间宗教中相当为人熟知的神祇之一。</p><p class="ql-block">最早的城隍爷是周至城隍爷姓郑名达,字叔通。</p> <p class="ql-block">城隍爷端坐中央,庄重威严,祂不仅是一方城池的守护神,同时还是冥界的地方官,但祂隶属阎王爷管喽。</p><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966年,一场被称为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将这里所有繁荣改变了。一群来势汹汹的红卫兵打破了这里往日的平静,他们高呼“破四旧,除封建”的口号,气势高涨,所有人的目标都集中在一座建筑上,位于新华商场内的城隍庙,他们手里拿着各种铁质工具,摧毁一番后,愤然离去。不速之客离开城隍庙后,居民纷纷赶来观看,然而眼前的一幕让大家愣住了,城隍爷的雕像不见了!这时种种猜测相继而来,有人说烧了,可连一点燃烧过的痕迹也没有,有人说砸了,可整个城隍庙附近连一粒碎片也没有找到,难道这城隍能顷刻间显灵,不翼而飞了?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老城内的很多居民纷纷提议希望重新修建城隍庙,市政府听到这一民意后,积极响应开始在原址重建城隍庙。可就这城隍庙建好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20年前消失的那个城隍爷又重新坐在了原来的位置上。原来大殿城隍爷是木制的,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有个善信冒死拿着藏起来,弄了一个夹墙保存起来。直到重建的时候,才贡献出来。当时这位老乡的智慧和勇气为我们敬佩,如果不是他的机智和勇敢,我们又要在历史中遗憾地失去一件珍贵的遗产。</p> <p class="ql-block">四面的墙壁上森严张贴着人间的十八层地狱所要受到的刑法图,警示着众人要行善积德,否则死后会跌入十八层地狱受尽磨难。</p> <p class="ql-block">每逢重大的节日,出巡时都会端坐其中。相传城隍出巡的日子每年有三次,分别是清明节、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这每逢城隍出巡时,老安阳城内万人空巷,争相观看。城隍爷出巡,有大锣开道,一路上锣鼓齐鸣,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庙中出来后穿过神路街,围着护城河,出巡队伍从北大门来到西大门,顺西大街返回城隍庙。在返回的路上,临街的老百姓都会点燃灯火,手持各色灯笼或高举火把,迎接城隍。</p><p class="ql-block"> 现在这样的活动还有冇,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城隍爷大殿后边的大殿就是城隍奶奶的主殿,民间称城隍奶奶为“卧奶奶”。</p><p class="ql-block">城隍奶奶大殿的匾额上从右至左写着“乐善好施”四个繁体大字,其中的“好”字竟是女在右子在左,好字为什么出现这种写法?传统书写顺序是右前左后。难道咱们这位城隍爷竟也惧内?前面几座大殿都由他说了算,唯独到了城隍奶奶这里定要女在前男在后才行。城隍奶奶大殿前立着一对石马,马前备有清水和饲料,不知为何殿前要配白马两匹,难不成“卧奶奶”还经常出行?</p><p class="ql-block">城隍奶奶的职责不仅和城隍爷共同负责掌管一方水土保一方国泰民安,同时还决定当地人的生死祸福,可以赐予吉祥、幸福和健康,也可以对有罪之人降下灾祸和疾病,还替城隍爷分担掌管“后宫”事物, 专司婚姻美满、女性疾苦、生子生女、水旱瘟疫等。</p> <p class="ql-block">城隍奶奶慈眉含笑、和蔼可亲、仪态端详端坐在宝座上俯视着下方的世人,前台案上醒目的放着一双大红喜庆绣花鞋,看来真的是有喜事了。</p> <p class="ql-block">东厢房应是城隍司,也就是辅佐城隍爷的辅吏诸司之位所在地,目前也成了当代文化创展宣传之地。</p> <p class="ql-block">西厢房本是庙内城陪大极之中祀奉府城险,八大将黑自判官、牛头、马面、黑自无常等所在地,现也荡然无存,开办成安阳文创展览。</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在此已两个时辰有余,大小姐安逸的坐在文殿的门槛上沐浴着暖阳,等待着大戏的开场。</p> <p class="ql-block">大戏在下午二点一阵急促的锣鼓声中准时开场,戏牌是《桃花庵》,因为明天是城隍奶奶的生日,要连唱三天予以庆祝。</p> <p class="ql-block">城隍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专有神灵,是中国城市的象征符号。</p><p class="ql-block">城隍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中国的城隍里不乏忠臣良将。南宋文天祥,坚节不降、宁死不屈,成了北京城隍;明代周新,断狱无私、人称“冷面寒铁”,因触怒权贵遭遇构陷被明成祖处死,临刑大呼:“生为直臣、死当直鬼”,他成了杭州城隍;清代陈化成,守卫吴淞、与英舰力战而死,成了上海城隍。把这些下场悲惨的好人树立为城隍,是民众对历史还以公正的裁决。</p><p class="ql-block">老百姓不是历史学家,不会拿起笔撰写理论文章,但是他们的行为表达方式比任何学术著作都有力、鲜明,因为他们对历史的评判不是出于头脑的研究与分析,而是情感的直觉和良知。在城隍庙里,赴义的忠臣、屈杀的直臣、战死的良将留在汗青史册中的悲愤,都化解在亿万黎民善良的接纳中。</p><p class="ql-block">安阳的城隍庙已经伴随着老城走过了一代又一代,如今随着安阳城市也在时代的洪流中大踏步发展,一座座现代建筑拔地而起,而城隍庙依然保存着它的古朴守护者这座城市。</p><p class="ql-block">再留个影~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