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西靠首都北京。这里是海河五大支流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河海要冲”的美誉。2024年3月18日上午,我来到天津博物馆,回望天津历史的发展脉络,欣赏这里收藏的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天津博物馆前身为1918年成立的天津博物院,2004年由原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和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合并组建。博物馆是由二十世纪天津文博、社教、美术、博览四个系列的馆、院汇集而成,展示中国古代艺术及天津城市发展历史的大型艺术历史类综合性博物。</p> <p class="ql-block">天津博物馆的馆藏特色是中国历代艺术品和近现代历史文献、地方史料并重,馆内有古代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玉器、玺印、文房用具、甲骨、货币、邮票、敦煌遗书、竹木牙角器、地方民间工艺及近代历史文献等各类藏品近20万件和图书资料20万册。</p> <p class="ql-block">1918年6月天津博物院正式成立。举办“天津博物院成立展览会”,展品2万件。展馆实行按时段免费开放。会后,博物院迁入北宁公园东侧的旧劝业道署。</p> <p class="ql-block">1922年9月,天津博物院召开首届董事会,选出常任董事9人,并公推严智怡、华学涑为正副院长。天津博物院由董事会管理运营,经费主要来源于直隶实业厅,并以民间自筹为辅,从而成为中国最早的“公办民助”博物馆。1928年11月,天津博物院更名为河北第一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1935年,河北第一博物院更名为河北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1952年天津市市立第一博物馆和天津市市立第二博物馆合并,成立天津市历史博物馆,馆址位于南开区二纬路。同年年底,天津市市立艺术馆并入天津市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1968年,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和天津市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合并为天津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2018年,天津博物馆迎来了成立100周年纪念。</p> <p class="ql-block">天津博物馆新馆位于天津文化中心区域内,于2008年开工建设,2012年落成并对外开放。新馆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展厅面积14000平方米。新馆的建成充分满足了博物馆陈列展览、藏品管理、学术研究、文物保护与修复、社会教育等功能需求,是天津地区最大的集收藏、保护、研究、陈列、教育为一体的大型公益性文化机构和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天津博物馆新馆常设三个基本陈列:《天津人文的由来》(古代天津)、《中华百年看天津》(近代天津)和《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重点展示天津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意义和重要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在数千年文明进程中积淀的丰厚物质遗存。</p> <p class="ql-block">“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展的展厅面积为840平米,共展出馆藏古代青铜器、玉器、书画、瓷器、工艺品等类别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63件(套),通过对每一件珍品文物的深度诠释,凸显中华文明的悠久醇厚,更让观众从中真实感受古代中国人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天津深厚的文物集藏传统。</p> <p class="ql-block">“天津人文的由来”是天津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它概略地展示了天津自旧石器时代末至清朝中后期上万年的历史进程,揭示了天津从不毛之地到运河城市的曲折过程,对于因河、海交汇与毗邻首都而形成的军队屯驻、人口聚集、漕运枢纽、商品流通等影响古代天津发展的重要因素给予了突出展示。</p> <p class="ql-block">“中华百年看天津”是天津博物馆最重要的基本陈列之一。展览展示了天津自鸦片战争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百年间的风雨历程,表现了天津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进程中,在屈辱中奋起抗争,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在津沽大地上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奋斗。</p> <p class="ql-block">展览从抵御外侮、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文化交融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方面突出了近代天津在百年中国的历史地位,揭示了天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大工商业城市和中西文化交汇前沿的曲折过程。</p> <p class="ql-block">"智启津沽——严修与天津近代文化教育":近代以来随着开埠通商,天津作为北洋重镇和直隶省府,在当时“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浪潮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以“商绅”和“学绅”为主的新绅士阶层,严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严修,字范孙,号梦扶,别号偍屚生,天津人。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南开系列学校“校父”。</p> <p class="ql-block">作为我国新旧社会转型中的重要人物,严修在贵州学政任上首倡经济专科;在积极推广新式教育过程中他又成为北洋集团教育界的关键人物;他既是诗人、藏书家、书法家,又是我国博物馆和新剧(话剧初传入我国的名称)事业的开拓者。为开启民智,严修全身心投入到天津地方的各项事业。</p> <p class="ql-block">中国是瓷器的故乡,青花瓷器是中国古瓷器中一朵绚丽的奇葩。青花瓷胎质细腻,釉质滋润,白地蓝花,给人以清新素雅的美感,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自元代以后,经久不衰,其丰富的造型、精美的纹饰、高雅的气质,深受国人喜爱,成为明清瓷器的主流。不仅如此,青花瓷还远销海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中国周边国家的推崇与仿制。</p> <p class="ql-block">天津博物馆收藏明清青花瓷数目众多,各朝代有代表性的器物均有收藏,自成体系,独具特色。"青蓝雅静——馆藏明清青花瓷器陈列"展览共展示文物250余件。</p> <p class="ql-block">“聚赏珍玉——中国古代玉器陈列” 陈列内容以六十年来考古发掘玉器的成果和目前学术界对玉器研究的状况,做为陈列内容的科学性与学术性的基本依据。陈列内容共分七个部分:玉蕴神奇——新石器时代玉器;玉炫王权——商代玉器;以玉从礼——周代玉器;玉兆祯祥——汉代玉器;玉之新韵——魏晋南北朝玉器 ;美玉纷繁——唐宋辽金玉器;玉之大成——明清玉器。</p> <p class="ql-block">七部分中,每个部分有若干个专题,通过33个专题体现玉器及玉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功能、价值、造型、纹饰及文化内涵。如史前时期的神话与宗教、汉代吉祥文化、唐玉中的佛教、宋元阿拉伯文字、清代的痕都斯坦玉等。</p> <p class="ql-block">“砚拓——天津博物馆藏古砚与拓片展”中的古砚主要来自天津著名古文物收藏家徐世章(1889-1954)先生旧藏。展出的古砚造型典雅,雕刻隽美。徐世章先生不仅潜心搜集资料,整理研究,而且注重装潢保护,每一方砚台都要传拓留影。展出的砚拓均为民国时期的原拓,纹饰清晰,层次分明,出自著名篆刻、传拓专家周希丁(1891-1961)先生之手。</p> <p class="ql-block">“镜影——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铜镜展” 从天津博物馆馆藏铜镜中遴选近170面珍品进行展出,并首次推出天津地区考古发掘的部分铜镜与观众见面,时间跨度从战国时期到清代。这些铜镜或造型优美、纹饰精巧、题材丰富;或铭文独特、制作精湛,基本可以反映中国古代铜镜艺术发展的概貌。</p> <p class="ql-block">“红色记忆——天津革命文物展”由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市档案馆协办,天津博物馆承办。展览地点为天津博物馆四楼,展厅面积为2200平米,展览中文物、文献、实物共700余件,照片、图表等共400余幅,3个多媒体显示屏,1个彩色投影,2个场景复原景观。</p> <p class="ql-block">“中原瑰宝——河南出土夏商周文物特展”展出的180件文物中,无论是庄重典雅的青铜器还是莹润精美的玉器,都彰显着华夏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安阳殷墟遗址出土了丰富的祭祀遗迹和卜骨、卜甲等遗物,卜辞内容丰富,是研究商代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王子午鼎是中原楚文化青铜礼器的代表,此鼎气势恢宏,纹饰富丽精美,艺术价值极高,鼎内鸟篆体铭文,书体纤秀隽美,更有丰富的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新郑郑公大墓和郑国宗庙祭祀遗址出土的成组青铜礼、乐器,不仅彰显了郑国作为春秋小霸的实力,更为周代礼乐制度提供了直观物证。</p> <p class="ql-block">“风展红旗如画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馆藏绘画特展”以历史为脉络,以文物为载体,通过71幅美术作品来重温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取得的辉煌成就。</p> <p class="ql-block">天津博物馆有三件镇馆之宝分别是:西周太保鼎、北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和清代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p> <p class="ql-block">---西周太保鼎---</p><p class="ql-block">鼎高50.7厘米,口径23.36厘米,重26公斤。造型雄伟,工艺精湛,鼎口双耳上浮雕双兽,腹部四面用圆雕、浮雕技法,分别饰有垂叶纹和饕餮纹,四角扉棱突起,别具风格,最有趣的是鼎的柱足也装饰有扉棱,并在中间装饰有圆盘,这在商周青铜器中是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从太保鼎的器型和纹饰特点来看,其铸造年代应为西周早期。鼎腹内壁铸“大保铸”三字。这“大保”二字其实应该为“太保”,在金文中“大”和“太”字形相同,因此这件鼎被称作“太保鼎”。</p> <p class="ql-block">太保是周朝一种官职的称谓,既是周王的辅弼重臣,又是最高执政官之一,地位非常显赫。据《尚书》记载:“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左右。”鼎铭文中的太保指的就是召公奭。召公奭曾辅佐周武王,周成王时任太保。召公辅政时崇尚勤俭,深受人们的敬仰。这件太保鼎正是召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一件珍贵的青铜重器。</p> <p class="ql-block">清代道光年间(一说咸丰年间),太保鼎出土于山东省寿张县梁山,是著名的“梁山七器”之一。太保鼎与司母戊大方鼎、大盂鼎、大克鼎等,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首批不允许出境展览的64件古代艺术品,是十分珍贵的国宝文物。</p> <p class="ql-block">--- 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 ---</p><p class="ql-block">范宽是我国北宋时期山水画的一代宗师。现存传世范宽的画作非常少见,已知为范宽所绘的画作全世界仅两幅,一幅为天津博物馆这幅《雪景寒林图》,而另一幅则是非常著名的《溪山行旅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此幅画作如此珍贵的原因之一也取决于它的材质。一般在字画中有这样一句话叫“纸寿千年,绢寿八百“。是说以纸为绘画或者书法材质的,一般寿命在千年左右;以绢为绘画或者书法材质的,一般寿命在八百年左右。而北宋距今有1千多年的历史,因此这幅画作的保护工作非常的难。这幅画可以完好的保留至今,不单与现在文博保护工作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与这幅画历代的收藏者的保护是分不开的。</p> <p class="ql-block">这幅杰出的山水画,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图上方印有“御书之宝”,印文和印色都具有宋代的特点,可见此图在宋代时曾被收藏于宫中。明末清初,它又先后被收藏家梁清标和安岐所收藏,在图上可以找到“焦林收藏”“观其大略”“麓印”等多枚印章。安岐在《墨缘汇观》中有云:“宋画中(此)当为无上神品”。</p> <p class="ql-block">--- 清代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 ---</p><p class="ql-block">玉壶春瓶此造型最早出现于唐代,是仿照当时寺庙中使用的净手瓶的造型创造出来的,但不是净手之用而是盛酒的酒器,俗称的酒瓶子。因此现在看到很多酒瓶子的样子与此类型非常相似。玉壶春瓶造型:撇口、细颈、梨腹、圈足;由于器型非常漂亮,因此后期玉壶春瓶的造型多作为陈设器或小型的把玩器。</p> <p class="ql-block">珐琅彩瓷,始烧于康熙晚期,盛行于雍正、乾隆年间,是引进西方工艺、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美的彩绘瓷器。清代宫廷建筑多为木质,宫廷内不允许动火,但珐琅彩瓷却是唯一被特准在宫廷内烧制的瓷器,可见其珍贵和特殊。</p> <p class="ql-block">因为是专供皇帝使用的御用品,所以它的制作过程是相当严格的。首先,要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出几百件素白薄胎的瓶体,从中精选造型完美、釉色洁白的送入宫中,剩余的全部砸毁。瓶体之上所绘纹饰,由皇帝亲自选定,并由宫廷御用画师加彩,随后入宫中的低温炉二次烧成。最后,所得几件成品呈于皇帝亲自挑选,皇帝从中选出一件或两件精品,剩余的也要全部砸毁。这件玉壶春瓶在当时就是由乾隆皇帝亲自挑选出来的唯一一件精品,可谓天下无双。</p> <p class="ql-block">这只玉壶春瓶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造型优美,小巧玲珑。腹部所绘主题纹饰为栖息于湖石之上的雉鸡与盛开的芍药,侧面题诗“青扶承露蕊,红妥出阑枝”,底部写有楷书“乾隆年制”,是一件融合诗、书、画、印的彩瓷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目前,依托天津博物馆历代艺术品收藏系统丰富的特色,这里特别策划展出书法、绘画、瓷器、玉器、吉祥文化、文房清供、民间艺术等不同的文物艺术品专题陈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