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水利风景区。景区位于郑州市西北20公里处黄河之滨,南依巍巍岳山,北临滔滔黄河。拥有雄浑壮美的大河风光,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它处于中华民族发源地的核心部位,历史古迹丰富,文化遗产深厚。这里是黄河地上“悬河”的起点,黄土高原终点;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是黄河的最佳观赏地,此段黄河以“悬、险、荡、阔”等一系列独特的地理特征形成了博大、宏伟、壮丽、优美的自然景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现已开放面积20多平方公里,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的有五龙峰、岳山寺、大禹山、炎黄二帝塑像、星海湖等五大景区,分布着“炎黄二帝塑像”“哺育像”、中华百位历史名人像、黄河碑林、万里黄河第一桥、毛泽东视察黄河纪念地、浮天阁、极目阁等四十余处景点。</b></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黄河地上“悬河”的起点,黄土高原终点;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是黄河的最佳观赏地,此段黄河以“悬、险、荡、阔”等一系列独特的地理特征形成了博大、宏伟、壮丽、优美的自然景观。这里的黄河含沙量居世界之冠,颜色最深、最富险情、最变幻莫测。</p> <p class="ql-block">一九五二年十月三十一日上午八时许,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在郑州北部黄河岸车站停了下来。毛泽东下车后,健步登上黄河岸边的邙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登上山顶后,毛泽东一边听取黄委会和省、市负责同志对于郑州段黄河情况的详细介绍,一边居高临下仔细观察着黄河在这一带的走向、水势、流量和京广铁路的咽喉要道——黄河铁路大桥的情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在此时此地,摄影人员留下了那张“毛泽东视察黄河”的历史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行人员告诉毛泽东:一九三八年那次花园口大堤决开后,水淹豫、皖、苏三省四十四个县、5.4万平方公里土地,受灾人口一千二百五十万人,死亡八十九万人,使黄河改道九年之久,造成了震惊中外的大灾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泽东指着奔腾不息的黄河说:黄河既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摇篮,又由于旧中国连年征战、滥砍滥伐上游树木造成了一条害河。俗话说得好,黄河九曲十八弯,富了前后套,害了山东和河南。黄河一出三门峡,就像一匹脱了缰绳的野马,放纵奔腾,搞不清会在哪里闯乱子。历史上黄河不知决口有多少次,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知造成多大的危害,现在到了我们手里,一定要治服它,绝不能再让它出乱子,要确保黄河的安全,确保黄河铁桥的安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泽东离开时还说:“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不然,我是睡不着觉的。”</p> <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17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临河广场,习近平总书记凭栏远眺。眼前的黄河,天高水阔,林草丰茂,一片勃勃生机。在次日召开的座谈会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豪情满怀地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同时,也直指黄河的种种近忧、隐患。总书记是在为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擘画崭新的宏伟蓝图。</p> <p class="ql-block">炎黄二帝塑像采用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和建筑艺术相结合的手法进行建造,高106米,是世界最高的雕塑之一。炎黄二帝庄严而肃穆,眼神深邃充满了智慧。它们面朝黄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个塑像融黄河、黄土、炎黄文化三者为一体,体现与大地共生,与山川同在,与日月齐辉,气势磅礴、雄浑、博大的艺术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炎黄二帝塑像是中华文化的高度浓缩,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开拓和创业的化身。山体右下方是范曾为炎黄二帝塑像亲笔手书长达485字的长33米,宽3.3米《炎黄赋》碑刻。目前这里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圣地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炎黄广场两侧的百位中华历史名人雕塑是国内规模最大、人物跨越历史最长的历史名人雕塑群,将尧、舜、禹、孔子等117位中华历史名人分别以“文明曙光”、“贤哲师表”、“文韬武略”、“文采风流”、“智慧之光”五个主题以雕塑形式展现,体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历史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炎黄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范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莽莽天宇,八万里云驰飙作;恢恢地轮,五千年治乱兴亡。邙砀脊脉,逶迤远连昆岗;河洛 清波,浩荡奔注海澨。涉彼洪荒,文明肇创;万代千秋蒙庥,厥功 在我炎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曩昔混沌未开之时,含哺 而无釜甑,结绳 不见文字。伐檀有人,莫及舟车;蚕桑未采,何来垂裳。《礼》云:“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伟哉炎黄,据天地之大德,值阴阳之交会,通灵鬼神之际,会道五行之秀。礼行赤县,情系苍生。仰畏天,俯畏人,惟宽仁恭俭,出于自然;而忠恕诚悫,始终如一。不蔽奸佞之谗,不用取容之士。天下咸归,百姓安乐。是以列星随旋,日月递照,风雨博施,万物得和以生,得养以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嫘祖,黄帝 之妃,始创黼织;仓颉,黄帝之臣,以立文字。炎帝 之女精卫,衔石而填沧海;炎帝之臣夸父,逐日以迎霞光。乃神乃人,惟载远古;是传是说,宜辅信史。岁月迁流,穷奇 斯生,涿鹿风云 突变,域中归于一统,百族聚为中华,自中原而滂沛十方。从兹以还,历三代二千余年而入于秦,再历二千余年而有今。天不欲亡我中华,必不亡中华之文化。中华文化,有源以之开流;神州百族,有秩以之共理。炎黄脊梁,遍列九州;姓氏血脉,扬辉全球。龙从云起,先民图腾,乃往昔五千年文明之大标识,亦兹后亿万年之大旌纛。大道之行,讲信修睦,故国之兴,端赖 和谐。宇内各族,世界侨属,齐献瓣香,恭祭先祖。历万万代,共众芳之所在,固信美而永驻。刻石再拜,以颂以祷,斯馨无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范曾于抱冲园 丙戌冬</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品注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飙作:飙,疾风、狂风;作,兴起。</p><p class="ql-block">2.邙砀:北邙(máng),山名,在洛阳北;砀(dàng)山,在河南永城县东北。</p><p class="ql-block">3.昆岗:即昆仑山。邙、砀二山地处文明发轫地的中原,且山脉绵延,故云“远连昆岗”。</p><p class="ql-block">4.河洛:指黄河与洛水。</p><p class="ql-block">5.海澨(shì):指海滨。</p><p class="ql-block">6.洪荒:谓远古时代混沌、蒙昧的状态,亦泛指远古时代。</p><p class="ql-block">7.肇创:初创。</p><p class="ql-block">8.蒙庥(xiū):蒙受恩泽。庥,庇荫;保护。</p><p class="ql-block">9.厥功:这样的功德。</p><p class="ql-block">10.曩昔:指往昔。</p><p class="ql-block">11.含哺:口里含着食物,语出《庄子·马蹄》:“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形容上古时代先民们的简朴生活。</p><p class="ql-block">12.釜甑(zèng):釜和甑。泛指民用的炊具。</p><p class="ql-block">13.结绳:上古无文字,结绳以纪事。</p><p class="ql-block">14.伐檀有人,莫及舟车:伐檀,即砍伐檀树。此句表示,虽不乏伐檀之人,但仅仅以俟世用,尚未发展到“制舟车”的文明阶段。</p><p class="ql-block">15.垂裳:语出“垂衣裳而天下治。”</p><p class="ql-block">16.赤县:赤县神州,代指中国。</p><p class="ql-block">17.诚悫(què):诚笃,忠厚。18.嫘祖:即蚕神,亦称蚕丛、青衣神。本为西陵之女,后当上黄帝之妃。</p><p class="ql-block">19.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之一。</p><p class="ql-block">20.始创黼织:开始创立制衣工艺。黼(fǔ),古礼服黑青相间的花纹。</p><p class="ql-block">21.仓颉:创造文字之神,一作苍颉。《世本》云:“黄帝使苍颉作书。”《说文解字·自序》云:“黄帝之史苍颉,见鸟兽蹄坑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p><p class="ql-block">22.炎帝: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之一。</p><p class="ql-block">23.精卫:炎帝之女,游于东海,溺死海中,化为精卫,住在发鸠山上,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自呼其名“精卫精卫”。</p><p class="ql-block">24.衔石而填沧海:常衔西山之微木细石,誓欲填平夺去她生命的大海。</p><p class="ql-block">25.夸父:古代神话传说中著名的巨人,炎帝之臣。据《山海经·大荒北经》及《海外北经》载,夸父以两条黄蛇作为耳饰,手持黄蛇两条。夸父欲追赶太阳,在禺谷赶上时,已焦渴难当,遂饮干黄河、渭河之水,仍未解渴,便欲北饮大泽;未至,中途因干渴而死。其杖化为一片邓林(即桃林)。</p><p class="ql-block">26.穷奇: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古代四凶之一,主要记载于《山海经》中,《山海经·海内北经》所载,指穷奇外貌像老虎,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p><p class="ql-block">27.涿鹿风云:炎帝与黄帝各有天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又据《龙鱼河图》载:蚩尤兽身人语,率领魑魅与黄帝作战于涿鹿。蚩尤作大雾弥漫三日,黄帝军皆迷失方向。黄帝令风伯作指南车以辨四方,才突破雾阵。</p><p class="ql-block">28.域中归于一统:疆域内各部落终于统一。域中,中国的别称。</p><p class="ql-block">29.百族聚为中华:各个民族团结在一起,称作中华民族。</p><p class="ql-block">30.自中原而滂沛十方:从中原开始,人口逐渐分布到东南西北各个地方。</p><p class="ql-block">31.历三代……有今:三代指夏、商、周。夏朝(公元前2100—1600年),商朝(公元前1600—1028年),周朝(约公元前1027—256年),约772年。秦朝(公元前221—206年),故云“历三代二千余年而入秦”。秦统一六国于公元前221年,故云“再历二千余年而有今”。</p><p class="ql-block">32.龙从云起:中国龙要腾飞,就会驾着云彩向高处飞升。</p><p class="ql-block">33.先民图腾: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故以龙比喻中华民族。</p><p class="ql-block">34.旌纛:旗帜。纛(dào):古代用牦牛尾或野鸡尾做成的舞具,也用来做帝王车上的装饰物。后引申为军中大旗。</p><p class="ql-block">35.端赖:完全依赖。</p><p class="ql-block">36.瓣香:原为佛家语,指心意虔诚,如供佛之焚香。此借喻全国人民对共同的祖先——炎黄的无上敬仰。</p><p class="ql-block">37.恭祭先祖:恭敬祭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p class="ql-block">38.共众芳之所在:比喻共享贤能才士创造的国度。众芳,指草木的香气。语出屈原《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39.固信美而永驻:秉持诚信的美德永存于世间。</p><p class="ql-block">40.刻石再拜:颂扬炎黄的文字镌刻在石上后,再次膜拜炎黄二帝。</p><p class="ql-block">41.以颂以祷:一边歌颂,一边祈祷。</p><p class="ql-block">42.斯馨无恙:这种深厚的民族感情纯真无瑕,永远不会变。</p> <p class="ql-block">作者范曾,江苏南通人,1938年生于书香之家,自幼即学习历史、文学和绘画,1959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两年后转入中央美院研究美术史,后又转入中国画系学习。他先后师事于吴作人、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刘凌沧诸位名家,深得教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2年,范曾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70年代末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后来他又筹建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范曾作画主张用石涛“一画论”之精义,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尤喜写意人物。为表现历史人物之神韵,他潜心研究历史,悉心揣摩古今中外诸名家之作,他特别推崇陈老莲和任伯年。范曾的历史人物画清新典雅,潇洒飘逸,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风骨独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9年他首访日本,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他先后于香港、日本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1989年时他曾去法国居住过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南开大学任教。范曾的绘画作品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曾红红火火,一幅四尺整纸卖出过17万元的高价。当时,日本、港台地区的画廊投资者竞相抢购范曾的作品,一时间洛阳纸贵,范曾画作一路看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1989年5月8日,高雄名人画廊遭窃,正在展出的“范曾画展”作品被盗窃走廿七幅作品。九十年代初期,范曾一度飞赴法国,范曾是作品最早进入世界两大拍卖行的中国中年画家。1993年北京正式展开书画拍卖活动后,他的画也成为拍卖场的在世画家的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范曾被聘为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顾问。</p> <p class="ql-block">作为黄河厚重文化的一个缩影,黄河碑林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黄河岸边留下的篇章,篆刻成碑。已有海内外书法作品4000多件,上碑作品真、草、隶、篆,书体齐备;刻碑手法平、圆、尖、麻,各俱神韵。碑文或灵动飘逸,或洒脱自然,或凝重深沉,或雄伟大方。当在黄河岸边欣赏黄河风光之余,站在这无言的石碑面前,能触摸到黄河文化脉搏有力地跳动。</p> <p class="ql-block">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位于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内、邙山脚下的黄河之滨,是一座以黄土窑洞为主要厅室,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标本收藏、观赏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博物馆。博物馆充分运用图片、文字、模型、实物、标本、影视等多媒体形式,辅以高科技的声、光、电手段,向游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的科学内涵。根据公园资源特色,博物馆分为:序厅、地球厅、黄土厅、黄河文化厅、黄淮平原厅、黄河厅、观光电梯厅、多媒体厅、时空隧道、第四纪生态园、大河广场以及贵宾厅、餐厅等,总面积5892㎡,陈展面积为4114㎡。观众在此可以直观地了解黄土、黄土高原、黄河、黄淮平原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各自的形成与演化历史,既能充实知识,又会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观看完室内的展览,您还可以乘坐电梯或穿越时空隧道,到达邙山之巅观黄河、品黄土、眺望大平原,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奥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