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友谊关景区位于广西凭祥市西南中越边境。景区内有友谊关关楼、左辅山镇关炮台、右辅山古炮台群、古城墙、登山古道、大清国万人坟、友谊关口岸联检大楼、友谊广场、广西全边对汛督办(法式楼)等主要景点,友谊关景区是广西著名的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友谊关历史长廊</p><p class="ql-block"> 步入长廊,你将品读到十一个主题手绘故事,在栩栩如生的画卷中感悟这座古老关隘的恢宏伟壮。</p> <p class="ql-block"> 广西全边对汛署(南关对汛署)</p><p class="ql-block">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中法签订《中越边境对汛会巡章程》,双方设立对等的汛署,中方在龙州县设“广西全边对汛督办署”,法方在谅山和高平设对汛督办署,双方还在桂越边境线上各设分署九个。</p> <p class="ql-block">此楼建于1914年,由法国工程师设计,是当年清政府设在凭祥的“镇南关对汛分署”(简称南关对汛署)的办公地点,主要是负责边境的外交事务和维持边境治安。</p> <p class="ql-block">此楼已于2006年5月22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法式楼的旁边以前还有关帝庙和纪念1885年为保卫镇南关英勇战死的清军爱国将士的昭忠祠,现已不见踪影,均在抗日战争中毁于战火。</p> <p class="ql-block"> 友谊关关楼</p><p class="ql-block">友谊关关楼是景区的核心景点,友谊关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友谊关始建于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曾经6次变更关名。初名雍鸡关,后改名为界首关、大南关,明初改为镇南关,1953年改为睦南关,1965年易名为友谊关。</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之初,广西省委、省政府计划重修镇南关关楼,打报告给北京,毛主席认为,镇南关是历史名关,重修关楼是好事,但关名必须改。时代不同了,再用“镇”字就不妥当了。关那边的越南是我们的友好邻邦,要友善和睦,把“镇”字改换掉。</p><p class="ql-block">广西省政府根据毛主席指示,并得到中央内务部批准,将“镇南关”改称“睦南关”。</p> <p class="ql-block">越南的胡志明主席闻知“镇南关”改为“睦南关”,大加赞赏,并写了一首题为《只改了一个字》的诗,在越南《人民报》上发表。</p> <p class="ql-block">关外墙正上方悬挂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楼顶高高的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城门上镶嵌着用汉白玉石镌刻的匾额“友谊关”为陈毅元帅的笔迹,字体浑厚,苍劲有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非常有意思的是,1965年我国把“睦南关”改成“友谊关”以后,为两国睦邻友好,越南也把与我们友谊关对面的口岸改为友谊口岸,这在中越边境众多口岸中可以说是一个奇观。</p> <p class="ql-block">越南的友谊口岸</p> <p class="ql-block">关楼两翼留存着明代砖石城墙1352米,犹如两条巨蟒伸向左辅山、右辅山,与两山炮台构成一体,气势磅礴,雄伟壮丽。</p> <p class="ql-block">关楼两侧的城墙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这些军事防御工程,都是用巨砖、三合土筑成,结构严密,十分坚固。</p> <p class="ql-block">关楼东边左辅山古城墙,长为102米。</p> <p class="ql-block">关楼西侧通往右辅山(又名金鸡山)的登山古道,西边城墙长约1250米。</p> <p class="ql-block">登山古道的步阶,是用不规则的大石块砌就而成,又高又陡,毫不夸张地说,我是手脚并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金鸡山顶,见到了镇北炮台。</p> <p class="ql-block">镇南关大战是清朝末年中法战争的最后一役,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在抵抗外强侵略的反侵略战争中取得的第一次军事胜利,这次大战的前敌主帅是晚清抗法名将冯子材。</p><p class="ql-block"> 这组雕像名为《视死如归》,描绘的就是当时年近七旬的冯子材,下定誓死卫国、血战到底的决心,抬着棺材,带着两个儿子奔赴沙场的英勇场面。</p><p class="ql-block"> 冯子材指挥边境军民浴血奋战,终至取得镇南关大捷的伟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镇南关大捷后,广西提督苏元春为了改变广西边境有边无防的被动局面,防止外敌再度入侵,历时10余年,督办边境军民构筑以炮台为核心的广西全边防御体系。边境防线建成后的几十年间,占领越南的法国殖民军再也不敢冒进一步了。</p><p class="ql-block">下面的图片是左、右辅山上的炮台、炮台群及防御作战工事。</p> <p class="ql-block">金鸡山前闸门</p> <p class="ql-block">福星门</p> <p class="ql-block">镇北台</p> <p class="ql-block">镇北炮台上的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制造的十二生大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炮可旋转180度。</p> <p class="ql-block">站在金鸡山顶,中越边境方圆几十公里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左辅山雉堞,俗称墙垛。</p> <p class="ql-block">清军蓄水池</p> <p class="ql-block">镇中炮台上的大炮已于1958年送往北京军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瞭望台</p> <p class="ql-block">暗堡</p> <p class="ql-block">镇关炮台是镇南关大捷后最早修建的炮台,配备的是一门德国克虏伯要塞大炮,射程约20公里,炮位下方有环形铁轨,可作360°旋转,四面八方皆可轰击。</p><p class="ql-block">现在看到的这门大炮是复制品,原炮毁于1958年的大炼钢铁运动。哎……</p> <p class="ql-block">指挥室</p> <p class="ql-block">这组雕像名为《浴血奋战》。描绘的是当时冯子材指挥清军,避敌之长,击敌之短,使用大刀与来犯之敌展开近身肉搏歼灭法军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抗法英雄冯子材雕像。</p> <p class="ql-block">友谊关景区内还有作为国家一类口岸的友谊关口岸。</p> <p class="ql-block">友谊关已成为中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国家最大最便捷的陆路通道。</p> <p class="ql-block">出入境人员通道。</p> <p class="ql-block">出入境货物通道</p> <p class="ql-block">零公里:位于中国322国道终点与越南1号公路起点交汇处,是越南所立的1号国道起点的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图中深色的沥青路与白色的水泥路交界处往南就是越南,深色沥青路这边则是中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零公里”。</p><p class="ql-block">“零公里”是中国322国道的终点,与越南1号公路起点的交汇处,在中国一侧路面上镶有“中国322国道终点”的标志,越南一侧的公路边立着一块公路里程碑 ,用越文刻着“河内,172公里”,标志着从那里到河内172公里,另一面刻着“NO.0”,意思就是0号里程碑。</p><p class="ql-block">由于距离较远,不能越境出关,上面所述的标志及里程碑我们是看不到的,只能听导游讲解。</p> <p class="ql-block">界碑</p><p class="ql-block">在“零公里”左右两边的半山腰有中越两国边境第1116号界碑和1117号界碑,准确地表示了两国陆地边界条约规定的边界线位置。两块界碑上刻字一样,对着中国的一面有中国国徽和“中国”二字,对着越南的一面有越南国徽,用越文刻着“Viet Nam”。</p> <p class="ql-block">没有出关手续,只能远远的把手机放大到极限拍照 。上面的数字是单数,界碑为长方形,顶部是平的1117号界碑是中国建的。越南建的界碑是双数,且为菱形尖顶,1116号界碑为越南建的。中国的界碑没有栏杆围着,表示开放的态度,中国界碑的顶部还带有卫星定位装置,只可惜我们不能近距离观看。</p> <p class="ql-block">越南建的界碑</p> <p class="ql-block">图片中右上角的小图中是中国界碑顶上的卫星定位装置。</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张图中的大石头,正面面向越南,上有“南疆国门第一路”几个大字,我们这一面是看不到的。</p><p class="ql-block">“南疆国门第一路”指的是南宁至友谊关的高速公路,这里是终点,与越南1号公路对接,是广西第一条沥青路面的高速公路。“南疆国门第一路”的建成通车,改善了沿线市县的投资环境,完善了广西高速公路路网布局,充分发挥出广西作为东盟门户的区位优势,促进中国与越南等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的交流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友谊关关楼前这棵高大的木棉树,每年花开时节,盛开的木棉花挂满枝头火红一片。1979年开始,这棵木棉树便不再开花,直到中越战争结束,中越邦交正常化之后,木棉花才又开始盛开,可见世间万物都是有灵性的。</p> <p class="ql-block">友谊关景区游览结束后,遇上了许多老兵来这里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45周年纪念活动,不由心生敬意,没有他们,哪有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愿世界和平、战争不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