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明--城关镇宜洛小学国学经典分享会(第三十二期)

宜洛小学

<p class="ql-block">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论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传递着历久弥新的智慧,它既是一部经典也是一部桥梁将我们与远古的先知相连。</p> <p class="ql-block"> 3月20日晚,在张君晓老师的主持下,宜洛小学第三十二期国学经典分享活动如期举行。</p> <p class="ql-block"> 张君晓老师分享的是《论语》乡党篇一,认为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根据场合和对象来选择沟通的方式,而非夸夸其谈、言之无物。我们要学会说话的技巧,说该说的,不要肆意表达惹人厌烦。</p> <p class="ql-block">  刘兰兰老师分享的是《论语·乡党》篇二,讲的是孔子上朝的时候,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恭敬的,君主已经来了,恭敬小心,仪态得体。我们在工作中“该说”的时候都要敢说、能说、会说,要展示自己、表现出自己的工作主见与思路。同时还要注意面对不同身份的人掌握不同的分寸与态度,既不谄媚自贱,也不说话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分寸得体,言简意赅,流利清晰。</p> <p class="ql-block"> 赵伟坡老师分享的是《论语·乡党》篇十,主要是说的是孔子做摈相时,接待客人时的礼仪规范,从这可以感悟到我们平时的迎客待客之道,我们平时注意待客之道,能让我们有事半功倍之效,让我们在成功的路上会更顺利些!</p> <p class="ql-block"> 闫运飞老师分享的是《论语·乡党》篇第四,讲的是孔子在进出朝堂时的言行举止。孔子尊崇周礼,也非常知礼。谦虚谨慎,尊卑有序。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在人人平等的新时代,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教导学生谦和知礼,让礼仪焕发时代生机。心中有敬畏,方能规范自己的言行!</p> <p class="ql-block">  张海芳老师分享的是《论语》乡党篇第五,记录了孔子在各种社交场合中的言行举止,体现了他对于礼仪的重视和恪守。孔子的这些行为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品德和智慧,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如何在社会中恰当行事的启示。礼仪、尊重、责任感、内外兼修和自我修养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实践的品质。</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张丽君老师分享的是《论语》乡党篇第六章,讲的是孔子对于穿衣的心得体会,衣着中透着礼,强调简朴、得体、符合身份和场合、注重内在修养。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如此,自己穿着得体,对他人是一种尊重,也是自己素质的一种体现。</p> <p class="ql-block">  刘兵帅老师分享的是《论语·乡党》篇七,主要说的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平时要约束自己尽量不要犯错,向天祈祷时要戒斋要有一定的诚心,我们的命运在天也在我们自己,凡事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己,我们自己好好检讨思虑周全尽力而为。</p> <p class="ql-block"> 吕小静老师分享的是《论语》子罕篇第三十一章,讲的是孔子批判那些未能真正付出行动,只停留在言语层面的人,主要想激励人们,能够在立下目标,定好追求的同时,即可付出行动,不被各种借口打败,更不要自己去找借口推脱拖延,真正成为行动之人!</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张欢欢分享的是《论语》乡党篇七,孔子对每件事都有仪式感,仪式感就是尊重,就是敬重。做人需要仪式感,做什么,都要有规矩。这人啊,才像个人,才像个君子。君子对任何事都有规矩,尊重需要用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 孙欠欠老师分享的是《论语》乡党篇七,讲的是孔子斋戒前沐浴时的衣着和斋戒期间的生活,这表明了孔子严谨守礼诚敬的生活态度,我们相信只有对斋戒心存敬意的人才会认真对待这件事,我们做事时往往都习惯于拿一个标准去约束别人而忽略自己很少能够像孔子那样以身作则,所以凡事都要从自我做起,向内求才会有更好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最后,副校长韩仁英对老师们的分享做了总结,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处事中,我们要学习孔子那种“以德报德”的宽容之心,更肯定了经典诵读的读书氛围,感谢一群热爱诵读伙伴们的深度参与,诵读准确流畅,解读丰富深刻,让大家享受了品悟经典的精神盛宴。</p>

孔子

论语

分享

乡党

老师

我们

经典

得体

自己

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