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晚上约好和一个单位的一位领导一起去散步,到了约定地点,看见他和另一单位的一位年近退休的老领导一起神采奕奕地走了过来。看到那位老领导走起来神采奕奕的样子,心里有数了:之前那两副药应该起效了。走了几十米,打过哈哈之后,这位老领导主动说起:那两副药确实有效,吃完就不痛了。此说印证了我的猜测。</p><p class="ql-block"> 去年过年前的一个来月,这位老领导因家务偶尔搬了一下重物,腰“咔咔”一声闪了,疼痛难受,久不愈。他单位的一位同事向他推荐了一个验方,只一味药,说他家人吃了效果很好。老领导有点犹豫,因他之前近十年的肩周炎是某医帮他弄好的,他便打电话给某医,问这个方能不能用。某医一听,心中有了数:这是一味活血通络的常用药,吃下去当然没什么问题。至于效果嘛,也会有一点点,闪腰总有一些血瘀的嘛。但说效果很好,也不会。因为这种老人闪腰,不是单纯的活血通络能解决的,关键是人老骨退化了,补肾壮骨才是重点。虽是这样,但也不能一下子把话说破。于是某医对老领导说:这药吃了当然没问题,也会有效果,如果实在不行,到时你再找我开方试试吧。</p><p class="ql-block"> 十几天后,老领导果然找上门来了。他说,吃了那药,效果似乎不大,还痛得很,求开方。某医开了两副药,说道:先吃这两副药治治标,吃完还要吃些治本的药。老领导欣然应诺。两副药后,又没了声息。直到近过年那几天,老领导又找上门来了,说道:吃了那两副药,不怎么痛了,也就懒得理了。前几天,因为比较忙,又出差坐了长途车,腰又开始痛了,还要吃药才行,要不然这年怎么过?因临近过年,某医只开了两副药,从此又无声息了。现在过完年已一个多月,也没见什么反应。我猜测,这位老领导,应该是不痛了,要不然肯定还会找上门来的。这次散步,印证了这种猜测。</p><p class="ql-block"> 业医者有时也有些无奈,一些患者,治好了没有反馈,没治好的,也没反馈又跑另一家了。古人说:医不叩门,师不顺路。如果老是要医者主动去问患者,在患者眼里反而觉得医者有些掉价。有时,顺其自然便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