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恐怕是中国士大夫的终极梦想。要说文武双全、惊才绝艳,王阳明当之无愧。</p> <p class="ql-block"> 自古圣贤降世,必有异象。王阳明出生的那个晚上,祖母岑氏梦神仙脚踏祥云送子而来,故王阳明初名“云”,他出生时的那个房子,也被命名为“瑞云楼”。这个天生不凡的孩子,却长到五岁都不会说话,直到祖父王伦依据《论语》为他改名守仁,才开口学语。</p> <p class="ql-block"> 十岁时其父王华高中状元,十一岁随祖父赴京,途经金山寺,祖父与客饮酒赋诗,一时尚未成篇,而小王阳明却接连作了两首诗,才惊四座。十二岁在京师塾馆求学,与塾师论“何为读书第一等事”,王阳明便有“或读书学圣贤耳”的高远志向。十五岁随父出游居庸关,梦汉时定边名将伏波将军马援,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p> <p class="ql-block"> 十八岁,王阳明在上饶见到了当时著名的理学家娄谅,两人相交忘年。娄谅授之以宋儒格物之学,谓“圣贤必可学而至”、“圣贤须在事上磨”,成为王阳明的人生导师。奇才大约都有几分痴气,王阳明读《近思录》,欲效朱熹格物穷理,格竹悟道,七日未成,大病一场。朱熹格物这条路走不通,转而研究词章。这些非同寻常的少年事,都是他传奇人生的序章。</p> <p class="ql-block"> 1499年的会试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这一年来自苏州的大才子唐寅(伯虎)本该大放异彩,却因太过高调被卷入泄题风波。后来虽然查无实据,但主考官忧愤而死,唐伯虎也无缘仕途,一代才子,潦倒终生。而会试第二名,正是王阳明。</p> <p class="ql-block"> 王阳明初为工部观政进士,在浚县任职时主持修造打败蒙古的威宁伯王越墓,威宁伯家人感激他,赠他王越征战蒙古时用的宝剑。后来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正是用的这把宝剑。唐伯虎却差点成为叛党,不得不装疯脱身。两位不世天才,际遇如此迥异,令人唏嘘,也许人的命运,早已埋好伏笔。</p> <p class="ql-block"> 三十一岁,王阳明告病归越,在会稽山阳明洞天筑室修身讲学,因自号“阳明子”。三十五岁,刘瑾弄权,被贬贵州,当了一个小小的龙场驿驿丞,甚至被追杀,他却在龙场悟道,得“知行合一”之旨。四十五岁,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仅用一年三个月,平定四省匪患,沿途还立社学教化百姓。他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他说:“致良知。”此言一出,直令吾辈感佩不已。</p> <p class="ql-block"> 宁王朱宸濠反,谋划了十多年,王阳明仅用四十多天平乱。武宗御驾亲征,还没到达战场,仗都已经打完了。透过这聊聊数语,王阳明的赫赫战功,岂是一句“用兵如神”能概括的。</p> <p class="ql-block"> 立功而不居功,能挽狂澜于既倒,又能急流勇退。他是真的“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了,余生著书讲学,天泉证道。五十七岁,又平了几次乱,病逝舟中,归葬兰亭。只留下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p> <p class="ql-block"> 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先生请受晚辈一拜!</p> <p class="ql-block"> 出阳明故居,就是绍兴的西小路历史街区,不同于安昌古镇和仓桥直街市井烟火的热闹,这里更能体味小桥流水人家的宁静与灵秀。青石古道无瘦马,夕阳西下见远山。正是江南好风景,斜风细雨不思归。</p> <p class="ql-block"> 走到西小路尽头,远远望见一座古塔,立于城市广场,不由一探究竟,是为大善塔,始建于梁,南宋重建。古老的城墙与绚丽的花灯相得益彰,流光溢彩。形似卢浮宫的北纬30°展示馆和温润厚重的南宋古塔站在一起,一点也不违和。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慈祥地看着他衣着体面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 由此向南,过仓桥直街,是徐渭的故居青藤书屋。</p> <p class="ql-block">热闹的仓桥直街</p> <p class="ql-block">身怀绝技的手艺人</p> <p class="ql-block"> 徐渭,字文长,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同样文武双全惊才绝艳的人物,绍兴城竟先后出了两个。若使二人生同时,应会结为知己的吧,毕竟徐渭也是王阳明的小迷弟呀。王阳明去世时,徐渭只有9岁。让徐渭晚生几十年,是上苍对大明朝的眷顾吧。</p> <p class="ql-block"> 徐渭的命运,比起王阳明不幸太多。虽也是望族出身,但为妾室所出,年幼失祜,寄人篱下,成家后原配早亡。他才高名重,却因狂傲不拘屡试不第。他“知兵,好奇计”,助胡宗宪抗倭擒贼首、招抚海盗汪直,后来胡宗宪死于政治斗争,他在忧惧发狂中九次自杀未遂。他的精神出了问题,错杀继妻张氏,下狱七年,在狱中著书、揣摩书画艺术。出狱后游历四方,诗文颇丰,晚年乡居,闭门谢客。他的画作千金难求,自己却贫病交加,凄凉地死去,葬在兰亭木栅村。</p> <p class="ql-block"> 时间从大明朝向前回溯1300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王阳明的同宗先祖王羲之相邀亲朋会于兰亭,修禊事也。一次文人雅集,使兰亭成为书法胜地,光耀千秋。</p> <p class="ql-block"> 兰亭清雅,并无太多人工的痕迹,只依山傍水些许修了几个亭子。眼前有景道不得,书圣珠玉在前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流觞之曲水可以仿建,列坐之嘉宾再也吟诵不出诗篇。</p> <p class="ql-block">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非也,非也,时间只能带走歌者,带不走歌啊。你的《兰亭集序》,正如不废江河,万古流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