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3月16日,约伴16人,前往山西运城,徒步两条先秦古道,欣赏满山桃花,探访10余处国宝级文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6日上午10:00,车辆到达山西平陆县张店镇坪头铺村,开始徒步虞坂古盐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虞坂古盐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始凿于西周初期,废弃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虞坂古道是古人为了把河东盐运至中原、西北乃至全国而开辟出一条道路。该盐道从张店镇坪头铺下山,至盐湖区东郭镇磨河村南山底出,沿途山势险峻,坡道盘曲,路面坎坷不平。现存路面宽2-4米,全长约8公里。 这条与河东盐的关系密不可分的运盐古道,对研究西周至明朝时期的盐业发展历史和久远文化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伯乐仙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除了向四面八方运输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盐外,这条千年运盐的古道在漫长的历史中,留下了许多中国人至今耳熟能详的成语。如,伯乐相马,按图索 骥,唇亡齿寒、假虞伐虢,马齿徒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古道途中偶遇运城盐湖区文物普查人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古道尽头,磨河村古戏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盐池神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位于山西运城市,盐池北岸,始建于唐大历十二年(777年)。史载唐代宗李豫赐运城盐池为"宝应灵庆池",钦定在盐池建庙,赐封池神为"灵庆公",列入国家祀典。池神庙是一座以崇拜自然神为主的神殿,是赞颂、礼拜大自然的神庙。舜帝曾在这里抚五弦琴吟唱《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盐池神庙是河东盐文化的重要载体,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因为CCTV拍摄记录片,临猗双塔公园封闭不开放,只能远远拍几张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临猗双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位于临猗县城内北隅。两座砖塔东西排列,相距50余米。据《猗氏县志》记载,双塔为隋唐创建,宋代重修,原有妙香寺,西塔在寺内,东塔居寺外。今寺已不存,双塔依旧。西塔方形,七层,高约30米,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时,塔刹毁坏;东塔亦七层,方形,底层中空,以上实心。西塔唐物,东塔宋建。双塔之门,对向开辟。相传西塔内藏白蛇,称白蛇塔;东塔内隐许仙(第七层内原有画像),称许仙塔。每年的七月,白蛇与许仙相会,夜深人静,月明如昼,双塔之影在月下交融,象征夫妻团聚,因有双塔交影之称。双塔上雁巢甚多,黄昏时小雁环飞,故亦称雁塔。北门外原有一青蛇塔,今已不存。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下午16:30,到达山西万荣县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飞云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位于山西省万荣县东岳庙内,为纯木质结构,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为元明风格建筑,高23.19米,全楼斗拱密布,玲珑精巧,与应县木塔并称为"南楼北塔"。飞云楼外观三层,内部实为五层,总高约23米。平面正方,中层平面变为折角十字,外绕一圈廊道,屋顶轮廓多变;第三层平面又恢复为方形,但屋顶形象与中层相似,最上再覆以一座十字脊屋顶。各层屋顶构成了飞云楼丰富的立面构图。飞云楼体量不大,但有四层屋檐、12个三角形屋顶侧面、32个屋角,楼木面不髹漆,通体显现木材本色。飞云楼是解店东岳庙内建筑群中的代表,民谚有"万荣有个解店楼,半截插在天里头"。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月17日早上8:00,冒雨赶到万荣县北的太赵村,游览稷王庙。上世纪三十年代梁思成、林微因夫妇先后三次寻访都没有找到的国保,我们毫不费力就找到了,真该感谢网络时代发达的导航服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5、万荣稷王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万荣稷王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城西北7.5千米的稷王山镇太赵村北隅。相传上古时后稷始教民稼穑于此,因名稷神山,俗称稷王山,并为纪念后稷而建庙。万荣稷王庙现仅存中轴线上的正殿、戏台,虽经重修,仍保留了宋元两代的建筑特征。正殿是稷王庙的主殿,坐北朝南,建于一长方形台基上,台基长23.6米、宽5.85米、高0.4米。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建筑面积252平方米。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薛瑄家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位于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即我国明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薛瑄的故里。他与王阳明齐名,“南王北薛”,被世人送称号“铁汉公”“南京好官”“薛夫子”“薛河东”,不仅为官清正廉洁,而且乐于传授自己的学识,培养了大量学者,创立了著称于史的河东学派,是明代第一个配祀孔庙的先儒,故称“真儒”,即真正的大儒。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现存建筑有牌楼、正殿及东西廊房等。正殿塑有薛瑄像一尊,高2米,形象逼真、生动。村西2华里处为薛瑄墓地,面积1.2万平方米,古柏幽森,气象肃穆。第7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王北薛",理学真儒与王阳明齐名;清正廉洁,天下第一领先于成龙二百余年;开宗讲学,文中子王通之后近千载,海内英才再聚河汾……宋元以后,世家消亡,河东薛氏再度辉煌。薛瑄,该是怎样的存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7、南阳村寿圣寺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南阳村学校内。平面呈八边形,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形制判断为宋代建筑。塔通体十一级,楼阁式砖塔。塔身八角形,高约30米,一层边长2.8米,直径6.6米、高5米。一层的塔檐砖雕仿木结构斗拱,二层以上皆出叠涩砖檐。除九和十一层,其他各层正南面均有砖券拱门。各层高度由下至上逐渐收缩,塔刹已毁。塔旁遗有金代铁钟1口,蒲牢形纽、圆肩,金大定十二年铸,高2.35米,直径1.65米,厚0.05米,四周铸有铭文,为原圣寿寺遗物。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该塔正在维修中,雨天施工人员都不在,老乡也没有围档的钥匙,只能远远的看了几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8、万荣“三王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一庙精华穿越时空犹给力,三王气韵籍涵日月总惊天!山西万荣通化镇“三王庙”,学习隋唐历史绕不开的地方,也是探究华夏文化史、教育史绕不开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王:即指隋末唐初时期的-王通、其弟王绩、其孙王勃。为通化人,现村中有王通庙,当地常称为“三王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万荣县通化镇地处万荣县西北,汾河以南,原属河津县,是一座古老的城镇,是初唐四杰著名诗人王勃的故里。著名诗句有《腾王阁序》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通化村之所以叫通化是取王通教化之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9、阮氏双碑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为清代武德左骑尉阮廷实与其子阮凌云的德行碑楼,系父子双碑楼,西边为父,东边为子,两者相距1.27米,分别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和清光绪五年(1879)。两座碑楼坐西北朝东南,形制相同,均为仿木结构砖雕碑楼。造型精致,内容丰富,砖雕繁复,技法精湛,为清代碑楼中的精品。两座碑楼内各置青石质四明碑1通,皆由碑额、碑身、碑座组成,碑额正面浮雕蟠龙3条,其余三面均浮雕双龙戏珠。2019年10月7日,阮氏双碑楼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0、北辛舍利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位于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北辛村。塔原是崇圣禅院内附属建筑,创建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现寺已毁,唯塔尚存。塔为三级覆钵式砖塔,通称喇嘛塔,高21米。平面为正方形,边长7.8米。一、二层为正方形,三层为圆形覆钵,塔顶相轮已毁。2019年10月,北辛舍利塔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1、汾阴后土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位于山西省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是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女娲氏的祠庙。 后土圣母是中华最古之祖,土地最尊之神;后土祠又是海内祠庙之冠,北京天坛之源。它作为华夏根祖文化的源头,已越来越显现出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祠内有秋凤楼,因汉武帝《秋风词》得名,无人知晓建于何代,楼身高达32.6米,楼身为曲尺形,主体为三层檐,2、3层上建有回廊,全楼斗拱密布,造型美观、大方,引人观瞻。其两侧下方都有精雕的吊柱,共有28根,传说代表汉武帝的云台28将;上层是十字歇山顶,共有36个挑角,说是象征隋末瓦岗寨36兄弟;每个玻璃挑角上都装有彩色琉璃武将形象,共108个,据说象征梁山一百单八将。楼内上层,现有"秋风辞"石碑两块,它既象征着秋风楼的古老,又为秋风楼增加了艺术色彩。祠后有张仪古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千多年前,纵横家张仪由此古道入侵,推进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一九三七年,整编后的八路军东渡黄河,经此奔赴抗日前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游罢后土祠,时间还早,于是临时增加李家大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条扁担,诉述着一位草根创业的奋斗史;一座院落,记载着一个名门望族的兴衰史;一段爱情,凝结着一段中西合璧的浪漫史; 一口赈灾锅,镌刻着一部百年济世的善行史。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影壁上共365个善字,是为了告诫后人要一年365天,天天行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李家大院,占地200余亩,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近二百年的李家大院,被沧桑岁月厚重成一处佳景胜迹,以一种宠辱不惊、磅礴恢宏的气度,彰显着独有的风韵,代表着一部丰富多彩的晋商文化发展史。走进李家大院,善影壁、善书法、善匾额、善牌匾、善楹联随处可见。李家三代十位当家人百年行善,给千秋后世留下一笔“善无大小、善无多少、善无止境、善不等待、善不图报”的宝贵精神财富,至今熠熠生辉,光彩照人。这也是李家之所以能在清代崛起,并且如日中天的原因。如今的李家大院不只是一个文物旅游景区,它更是中华民族善文化的“活教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步入李家大院,徜徉其间,微风和煦,善气惠人,仿佛投入吉祥的怀抱:古香古色的传统民居,棹楔鸱吻的巷陌老街,精妙绝伦的砖、木、石雕,目不睱接的楹联匾额,山湖辉映的江南美景,口耳相传的善人善事,以及融汇南北、合璧东西的建筑风格,让人大饱眼福,回味无穷,而内心则涌动着一次次惊叹和震撼。李家大院正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得天独厚的文物瑰宝向中外游客展示其永恒的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穿梭在厚重的历史里——运城访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运城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距今约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生息。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的都城均在这里。春秋时统属晋国,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定都于绛(今绛县)。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运城属魏,当时,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夏县禹王城一带)。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治所安邑。以后两千多年,建置频繁,但一直惯称这一地区为“河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运城有国保级文物100多项,妥妥地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名,比许多省份都多。一河之邻,每年都要走上几趟,这么多年下来,翻看地图,总发现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到。山河依旧,人虽不再年轻,但仍能跋涉,继续走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