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映红了八角村

李松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如今的四川省蓬溪县任隆镇八角村正应了这句古话,因为有了漫山遍野的“仙桃”而名响四方。<br> 八角村属于典型的浅丘陵地形地貌,因为我家离此很近,故读书时曾去那儿同学家玩。在我的印象里,八角村散布在一座小山脚下,村子不大,全是疏疏落落低矮破旧的平房,周围山峦起伏,山上光秃秃的,极少见树,显得贫瘠而荒凉,从山脚到山顶是一层一层的缓坡地,地里依季轮种麦子、豌豆、红苕等农作物,村前是一湾冬水田,田里每年耕种一季水稻,房前屋后栽种着应季疏菜,八角村人世世代代就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波澜不惊,平淡无奇。<br> 阳春三月,八角村第六届“桃花节”隆重上演,身临其景举目四顾,山上山下花海一片,村里村外游人如织,民俗民风面貌一新,完全颠覆了我以前对它的认知。<br> 人还未到八角村,村后山上一个硕大的仙桃模型就映入眼帘,那是刚修竣的观景台,也是进入“仙桃之乡”最醒目的标志。走近村口,又见立有一人多高的指示牌一座,上书“省级文明村镇”六个大字,亮明了今日八角村的荣誉和身份。放眼望去,八角村十里桃林,层层叠叠,排列有致,时值花期,千亩桃园尽吐芳华,争奇斗艳,那粉嘟嘟、红彤彤的花瓣宛如少女的脸庞,让人一看即生爱慕之心,再看便怀不舍之意,徜徉其间心旷神怡,令人惊艳不已。 有花自有蜂舞蝶恋。你看那桃林下,小道上,“人面桃花相映红”,来来往往摩肩接踵的男男女女款款而行,观山望景,赏花拍照,谈情说爱,追逐嬉戏,一个个兴致盎然,好不惬意。<br> 桃花引来观者无数,饮食业为之异常火爆。聪明的农家乐老板深知来客大都是城里人,充分满足了他们踏青尝鲜的需要,拿出乡土特产招徕顾客,在临时搭建的路边帐篷里,什么野菜粑粑、豌豆凉粉、石磨豆花、酸辣粉丝、红苕丸子等等应有尽有,别看这些很不起眼的小玩艺儿,却深受客人青睐,据说每日的营业额都在往上攀升。<br> 单说那款红苕丸子吧,我在家里的时候是要过年才能吃到它的,自离家在外至今五十多年再没尝过它的味道,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一饱口福。它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将红苕刮成薄片,拌上特制的糯米粉及各种调料,再加上由柏枝熏制的老腊肉丁,搓成四喜丸子模样,放蒸笼里蒸熟,上桌时撒上葱花,顿时鲜香四溢,那可真是令人垂涎的美味呢!<br> 再看八角村的民居,那更是超乎想象,今非昔比,当年那些低矮破旧的平房全都不知所踪,取而代之的是二三层楼的小型别墅,盖的是琉璃瓦,贴的是磁砖墙,房屋高大敞亮,在春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气象。 八角村一位老者告诉我,曾经有记者来村里采访,反复挖掘该村栽种仙桃有什么历史渊源、轶闻传奇。其实,八角村这个村名就是因为村边有几株野生八角树而诞生的,以往并无人为栽树的历史。十多年前,镇政府有关人员到村里扶贫,见了村边这几株不能成材的八角树,便建议村民在房前屋后栽种经济林木以增加收益,在村支书的倡议下,大家选择了周期短、见效快的仙桃,未曾想到,三年以后,忽如一夜春风来,八角村竟摇身一变成为“桃花盛开的村庄”,引来了好奇的城里人到此观赏。镇政府和当地村民从中看到了发展商机,于是在山上山下大量栽培仙桃,不断优化品种,使之形成“十里桃林连成片,千亩桃花红烂漫”景观,并开始举办“桃花节”扩大影响。<div> 与此同时,他们在县、镇两级政府支持下,修建和完善了道路、餐饮、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促进了乡村旅游业迅猛发展,“桃花节”越办越红火,届届办出了新意,次次收获满满,还有众多明星和演艺团体前来助阵,成为本地区经济腾飞的一张名片。<br> “仙女进桃园”是今年“桃花节”最大亮点:一群身着古装的倩女,或手执折扇,或撑开彩伞,腾云驾雾,飘然而至,穿行于桃花源中,时而轻纱拂面,半遮半掩,一脸娇羞,显百媚千娇之态;时而舒展玉臂,翩翩起舞,手抚花枝,现仪态万方之美;时而轻移莲步,身姿妙曼,与花竞秀,展闭月羞花之貌……</div> “仙女”驾临桃花源,忙坏了那些专业的业余的摄影师,他们脚步匆匆跟踪抢拍镜头,直累得气喘吁吁仍乐此不疲;更有那一干游人,不失时机举起手机,紧随其后蹭拍佳人玉照,亦忙得热汗涔涔却兴致不减。<br> 艳阳高照,好戏连台,“桃花节”欢快热烈,高潮迭起。置身在此情此景中,游客们留连忘返。“车来车往车不断,人挨人挤人拥塞。千树万树争粉黛,男宾女宾竞春色。农家正烹九斗碗,满坡酒香生意热。”这是我描写成都龙泉山桃花节盛况的诗句,看来用在八角村桃花节似也毫不逊色。<br> 一位村民对我说,再过三个多月,八角村的仙桃就成熟了,这儿的仙桃个大味甜,色彩鲜艳,无污染,很受买家喜欢,到那时候,来自重庆、成都、绵阳、南充、广安、遂宁等地品尝仙桃、购买仙桃的客商络绎不绝,村里、镇上到处呈现一派购销两旺的情景,买卖双方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就像逢年过节一样热闹非凡。<br> 我曾经抱怨家乡除了红苕大米再无其它资源,要想发展难上加难,现在看来,我的这个认识是大错而特错了。从几株八角树到十里桃花红,八角村人用他们的实践告诉那位记者,当然也包括我:“只要政府大力支持,村民勤劳肯干,没有历史可以创造历史,没有资源可以创造资源。”或许,这才是八角村人脱贫致富的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