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物语

山之阿

<p class="ql-block">  龙年春晚与“宵晚”盛宴的台面,全都摆在了西安这座千年古城,流光溢彩的西安立马成为正月的话题。我的那位喝完酒喜欢追着晚辈讲,“娘亲舅大,爹亲叔大”的二哥,很好奇地向我提出问题:长安什么时候改叫西安的?正是这个话题激发了再想说说长安的意念。于是,我便开始了长安物语。</p><p class="ql-block"> 诗经上说,周人先祖履着后稷脚印走便有了身孕,于是产生了西周这一姬姓族群。这样的传说很符合皇权天授的道统。紧接着又有了“凤鸣歧山”、“渭河垂钓”等神奇的故事。公元前十一世记起,西伯候姬昌在今长安县沣水东岸营建丰镐,慢慢的将臣民从歧山周原迁移到此。不久,武王姬发灭掉商朝建立西周后,立刻把丰镐做了首善之区,这就是西安成为都城的开始。又过了三百多年周天子迁都洛阳史称东周。</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三百五十六年,继承祖业的秦孝公赢渠梁,招贤纳士“讨立国之本,求使民之道”,任用了一个叫秧的卫国人实行变法,先后授于秧左庶长、大良造、商君等官职和封地实行变法。从此,这个本是给周天子养马的赢姓家奴,渐渐成为诸候争霸中最强盛的地方势力。封为商君的卫秧从此又被唤作商秧。</p><p class="ql-block"> 商秧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狠人。师从公叔痤,推行了一系列强国强君的变法,提出了御民“五术”。即壹民、疲民、弱民、辱民、贫民。对下层百姓,统一思想,垄断意识形态;强国弱民,使百姓疲于奔命,换来统治者的安稳;剥夺民众粮财,打消民众诉求;消除国民自尊自信,唆使国人相互揭发检举,使其终日生活在恐惧之中;对上层权贵,削弱世族勋贵的权势。禠夺甘龙、杜挚等老世族的权力。秦孝公世子赢驷误伤并致死贫民,被商秧按律流放陕北,为秦驷授业的伯父赢虔,也遭割鼻之苦。</p><p class="ql-block"> 商秧变法起到了强国强君的历史作用,为赢氏七代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驭民的样板。</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 221年赢政灭掉六国一统华夏,建泉都于咸阳自称始皇帝。</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长安归咸阳所辖由都改邑。</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开建了渭南上林苑中的朝宫一一阿房宫。阿房宫前殿东西 500步,南北50丈,四周修有“阁道”,向南直扺终南山,向北跨过渭水,与咸阳相接。杜牧在《阿房宫赋》有这样描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秦始皇又收天下兵器,熔铸了十二金人立于殿前。前殿的东西北三面筑有城墙,称为“阿城”。秦始皇死后,二世胡亥又继续了这项劳民伤财的巨大工程。项羽进关中后,只一把大火,这东西就只活在文献中,供后人唏嘘感叹了。关于“铜人”,晚唐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清晰地勾勒出一幅朝代兴亡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再说商秧与李斯,都是秦赢王朝肱股重臣,他们都主张严刑峻法,王权独大,焚书坑儒,严控百姓,虽强化了封建王朝的大一统,却从不注重百姓修养生息之道。商秧与李斯又都擅权专权,作茧自缚,最后一个被车裂,一个被腰斩,下场悲惨至极。商秧变法产生了“北门徏木”的成语,李斯赴死也有了“东门犬,华亭鹤”的典故。</p><p class="ql-block"> 唐人章竭诗云: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p><p class="ql-block"> 继陈胜吴广大泽乡造反后,刘邦与项羽问鼎关中时曾相约:先入咸阳为王上,后入咸阳保朝纲。经战数年后,项羽垓下兵败,自刎乌江(安徽和县)。刘邦建立汉朝后定都长安。从地域上说,西安有“建瓴之势”,据关中四塞之地,东有黄河天险,以此俯瞰全国,一旦东部情势危急,可出潼关沿黄河东进而控全局。自刘邦重建长安为京都后,一直沿顺至隋唐五代十国。皇城长安,汉时有未央宫;唐时有大明宫;龙吻鸱尾,宫殿㟴峨。做为国都,最显盛的长安,莫过于李唐时期。这时的长安几乎是世界之都,仅日本国先后派十三批遣唐使学习汉文化。唐代的长安,整体布局异常严谨,七里之郭,三里之城,形成外郭、宫城、皇城、大三内府,井然有序,大气磅礴。以南北走向的朱雀大街为中轴,东西十四条大街,南北十一条大街,又以此为界,五十多个民住区,规划整齐,状如棋盘。如今,只要登上永宁门城墙,看看还原的长安沙盘模型,就能初步计算出古长安的繁盛。</p><p class="ql-block"> 《手绘西安》说,西安城墙基座十八米,高十二米,宽十五米,宽阔的城墙上可以跑小汽车。整个城墙是用石灰、土和糯米汁混合砌成。不仅保存了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城坦建筑,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城墙以公元六世纪隋唐皇城为基础,建于明洪武 16 年,是朱元璋第二子秦王朱樉的封地。</p><p class="ql-block">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徐达由山西入陕占领长安,朱元璋就把长安改称西安。1384年朱樉到西安后修缮城墙,并在永宁门内修建了钟楼与鼓楼。与此同时,同处西北的代王朱桂也在大同修建了城墙与钟鼓楼,庆王朱栴在银川还增建了一处玉皇阁。如今这两处建筑仍然完好地屹立于世。</p><p class="ql-block"> 历代开国的太祖皇帝都不是善茬。朱元璋能当开国皇帝更是几经磨难,生活给予他的创伤或幸运,让老朱深谙各种险恶的套路,让他有了驾轻就熟的能力。这位草根皇帝,放过牛,逃过荒,讨过饭,在庙里当过混饭吃的小和尚,当他玩起权术来不亚于满腹经纶的世家旺族。他深知,与他打天下的兄弟们,有大多战功便有多大麻烦。老朱啫杀,血雨腥风。在位三十一年里,先后以“胡惟庸”案、“李善长案”、“蓝玉”案,豪不犹豫地杀戳了与他一起打天下的铁哥们。制造寃案成为老朱握紧权力的拿手好戏。为惩制贪腐,相继发明了“剥皮揎草”、抽筋、阉割、“庭杖”和凌迟,甚至用枰杆从下身捅烂五脏六腑。而强取豪夺、兼并土地和贪脏妄法确始终没能杜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明王朝是他朱家的。既便是一品大员的俸禄,也少于藩王数十倍,中、下级官员的薪俸就不言而喻了,搜刮民脂民膏几乎成为必然。大明朝开国还不到十年,就流传这样的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来个朱皇帝,十年到有九年荒。老朱深谙商秧的驭民五术,严格村民的户籍制度,土地税收繁杂;同时压制商人,外出经商需有当地官府的“路引”;设锦衣卫指挥司,成为专门为皇帝负责的特务机构;设内阁、司礼监,朝廷大事由内阁“票拟”后,经皇帝首肯或直交由司礼监“披红”用印。从而取消了丞相这一官职,避免了皇权与相权的冲突。一时间,锦衣卫与太监权势薫天,朝野禁声,寒蝉凄切。朱元璋很具备犹患意识。明人董谷有这样记载,明宫城建成后每天五更,朱元璋便派人在谯楼上一边吹着画角,一边敞喉高歌:创业难,守成又难,难也难,难!难!难!画角激昂旷远,歌声嘶哑苍凉,带着一种穿透力极强的沧桑感,有如历史老人深沉的浩叹。史称“画角吹难”。有个电视剧把明初描绘成“天雨流连,情志翩翩”。我觉得朱皇帝绝没有这样的浪漫与自信。朱元璋上心的事儿不都是老百姓,而是如何经营好他的家天下。他问精于风水堪舆的刘伯温,大明王朝有多少年的宗祚。刘伯温想了想说,万字之孙。老朱听成了万子万孙,心想万子万孙,不就是千秋万代么。于是也就没再追问下去。其实刘伯温说的是:万字之孙。明神宗朱翊钓年号万历,他的孙子恰恰是亡国皇帝朱由检。</p><p class="ql-block"> 秦岭、渭河孕育了长安的精彩,龙脉之地更是圣贤辈出。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都源自这片神奇的土地。《淮南子》说:“仓颉造字,天雨粟,有鬼夜哭”。陈仓仓颉有如丹柯,创建文字燃亮了亘古长夜。</p><p class="ql-block"> 长安城的城墙重新修好后,来这里巡抚一方的长官也算有模有样。</p><p class="ql-block"> 陕甘总督年羹尧、岳钟奇、左宗棠,都在扺御外来侵略中名垂史册。</p><p class="ql-block"> 有个乾隆年间状元叫毕源的太仓人,做陕西巡抚时考查整理了众多陕西文物古迹。他主持长安城墙的修茸后,又对黄帝陵、灞桥、乾陵、慈恩寺、司马迁祠等几十处古迹立碑撰文,极大地助力于华夏文明的源源流传。</p><p class="ql-block"> 建国初期,贾拓夫、马明方和潘自力,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没有跟随于拆城墙、毁古迹的新风气,长安城墙和众多古迹能较为完好地保留至今,这三位领导可谓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 相比之下,几年前临近省的某高官,在滇越高速开工仪式上,把滇越念成镇越,真不知道他那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的头衔是从哪搞来的,一省最高长官不知道本省的简称,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难怪高校文凭越来越不值钱了,很多本科生甚至硕士生都去送外卖了……</p><p class="ql-block"> 西方罗马,东方长安。都给世界文明史留下浓墨重彩。</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的西安,活力四射,日新月异。领跑国内航天、航空工业;AI技术、汽车工业和教学科研,稳稳地处在国内先进行列;基础设施建设踏进时代前沿;特别是轨道交通方面,古都的“大雁塔”、“钟楼”枢纽站,绝不输于魔都的“静安寺”和“徐家汇”枢纽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