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春游江南 1,绍兴

自由人

<p class="ql-block">春江水暖鸭先知,烟花三月下杭州。跟着康宁上旅途,一路欢声友朋逢。</p><p class="ql-block">奔向花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这次的带队阵容强大,从掌管全局的谷总,到领队小曹,泊泰医院的谭院长和风趣幽默的小冯,事无巨细无微不至。</p> <p class="ql-block">一路为大家周到服务,从搬运行李到端茶倒水,事无巨细,面面俱到。</p> <p class="ql-block">快乐一路</p> <p class="ql-block">高铁五小时到杭州</p> <p class="ql-block">全体合影。缺少一位。</p> <p class="ql-block">转乘大巴直奔绍兴。资料:绍兴,简称“越”,古称越州,是浙江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绍兴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东亚文化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也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绍兴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著名的文化古迹有兰亭、禹陵、鲁迅故里、沈园、柯岩、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秋瑾故居、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贺知章故居等。</p> <p class="ql-block">入住酒店整洁温馨。</p><p class="ql-block">事后才知有些问题</p> <p class="ql-block">空气清新,窗外一大早,大小汽车驶过的声意,公交车的声音不绝于耳。一种不同的新的环境,城市的感觉…</p> 鲁迅故居 <p class="ql-block">绍兴鲁迅故居含三味书屋和周家老台门[1],绍兴鲁迅故居新台门坐北朝南共六进,有八十余间房子,连后园即百草园在内占地4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导游带领径直向前走,这里没有看。</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没看</p> 会嵇覆盆桥周氏家史展 <p class="ql-block">要来看主要的</p> <p class="ql-block">覆盆桥周氏世袭表</p> <p class="ql-block">幼时夏夜情景</p> <p class="ql-block">鲁迅故居</p> <p class="ql-block">鲁迅卧室</p> <p class="ql-block">祖母卧室</p> <p class="ql-block">守寡妇女儿子陪住</p> <p class="ql-block">灶间</p> 百草园 <p class="ql-block">花雕馆</p> <p class="ql-block">婚俗厅</p> <p class="ql-block">祝福厅</p> <p class="ql-block">横过来看。</p> <p class="ql-block">这里又是一处,可惜记不清了</p> 三味书屋 <p class="ql-block">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p><p class="ql-block">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p><p class="ql-block">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p> 沈园 <p class="ql-block">沈园又名沈氏园,初为南宋越州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占地4万余平方米,为江南著名园林;元至清,经历多次变迁,曾更名“许氏园”;清初,复为沈姓所得,亭台楼阁一时为盛,后毁于战火;1949年绍兴解放时,仅存一隅。1985年,文物部门对沈园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六朝以来的多处亭台、砖井、池塘和假山等遗迹。</p><p class="ql-block">1987年和1994年,按照沈园最后一位传人提供的沈园平面图,先后两次进行沈园的恢复建设。2000年,又新建了南苑和东苑。沈园是绍兴历史上著名的园林,更因见证了陆游和唐婉凄美的爱情故事而成为有情人的向往之地。</p> <p class="ql-block">双井亭</p> <p class="ql-block">半壁亭</p> <p class="ql-block">诗境</p> <p class="ql-block">春色</p> <p class="ql-block">笑脸</p> 总理祖居 <p class="ql-block">周恩来祖居,是一幢坐北朝南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砖瓦房,富有传统特色的黑色竹丝台门。祖居外观古朴庄严,共三进,每进三间房。两进之间各有天井相隔,天井两侧有小廊对拱。第一进中间为台斗门,左右为耳房。第二进为大厅。第三进原为楼房,倒塌后,改建平房。现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绍兴市学校德育基地。周恩来生前多次说“我是绍兴人”,称绍兴为自己的故乡。据方志记载,保佑桥周氏是明嘉靖年间迁居绍兴城内的。</p><p class="ql-block">祖居原名锡养堂,在绍兴城内劳动路上。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周懋章妻王氏寿至百岁,浙江巡抚特给“百岁寿母之门”匾额一方志贺,故又称“百岁堂”。周恩来先辈世居于此,祖父任职江苏时,迁居淮安。</p> <p class="ql-block">据说大部分为已发表的照片,不去也罢,抓紧时间去看八字桥,到绍兴不能不看的真古迹。</p> 绍兴八字桥 <p class="ql-block">步行去</p> <p class="ql-block">八字桥位于绍兴城区八字桥直街东端,处广宁桥、东双桥之间。八字桥作为我国最早的“立交桥”,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南宋宝祐四年(1256)重建,“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 八字桥附近一带,古民宅保存较为完整,政府巳作出保护规划。</p> <p class="ql-block">八字桥 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八字桥在府城东南,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主桥东西走向,两边副桥南北延伸,共有3个层面5处出口,连接3条道路。桥洞近水处有一个层面,是供纤夫通行的纤道,石壁转角处被纤绳磨出的痕迹至今历历在目;副桥桥面又有一个层面,南北往来的行人可以从这一层经过;主桥桥面最高,只有东西交通才需要登上这一层。</p> <p class="ql-block">建筑结构</p><p class="ql-block">桥以石材构建,结构造型奇妙,八字桥陆连三路,水通南北,南承鉴湖之水,北达杭州古运河,为古代越城的主要水道之一。这里位处三街三河四路的交叉点,桥呈东西向,为石壁石柱墩式石梁桥,三向四面落坡,共中二落坡下再设二桥洞,解决了复杂的交通问题。</p><p class="ql-block">桥面条石并列,长4.85米,桥高5米,净跨4.5米;桥面宽3.2米,桥东西长27米;桥东的南北向落坡各为12.4米、17.4米,桥西的南向落坡为l4米,西南落坡17米。</p><p class="ql-block">桥上置栏,望柱头雕覆莲。桥合石壁式,高4米,东西两面各立石柱9根,主孔下西面第五根墩柱上刻有“时宝——丙辰仲冬吉日建”。西端南面的踏跺下建一小孔,跨越小河。桥下石壁转角处被纤绳磨出的痕迹,至今历历在目,可见当年舟楫之盛。</p> <p class="ql-block">乌篷船</p> <p class="ql-block">久违了,油墩!</p> <p class="ql-block">小可爱</p> <p class="ql-block">一脸懵懂</p> <p class="ql-block">黄酒冰棒,要尝尝。</p> 绍兴东湖 <p class="ql-block">东湖,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皋埠街道云东路,从汉代起,石工相继在青石山凿山采石,形成险竣的悬崖峭壁和沉幽深潭。清末会稽名士陶渊明的第45代孙陶浚宣筑堤围湖,形成东湖。经过数代百余年的装点使东湖的山、水、石、洞、桥、堤、舟楫、花木、亭台楼阁俱全,成为融秀、险、雄、奇于一体的江南园林。</p><p class="ql-block">东湖经千年开凿,成峭壁深渊,湖内有陶公洞、仙桃洞等景点;碧潭岩影,空谷传声,景色奇绝,号称“天下第一水石盆景”,为浙江三大名湖一。东湖还富有历史意义,孙中山、陶成章、徐锡麟、鲁迅等都曾到过东湖,陶成章遇难后,绍兴人民为纪念英烈,在东湖建立了陶社。</p><p class="ql-block">2008年,东湖景区被命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赶上最后的游船</p> <p class="ql-block">手脚并用</p> <p class="ql-block">半城书店,绍兴景色之一。</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打道回府,这地方来的值。</p> <p class="ql-block">持续更新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