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城市”马赛——地中海邮轮之旅第四站

吴松巍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清晨,我们乘坐的MSC邮轮抵达法国马赛港。这时,港口码头还沉浸在晨曦的宁静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历史悠久的城市,大多有美丽的传说或者故事。法国马赛是一个有着2600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它的起源来也有一个美好的爱情传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公元前600年,老港还是一个小海湾,来自希腊福西亚人在此登陆。当时这里居住着土著利亚里古人。利亚里古领主的女儿一眼看中了希腊人普罗提斯。两人相爱结婚,之后建立了贸易港。马赛的历史由此展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马赛在我的脑子里有印像,先是看了大仲马的小说《基度山伯爵》留下的。那座关押主人公邓蒂斯和长老阿贝·法利亚的岛屿监狱就是马赛的伊夫堡。后来知道法国的国歌叫《马赛曲》,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诞生的。大革命爆发后,马赛人组织了志愿军,唱着《莱茵军团进行曲》挺进巴黎。这首雄壮的进行曲很快在巴黎流传,巴黎人称之为《马赛曲》。后来被作为法国的国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新港到老港(市区)有港区提供的免费巴士,但是许多攻略上说,巴士班次间隔时间比较长,大约要半小时左右。我们下船时巴士刚走。干脆就打的走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清晨的老港刚刚醒来,还在宁静之中。空气特别清新,但扑面而来的海风裹挟着咸腥味。港湾目之所及都是帆船和桅杆,海鸥在低空盘旋。我们算是赶早的人,但是港口出摊鱼市更早。渔夫已经在收拾鱼摊,等待着前来买鱼的顾客。我们在一个鱼摊饶有兴致地看渔夫杀鱼,一条大鱼三下五除二就分割完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看了一会儿鱼市,我们还是按计划行事,先去贾尔德圣母院。老港留着回邮轮之前再来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贾尔德圣母院在老港北面的一座山丘上,一抬头就可以看到。老港有坐小火车上山,但现在还没到营业时间。Ken打听到可以坐60路公交车上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贾尔德圣母院也叫守护圣母圣殿,是马赛的守护神,有点像我国福建一带的妈祖,护佑着渔民和商客安全出港归港。圣母院是马赛的象征,也是马赛至高点。据说在马赛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看到教堂顶上金色的圣母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达山顶下车,我们不急着进教堂,先在教堂的平台上俯瞰马赛。马赛三面为石灰岩山丘环绕,一面朝海,城市就建在沿海的一处平缓的坡地上。马赛城具有典型的地中海建筑风格,白墙红瓦,长廊和半圆形拱门组合,线条丰富,色彩明亮,不高的楼房使整个城市显得空旷而舒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俯瞰地中海的一面,可走上圣母院的观景台。凭栏远眺,任海风吹拂,享受地中海的冬日暖阳。海面波浪不兴,平静如镜。偶尔汽艇驶过,划出一道白线。眼前有几座小岛,其中靠得最近的那一座最小的岛就是伊夫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伊夫堡建于16世纪,最早是作为防御外敌入侵的堡垒。后来改为关押重犯的监狱。伊夫堡监狱就是大仲马笔下的囚禁法利亚长老和邓蒂斯地牢的原型。《基督山伯爵》一书迷倒了全世界无数读者,也使伊夫堡扬名天下。如今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探个究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教堂平台上的一尊圣母和耶稣的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贾尔德圣母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年前。13世纪初这里就有一座小礼拜堂。16世纪为了增强马赛的防御,法王命令在这里建一座堡垒,同时修建了伊夫岛上的伊夫堡。现在圣母院的底座就是原来的堡垒基础。到了19世纪中叶,礼拜堂扩建成这座罗马—拜占廷风格的教堂。圣母院雄居马赛制高点,塔楼顶上一尊高9.7米圣母怀抱圣婴雕像金光闪闪,成为这座教堂的经典之作。1864年被封为圣母院,成为护佑马赛世代平安的守护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圣母院的内外都用红白相间的大理石装饰,一反通常看到的灰土色石块砌成的教堂,别具一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进门两边各有一尊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圣母院装饰没有特别之处,但算得上精美华丽。独特的是墙上挂满了教徒赠送的艺术品、各类勋章,以及船员敬献的谢恩牌匾和航海模型,以保佑航海人的平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仍然乘60公交车返回旧港。下山的时候看到小火车上山来了。我看了下手机,比我们上山晚了半个多小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老港,我们仍然搭乘公交车前往隆尚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世纪初,马赛严重缺水,旱灾频发。为彻底解决缺水问题,马赛市政府于1839年建成了引杜朗斯河水入马赛的引水工程。此工程修建了85公里的运河、18座引水桥。后人为纪念这一浩大的工程,在水库上方修建了这座纪念性建筑,命名为隆尚宫。至于说是拿破仑的行宫,或许是拿破仑到马赛来的时候下榻于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隆尚宫是一座呈对称的融巴洛克—罗马风格的建筑,设计雍容华美,有皇家园林风范,中间是一组雕塑,下面的层叠的瀑布和一个巨大的喷泉池。雕塑两边各延伸出圆弧形的罗马式大理石柱回廊,气宇轩昂。回廊的尽头各有一座宫殿,现在分别是马赛美术博物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整个建筑气势雄伟,蔚为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隆尚宫的背面是个小山头,估计原来是个花园,有几座雕塑,还有一个小型的儿童游乐场。好像缺少打理,荒芜不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隆尚宫出来,我们在街上逛逛,看看市容。这里马路开阔,建筑雄伟,商铺林立,橱窗时尚。从西装革履拿着斯的克的老男人,到捧着鲜花时髦的美女郎;从尺幅巨大的模特儿广告,到路边气势不凡的雕塑,无不都在告诉你,这里是法国。虽不如巴黎那么繁华,但也有巴黎的范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街头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发现马赛人喜欢在阳光下用餐——尽管现在是冬天。家家餐厅的门口都摆放了餐桌。宽阔的人行道上还有许多摊位,旧书摊、工艺品、二手画,艺术气息扑面而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欧式建筑稳重大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乘坐有轨电车返回旧港时,在车上遇到了一位穿着非常考究的女士。她用中文和Toby打招呼,问我们是不是来自中国。我说是。她一脸兴奋,说她是学校的中文老师。在中国学习了一年中文。我夸奖她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她自豪地说那当然了,我是在北京学习的中文。她又说了许多北京的风土人情,直到她要下车了才匆匆道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下车后,不知怎么就走进了老城区。起伏弯曲的坡路,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狭窄蜿蜒的街巷,高低错落的房屋,五颜六色的门窗,小店小铺隐藏其间。到处是色彩艳丽的涂鸦,但依然没有遮盖住裸露的破旧墙面。这里和刚才大街上看到的景象绝然是两个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Ken一查地图,才知道这里是帕尼耶街区,中文翻译叫箩筐街。古希腊殖民时期居民居住的遗址。马赛城最早就从这里发展起来的,历史非常悠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徜徉在篓筐老街区,觉得烟火气息很浓,转弯抹角都有岁月留下的痕迹。墙上的涂鸦五花八门,艳丽、夸张,冲击眼球,不但没有低级趣味,有的还颇有艺术水平。涂鸦,现在在许多国家已成为“流行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各个地方都有老城区的改造的办法。钱多的拆了重建,钱少的修修补补,没钱的烂在那里。马赛自有其办法,由欧洲的基金会出资进行修缮,邀请一些艺术家进驻,形成绘画工作室、陶瓷作坊、服装设计为主的艺术街区。怪不得,这里的涂鸦有点艺术性。到了晚上,这里酒吧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走过一个斜坡形广场,看到了一个土黄色满目沧桑古建筑。一问是古救济院。参观不收门票,但要检查背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座古救济院建于1671年,目的并非出于体恤无家可归的贫民,而是因为马赛的贵族们不喜欢这些乞丐在马路上到处乱窜,有碍观瞻,要他们老实地呆在救济院里。所以就建造了包括一座小教堂在内的贫民庇护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古救济院设计简朴。据说设计师的名头很大,是法王路易十四的御用设计师,巴黎凡尔赛宫出他的手笔。直线与曲线的交织,光与影的重叠,简洁大气。几乎没有游客,我们就坐在回廊里晒太阳休息一会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古救济院出来,穿过一条大马路就是马赛主座教堂。这里是新旧城的交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公元5世纪这里就有一座马赛教区的主教座堂。现在的教堂是16世纪中叶在原址上改扩建而成,为拜占庭-罗曼式风格的教堂。1896年封为宗座圣殿。老的教堂只剩下一小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其实,对于非教徒来说,参观教堂几乎没有什么宗教意义,了解圣经以及圣经故事,只是为了增长知识而已。看教堂更多的是通过教堂的建筑风格以及教堂背后的故事,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欣赏教堂的建筑艺术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觉得马赛主座教堂建筑之美,就是它的对称美。这是美学中最简单也最纯粹的美,表达沉稳、庄重。这非常符合主座教堂本身的定位,自带了一种稳健恢弘之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马赛的宗教景点中,值得一提的是圣维克多修道院。我们走过时以为是个城堡,差点错过。因为修道院的门很小,在侧面不容易看到。它是一座建于公元5世纪初的古老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修道院几经改建变成现在的样子。1840年修道院曾被列为国家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教堂里面很昏暗,没有玫瑰花窗,没有金光闪闪的穹顶,装饰及其简朴,却增加了肃穆氛围和神秘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销售纪念品的柜台前,我发现修道院有地下墓室,在柜台买票可以进去参观。Ken他们不想看。我一个人下去看觉得有点恐怖。若大的教堂本来就没有游客,地下墓室肯定也不会有游客。犹豫再三还是放弃。Ken从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地下墓室不小,藏有5世纪的文物以及许多当时留下的石棺。墓穴中埋葬最古老的两个殉教者骨骸的墓穴,是修道院初建时的遗物。整个普罗旺斯地区的基督化,就从这个修道院开始传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圣维克多修道院对面的平台上,可以看到老港的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又回到了老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时候的老港热闹非凡,游人如织,不像早晨我们来的时候那么冷清。老港,风景这边独好!海岸风光,渔港帆影,古堡古迹,市井街巷,餐厅酒吧,商店旅馆,抬头可见金光闪闪的圣母……老港是马赛精的华所在,风情独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Ken说,不能错过马赛的美食——鱼汤。我们随便找了一家餐馆尝尝马赛鱼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马赛鱼汤的历史悠久。据说是希腊人带进法国的。也有一种说法是,渔夫将当天卖剩的鱼虾回家煮鱼汤喝,之后就演变为马赛乃至法国的一道名菜。不过,地处海边的港口城市,鱼汤出名不是什么稀奇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先是上鱼汤,配几片面包,用面包蘸汤吃。然后上一大盘鱼。也看不清楚是什么鱼,还有黑的青口,红的虾,配上土豆、西红柿,卖相确实不错。我想起了家乡太湖船菜中有道菜叫红烧杂鱼。用鲫鱼、串条鱼、昂刺鱼等杂鱼,放入螺丝、虾和毛蟹一起烧,与马赛鱼汤如同一辙。只不过一个海鲜,一个湖鲜;一个白烧,一个红烧,但都是大杂烩。马赛鱼汤,汤很鲜,鱼肉有点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填饱肚子就在老港溜达一会儿。最热闹的地方是市政厅对面的广场,以及镜子凉亭一带。街头艺人的深情弹唱,吸引了许多游客观看。Ken提醒我,别光顾着看艺人表演,当心那里几个姑娘,她们不时夹击旅客,兜售着各种闪亮的小玩意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马赛治安不太好,城市杂乱,在欧洲旅游城市中榜上有名。记得诗人艾青写过一首《马赛》的诗,具体内容不记得了,反正是给出负面的评价。据说,巴黎人也看不起自己的小弟:马赛只不过是地中海沿岸的一个喧闹的港口。我觉得,马赛因港而兴,或许也因港而“乱”。马赛港是东方货物进入西方世界的必经之路。贸易带来马赛经济发展,同时带来思想开放和文化交流。历史上两次大移民(包括温疫、二战后人口补充),阿尔及利亚、北非等大量移民进入马赛。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融,不同宗教信仰在这里并存,给“杂乱”假以借口。我们在马赛打的、乘公交,走街串巷,逛集市、进餐馆,没遇到什么事。出门旅游小心谨慎总归沒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图片为马赛市政厅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港其实并不老。老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赛被意大利、德国占领,城市遭到严重破坏。马赛人没有因此消沉,而是立即投入战后大规模重建。力争战争赔款,並引入北非国家的移民,弥补人口缺失。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吸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美食佳酿。老港终于又一次焕发出夺目的光彩。老港依然是马赛人们日常生活和娱乐的中心。马赛人以“老港”称呼它,除了习惯,还有一份历史情感隐藏其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老港开阔的马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欧洲及地中海文明博物馆1993年投入运行。这座建筑造型非常新颖奇特,远看像只鞋盒子,走近看,其外墙如蕾丝花边一样的平面令人惊讶,更奇妙的是,用一座人行天桥将博物馆和老港入口处的圣让堡连接在一起,一古一今,初看觉得突兀,然后仔细琢磨,在开放包容的马赛,又何尚不合适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用广角,把马赛主座教堂、欧洲及地中海文明博物馆和圣让堡摄入同框镜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和Ken一起对博物馆外墙蕾丝镂空的装饰仔细地研究一番,原来材料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新颖,有创意,采光也很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Ken说,如果在海上看博物馆,一定很漂亮。我说,如果在晚上,灯火辉煌的博物馆会更漂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参观博物馆是要买票的,但在一楼商店和顶层花园和咖啡厅是免费的。我们在楼顶休息一会儿,就从天桥上走到圣让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港的入口处两侧矗立着两座古堡。一座叫圣让堡,对面一座叫圣尼古拉堡,路易十四时期修建筑。这两座城堡最早是修道院,后来改建成了要塞。有趣的是,这两座要塞的炮台不是通常的指向海上,而是对着马赛市区。据说是执政当局害怕民众暴动,是用来保护自己的。是不是觉得可笑?这是真的。历史上马赛曾经在罗马庇护下拥有自治权。1482年马赛才并入法国。之后时有反对中央政府的起义发生。最为典型的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马赛人组织志愿军,唱着《马赛曲》开进巴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现在圣让堡内部部分区域可以参观,不需要购买门票。圣让堡规模很大,有多个平台多个角度瞭望大海,欣赏港湾美景。环古堡四处游走,看伫立着的瞭望塔,古老样式的灯塔,拱形石柱的走廊,抚今追昔,不胜感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该返回邮轮了,临走时还依依不舍地看一会儿老港。虽然我现在听不到他的喧闹,但我想象得到。老港孕育了马赛城,也塑造了马赛人的个性。马赛是个英雄的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小部分照片由Ken提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