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位于洛阳市偃师区,是集中展示夏代文化、早期中国文明、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专题类博物馆。馆藏文物2089件,主要为青铜器、陶器、玉器、绿松石器、骨角牙器等。并且多次获得国家陈列精品奖等。</h1> <h1> 展厅由“第一王朝”“赫赫夏都”“世纪探索”三部分组成,展示了夏代历史、二里头遗址60多年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历程、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h1> <h1> 进入第一展厅入口处的穿越时光长廊风光,两边的雕刻把二里头遗址挖掘出来的重要文物都展示出来,仿佛让我们穿越了4000年前“第一王朝”时空隧道。</h1> <h1> 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距今四千年左右,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夏朝只存在于古文献中。在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的双重证据中,正在从传说时代走向历史真实,《史记•夏本纪》正在成为翔实可信的历史记载。</h1> <h1> 1959年考古学家徐旭生在偃师发现了二里头遗址。此后,几代考古人在此地进行了长达60年的探索,发现了大量珍贵的夏代文物,提出“二里头遗址乃夏都斟鄩所在地”这一重大考古论断,并基本厘清了都城的范围及祭祀区、宫殿区、作坊区等遗迹分布,揭开了尘封的记忆。</h1> <h1> 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作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汇多元以成一体,绶万邦而达天下,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由此奠定,华夏第一王都从这里走来……</h1> <h1> 长江流域的后石家河文化遗址、淮河流域的禹会村遗址,留下了禹征三苗、禹会涂山的历史记忆。黄河流域的王城岗、瓦店、古城寨、新砦、二里头和尸乡沟等遗址,印证了禹都阳城、启享钧台、后羿代夏、少康中兴、桀居斟鄩以及成汤代夏等一系列夏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h1> <h1> 有夏之居,邦国林立的中原沃土,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多重证据一次次在这里汇集。中华文明多元文化在经历了漫长发展和交融后,终于在河洛之间形成王朝国家的肇始中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在这里登上舞台。</h1> <h1> 距今4000年前,黄河流域的特大洪水,使天下苍生忧患重重。大禹在长达数十年中,栉风沐雨,亲操耒耜,三过家门不入,疏河浚川,最终平定水患。</h1><div><br></div><div><h1> 夏朝领域在中原一带,大禹治水,划分为九州,豫州位于天下之中,在今河南省所在地,奠定了华夏民族的雏形。九州即禹迹,禹迹即天下,天下即中国。</h1></div> <h1><b><font color="#167efb"> “赫赫夏都”为第二部分</font></b>,二里头,古洛水之北,一个古老而神奇的村落,尘封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记忆,国之大事、建中立极、回望大都、厥土生民、巍巍华夏等,展示了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出土文物和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回望这段不朽的文明。</h1> <h1><b> “国之大事”</b>集中展现了夏代的祭祀文化、酒文化、乐文化、鼎文化、玉文化、墓葬制度和兵器制度,展示了二里头遗址历年出土的青铜、玉、绿松石、陶、石等精品器物。以考古大事记的方式,展现了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年来的主要成就。</h1> <h1> “国之大事”祭祀以通神人,是凸显君权自天而授、王朝府受天命等政治伦理的主要手段。战争则是解决部族冲突的极端模式,是巩固和拓展世俗政治的有效方式。</h1> <h1><b> “建中立极”</b>主要以二里头文化的自然动植物遗存、城市遗迹和手工业为主体,全面展示夏王朝晚期都城的环境、地理、城市布局、国家结构与生产风貌。<div><br><h1> “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是中国历代王朝所追求的地理正统观。二里头遗址所处的洛阳盆地,处“天下之中”的“国中”之地。</h1></div></h1> <h1> “辨方正位,体国经野”是二里头遗址所呈现的都城整体布局,成就了前无古人的国家形态。恢宏而完备的邑规划、排列有序且中轴对称的大型礼制建筑群、夯土围坦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区、从贵族到平民不同等级的墓葬、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区等等,标志着具有广域王权的东方第一王都,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自些发轫。</h1> <h1> 先民为何选择了这片土地,又是如何集万众之志成其大,多少秘密在考古工作者手中得以揭开……</h1> <h1><b> “回望大都”</b>以城市考古和聚落考古为知识背景,充分运用多媒体数字技术,再现夏朝都城的宫城规模和形制、政治礼制、官营手工作坊、国家级祭祀仪式等场景。</h1> <h1> 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夏都二里头建造过程和夏代人民生活图景的穿越之旅。<div><br> 让我们亲临其境,感受夏都的文化风貌,体验夏朝先民的生活和最早王朝国家的气度,对二里头遗址及其时代背景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知。<br></div></h1> <h1><b> “厥土生民”</b>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骨角牙蚌陶器出发,结合围绕二里头遗址的各等级聚落遗存,较为全面的展现了夏代都城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的图景。</h1> <h1> 夏代先民在伊河土质肥沃的二级台地上建立居住地。这是一个以农业为生存基础的社会,人们利用不同的农具种植收获多种家农作物,饲养多品种的家畜保证肉食来源。</h1> <h1> 手工业专业化分工明确,懂得选择合适的石材制作石器,陶器制作有了规模化生产。人口的聚集带来了宫城建筑所需的大量劳动力。社会分工带来了人群阶层的分化,国家形态开始出现。</h1> <h1><b> “巍巍华夏”</b>讲述了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在极短时间内吸收了各区域的文明元素,以中原文化为依托,首次突破了地理单元的制约。<div><br> 距今4000年前后,东亚地区不同族群在相互交流、碰撞的文化互动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文明交互作用圈,中原族群在这种互动整合逐渐显示出兼容并蓄的文化物质。<br></div></h1> <h1> 到了距今38000年前后,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在极短时间内吸收了各区域的文明元素,以中原文化为依托,首次突破了地理单元的制约,强力向四方扩张、辐射其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h1> <h1> 二里头遗址标志着中华文明由“多元化”的古国文明最终走向“一体化”的王朝时代,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奠定了后世中华文明发展的基础。</h1> <h1><b><font color="#167efb"> “世纪探索”为第三部分</font></b>,由两个单元“学术殿堂”和“断代探源”组成。采用雕像、多媒体、采访视频播放、图文介绍等多种形式,主要介绍了夏文化探索历程中六位先驱顾颉刚、徐旭生、艳芝荃、夏鼐、安金槐、邹衡的简要生平及其关于夏文化的重要学术观点。同时,以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两大国家学术工程为主线,向游客详细讲述两大工程成果及其中有关夏文化研究的内容。</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感谢围观</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