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生活中一段小笑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大姐家有两个孙子,大的叫家祺、小的叫家欢,天真无邪顽皮可爱,大的11岁、小的也七八岁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两个孩子性格大不相同。大的家祺敦厚朴实,小的家欢是个聪慧过人语言丰富人也鬼灵精的。一天,家欢很严肃认真地对他爸妈说,我不喜欢自已家欢这个名字。问他,那你想改啥名呢?他说想要和哥哥的名字换一下?为什么呢?因为还是哥哥的名字好听含意也好。他爸妈对此“无理要求”自然是不同意,家欢没达到目的很不高兴,他说,为什么给哥哥的名字那么好,我的名字不好听,我将要顶着这个不喜欢的名字一辈子呢,真是太憋屈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大家倒觉得家欢这个名字挺喜庆,孩子也长得胖嘟嘟的十分可爱,但他有自已的想法,也挺善于表达,且表达的要求虽不尽合理,大人根据自已的喜好硬要把一个他不喜欢的名字“强加给他”这合适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事后来倒也没啥波折,只是生活中的一朵小小浪花儿一段小插曲,将来孩子长大了或许就能理解父母的用心,名字,只是蕴涵了父母对他生长得快乐健康的美好意愿而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由此我想到了另一段“更名”的往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件真实、我亲身经历的事情。那一年我回淮探亲在南京中央门长途汽车站售票窗口买票,我说了此行目的地淮安。售票员问我,去哪个淮安?我反问她,难不成有几个淮安?售票员说,你是去原淮阴的那个淮安,还是去原淮安的那个淮安?我听了很生气说,你既然问我,那我就清楚地告诉你我买票去淮阴。她又问,你是买票去淮阴区那个淮阴,还是原淮阴地区的那个淮阴?这不,我们在窗口内外玩起绕口令的游戏来了,你听了可能觉得好笑,当时现场的气氛可一点也不好笑,因为我们双方的心情都被这个语言表达得特烦躁,我的后面排了一长溜的队,大家以为我们在吵架,他们都急着要买票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只得深吸一口气耐下心来对她说,来,现在您听好喽!我要买一张票,去江苏省原名淮阴地区、现名淮安市,曾用名清江市的那个淮安。您听懂了吗?窗口里面的这一位服务瞬间“阴转晴”,噗呲一笑幽默道,先生您可能学过“贯口儿”,这一串“报菜名”可真利落。您不知道刚才发生的事,就是您前面一位大妈要买票去“楚州”,我问她是去安徽的滁州、还是去江苏的楚州,这位大娘被我问楞了,她居然也说不清自已要去江苏还是安徽,我一时跟她怎么说也说不明白,请您理解奥!每天为卖这个淮安、楚州的票要多说多少话,我们其实也难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都知道,淮阴市在2000年时移用了县级市淮安之名, 当时更名的原因是市领导要下一盘“三淮(淮阴市、淮阴县、淮安县)一体”的大棋想出来的“高招”,因淮安县的名气响知名度高就被“拿来”作大市的名字了。如此更名当然是经过国家民政部的批准绝对合法,但不知有关专家和领导想过没有,由于淮阴的历史更悠久、且近代一直都是淮阴涵盖淮安的大概念,也就是上位名和下位名的关系,更名后势必造成混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曾为此写过一个笑话段子:表妹英有一天突发奇想,要将自已的名字英换成女儿的名字安,让安更名为楚,从此生活乱了套。人家来找安,得先问清楚是哪个安?过去的安还是现在的安?一套绕口令下来绕得人头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多年前我曾偶遇民政部研究地名的一位官员,请教他关于改地名有啥“讲究”,他就谈起不少地方改名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举例说明就专门提到这个淮阴、淮安名儿的案例,特地说这是一个很不成功的典型,谈话中间甚至还提到地名法啥的,一套法律词汇表达很是深奥,我听他提到法就紧张,咱不违法也不敢谈法,涉及到法且离它远着点,就没再深谈下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关于淮阴更名淮安已过去了二十多年,时过境迁,可对我们远在他乡的游子来说,大家普遍仍难接受,因为它深深伤害了我们外地老淮阴人的怀乡情结,我的档案明确记载其籍贯是淮阴市,现在连我的家乡都“乾坤大挪移”了,我们该如何跟自已的晚辈交代我们的家乡,难不成还要把这一套“绕口令”传下去、让子子孙孙都这么“绕”下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提起更名,我个人也有一段相关故事呢!父亲一辈子就我这一个儿子,故为我起名时比较慎重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才智,他要将他美好的希望寄托在我的名字里,单字“斌”,他的心愿要让我将来能文能武、独步天下。可谓希望多大失望也有多大,等我成人后他才发现这个儿子居然“文不成,武不就”,每当老朋友聚会到“晒”各自儿子出息时,他总是底气不足“英雄气短”讪讪道,我好像也有一个儿子,不过已好久没联系喽!说起儿子的名字,人前更是不好意思解释儿子名字的含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后来我工作到新闻单位见识广了,也觉得自己挺对不起父亲给我起的名,我便自作主张悄悄地“变革维新”一把,改了个谐音“冰”。我的意思是这辈子既然做不到“能文能武”,我也得“出淤泥而不染”做个“冰清玉洁”的奇男儿也挺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曾说过,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懂,这是他要我做一个为人坦荡,光明磊落,行走坦然,坐立安稳的人,不能干改名换姓躲躲藏藏的猥琐事儿。父亲后来听说我竟自已做主更了名,看在我好在没有改姓的份上,沉思良久最后也算无可奈何地默认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鲁迅先生曾说:“故乡是乡愁的记忆,她只属于童年,成年后再无故乡。”如今我就成了一个没有了故乡的人;大丈夫行不改名,我也是对不起为我取名的父亲、竟为自已“更名”的“小人”。于是,每次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都是喃喃嗫嚅半天含糊了事,名字是哪两个字?我倒是表达得挺利索:章子怡的章,范冰冰的冰。话音刚落引起众人一阵会意、心照不宣的笑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