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陶马迪广场,这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位于尼泊尔的心脏地带,是加德满都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前世今生,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诉说着尼泊尔的变迁与发展。</p><p class="ql-block">陶马迪广场的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当时这里是尼泊尔王朝的重要政治和宗教中心。广场周围布满了古老的庙宇、宫殿和宗教建筑,这些建筑以其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尼泊尔文化遗产的瑰宝。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尼泊尔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陶马迪广场逐渐发展成为尼泊尔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广场上举办过无数的庆典、集会和政治活动,成为尼泊尔人民展示团结和力量的舞台。同时,这里也是尼泊尔传统艺术和手工艺品的交易场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商人。</p><p class="ql-block">如今,陶马迪广场已经成为尼泊尔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广场上的建筑、雕塑和艺术品都展示着尼泊尔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尼亚塔波拉塔</p><p class="ql-block">在古建筑艺术珍品密集汇聚的加德满都谷地内现在仅存有三座五层神庙,巴德岗古城陶马迪广场上的尼亚塔波拉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内的潘奇穆基哈努曼神庙和帕坦古城的坎贝士瓦寺。</p><p class="ql-block">同样是五层神庙,为什么分别被称为“塔”、“庙”、“寺”?尼泊尔的宗教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英文名称(出自梵文的音译)和当地原住民语言的名称,其本意基本上都是“神庙”的意思。尼亚塔波拉,尼泊尔语意为“五层”。其建筑形制似擎天巨塔,因而中国人约定俗成地称为“五层塔”,如同印度教最重要的庙宇之一的帕斯帕提那神庙是尼泊尔最大的焚尸场而被中国人称为“烧尸庙”一样。</p><p class="ql-block">尼亚塔波拉塔是一座典型的尼泊尔纽瓦丽风格的印度教神庙建筑,也是加德满都谷地最高的神庙。</p><p class="ql-block">尼亚塔波拉塔建于马拉王朝的1708年,高约38米,供奉着毗湿奴神的妻子一-希提拉克希米女神,她被视为是繁荣、吉祥、美丽、财富与幸运的女神。</p><p class="ql-block">尼亚塔波拉塔由五层台阶的基座和五层金字塔形的四方宽大屋檐重叠构成,这种形制被认为是古人对雪山的崇拜。神庙基座的五层台阶两侧分列着五对雕像,从下到上分别是金刚、大象、狮子、狮鹫和天女。金刚的力量是凡人的10倍,而往上的每层神物都比下一层的力量大10倍。希提拉克希米的神像供奉在寺庙中,只有祭司才可以觐见。但周边檐下柱头上有108个女神化身的雕像。和大多数印度教神庙在支撑屋檐的柱子上都刻有色情图案一样,尼亚塔波拉塔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据说,这些女神化身的作用是为了平息恐怖之神拜拉弗纳特的愤怒,拜拉弗纳特神庙就在尼亚塔波拉塔的左侧。</p><p class="ql-block">尼亚塔波拉塔的右侧是1977年由古老神庙改建而成的尼亚塔波拉咖啡馆,一个回廊狭窄、视野极好的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势大力沉、巍峨挺立的尼亚塔波拉塔是巴德岗古城中少有的无论距离远近都令人仰视而又会产生一定压迫感的建筑。这座宏伟的建筑中似乎有着触动人心的永恒的轮回力量,这座宏伟的建筑似乎象征着喜马拉雅文明的神秘、华美和刚毅。</p><p class="ql-block">尼亚塔波拉塔作为巴德岗世界文化遗产皇冠上的明珠,经受住了1934年和2015年两次大地震的强烈动荡依然屹立在蓝天下,俯视着滚滚红尘。</p><p class="ql-block">2020年1月匠人们还在竹制脚手架上运用传统的建筑技术加固尼亚塔波拉塔的整体结构,排除地震造成的隐患。</p><p class="ql-block">尼亚塔波拉塔早已成为加德满都的地标建筑之一而被印在尼泊尔的钞票上。</p><p class="ql-block">这座其古朴厚重的神韵与中国唐代宫殿建筑有相通之处的伟大建筑值得你来登顶朝拜,极目时空。</p> <p class="ql-block">在尼泊尔看一家人家是否高贵富有,就先看这家人家的窗户,照片上这家人家的窗户就非常好看,都是由匠人精雕细刻做成,所以当地人要嫁女儿就先到对象家看看他家的窗户,窗户豪华精致就愿意把女儿嫁给他家,现在如果也要盖成这样一栋房子,仅窗户的价格大概在12万人民币左右,这对尼泊尔的一般工薪价层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p> <p class="ql-block">拜拉弗纳特庙,也被称为拜拉弗神庙,是尼泊尔众多神庙中极具特色的一座。关于它的传说,充满了神秘与威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拜拉弗是印度教中的一位凶猛神祇,被视为破坏之神,但同时也有守护和驱邪的作用。在尼泊尔,他被视为国家的守护神,是驱逐邪恶、保护国家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拜拉弗纳特庙就是为了供奉这位神祇而建的。它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印度教的象征元素。神庙内部雕刻精美,供奉着拜拉弗的神像,神像通常面目狰狞,手持武器,展现出他凶猛的一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传说中,拜拉弗纳特庙还承载着守护尼泊尔人民平安的重任。当地人民相信,只要虔诚地祈求拜拉弗的庇佑,就能得到他的保护和帮助,驱逐身边的邪恶和不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此,拜拉弗纳特庙不仅是尼泊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人民信仰和精神的寄托。每年,都有大量的信徒和游客前来参拜,祈求平安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关于拜拉弗纳特庙被称为“老公”,而尼亚塔布拉塔被称为“老婆”的传说,实际上是一个富有文化寓意和地方特色的民间故事。</p><p class="ql-block">在尼泊尔的文化中,拜拉弗纳特庙和尼亚塔布拉塔神庙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神祇和力量。据说拜拉弗是湿婆神最恐怖的化身,代表死亡和破坏。而尼亚塔布拉塔神庙供奉的吉祥天女则代表着吉祥、繁荣和美好。</p><p class="ql-block">在这个传说中,人们将拜拉弗纳特庙视为“老公”,可能是因为他代表着一种原始、野性和不受拘束的力量,这种力量虽然强大但也可能带来破坏。而尼亚塔布拉塔神庙作为“老婆”,则代表着一种温和、慈爱和守护的力量,能够平衡和调和拜拉弗的力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和谐与繁荣。</p><p class="ql-block">这个传说不仅展示了尼泊尔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也体现了人们对不同神祇和力量的理解和崇拜。通过将这些神庙人格化,并赋予它们家庭般的角色,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神庙所代表的神祇的力量和特点。</p><p class="ql-block">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并非历史事实。但它却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尼泊尔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真假,这个传说都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欣赏尼泊尔神庙文化的有趣方式。</p> <p class="ql-block">拜拉弗纳特庙,这座庙宇在1934年的地震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被完全摧毁。之后,人们利用从原建筑中抢修下来的木头和石头,搭配其他建材,进行了重建。</p><p class="ql-block">尽管经历了重建,拜纳弗拉特庙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宗教和文化意义,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在“老公”庙前,有一位年轻信徒专门给人额上点红点,以示神灵保护吉祥如意,他说他手上的纹身代表着神。点完红点以后可以随意给点小费</p> <p class="ql-block">人们纷纷点了红点、黑点,与这位年轻的手臂上有神灵纹身的信徒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尼亚塔布拉塔上居高临下</p> <p class="ql-block">在尼亚塔波拉塔上碰到一群尼泊尔中学生,他们拿着吉他欢快的唱着歌</p> <p class="ql-block">一大群鸽子在塔顶上翱翔。</p> <p class="ql-block">尼亚塔波拉塔的右侧是1977年由古老神庙改建而成的尼亚塔波拉咖啡馆,一个回廊狭窄、视野极好的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在疫情以前这家咖啡馆的生意非常红火,想要定个座位必须提前三个小时,现在咖啡馆的生意一落千丈, 人们可以随意上去观看、逗留、拍照,而且拍照的角度特别好。</p> <p class="ql-block">穿红衣服的小贩与警察一起聊天</p> <p class="ql-block">今天小贩的生意一般。</p> <p class="ql-block">警察拿着小棍注视着陶巴迪广场上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咖啡馆的另一侧,一群身穿红礼服手持铜管乐器的迎亲队伍正在结集,只见指挥把手一挥顿时响起欢快的尼泊尔民间音乐,迎亲队伍向着正面走来</p> <p class="ql-block">在尼泊尔结婚迎亲必须有个大的排场,女宾们身穿华丽服装身披轻纱披肩打扮的花枝招展,绅士们身穿西装头戴像征喜马拉雅山峰的国帽庄重儒雅,随着迎亲队伍穿过陶巴迪广场扬长而去</p> <p class="ql-block">离开陶巴迪广场,我们穿街走巷前往陶罐制作广场</p> <p class="ql-block">巴德岗的陶罐市场,是陶器广场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这个市场位于杜巴广场的南部,历史悠久,是尼泊尔陶器文化的代表。</p><p class="ql-block">在陶器广场上,可以看到许多从事制陶业的家庭,他们世代相传,以传统制陶技术为生。男人们搅动轱辘,捏制陶器,而女人和小孩则负责装饰和铺晒。这些家庭使用地底约五、六米深的陶土制作陶器,这些陶器以家庭的储水容器为主,是尼泊尔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p><p class="ql-block">每年10月庄家收割之后,旅游旺季到来,广场上的陶罐会被成堆的稻谷代替,形成另一番壮观的景象。此时,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制陶的技艺,还能感受到尼泊尔丰收的喜悦。</p><p class="ql-block">广场的南边有一排粘土仓库和陶轮,人们经常将陶罐摆在这里晾晒。此外,南边的一条小巷中还有一座传统的、泥草结构的烧窑,这也是陶器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市场上,游客们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陶制品,从日常用品到装饰品,应有尽有。这些陶制品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充满了艺术性和文化内涵,是了解尼泊尔文化和艺术的好途径。</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巴德岗的陶罐市场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它展示了尼泊尔传统制陶技术的魅力,也见证了尼泊尔人民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无论是对于游客还是对于当地人来说,这里都是一个值得探访和体验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一个妇女正在铺晒陶罐。</p> <p class="ql-block">商铺老板介绍着陶罐。</p> <p class="ql-block">从陶罐市场走到杜巴广场需要走过许多有古老建筑的小巷。</p> <p class="ql-block"> 这些建筑的门窗都精雕着各种花纹图案</p> <p class="ql-block">门前地上的石板上有个点火的神</p> <p class="ql-block">地上石板上的神和门框上面的图案是遥相呼应的。</p> <p class="ql-block">2015年由于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的残骸</p> <p class="ql-block">回到杜巴广场的正门,旁边有许多小商品的商铺,这个这里可以购买一些小礼品</p> <p class="ql-block">店铺老板的妹妹有些腼腆羞于见人。</p> <p class="ql-block">最后还是爽朗的出来跟游人一起照个相</p> <p class="ql-block">路边还有许多画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