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东咨议局旧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红色广州 英雄城市》-- 广州革命历史陈列 ,去年12月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对原陈列展览进行全面改造提升,以全新面貌展示广州百年历史(1840--1949)。</b></p> 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书写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辉一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元古庙是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第一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粤海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粤海关旧址,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粤海关始设于1685年,1757年清政府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后,粤海关递居更重要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海关主权逐步落到外国人手里。1859年10月、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揽夺粤海关行政权。从此、粤海关被外国势力把持,直至广州解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粤海关税务司办公室复原场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维新运动的孕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万木草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891年,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为了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租借广东省邱氏子弟到省城应试的居住处的邱氏书室部分房舍作为讲学堂(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成为戊戌变法策源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9年10月7日,“万木草堂”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孙中山与辛亥革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广州光复 捍卫共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广东咨议局旧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始建于1909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广东各界代表在此集会,宣布脱离清政府,成立广东都督府。此后,这里是广东省议会和非常国会办公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17年9月10日,孙中山在此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1925年10月,国民党中央党部从越秀南路迁到这里,此处成为国共两党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1927年初,国民党中央党部北迁武汉后,这里成为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所在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9年10月,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在此正式成立。2006年5月,广东咨议局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广东士敏土厂是中国第一家官办水泥厂,1917年和1923年,孙中山两次借用该厂办公楼作为大元帅府驻地,开府办公,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护法运动和东征北伐,实现国共合作。广州大元帅府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昌兴街与《新青年》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新青年社南迁广州遗址位于广州市中山五路昌兴街26号和28号。《新青年》是上海共产党小组的机关刊物,1921年4月,因被上海法国巡捕房查封而被迫迁来广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打卡点《新青年》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当年《新青年》社旧址的所在地,只是建筑换了模样</b></p> 2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杨匏安(1896-193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广东香山南屏镇人。五四运动时期在华南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1921年春夏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副主席。1931年被捕,8月在上海龙华牺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杨匏安旧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18年,杨匏安迁居广州杨家祠,这里后来成为广州早期党团组织的重要活动据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1秋,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大会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1年春,陈独秀、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人成立共产党组织。起初时,共有成员9人,由陈独秀担任书记,后由谭平山继任。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最早建立的六个地方组织之一,即是广东支部。並在此创办省立宣讲员养成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广州市起义路素波巷内的广州市第十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校园里,一栋红墙绿瓦的小红楼静静矗立,“党的光辉照万代”几个字令人心潮澎湃。小红楼是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所在地,也是中共广东首个支部成立的地方。</b></p> 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3年4月,为推动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中共中央机关从上海迁至广州。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由此掀起。这一时期,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开创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春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春园”会议厅(展厅复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共三大召开前,中共中央在此召开预备会议,就大会议题交换意见,分工起草各决议案和酝酿中央执行委员人选。1923年6月21日,中共三大选举产生的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此开会,研究分工及中央局成员的组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大会址遗迹:2013年,中共三大会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址遗址(原楼地基层,现三大广场)、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作为中共三大历史重要载体,逵园、简园也作为中共三大历史重要见证,纳入文物本体保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旧址(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共广东区成立与发展</b></p><p class="ql-block"><b>1921年﹣1922年在广州发展党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共广东支部中共广东区委成立于1922年,1924年初改为中共广州地委。国共合作建立后,中共中央为加强对广东革命运动的领导,于1924年10月恢复中共广东区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国共合作建立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支持与帮助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大批共产党人参与军校建校、建军及校内外各项重要事务,迈出了军事教育、掌握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一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为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因地址位于黄埔长洲岛,通称黄埔军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1988年黄埔军校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2年5月,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是中国工人阶开始走向联合、团结的里程碑,开创了工人联合起来的新纪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和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同时举行。(举办地是文明路钟楼的大会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下图为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广州,工人运动的中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开展。为加强对全国工人运动的领导,1925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正式确定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88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被评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省港大罢工爆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南方,在广州、香港爆发了大罢工。从1925年6月至1926年10月,罢工坚持了16个月之久,在经济、政治上给英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复建),旧址现仅剩东园门楼、荷花池和古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位于省港罢工纪念馆和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之间的“团一大广场”和“团一大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农民运动的摇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国共合作建立后 农民运动虐勃发展,为适应农民运动发展需要,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经共产党人提议,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从1924年7月起、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连续举办六届、培训农运骨干700多名,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农民运动的开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现复原咨议局和各次会场场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为捍卫民主共和,孙中山先后举行两次护法运动,在此召开国会非常会议,1917年9月,当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并在此宣誓就职,1921年4月,当选为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5月,在此宣誓就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下面是原先在这里复原的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场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毛泽东创办(政治周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5年12月5日,毛泽东在此创办《政治周报》,《政治周报》共出版14期、前4期由毛泽东担任主编,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表文章21篇,为反击国民党右派、推动大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创办的《政治周报》(国家二级文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刘少奇在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上作报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6年5月,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在此召开,到会代表502人,代表全国699个总会和分会 ,124万多名工会会员,刘少奇在会上作《一年来中国职工运动的发展》报告,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秘书长。</b></p> 4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工人赤卫队队员用过的铁锥、铁刀(国家一级文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七九步枪(复制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工人赤卫队队员用过的印有孙中山头像的怀表(国家一级文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广州起义军标识一 红布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红布带是广州起义战士的标识。广州起义前夕,起义总指挥部决定,凡参加起义人员需一律佩戴红布带以便识别。这是起义时广州工人赤卫队第一联队中队长杨馨坤使用过的红布带。广州起义失败后,杨馨坤在撤出广州时将红布带带回英德老家,秘密收藏 。1959年由梁仁声捐赠给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国家一级文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攻克大半个广州城,在此建立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现旧址为广州起义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61年,广州公社(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1927年12月11日,在共产党人张太雷、苏兆征、叶挺、叶剑英、彭湃、周文雍、聂荣臻、徐向前等人的领导下举行广州起义。1954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当年烈士英勇就义的地方修建富有民族特色的烈士陵园,1957年正式开放。1986年10月,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石头监狱遗址出土的脚镣、镣烤 子弹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张云峰就义前写的绝笔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张云峰(1900-1928),广东南海人。在1927年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中被捕。1928年10月6日被杀害于南石头监狱。在就义前两小时写下绝笔书,致母亲、妻子。(国家一级文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大约有2000名共产党员及革命志士在南石头监狱关押(或被害),目前根据相关文献能查找到确切姓名的有339位。萧楚女、熊雄、刘尔崧、邓培、李森、何耀全、熊锐、陈复等曾被关押于此,后英勇就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南石头监狱遗址尚在考古和研究阶段,相信将来会兴建纪念馆</b></p> 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救亡日报》,抗日战争时期报纸。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主办。创办时,经国民党和共产党协商,由双方派出人员并共同提供经费。内容侧重文艺,以多种形式宣传抗日救亡,介绍前线战况。同年11月22日停刊。1938年1月1日在广州复刊,10月21日广州沦陷后停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广州市荔湾区长寿东路50号二楼(门牌整编后改为333号)是救亡日报社的广州旧址,为欧式风格小楼,是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在粤港地区最重要的舆论阵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血泪洒黄华》纪事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纪事碑位于黄华路中约外街,它是日军轰炸广州的罪证之一。从1938年起日军飞机对广州进行了长达14个月的大规模的狂轰滥炸,广州城变成断墙残瓦和尸骸遍地的颓败城市。1938年5至6月,日机连续13天对广州进行轰炸,黄华塘村(今黄华路一带)全村几被炸平,被炸死100余人。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该村在这里立碑纪事,刻“血泪洒黄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上)粤港难民之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纪念碑刻着“死于侵华日军细菌武器下的无辜者 粤港难民之墓” 碑上书立于1995年7月20日。走到碑的后面,上面还刻着一些细小的字:这方圆一公里内,湮没过数千具无辜者的尸体。他们没有留下姓名。公元1942年在广州南石头的难民收容所,数以千计的香港和广东难民惨遭侵华日军秘密杀害,他们死在罪恶的细菌武器下。这个“细菌”的名字叫“波字8604部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下)波字8604细菌部队大本营旧址(现中山医科大学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广游二支队驻地旧址之一:番禺丹山村黎氏宗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8年11月,广州市区抗日游击队第二支队(简称"广游二支队")正式成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吴勤烈士墓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895-1942)广东佛山人。广游二支队司令员,1942年5月在顺德陈村被国民党暗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东江纵队最早是1939年初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及宝安、增城中共组织领导的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1942年初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示,先后从香港营救出民主爱国人士文化界人士等八百各位。1943.12,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坪山扩编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林平任政治委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东江纵队纪念广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东江纵队纪念广场位于黄埔区永和街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6年6月,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东江纵队(含珠江、韩江纵队,广东、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部分骨干)2500余人北撤山东省烟台解放区,其余人员大部就地复员,留400余名武装骨干分散坚持斗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为此,军调部第八执行小组于1946年1月25日到达广州,入驻沙面大街68号(即图中苏联领事馆),协调处理东江纵队北撤事宜。在周恩来、叶剑英和廖承志的领导下,经过近半年的谈判和自卫斗争,1946年6月30日,东江纵队2583人乘坐美国军舰北撤,于7月5日安全抵达山东烟台解放区。东江纵队胜利北撤,保存了华南革命力量,后扩编为两广纵队,参加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为解放广东作出了贡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上)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是中共增城、龙门、博罗三县中心县委员会的简称,它是在抗日战争处于困难时期建立的党组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下)东江纵队从化大队活动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共广州市委(特派员)旧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6.4 全面内战爆发,中共广东区委决定,坚持贯彻中共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累力量,以待时机”的白区工作方针,为保存力量,坚持斗争,大量撤退已经暴露身份的党员到香港和农村,改变组织机构和领导方法,撤销中共广州市委员会,改设广州特派员,全部改为单线秘密联系,并租赁维新横路6号2楼为秘密办公地点。由钟明任广州总特派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秘密联络点中原行旧址位于越秀区沿江西路153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解放战争时期,此处为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的秘密联络点、地下广州市委的所在地,中共地下党在此以名为“中原行”的船务公司为掩护,执行秘密潜伏任务,从这里送出大量情报,最终迎来广州胜利解放。这里是广州仅存的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时期历史见证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广州解放,悬挂在爱群大厦的毛主席巨幅画像,图为画家们创作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50年被授予功臣砲序号的山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检阅入城式的市政府前广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