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我对安徽六安的概念很淡薄,仅限于知晓当地名茶六安瓜片。</p><p class="ql-block"> 当我有幸参加“六安号”挺进大别山首发团的参访活动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安徽六安是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本侵略、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的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中,六安辖下的赫赫有名的大别山就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1日临近中午时分,我们集中在虹桥火车站准备出发,却不料这次活动的主办单位—六安文旅局和六安旅游协会的同志们,居然也出现在候车大厅,原来他们昨天在上海举办了专场推介活动,今天又顺道陪同我们一起赴六安。大家都觉得有点喜出望外,虽说初次相见,却似多年的老友,没有丝毫的违和感。</p><p class="ql-block"> 在赴皖的动车上,上海电视台、各区有线电视台的同仁和六安籍的红二代一起,在车厢里情不自禁地留下了这张欢乐的合影,心中激荡的万千情愫蹦出一句话:绿水青山,最美六安!</p> <p class="ql-block"> 我们第一天的行程,就被安排参访人间天河淠史杭灌溉工程纪念馆。在我的记忆中,新中国建立以来,全凭人工开发的最大的水利工程,应当是河南林县的“红旗渠”,为了彻底改变当地的荒旱史,那是林县人民投入30万民工,花了10年的时间,削平1250座山,开凿211个洞,架设152座渡槽,战悬崖,斗峭壁,从山西引漳河水入豫,在太行山上建成了1500公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间天河红旗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站在闻所未闻的淠史杭灌溉工程纪念塔下,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孤陋寡闻。我抬头细看这座纪念塔的外形,象极了闻名中外的黄鹤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凡亭台楼阁,几乎都与文人墨客有关,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名扬天下,黄鹤楼因崔灏的题词加持而名噪千古,岳阳楼则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而蜚声古今中外,蓬莱阁更是因依托蓬莱仙境的传说而跻身四大名楼。</p><p class="ql-block"> 眼前这座仿黄鹤楼造型的淠史杭灌溉工程纪念塔,让我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这是我记忆中第一座为了纪念伟大的水利工程而兴建的纪念塔,用以纪念六安人民为了战胜旱涝频发的自然灾害而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毛主席当年那句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誓言: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这是领袖的誓言,也是领袖吹响的集结号,更是老区人民改天换地的共同心声!</p><p class="ql-block"> 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我曾经引用丁晓君演唱的红歌《天下乡亲》中的歌词来概括:</p><p class="ql-block">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充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那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然而,随着讲解员的讲解,随着我对淠史杭灌溉工程的了解也逐步扩展和加深,我真切感受到了老区人民对新中国建设事业的巨大贡献。现在看来,这样的概括是完全不够的。</p><p class="ql-block"> 淠史杭灌溉工程涉及淠河、史河和杭埠河三大水系,横跨长江、淮河,覆盖江淮地区的皖豫两省四市十七个县。从1958年开始,淠史杭工程正式启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图片中的独轮车,许多年轻人可能连见都没有见过,这就是当年淠史杭灌溉工程的主要运输工具,用着那些铁锤、钢钎、铁铲和箩筐等等原始工具,人拉肩扛,劈山填川,引水上岗,淠史杭工程从1958年动工,一直到1975年淠史杭灌区管理局成立,皖西数十万民工坚持奋斗了17年,为了确保工期进度,最多的时候,居然有80多万民工同时奋战在淠史杭工地上。在4亿多个工作日里,淠史杭工程总计开挖出6亿土方,贯通了2.5万公里渠道、6万多座渠系建筑物和1200多个中小型水库,以21万多个塘堰为架构,成功搭建了“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成为新中国建立以来兴建的最大的灌区。当年挖出的土方,如果以高度和宽度均为1米来筑堤,这条长堤可以绕地球13圈半。</p><p class="ql-block"> 我认真地听着讲解,仔细地看着图片和文字介绍,心中难以抑制地泛起层层波澜:当年淠史杭工程的总设计师黄昌栋,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长期透支健康,加之当年还历经了3年自然灾害,原来每天1斤的口粮,递减到只有8两还不到,导致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最终得了不治之症。临终前,年仅42岁的黄昌栋还为淠史杭工程修正规划,提出了40多条合理化建议,他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够把他埋葬在淠史杭灌区的山岗上,他要守护着淠史杭,要看到大地的丰收景象。在淠史杭工程的工地上,象黄昌栋这样的建设者不胜枚举,又岂止他一人?!</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老区人民的精神境界,这就是老区人民的家国情怀,这就是老区人民的奉献,怎不让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站在淠史杭工程纪念塔上,俯瞰着周边山青水秀的美好景色,心潮依然激荡澎湃。淠史杭灌溉工程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使位于江淮地区的皖豫人民有能力抵御洪涝灾害的侵袭,而且还保障了南京和江浙一带许多城市能够免遭洪涝灾害的袭扰。淠史杭工程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淠史杭工程的建设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心与支持,毛主席、朱老总和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先后视察淠史杭工程,对老区人民积极参与新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热情和干劲,对老区人民面对艰难困苦的条件所展示的坚定信念以及一往无前的勇气,表示极高的赞赏评价。</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位于霍山县境内的素有“霍山八景之一”称号的六万情峡景区,其它还有大别山彩虹瀑布、霍山大峡谷漂流、大别山主峰景区白马尖、屋脊山景区、佛子岭风景区和铜锣寨景区,甚至还有一个很不错的陡沙河温泉,可惜都没有时间去看看了。</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穿行在具有民国风情的小镇上时,早春的阳光照拂在大家的身上,呼吸着大别山区清冽而新鲜的空气,那种温馨而和煦的感觉,真的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的,一个字“爽”;两个字“完美”;三个字“顶脱了”;一句上海话的表达就是“无么闲话了”。</p> <p class="ql-block"> 走在这样花团锦簇的便道上,感觉很是不错。</p> <p class="ql-block"> 在去往龙头凤尾景点时,我们乘坐一种被当地人称为“魔毯”的运送工具,其实那就是一种传送带,一人一座,而且必须是倒着坐,每位游客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安全间隔距离。快抵达终点时,会有两个景区工作人员分立两旁,一起用力把游客从“魔毯”上搀扶起来。我看见有的同伴提前反转身体,抓住两边的扶手,站起身来,轻松地向前跨出一步,也不需要工作人员搀扶,就安全地离开传送带,站到地面上了。于是,在乘坐第二段“魔毯”时,我也依样画葫芦地学着反转身体,然后抓住两边的扶手,这时意外发生了:我发现“魔毯”依然向前,而我的身体却不断地在往后,湖州电视台的刘台就在我身后,眼看就要撞到刘台了,我百般无奈之下,只得抬腿来了个传送带跨越,有惊无险地避免了一起安全事故,这时,我听见有人大声喊着:迈腿向前走,我下意识地顺着传送带向前的速度,一边抓紧两边的扶手,一边迈步向前走,身体取得了平衡,总算安全抵达终点。</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的窘态尽数被徐汇区旅游协会会长杨兵女士收入眼底,只见她花枝乱颤,笑得前仰后合,几乎都直不起腰来了。我略显尴尬地给刘台赔了不是,真是“看人挑担不吃力”,照着葫芦画瓢还出了这么个洋相,到底还是反应有点慢了,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也略显迟钝,应当从中吸取教训。</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国内很多景区都安装了玻璃栈道,我也曾经看过一些景区游客走在玻璃栈道上,那种战战兢兢、举步维艰的窘态。上个世纪80年代,我还在企业工作时,企业的职工俱乐部就安装了玻璃舞台,玻璃下方安装了满天星的灯管,站在玻璃舞台上,脚下的满天星灯管一闪一闪的,煞是好看,感觉特棒。但同样有人不敢站在玻璃舞台上,生怕踩碎了玻璃。我的心得就是:眼光向前不往下,脚不颤来心不慌。</p> <p class="ql-block"> 站在龙头凤尾景点的玻璃栈道上,六安市旅游协会的会长王平女士,居然挥动着手中的导游旗,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一招一式,婀娜多姿,而且完全踩在了音乐的节奏点上,引得大家一片叫好声。我们在六安逗留的几天,王平会长排掉了手头上的工作,安排好家里诸多的事情,全身心地陪同我们在六安老区的所有参访活动,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感动。</p> <p class="ql-block"> 在折返下山的途中,我们选择了乘坐漂流船下滑,有的同伴则放弃了,宁可步行走下山。我们听从景区工作人员的指导,先穿雨裤,然后再套雨披,两人一组,乘上了漂流船。工作人员手一松,滑槽里的水流立即汹涌而至,争先恐后地推着漂流船就开始往下滑,速度也越来越快,特别是弯道处溅起的水浪,气势汹汹地迎面扑来,别说身上都打湿了,连漂流船里也开始有了不少积水。若不是这套雨衣,我相信:所有参加漂流下山的人都会象落汤鸡一样,无一幸免。</p><p class="ql-block"> 结束了漂流,我发现有同伴的衣服和裤子几乎都湿了,一问:原来是没有按照工作人员的提示规范穿雨裤和雨披,这才导致了自己这次的“湿身”,有同伴调侃说:这可是由内而外的“湿身”;还有同伴调侃说:这是他主动接受六安老区红色基因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 漂流船下滑刚结束,我们又面临一个选择,尝试从玻璃滑道继续滑下山。看着景区专门准备的玻璃滑道下滑姿势的图解,有的同伴也放弃了,继续步行下山。而我们则继续进行新一轮的冒险。</p> <p class="ql-block"> 选择从玻璃滑道下滑,每个人都要穿上一条特殊的中裤,这条中裤的特别之处,就是每条中裤的臀部都有一块厚厚的橡胶皮覆盖着,防止划破游客自己的裤子,还可以避免因为高速下滑的摩擦,造成游客臀部的不适。</p><p class="ql-block"> 玻璃滑道下滑时,我跟在群主池驰老师后面,他的操作竟然比玻璃滑道还要“滑”,速度时快时慢不说,甚至还会突然停下来,弄得紧随其后的我手忙脚乱,叫苦不迭。如果当时我不紧急刹车,直接撞在群主的老腰上,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说不定残联又多了一个新成员,而我们这个群也说不定就成为了残联的新的团体会员。</p> <p class="ql-block"> 这是几天来一直陪伴我们的导游李梅,还有一个六安旅游协会的王金菊,正在陪同步行下山的朋友,这两个年轻人鞍前马后地为我们提供最暖心、最周到的服务,首发团的伙伴们都称她们是“小棉袄”。</p> <p class="ql-block"> 与我们一起同行的上海电视台新闻主编陈炜是个非常热心的人,一路上,他不断地帮同行的伙伴拍照留念,却不料:当他把同伴的身姿和倩影留在相机里的时候,他专注拍照的身姿和神情也被同伴当作风景拍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在六万情峡景区看到的一处“大别山传奇实景演出”的现场,演出内容是围绕红军和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斗争经历展开的,因为还在龙年正月里,大别山的游客人数还不多,所以实景演出还没有恢复。据陪同我们一起参访的工作人员介绍,演出内容精彩,采用了实景爆破的技术,甚至把舞台演出上经常使用的威亚等技术,都移植到大别山的自然环境中来演绎,现场效果非常让人震撼。非常期待下次再游大别山时,能够欣赏到如此精彩而经典的实景演出。</p> <p class="ql-block">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天堂寨,气温还是比较低的,路上积雪未消,山壁上冰凌依然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莹莹的光。就是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温,我们的同伴中居然还有人会晨跑。</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了大别山铭石处,纷纷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天堂寨景区的工作人员接到通知,正在抓紧清理台阶上的积雪,便于我们这些辰龙新年的首批游客,能够安全地上下山。</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6人乘坐缆车,前往天堂寨的最高点鄂皖交界处浏览。大家兴致勃勃,谈笑风生。</p> <p class="ql-block"> 登上天堂寨的玉屏峰,峰顶的树上都是皑皑白雪,上海很少见到如此雪景,很多同伴都在树下拍照留念。徐汇区旅游协会会长杨兵和丈夫梁军,原本在澳门旅游,实在是舍不得错过参访六安老区的机会,就匆匆提前结束了澳门的旅游,虽然没有赶上大部队出发的行程,却也在第二天就和大部队汇合了。此刻,他们正陶醉在“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意境中。</p> <p class="ql-block"> 玉屏峰顶,正是一脚跨两省的交界处。我们的群主和曹天风在鄂皖交界处处的合影,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p> <p class="ql-block"> 1947年7月,刘邓大军的战时指挥部就在金寨县的这座宅院里面。门口有对联,也有横批,宅院两侧的墙上写着十个大字的标语: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门口对联的上联是:刘邓妙举千里挺进横纵黄淮大转折;下联是:军民联战万马奔腾风卷南北主沉浮;横批是:扭转乾坤。上海铁路局的高级记者何水根特意在宅院的门口照相留念。</p><p class="ql-block"> 当年根据党中央的决策,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对这一战略部署的前景,中央有过三种预判:一是付出一定代价,站不住脚;一是付出一定代价,站不稳脚;一是付出一定代价,不但站住了脚,而且站稳了脚。结果刘邓大军取得了最好的成果,提前使我们的解放战争实现了由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的伟大转折。</p><p class="ql-block"> 金寨县是闻名全国的将军县,仅次于湖北黄安,从红军时期开始,历经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六安老区先后有30万子弟加入红军和解放军,投入了革命,而金寨县就有10万优秀儿女,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这是历史给予六安老区人民的光荣定位和崇高褒奖。</p> <p class="ql-block"> 在金寨县城,有着以红色基因命名的道路,这是县城里的红军大道。</p> <p class="ql-block"> 这是纪念金寨成为全国第二大将军县的将军大道。</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人都非常熟悉一首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它的曲调就取材于金寨县的情歌八段锦,当年由一个名叫罗银青的当地才子重新填词,然后逐步唱响全国的。</p> <p class="ql-block"> 在金寨县城里,专门有一个叫做“八月桂花遍地开纪念广场”,而这首《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曲,则是这个广场播放次数最多的红歌。</p> <p class="ql-block"> 3月4日上午,我们一行专门去参访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这天是周一,正是博物馆休馆日。可是六安文旅协会事先就作了协调安排,博物馆还为我们配置了最好的讲解员。</p> <p class="ql-block"> 大家怀着虔诚的心情,认真听取讲解员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 在展厅里那丰富的图片、文字和实物中,与我们一起同行参访的红二代徐海平,再一次见到了自己父亲徐兴华的遗像,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她喃喃地说:父亲,我来看你了。万千思绪犹如长江之水奔涌而出。</p><p class="ql-block"> 徐兴华是金寨县人,是个不折不扣的老红军,1935年7月在长征途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经历过无数次的战斗,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新中国建立之后,徐兴华也成为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此次能够随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首发团再次回到金寨县,能够再次看到陈列在革命博物馆里的父亲遗像,能够再次感受故乡人民对革命军人和先烈的崇敬之情,徐海平激动得热泪盈眶。</p> <p class="ql-block"> 同行的一群参访者被博物馆的展品内容所感染,被讲解员情深意切的介绍所打动,自然而然地聚集在一起,举起右手,向六安老区的革命先烈致敬,向六安老区的革命先辈致敬,他们发自肺腑地表示:一定要庚续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p> <p class="ql-block"> 金寨县虽然是全国排名的第二将军县,新中国建立之后,金寨县籍的将军一共有59名,其中上将一人,中将8名,少将50名。在金寨县牺牲的10万余名革命先烈中,无名烈士居然高达9万多人,未免有些令人扼腕叹息。</p> <p class="ql-block"> 由刘伯承元帅题词的“燎原星火”烈士纪念碑,高高地矗立在红军广场上,共和国和六安老区的人民,将永远铭记金寨县的革命先烈和先辈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的伟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短短几天在六安老区的参访活动行将结束的时候,六安市文旅协会专门举办了为我们饯行的晚宴。大家共同祝愿老区发展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三个美女为大家演唱了经典红歌《十送红军》,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和波澜壮阔、前仆后继的斗争画面,顿时就闪现在大家的眼前。现场的伙伴们都和她们一起,哼唱起这首红歌,尽管歌词记不清了,但歌曲的旋律却依然从每个人的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我也为大家演唱了一首参访活动前特意学会的红歌《再见了,大别山》:相逢又分手,握别众老友,男女老少皆叮咛,盼我啊隔年再来游。啊哎再看一眼好乡亲,音容笑貌呀心中留,心中留……许多同伴都情不自禁地打起了节拍,几天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顿时都浮现在脑海之中,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如今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我们如今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无数人在负重前行;我们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我们还要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大家只觉得体内的红色基因被激活了,激荡了红色血脉,坚定了红色信仰,焕发了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 依依惜别的情愫在浓郁,在蔓延,饯行的晚宴上,大家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红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一人唱,众人和,心中的激情鼓荡。</p> <p class="ql-block"> 由红二代徐海平提议,我们又唱起了金寨籍的红歌《八月桂花遍地开》,这歌声源自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源自我们的红色基因和血脉,源自我们对六安老区的革命先烈和先辈的无比崇敬,源自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这时,我的耳边又蓦然想起了当年毛主席的教导:我们正在从事我们的前人从未做过的伟大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后续:挺进千里大别山首发团的网络笔会</p><p class="ql-block"> 3月4日下午,我们参访团的成员分别乘坐不同车次的列车,返回上海。不料人还没有回到家里,微信群里的笔会又开始了。一时间,群里的笔会竟然热闹非凡,一连持续了好几天,才宣告暂告一段落。这也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奇观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群主池驰老师抛砖引玉,首先为这网络笔会剪彩:</p><p class="ql-block"> 相聚阳光灿烂,</p><p class="ql-block"> 分别春雨连绵。</p><p class="ql-block"> 待到映山红烂漫,</p><p class="ql-block"> 望眼看,</p><p class="ql-block"> 大别山上出好汉[强]</p><p class="ql-block"> (求高手修改并联下节[抱拳])</p><p class="ql-block"> 上海铁路局的何水根立马回复了下联:</p><p class="ql-block"> 归来秋风送爽</p><p class="ql-block"> 重逢雪花纷飞</p><p class="ql-block"> 待到梅花香四溢</p><p class="ql-block"> 回首间</p><p class="ql-block"> 长城脚下铸英魂</p><p class="ql-block"> 我在动车上,在群里发了一首诗,向六安市旅游协会的王会长和诸位陪同人员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 千里大别山 一路情相连 春花露笑颜 冰雪显高洁 中华将军县 英名天下传 红色根据地 最美是六安 聚散两依依 真情系老区 待到重逢时 再游大别山</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群里引起了连锁反应。</p><p class="ql-block"> 曹天风发了一首忆秦娥·大别山颂,</p><p class="ql-block"> 大别山,红军十万志如磐。</p><p class="ql-block"> 志如磐,金寨烽烟,将军摇篮。</p><p class="ql-block"> 春风吹,绿满山川百花妍。</p><p class="ql-block"> 百花妍,丰碑高耸,英魂长眠。</p><p class="ql-block"> 秋风起,故里荣光映天边。</p><p class="ql-block"> 映天边,人民欢歌,盛世华年。</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曹天风意犹未尽,而且欲罢不能,又在群里发了一首词:忆王孙·红色金寨</p><p class="ql-block"> 金寨红军铸伟篇,</p><p class="ql-block"> 英雄豪气永流传。</p><p class="ql-block"> 赤旗招展映霞天,</p><p class="ql-block"> 梦相连,</p><p class="ql-block"> 红色基因代代延。</p><p class="ql-block"> 湖州电视台的刘台在群里发表了一首词忆秦娥(贺铸体 新韵),标题就叫:致敬“淠史杭”</p><p class="ql-block"> 淠史杭</p><p class="ql-block"> 五十万众齐登场</p><p class="ql-block"> 齐登场</p><p class="ql-block"> 大兴水利 皆为增粮</p><p class="ql-block"> 红军本色再庚飏</p><p class="ql-block"> 人间奇绩淠史杭</p><p class="ql-block"> 淠史杭</p><p class="ql-block"> 大禹无语 功震穹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真是舞文弄墨,各献华章。这就是庚续红色基因,激活红色血脉引发的激情。期待能有机会再游大别山,再写新篇章。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