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潍坊市,古称潍州、潍县,山东省辖地级市,Ⅱ型大城市,位于山东半岛西部,东与青岛市、烟台市连接,西邻淄博市、东营市,南连临沂市、日照市,北濒渤海莱州湾,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地貌自北向南由低到高,总面积16167.23平方千米。全市辖4个区、2个县,代管6个县级市,常住人口941.8万人。</p> <p class="ql-block">潍坊市博物馆,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东风东街6616号,始建于1962年,新馆于1999年12月20日落成开馆,是一座古建筑风格的地方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潍坊市博物馆新馆占地面积24053.5平方米,建筑面积18669.7平方米,有潍坊简史、馆藏字画、民俗及民间艺术、石刻艺术长廊等多个固定陈列。馆藏文物近8万件,藏品种类33类。</p> <p class="ql-block">潍坊博物馆的世纪宝鼎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青铜器,它不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而且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世纪宝鼎的总高为2.6米,其中鼎高2.1米,鼎座高0.5米,口径为1.5米,鼎座尺寸为2米×2米×0.5米。它的重量为1.5吨,整体造型古朴而凝重,风格典雅。鼎座前有“世纪宝鼎”四个金文大字,鼎座后面则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赠一九九五年十月”的字样。这座宝鼎的设计和铸造体现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传统工艺,同时也考虑到联合国鼎禁的重量要求,因此鼎禁的设计参照了商周时期的青铜禁。世纪宝鼎的铸造历时半年,由潍坊市博物馆的专业工作者和仿古铜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合作完成,它不仅象征着21世纪的开始,而且是一件宏伟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潍坊市博物馆有潍坊简史、馆藏字画、民俗及民间艺术、石刻艺术长廊等多个固定陈列。各陈列以馆藏精品文物陈展为主,利用图版、模型、触屏等多种形式。</p> <p class="ql-block">潍坊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近8万件,藏品种类涵盖化石、陶器、瓷器、青铜、玉石、钱币、古角牙木、书画、碑拓、古籍、碑刻、造像、织绣、玺印符牌、民俗服饰及饰品、近现代革命文物等33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潍坊古代文化发展序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后李文化 8000年以前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寒亭区朱里镇前埠下遗址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北辛文化 7300年左右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青州市桃园镇桃园遗址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汶口文化 6000年左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诸城市皇华镇呈子遗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龙山文化 4000年左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诸城市皇华镇呈子遗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岳石文化 3500年左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青州市郝家庄遗址</p> <p class="ql-block">潍坊旧称“潍县”,1948年潍县解放后,取潍县和坊子两地名称的第一个字组合,设立了潍坊特别市,开始有了“潍坊”之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当年山东潍县全景</p> <p class="ql-block">黄元御(1705-1758)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御医。</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亲书“妙悟岐黄”褒奖其学识,亲书“仁道药济”概括其一生。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黄药师”、“一代宗师”,清军四川军医馆——久真堂的祖师爷。</p> <p class="ql-block">赵明诚(1081年-1129年),字德甫(一为德父),山东诸城人。宋代金石学家、藏书家、官员。右仆射赵挺之之子,女词人李清照之夫。</p> <p class="ql-block">赵明诚一生除去为官,常倾心执着于金石书画的搜集与研究,所撰《金石录》发扬了以金石证史的治学传统,在金石研究上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对史学、考据学、文献整理和金石书法的研究,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从佛教的角度来看,观音大士和观音菩萨是同一位菩萨,只是不同的称呼而已,没有本质的区别。观音菩萨(意译:观察世间众生的声音的菩萨)是观音大士的本名,观音大士是观音菩萨的尊名,都是表示观音菩萨的无量慈悲智慧。观音菩萨是等觉菩萨,也就是最高级别的菩萨,所以也可以称为大士,这是对观音菩萨的一种敬称,也是对观音菩萨的一种赞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北朝造像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北魏佛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彩绘佛造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北魏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北魏佛像</p> <p class="ql-block">贾思勰,青州益都(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北魏末年官员、农学家、思想家。贾思勰出生于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成年以后,他走上仕途,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属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每到一地,他都非常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中年以后,他回到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活动,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约在北魏永熙二年(533年)至东魏武定二年(544年)间,贾思勰分析、整理、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作《齐民要术》。</p> <p class="ql-block">郑玄(127年-200年),字康成,东汉北海高密(今潍坊市峡山区郑公街道)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家。郑玄早年入太学攻读,又师从张恭祖等人学习,最后跟随马融学习古文经。游学归里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最终病逝于元城,享年七十四岁。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贞观年间,将郑玄列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p> <p class="ql-block">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官员、名士、文学家,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人陶丘洪、陈留人边让齐名。汉献帝时期,他历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国相等职,时称孔北海。孔融在北海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颇有治绩。后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他生性喜结宾客,抨议时政,言辞激烈,终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因触怒丞相曹操而被杀。</p> <p class="ql-block">晏婴(?~前500年),姬姓(一说子姓),晏氏,字仲,史称“晏子”,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五十余年。他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国君主。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p> <p class="ql-block">公冶长(前519年—前470年),复姓公冶,名苌,字子长、子芝;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女婿和弟子。公冶长为“七十二贤人”之一,名列二十。公冶长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通书礼。他终生治学不仕,鲁国国君多次聘请他为大夫,他都辞而不应,致力于继承孔子遗志,教学育人,成为当时著名的文士。</p> <p class="ql-block">陈介祺是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民间古器物收藏家,更是晚清时期中国最杰出的金石学家和传拓大家。陈介祺金石的一生,对后世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博物学、印学等多学科,都有极大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p> <p class="ql-block">镈钟,青铜制,其特点是环钮、平口、椭圆形或合瓦形器身。是一种古代大型单体打击乐器,形制如编钟,只是口缘平,器形巨大,有钮、可特悬(单独悬挂)在钟悬上,又称‘特钟’。它相对编钟言,后者为编悬,前者为特悬。编悬十六钟共簨,特悬者镊钟一簨。</p> <p class="ql-block">潍坊市博物馆从馆藏文物中甄选精粹,汇集于一展,精心打造了以展示潍坊历史文化为主线的“物华天宝·馆藏文物精粹展”。</p> <p class="ql-block">东夷文化是指东夷人所创造的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之一,主要发源地在山东的鲁中山区和沂沭河流域,具体的范围包括了山东全境及其毗邻的广大地区。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西周中期结束,东夷及其古文化在亚洲古文化的发源与交流中都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东夷文化从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都是东夷人所创造出来的不同阶段的文化。东夷文化从鸟图腾的崇拜,到各种手工艺、建筑工艺的发展,再到礼制的出现、聚落和城市的分化乃至早期国家的形成,伴随部族迁徙而将海岱文化传播到中华大地各个角落,一起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郑板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有子才如不羁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知君心似后凋松</p> <p class="ql-block">素三彩折枝瓜果暗龙纹盘制于清代康熙年间,通体施白釉,盘面绘有佛手、桃子、石榴,寓意多福、多寿、多子。</p> <p class="ql-block">蓝地黄釉二龙戏珠纹盘,盛器、圆唇、侈口、曲壁深腹、圈足。青花蓝地发色深沉,黄釉龙纹,釉色黄中泛绿。盘内心饰立龙戏珠纹,内外腹壁饰顺向二龙敢珠纹。龙纹间辅以卷云纹、火纹,胫部一周仰莲纹。圈足底部中心为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书款识。</p> <p class="ql-block">蓝釉描金凤尾尊制于清代乾隆年间。它的颈部和腹部分别有一条龙凤纹,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青花海水白龙纹天球瓶通体施白釉,口沿部分饰回纹,颈部、腹部都饰海水游龙纹。与其它瓷器不同的是,青花海水白龙纹天球瓶是以海水为纹,留白处理,瓶体共有九条翻越在海水之上的龙,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蓝地云龙纹盘,云龙纹是龙纹的一种,龙为主纹,云或者驾云疾驰状,火灾云间蟠舞,开始于唐宋五代时期。龙历来代表一种权威、势力,龙的各个部位也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额表示聪明; 鹿角:社稷、长寿剑眉:英武 牛耳:名列魁首狮鼻:富贵 虎眼:威严金鱼尾巴:灵活 魔爪:勇猛 马齿:勤劳、善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乾隆白地绿彩云龙纹瓷盘</p> <p class="ql-block">青花双凤纹赏盘出自清代中期。口径:26cm、足径:40cm、高:6.5cm、重量:3075g。敞口,浅弧腹,圈足,盘口以金色描边,盘心绘双凤盘旋,云纹缭绕。色彩鲜艳、清新雅致、主题突出、艺术感染力强。从整体而言,青花双凤纹赏盘是一件具有很高历史、艺术价值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青花釉里红堆雕凤穿花卉祥云龙纹折沿赏盘,直径44.5CM,是一件融合了青花、釉里红和堆雕等多种陶瓷工艺的精美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仿雍正款青花朱龙盖碗,清·光绪(1875-1908年)口径17.1、底径6.8、高11.5厘米。</p> <p class="ql-block">青花云龙纹瓷盘,盘撇口,弧壁,圈足。内外青花装饰,内底双弦纹内绘三朵“品”字形排列的云纹,里口边绘卷草纹,外壁绘云龙纹。</p> <p class="ql-block">青花又龙纹高足碗,朝代:明 宣德,带碗套高10.7cm、口径15.7cm、底部直径4.69cm。</p> <p class="ql-block">白釉开片堆塑龙纹瓶,高:37.8cm 口径:6.2cm 底径:8cm 重:1378g,盘口,颈部为旋纹,三系分别系于颈部与肩相接,一条堆塑龙穿梭于三系间,惟妙惟肖;胎质紧密,瓷质较薄,浑身施青白釉,白中闪黄,色如象牙,卷叶边小碰,龙角微断,有土沁。</p> <p class="ql-block">白地矾红龙凤纹瓶,矾红两面开窗龙凤瓶,瓶高23公分,肚径10.5公分,瓶身矾红描金,釉水亮丽,开窗白地描金五彩龙凤呈祥斗艳。</p> <p class="ql-block">黄地粉彩凤穿牡丹纹盖罐,丰肩,长圆腹渐敛,圈足。通体施黄釉,底部施白釉。瓶外壁主体绘粉彩龙凤穿牡丹花纹,辅以如意云头纹 变形仰莲瓣。圈足 内施白釉,圈足斜削无釉。 缠枝花是汉族传统的吉祥图案之一,在古代传说当中,凤凰为鸟中之王,牡丹为花中之王,寓意富贵。丹、凤结合,象征着美好、光明、幸福、富贵。</p> <p class="ql-block">甪端铜熏,常用于宴客熏堂和熏衣驱虫,还可作为陈列装饰品,是古代人生活中情趣和意境的重要载体。甪端是一种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与麒麟相似,头上一角,甪端据说能够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象征光明正大、秉公执法,寄寓了中国民众的美好愿望和祈盼,期盼国泰民安、生活富裕、人寿年丰。</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时用来熏香和取暖的炉子,熏香炉也叫香熏或者香炉,最初采用青铜为材料,汉代的博山炉就是青铜制成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香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铜方香炉</p> <p class="ql-block">清末白铜如意形香熏高4.3厘米,长24厘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铜兽香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方形铜香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铜手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铜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铜簠</p> <p class="ql-block">蟠虺纹铜鼎是春秋时期的金属器,整器浑厚凝重,纹饰纤细,是典型的“楚式鼎”。</p> <p class="ql-block">銗镂,通高17.5厘米,器物为器盖、器身、提梁等组合在一起的复合器。器盖呈敞口浅杯状,口沿为尖唇弧沿,颈部较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铜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铜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铜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甬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铜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龙纹铜镜</p> <p class="ql-block">清朝的补子一般采用正方形,且要比明朝补子略小,长宽在40厘米左右。而皇子、亲王、贝勒、贝子等皇亲可用圆形补子。补子的色彩和纹样一般都用彩色,底色选用深色系,有绀色、深红色及黑色等。补子全部织绣单只鸟、兽,四周装饰花边。文武官员的补子是以鸟、兽图案为主。清朝官服补子是我国古代服饰发展的一种体现,清代不仅继承了汉族服饰的优点,而且还把自己民族特色的东西保留下来,开创了中国古代服饰新的篇章。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对汉族传统服装的某种补充和拓展。</p> <p class="ql-block">明清文官一品用鹤补纹,其原型丹顶鹤“青脚素翼”。明清文官六品用鹭鸶补纹, 鹭鸶又名春锄“步於浅水,好自低昂……色雪白,顶上有丝毛……青脚”。</p> <p class="ql-block">清朝的补子一般采用正方形,且要比明朝补子略小,长宽在41厘米左右。而皇子、亲王、贝勒、贝子等皇亲可用圆形补子。补子的色彩和纹样一般都用彩色,底色选用深色系,有绀色、深红色及黑色等。补子全部织绣单只鸟、兽,四周装饰花边。文武官员的补子是以鸟、兽图案为主。清朝官服补子是我国古代服饰发展的一种体现,清代不仅继承了汉族服饰的优点,而且还把自己民族特色的东西保留下来,开创了中国古代服饰新的篇章。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对汉族传统服装的某种补充和拓展。</p> <p class="ql-block">朝珠,清代朝服上佩带的珠串。朝珠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挂在颈项垂於胸前。朝珠共108颗,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颗,称分珠,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绦色都有区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贴金铜菩萨坐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鎏金铜菩萨坐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铜提梁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铜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铜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铜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铜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铜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铜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铜壘</p> <p class="ql-block">春秋早期青铜礼器鄩仲盘铭文,1977年10月和1981年4月,在临朐县嵩山泉头村东通往九杰村的乡间公路北侧,村民在一断崖的墓坑中发现,包括鄩仲盘、鄩仲匜、齐趫父鬲和上曾太子般殷鼎,后由现临朐县博物馆征集入馆。在临朐泉头村出土的这两批西周晚期青铜器中,根据齐趫父鬲、鄩仲盘、鄩仲匜、上曾太子般殷鼎等五件铜器之铭文分析,该批青铜器出自的墓主可能是齐趫父和孟姬。这批铜器的铭文涉及齐、鄩、曾诸国之史实,特别是曾、鄩铜器在临朐出土,这为研究曾国之历史文化、古之斟鄩的延续及与齐国之间的关系等,增添了新的史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寻仲匜,春秋早期青铜礼器。</p> <p class="ql-block">邓共盉,1992年3月发现于昌邑县塔尔堡镇上河头村。青铜质。三足,裆及底腹部附有浓重的灰垢,是由于长期调酒、温酒烧熏所致。器足至口沿通高24.1厘米,口径13.3厘米,裆高6.9厘米,最大腹径19.5厘米,重3.3千克。束颈,圆沿外卷,颈部饰夔凤纹三组,每组两两相对,四周有凸弦纹作框栏。鼓腹,最大腹径居中,裆微内收,腹部饰三组高浮雕饕餮纹,浑厚典雅、富丽古朴。三柱足作大象垂鼻触地状,极为形象生动。扳作牛首状,双角歧出,两耳翼分,两目瞠圆。牛首上侧正中近口沿处有桥形钮,为挂连器身与器盖间铜链之用。筒状流斜出于上腹部,通长9.3厘米。铭文“登(“邓”之初写)公尊彝” 四字铸在扳下器壁上,形体挺秀,字口整饬。时代为商代晚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邓国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宋铜甗,通高76.7厘米,甑口径52.8厘米,鬲腰径24.4厘米。</p> <p class="ql-block">“彝”是古代先民用于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它是北宋以来金石学中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通称,以概括青铜器的功用特点。也名“尊彝”。如钟、鼎、樽、罍之类。</p> <p class="ql-block">战国陶鹰壶,鹰的造型和龙山文化玉鹰有遗传基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将军盔形器”流行于商周朝时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商周青铜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铜鹰首提梁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铜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双耳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系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结束参观,下一站:十芴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