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开始关注老年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已经开始步入了老年人生。</p><p class="ql-block"> 稍微捋一捋,人一但退休,不管状态如何,其实就是开启了人生的另一种生活模式。</p> <p class="ql-block"> 有人开始为下一代带娃;有人无忧无虑地完成过去因种种原因不曾实现的梦想;有人庸人自扰,整日对老年生活杞人忧天;有人开始照顾真正老了的上一辈……</p> <p class="ql-block"> 所有的面对比较难的可能就是与上一代相处。</p><p class="ql-block"> 所谓的难一言以蔽之就是“代沟”。</p><p class="ql-block"> 坊间有这样的说法:六十年代的人大概率是上管老,下管小的最后一代。这话不无道理。</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父母若是健在基本都在八十岁以上。</p><p class="ql-block"> 那代人经历过灾荒年,那种贫穷饥饿留下的后遗症到今天表现为残羹冷炙一天吃不完就吃两天的积习……他们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好战强势不妥协骨子里依然残留;他们风里雨里工作家庭两不误,落下了老了也得说上句的病根。</p> <p class="ql-block"> 而作为六零后的子女,在父母悉心呵护被爱裹挟成长起来的实为少数。这种“野蛮生长”的结果,自然也少不了桀骜不驯。于是就有了两代人碰撞发出的种种不和谐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孝顺”,不少老年人把他当成圭臬,甚至认为对儿女而言“顺”的比例要大于“孝”。他们对上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到了他们儿女这一代总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忤逆,于是家家少不了儿女和父母为生活中的琐碎而碰撞出的不和谐声音。</p> <p class="ql-block"> 做儿女的如果有条件内心都有好好照顾父母的愿望,毕竟他们辛苦了一辈子。在众多的养老方式中,最安心的还是有儿女在身边的居家养老。</p> <p class="ql-block"> 这就不能不涉及两代人共处的方式,即使有血缘维系,四五十年的各自独立生活养成的习惯,再到同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那种陌生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 这种残破的关系需要修复,而且工程甚是浩大。因为父母有父母的问题,子女有子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常常无解,因为“家是讲爱的地方而非讲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我退休后,一铺心儿地奔向在海南独居十余年的母亲,本以为是给她一个惊喜,结果却是一个不小的惊吓。</p> <p class="ql-block"> 她老人家已经固化了的稳定生活,被我的到来击了个稀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八十多岁的老妈虽然身心康健,但毕竟是八十多岁了。</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她生活可以自理就让她独立生活好了。</p><p class="ql-block"> 我还知道,我想把我认为的好在她有生之年都给她。诚如好的膳食、好的用品、好的生活……可实际上这一切都没有她身心无拘无束的自由重要。</p> <p class="ql-block"> 人就是一个矛盾体,当我眼见她的生活不是我认为的好,我就武断地要把这好给她。</p><p class="ql-block"> 而且有限的生命敦促着我刻不容缓。</p> <p class="ql-block"> 几个月相处下来,那叫一个身心俱疲。</p> <p class="ql-block"> 人生就是这样该走到哪一步就得走而且还得好好地走。</p><p class="ql-block"> 牢记初心,方得始终。</p><p class="ql-block"> 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到老。这话不是说说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人生的道场无处不在,修行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 当然,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 ,于我人生的下半场,实现亲人的双向奔赴,才是大圆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