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洲行(七)秘鲁篇(6)2024年4月23日到25日</b></p> <h1><b style="font-size:22px;">秘鲁首都利马,确实是世界最少下雨的城市,一年四季,既不下雨、也不下雪,因而被称之为无雨之都。据说利马600年来都没有真正下过雨。每年的降雨量只有16毫米。利马降雨特点是以浓雾的形势出现,最多将大地湿润一番,根本没啥作用,所以说利马下雨就等于没下。因为利马处在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再加上秘鲁寒流的影响,水汽多为雾,所以一直不下雨。 利马的气候潮湿。 最高温度不会超过31度,最低不会低于13度,在这穿的最多的是春秋的衣服,</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根据2020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共有9,751,717人居住在利马。就城市范围内的人口而言为南美洲第二大城市,仅次于巴西圣保罗。 利马的人口以种族和族裔群体的复杂组合为特征。其中具有美洲印第安人和欧洲血统的麦士蒂索人(欧印混血)为最大的族群。白人是第二大群体。许多民众具有西班牙、意大利或德国的血统,少数人则拥有法国、英国或克罗地亚血统,利马的少数民族包括印第安人(主要是艾马拉人和盖丘亚人)、非洲裔秘鲁人,他们的祖先最初曾作为奴隶被带到该地区。此外还有欧洲血统的犹太人和中东人。利马的亚洲社区主要由华人(粤语)和日本人组成,他们的祖先大多出现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迄今这座城市拥有拉丁美洲最大的华人侨民群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据导游说,利马基本没有纯种印地安人。印第安人虽然几乎占据了秘鲁人口的一半,但是他们主要生活在库斯科一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华人在利马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光是利马的中餐馆就有4000多家。老实说这个数字有点吓着我了。这可能是全球除了中国以外拥有中餐馆最多的城市了。据导游说,秘鲁人超喜欢吃中餐。而且利马的中餐馆还创造了独特的中餐馆名字。全世界的中餐馆都会用英文或者本地文字写上中国餐馆如China Restaurant,然后再用中文写上餐馆自己的名字,如“老友记”。利马的中餐馆的写法则完全不一样。他们创造了一个写法,中餐馆都写成CHIFA。这个字来自广东话吃饭的发音。在利马只要看见CHIFA就知道是中国餐馆。利马的华人社团在当地也挺有影响力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总的感觉华人在秘鲁的社会地位似乎高过本地人,可能是因为华人比本地人富有,所以得到尊重。据导游说,秘鲁人也不仇富。所以华人只要有钱,在当地过得都挺滋润的。我们在利马的导游是80年代移民到秘鲁的。家里也有餐馆和其他生意。在利马似乎生活不错。有一天晚上我们在利马吃饭后,司机不知什么原因没能及时来接我们,结果被这个导游劈头盖耳地训了一顿也不敢吭声。离开利马进机场时有一个秘鲁小丫头拦在门口,只准许有机票的乘客进去。导游没有机票,解释了半天小丫头就不让她进去。结果这个导游生气了,推开小丫头的手就进去了。小丫头抗议了几句,也没敢多说什么。我看在眼里就想,如果在欧美,中国人能这么做吗?大概率不敢也不会,可见中国人在秘鲁地位还是挺高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我们在利马吃饭的一家中餐馆。东江酒家不是写成Dong Jiang而是写成Ton Ko n g(广东话发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本来按照出团通知书,我们在利⻢市区参观应该安排在离开秘鲁的那⼀天上午。可是根据利⻢的交通状况基本不可能。所以经过所有团友签字同意,利⻢市区游览安排在从帕拉卡斯回来的当天晚上。改成了夜游。夜游虽然对拍摄效果有些影响,但也有⼈少的好处。</b></p> <h1><b>圣马丁广场</b>(网络照片)</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圣马丁广场上圣马丁骑马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圣马丁广场夜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因为⼤巴不能直接开到武器⼴场,我们在圣⻢丁⼴场下⻋,步⾏⼗⼏分钟,穿过步⾏区⾛到武器⼴场。整个利⻢旧城区都被划为世界⽂化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步行区</b></p> <h1><b>武器广场</b>(网络照片)</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武器⼴场是利⻢的发祥地与核⼼,位于该市的古城区,周围环绕着总统府、主教座堂、总主教宫、市政厅与协和宫。</b></p><p class="ql-block"><br></p> <h1><b>秘鲁总统府</b>(网络照片)</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秘鲁总统府,位于秘鲁中⼼⼴场与⾥⻢克河之间。在⽪萨罗时代之后,⻄班⽛国王的历任总督均居于此。这个总督不只是秘鲁的总督,⽽是⻄班⽛南美整个殖⺠地的总督。</b></p> <h1><b>利⻢市政府⼤楼</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利马市市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武器广场中心的雕塑</b></p> <h1><b>利马大教堂</b>(网络照片)</h1> 同上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利马大教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利⻢⼤教堂是⼀座罗⻢天主教堂,从1535年开始修建,1625年初次建成,之后经过多次的修复和重建,但依然保持着当时的建筑结构和外观。⽬前的建筑物落成于1924年,由波兰建筑师设计,被认为是⼆⼗世纪早期利⻢新殖⺠建筑的很好的范例。</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九世纪下半叶,该建筑进⾏⼤规模装饰,豪华不凡。最初,建筑完全按照⻄班⽛卡斯蒂利亚的⻛格:两个⼤院⼦,供步兵和骑兵所⽤。⼀个⼤花园,⽪萨罗曾在此精⼼管理从⻄班⽛伊⽐利亚半岛带来的各种花草植物。其中有⼀株⽆花果,到⽪萨罗⼿中时,⼏乎成了⼀根树⼲,⽪萨罗将其栽下,居然成活,并且经历近五个世纪,活到今天,实在令⼈惊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广场上卖东西的小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广场边上有一现代标牌利马,LIMA。大家都在这里轮流打卡。(网络照片)</b></p> <h1><b>武器广场夜景</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视频:武器广场夜景一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武器广场出来我们沿着市区走了一段,下面几张照片是沿途的景色。</b></p> <h1><b style="font-size:22px;">利马机场,我们进出了4次,第一次从库斯科飞利马,第二,第三次飞伊基托斯往返,最后从利马飞圣保罗。</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利马我们进出了4次,从机场来回也走了4趟,由于堵车我们也等于在车上逛了利马市区,在利马的总停留时间也超过两天。尤其是领教了利马的大堵车。在利马共住了两个晚上,也吃了两早两晚餐。可是真正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利马旧城区中心游览的时间则只有一个晚上。有点遗憾。不过我估计我们这辈子再去利马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