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唐宋明清的千年古宅

记者杨潇

<p class="ql-block">凡是到三亚的人,都喜欢这里的蓝天大海,而在这汹涌澎湃中,崖州区保平村如同一幅水墨画,但很少人发现。</p><p class="ql-block">昨晚,无意中搜索发现有这样一个跨越千年的古村落,今早驱车前往一探。</p><p class="ql-block">打造这份动人的美,是一块块隐得深情的青砖,垒成这明清版的“乐高”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保平村,古称“毕兰村”,相传“早先是黎人居住,后来‘客人’过海上岸定居”。斗转星移,时光如流。又因宁远河水漫溢,村民遂迁徙到岸北高地,选址于“神龟福地”,开基创业。</p> <p class="ql-block">明代以来,琼崖民间流传唐代名相李德裕及家人遭贬谪曾在“毕兰村”居住的故事。清康熙七年(1668年),知州张擢士修纂《崖州志》“遗事”记:“李德裕谪崖,居于毕兰村。后故,归葬。其弟德禧寓崖,因水冲毕兰,徙抱班。后又见抱劝田地肥饶,移居焉。”</p> <p class="ql-block">据有关史料记载,从明代永乐年间到万历年间,保平村一共出了32位贡生,其中18人到全国各地任职。整个清代,保平村出了10个贡生。</p> <p class="ql-block">如今,保平村被列入首批646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此前已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殊荣。</p><p class="ql-block">保平村里有崖州现存成片完好的明清古宅,被称为“明清海南传统民居群的活标本”,而张家宅是保平村的经典范例。</p> <p class="ql-block">走进张家宅古色古香。老宅屋脊正中飞檐翘角,浮雕装饰灵动对称。</p><p class="ql-block">民居多为三合院,独具特色的门楼、照壁、接檐、矮屋顶、白墙壁、通风窗体,是对当地热带滨海气候高温、强日照、多台风等气候特点的极佳回应。</p> <p class="ql-block">其中“一剪三坡三檐”屋面作法非常独特,民居室内风格精美的木雕、神龛、彩绘、灰塑则彰显了古村深厚的文化、艺术积淀,是我国南方民居建筑的一枝奇葩。</p> <p class="ql-block">2020年张家宅蝶变成为保平历史文化馆,在这里, 一砖一瓦,皆是历史沉淀的痕迹。在张家宅,我看见几位妙龄女子穿上了汉服,真的是罗衣何飘飘, 轻裾随风还。</p> <p class="ql-block">顾盼遗光彩, 长啸气若兰。时间的车轮悠悠荡荡,终于触手可及,在张家宅,再次邂逅那穿越千年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保平村的先民荜路蓝缕,守望相助,在宁远河畔择地定居,因应天时地利人和,保佑一方生民平安,至今人丁兴旺,瓜瓞绵绵。</p> <p class="ql-block">世世代代的保平村人,用勤劳和智慧营造了一个宜耕宜居的古村落,当人们蓦然回首,发现保平村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竟然如此底蕴深厚,异彩纷呈。</p> <p class="ql-block">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保平村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物产丰富,村民历来靠山食山,临海耕海,稼穑于田园,捕捞于港湾,交易于市井,经济兴旺,生活安定,造就了宜耕宜居、亦农亦商的“鱼米之乡”。</p> <p class="ql-block">保平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古宅照壁、红色丰碑、蓝色港湾,厚植底蕴,多姿多彩,传统文化世代相传,深入人心,已成为三亚美丽乡村的缩影和海南旅游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愈来愈多的专家学者走进保平村,考察探讨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各地旅游者纷至沓来,或漫步老街古巷,了解民宅庭院的建筑特色,或聆听原生态民歌的演唱,品尝崖州美食,或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缅怀先烈,弘扬红色文化。</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