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方明珠巍然屹立,黄浦江水日夜奔流,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里,有这么一家有“烟火气”的文学社,有这么一个坚守“文学之梦”的创作平台。她就是上海出海口文学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出海口,奔涌着永不停歇的生命活水</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上海出海口文学社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诗歌组原组长、《上海诗人》创刊人、有“钢铁诗人”称号的刘希涛发起并担任社长的民间文学社团。</p><p class="ql-block"> 这家文学社不用纳税人一分钱,众人拾柴、众手浇花,在竞争激烈的融媒体时代靠自筹资金养活自己,创办已有15年,现拥有会员300余人。文学社前身为“文汇出版社《出海口诗文库》刘希涛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3月,出书近200种,近百名文学人圆了“作家梦”,分别加入了区级、省(市)级乃至中国作家协会。它的社报《上海诗书画》(由书法名家张森题写)由刘希涛任主编,已创刊十多年,出报50多期,注重“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刊登了大量“有筋骨、有温度、有情怀、有质量”的文学作品,赢得良好声誉。</p><p class="ql-block">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铁凝在创刊号上题词:“刘希涛先生涛声依旧”;中宣部原副部长、诗坛泰斗贺敬之题词“上海诗人”“涛声依旧”;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叶辛题“上海出海口文学社”社名以及“文坛潮涌出海口”等贺词;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何建明题词“水上人心”“涛声依旧”;复旦大学吴欢章教授赠诗:“千帆竞发改革潮,文心涌动诗兴高。上海有个出海口,喷珠溅玉浪滔滔”。这些来自名家的题词,鼓舞文学社的作家、诗人们创作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奉献时代、奉献人民。他们那奔涌着生命活水、散发着浓浓烟火气的作品,赢得了读者广泛的欢迎和喜爱,成为沪上多家纸媒副刊上的“香饽饽”(编委赵韩德仅一人在《新民晚报》“夜光杯”上刊用的作品,已达100篇之多),拥有可观的读者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0px;">出海口,集聚着名家荟萃的顾问群</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叶辛、何建明、谭谈等人都是这家文学社的顾问,顾问队伍里还有上海市文联党组原书记李伦新,复旦大学教授、诗评家吴欢章,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思和,名家王慧骐(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北有汪国真、南有王慧骐”之美誉)、简平(“上海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获得者)、戚泉木(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老团长)等人。</p><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26日,上海出海口文学社与鼎植医生集团,举行上海出海口文学社鼎植文创基地揭牌仪式,实现了文学与医学的跨界融合,叶辛顾问出席。揭牌仪式上,刘希涛社长饱含深情朗读由他撰写叶辛的报告文学《岁月不是空白的》片段以及75岁的叶辛关于文学创作的漫谈,都深深打动了与会者。不教一日闲过,近三年疫情期间,叶辛先后创作了《晚秋情事》《九大寨》《魂殇》《婚殇》《恋殇》等五部长篇小说,以丰硕的成果书写时代、讴歌人民。</p><p class="ql-block"> 文学社的另一位顾问何建明,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茅盾文学院院长,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全国劳动模范。《浦东史诗》《第一时间》等作品曾在上海各大书城热销。他在参加上海出海口文学社主办的“上海作家看宏波”采风活动时,表达了对上海这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的特殊感情。他寄语出海口文学人深入生活、深入一线,书写因水而兴的上海、书写日新月异的城市,并欣然挥毫题词:“水上人心”。</p><p class="ql-block"> 文学社顾问谭谈(湖南省文联原主席)的小说《山道弯弯》拍成电影后,和叶辛的《蹉跎岁月》《孽债》一样,感动了几代人。他在2024年1月22日的《人民日报》副刊头条刊出的《故乡的桥》让人眼睛一亮。出海口文学社的顾问,都是用作品说话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文学社资深顾问吴欢章,是《出海口诗文库》的主编,《出海口浪花》的总序就出自他的笔下。他赞美《出海口浪花》新文库(1至5卷)是文学社又一朵激扬飞溅的耀目浪花。他指出,这些作品体裁多样、风格各异,但无不是倾吐改革开放时代的所感所思,无不是对生活的求真、彰善、扬美。这样的作品,扣人心灵,引人深思,催人奋进,都是贴近现实又具有理想情怀的艺术结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出海口,拥有激情燃烧、作品不断出新的引领者</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上海出海口文学社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长刘希涛的努力。他从小怀揣诗人梦,从1961年17岁投笔从戎起,60余载奋斗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军旅生涯中,《日历第一页》《连长的脚板》等充满激情和真情的军旅诗,频频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从部队回到地方后,刘希涛因渴望重返火热的生活,毅然放弃干部编制,在上钢二厂当了十年工人。他在化铁炉的火光中感受,在轧钢机的轰鸣声中思索……先后在《人民日报》《诗刊》等全国、省(市)级近百家报刊上,发表近500首钢铁诗,成为一名颇有含金量的“钢铁诗人”。</p><p class="ql-block"> 他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在上钢二厂轧钢车间的合影,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他人生中激情燃烧岁月的写照。即使在耄耋之年,他依然珍藏着这份回忆,感恩那个特殊时代给予他的历练和成长。</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诗?跳进生活的海吧,尔后上来沉思”。“只有满怀对人民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你笔下的作品,方能蓬勃如春”。“只有热情拥抱生活,作品才能永葆鲜活”。“我依然渴望燃烧”!这是刘希涛诗歌创作的感悟,也是他的座右铭。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出版了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诗歌《关于爱情》获全国爱情诗大赛二等奖;散文《相思月明时》《大渡河畔的樱桃》分别获全国散文大赛一、二等奖;报告文学《新世纪的广场》获“上海新事”征文奖;歌词《康定老街》入选《中国歌词精选》(被誉为《康定情歌》的姐妹篇)......2022年疫情期间,他创作了24首《虎年新唱》,分别被《光明日报》《诗刊》《上海诗人》等选用;新锐评论家马忠赞其为“开在深秋的诗花”。他用金句式的文笔撰写的近四万字的《诗余断章》,向读者奉献出一部感情充沛、思想深刻、文笔生动的诗歌创作谈,在《新民晚报》”夜光杯”等处选登。集60多年诗歌创作经历、发表2000余首作品为一体的诗歌创作谈,当为写诗人的宝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出海口,活跃着气韵生动的“两委”班子 </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上海出海口文学社有一支实力雄厚、气韵生动的“两委”(社委会、编委会)班子队伍。</p><p class="ql-block"> 名誉社长徐方玲是鼎植医生集团联合创始人,助理总裁,品牌总监,她促成了“上海出海口文学社鼎植文创基地”的创立。名誉社长张远琴是芜湖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有“玫瑰诗人”称号),已出版《送你一束红玫瑰》等诗集。副社长李冠琛是浦东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有“睡莲诗人”称号),已出版《睡莲人生》《睡莲醒来》《生命里的红墙》三本诗集。她们都以各自鲜活的作品,滋润着文学社这块芳草地上的鲜花。</p><p class="ql-block"> 文学社有三位副主编,陈晶龙(1941年生,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被称为“老法师”。随身带着一本比砖头还厚的汉语大辞典,凡经他细校过的稿件清样,差错率基本都能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叶子青,现为徐汇区湖南路街道党务工作者,思路清晰,目光犀利,对稿件的把握和取舍都比较精准,属于“让政治家办报”要求的这类人。新任副主编丁国平年富力强,思维敏捷、出手成章,眼遇佳作(句)分外亮,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写出读后感乃至评论文章,且主旨鲜明、条理清晰、抽丝剥茧,让人折服。</p><p class="ql-block"> 编辑箫鸣(本名肖伟民)是“宝钢诗人”。在被查出肝癌先后两次肝移植手术生命垂危之际,以诗歌与病魔抗争,他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着文学社的成员。</p><p class="ql-block"> 总干事顾之敏是一名军嫂。她热心文学社工作,凭着良好的嗓音条件,在文学社活动中都能一展歌喉(是文学社的“百灵鸟”)。她还将社报《上海诗书画》,先寄给在部队的丈夫阅读后,再寄回来由她保存,创刊十多年至今,报纸一份不少地她都珍藏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出海口,不断举办良好品牌的采风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是上海出海口文学社紧攥在手里的法宝。杨浦区殷行街道是一个有着近20万居民的大型社区。2007年4月3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前来调研民生工作,提出了建设“多姿多彩、其乐融融”美丽家园殷切期望。十年之后,今日殷行情况如何?文学社再次组织叶辛、李伦新、吴欢章等作家踏上殷行这片熟悉的土地,回“娘家”看殷行。作家们走进小区、走进居民楼组,获得满满的收获。叶辛撰写了“金秋殷行”的文章,他认为,殷行街道以“睦邻一家亲,幸福满殷行”的治理理念,广泛开展以邻里关系为主的睦邻系列活动,形成“金邻胜银眷”“近邻优远亲”的氛围,这就是“金秋殷行”给我们的启示。李伦新、吴欢章、季振邦、简平、杨绣丽等作家、诗人分别采写了《春风殷行》《琴声悠扬传殷情》《天高云淡一路春光》《殷行“鹰航”》《幸福的站台,写给轨道交通8号线市光路站》等诗文。刘希涛社长采写的微型报告文学《“扶手”阿婆》刊出后,在全区引起热烈反响,刘阿婆被评为首届“杨浦好儿女”。2018年12月20日,文学社再次联手殷行街道举办新书赠送居民签名活动。叶辛、李伦新、陈思和、吴欢章、戚泉木、刘希涛、简平、胡永明、李冠琛等参加,居民们捧着新书,排着长队,等着签名。他们高兴地对作家们说:“你们写我们家门口的书真好看”!上海主要媒体都作了报道。</p><p class="ql-block"> 2019年6月20日,上海出海口文学社会同五角场街道在五角场广场举办了“上海作家看五角场特刊首发式”,朗诵了作家们采写的五角场及其人物风采的诗文,龚心瀚、叶辛、李伦新等作家与各界200多人出席,会场内外,一派喜气洋洋。</p><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19日,由上海出海口文学社组织的“上海作家看宏波”采风活动,何建明和沪上近百位作家参加。文学社组织四支采风小分队,采访了青浦水环境治理、轨道交通14号线在建项目、横沙岛东滩八期治理、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杨树浦水厂升级改造等工程。简平、陆新、朱珊珊、龙孝祥等人分别写出了精彩诗文,在多家媒体上发表。百名作家走进百年电厂作品选,在《出海口文学》出了特辑。叶辛顾问大加赞赏,他在接受《劳动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年来,作家深入生活有所淡化,而一些扭曲社会现象造成的低俗、庸俗的作品反而粉墨登场,这是严重违背文学规律的。出海口文学社的做法值得提倡”。何建明顾问特地发来贺信赞扬:“作家们深入基层采风采访,精神可嘉,是文艺战线学习的榜样,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 文学社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走出上海、走向长三角。2023年国庆节期间,在江苏省高邮市的万寿寺举行了“上海出海口文学社扬州高邮创作基地”挂牌仪式暨采风活动。文学社会员们参观了高邮孟城驿、文游台,与秦观、汪曾祺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在万寿寺感受了重建千年古刹的艺术魅力。</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20日,社报《上海诗书画》出版特辑“打赢大上海保卫战”,集中刊登会员们撰写的反映来自抗疫一线上的先进事迹与先进人物,这些诗文讴歌了“疫情下,他们用脊梁背负城市的希望”,有力地表明了文学社的诗人、作家们与广大市民同甘苦、共命运,战胜疫情,保卫大上海的感人故事。</p><p class="ql-block"> 扎根大地、扎根生活,走进社会、走进人民。一家有“烟火气”的民间文学社,不花纳税人一分钱,让爱好文学的人们在这儿陶冶情操,放飞心情,多好;上海乃至全国类似这样的民间文学社何止千家,都能这样,多好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刘希涛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刘希涛,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城市导报》社原编委、副刊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诗歌组原组长,《上海诗人》创刊人。现为《上海出海口文学社》社长、《上海诗书画》和《出海口文学》主编,杨浦文化名人,有“钢铁诗人”称号。主要作品有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等16部,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奖项。诗歌《关于爱情》获全国爱情诗大赛二等奖,散文《相思月明时》获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报告文学《新世纪的广场》获《文汇报》“上海新事”征文奖,歌词《康定老街》入选《中国当代歌词精选》并多次获奖(被誉为《康定情歌》的姊妹篇)。刘希涛传略已被分别载入《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作家3000言》《诗刊·当代诗人群像》等多种典籍中。刘希涛的传奇人生,作为时代风向标,被中央电视台釆访,并在多家主流网站同步播出。</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