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友同游广州、深圳(202403)

周尹

<p class="ql-block">也许是因为这里有着2、3月份的中国最舒服的气候,也许是被视频中扑面而来盛开的木棉、三角梅吸引,亦或是因为有惦念挂牵的友人,广州一直列在春节前后出游计划的首位,却由于各种琐事一直犹豫、拖延。</p><p class="ql-block">一个美丽的错误,最终促成了这次宿舍四人的广州、深圳同游之旅。</p> 广州 <p class="ql-block">3月11日,旅行从东湖酒楼的早午茶开始。</p> <p class="ql-block">美餐后地铁到“万胜围”,乘有轨电车赏广州沿江美景。</p><p class="ql-block">可能由于近来的气候条件和连天的阴雨吧,广州市内的花没有想象的繁密艳丽。在猎德大桥站拍到了电车穿花而来。</p> <p class="ql-block">路旁的黄风铃花。</p> <p class="ql-block">猎德大桥,广州市内一座连接天河区与海珠区的过江通道,索塔外型的艺术构思为“珠江之贝、孕育明珠”,桥塔如一只巨大贝壳拔江而起,屹立于珠江上。</p> <p class="ql-block">广州塔,又称广州新电视塔,昵称小蛮腰,广州的地标性建筑,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珠江新城、花城广场、海心沙岛隔江相望。广州塔塔身主体高454米,天线桅杆高146米,总高度600米 ,是中国第一高塔。</p> <p class="ql-block">对岸的珠江新城。</p> <p class="ql-block">连天阴雨的广州竟然在今天放晴,是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此刻,太阳忽然出来了,对岸的建筑熠熠发光。</p> <p class="ql-block">不同角度的小蛮腰。</p> <p class="ql-block">跨越珠江的海心桥,北接二沙岛艺术公园,南连广州塔,是广州市首座珠江两岸人行桥,也是广州中轴线步行系统的组成部分,还是世界上跨度最大、宽度最宽的曲梁斜拱人行桥。</p><p class="ql-block">海心桥造型概念来自“琴鸣绢舞·岭南花舟”,吸取粤曲水袖、广州水上花市、岭南古琴等具有岭南文化代表性意义的意象融入设计当中。</p> 海心沙,位于广州市珠江内的江心沙洲。 久别重逢。 海心吧,重逢后的喜悦。 追赶夕阳。 花城广场。 珠江新城。 夜晚的珠江两岸流光溢彩。 珠江游轮。 <p class="ql-block">海心桥的韵律美。</p> 中山大学。 <p class="ql-block">猎德桥的诗意。</p> 3月12日,继续东湖酒楼的早午茶。 <p class="ql-block">我们租住的民宿就在江边,临近北京路、天字号码头,属于广州的老市区,道旁常见这样硕大的榕树。</p> <p class="ql-block">东山口,集中分布了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约600多栋花园洋房,也是广州现存最大的中西合璧低层院落式传统民居群。</p> 刚刚吃过早午茶,看到肠粉店就又走不动了。 <p class="ql-block">四人分食一只。</p> 刚出了肠粉店没走几步,又~~ 基督教东山堂。 <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两广基督教浸信会的华人教徒廖德山等人在广州秉政街(今中山四路内街)创办培正书塾,逐渐吸引华侨子弟入学。1907年,书塾迁至现址,改名培正学堂,1912年改名为培正学校,之后分为培正中学、培正小学。</p> <div>校门始建于1934年,1994年重修。飞檐碧瓦,典雅崇丽。门楼高7米,宽11.5米。正面额题“培正中学”,背面镌刻校训“至善至正”。顶部脊上兽饰为龙头鱼尾,寓意鲤鱼跃龙门。</div> 培正路,因路上建有培正学堂而得名。 <p class="ql-block">培正路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虽说东山没有山,但平坦的土地上也有不少山冈坡地间杂于水塘田地之间。当年的海外归侨在这里开发筑路,他们依坡地自然之势,把培正路修成一个大" S "形。整条路缓坡弯道,蜿蜒起伏,曲线玲珑,美不胜收。(摘自季云《闲有家》)</p> 搔首弄姿的一面黄墙。 <p class="ql-block">简园,东山五大侨园之一,始建于 20 世纪20 年代,原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琴石的产业,故名。建成后曾是德国领事馆,后作为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的公馆。1923年中共“三大”期间,毛泽东曾多次到简园拜访谭延闿,争取他支持国共合作。</p> <p class="ql-block">明园,位于简园的斜对面,东山五大侨园之一,建于 20 世纪 30 年代,是两幢风格相同的三层红砖楼房,中间入口是罗马柱式的门廊。明园环境幽静、绿树遮阳、清爽宜人,环绕着的是一片竹林。明园在建成之初,由于附近没有什么楼房,明园被人们称为“洋房别墅”。</p> <p class="ql-block">逵园位于恤孤院路 9 号,东山五大侨园建筑之一。1922 年,美国华侨马灼文出资兴建,因园内种有葵花,曾名葵园,后改为逵园。该园为 3 层高的单栋居民楼,红砖结构,二楼顶山花上有灰塑 “1922”字样。</p> <p class="ql-block">当年,中共召开三大时因为保密的需要,将会址选择在了恤孤院路上一座毫不起眼的砖木结构瓦屋。但是从外地来穗参加会议的代表,却遇上了寻找会址的麻烦。幸好正对着三大会址的逵园,在一片简陋低矮的瓦房中十分突出,尤其是门楼上的“1922”的字样,成了代表们识别会场方位的一个坐标。抗日战争中,中共三大会址被日军战机炸毁,后全凭当年参会代表“位于铭刻着‘1922’字样的建筑正对面”这一记忆才准确定位。门前的两棵挺拔修长的假槟榔树,是确认中共三大会址的位置的重要线索。</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恤孤院路 3 号。1923 年 6 月 12—20日,中国共产党在此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至少 40 名代表出席大会,代表全国 420 名党员。会前,中共广东区委受中央委托,租用此处作为会场和部分会议代表的宿舍。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大会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还组成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等 5 人为成员的中央局。大会正式确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为掀起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打下了坚实基础。1938 年,日军飞机轰炸广州,会址建筑被毁。1972 年,经调查确定会址大致位置。2006年,经考古发现会址建筑墙基,确定会址准确位置,并依托旧址设中共三大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2006年1月,经考古发现中共三大会址部分红砖地面,进行原址保护展示。透过玻璃,可以看到中共三大代表们曾走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是广州市现存规模最大的中西结合低层院落式近代建筑群,被列入广州市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区”,400多栋中西结合、低层院落式红砖洋房坐落于此街区内。2019年,新河浦荣获联合国“亚洲都市景观奖”。</p> <p class="ql-block">新河浦一带的马路并不宽敞,但清静而整洁,路的两边生长着葱郁的古木,有盘根错节的大榕树,也有灿烂绽放的三角梅,洒落着一地清凉的绿意。</p> <p class="ql-block">走在新河浦这阡陌交错的小道上,犹如进入一条时光隧道,整洁的林荫道,怀旧的小洋楼,让人在喧嚣的都市尘世中分外宁静。</p> <p class="ql-block">在旧时的广州,凡居住在洋房中的主人们,大多生活条件优越,由于深受西方文化影响,他们在穿着打扮、生活方式、审美趣味等方面与普罗大众相去甚远,人们把他们称作“东山少爷”。东山少爷与西关小姐在旧时的广州城一东一西遥相呼应,成为羊城的一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春园,位于新河浦路 22、24、26 号,20世纪 20 年代华侨所建,由三幢并列的三层楼房组成,取“大地回春、生机勃勃”之意。1923 年 4 月,中共中央从上海迁驻广州。4 月至 9 月,中央机关以春园 24 号为主要办公场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革命的中心。中共三大期间,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张太雷等部分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此居住、办公,研究革命方针政策、三大宣言和各项决议案。</p> <p class="ql-block">沙面,曾称拾翠洲,因为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 沙面在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国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鸦片战争后,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p><p class="ql-block">沙面是广州重要商埠,历经百年,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事馆,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经营,粤海关会所、广州俱乐部等在沙面相继成立。</p> <p class="ql-block">汇丰银行旧址。</p> <p class="ql-block">慎昌洋行旧址。</p> <p class="ql-block">沙宣洋行旧址。</p> <p class="ql-block">法国传教社旧址。</p> <p class="ql-block">星巴克。</p> <p class="ql-block">露德圣母堂。</p> <p class="ql-block">沙面的中心花园、中央大街。</p> <p class="ql-block">从沙面顺沿江西路漫步。</p> <p class="ql-block">人民桥俯瞰沿江景色。</p><p class="ql-block">早在清朝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提议沿天字码头在江边筑堤修路,此后断断续续施工,直到1920年修成长堤大马路。酒家、戏院、百货公司等相继矗立,繁华的街道南侧又在1931年被填筑出新堤,天字码头和粤海关间笔直连通的河岸马路,就成了沿江路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粤海关博物馆,是广州作为通商口岸的辉煌见证。这座粤海关税务司公署建成于1916年,被老广州亲切地称作“大钟楼”。大钟楼四面各设有直径2.45米的钟表盘,内有5座不同口径的英国进口铜质摆钟,这是全国少见的、保存完好的英国制造全机械传动式摆钟。</p> <p class="ql-block">邮政博物馆,1916年落成,它的前身是大清邮政广州总局,后来才被英国工程师以新古典主义风格重塑。</p> <p class="ql-block">南方大厦,建于1922年,是民国时期广州最奢华的百货公司,中国最早的摩天大楼。100年前就已经配备了电梯,更在大厦的一至四楼安装了螺旋型斜坡供汽车上下,放在今天也是相当地令人叹为观止。</p> 新华大酒店。 爱群大厦。 <p class="ql-block">北京路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在北京路这样繁华的闹市、各色商场之间竟然隐藏着这样一座古寺,恍惚一种强烈的穿越感。</p> <p class="ql-block">大佛寺创建于南汉,初名新藏寺,为南汉二十八寺之一。元称福田庵,明为龙藏寺,明末改为巡按御史公署。康熙二年平南王尚可喜于龙藏寺废址上重建,次年落成。因大殿供奉三尊大铜佛像,为岭南之冠,故名大佛寺。</p> <p class="ql-block">亮灯的大佛寺庄严肃穆、气势宏大、灯火辉煌,令人震撼、惊艳。</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正中供奉以黄铜精铸的三尊佛像,各高6米、重10吨,为岭南佛像之冠。</p> 异木棉掩映的大佛寺是否有大唐盛世的古风感。 <p class="ql-block">熙熙攘攘的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心心念念的甜水终于安排上了。</p> <p class="ql-block">3月13日,泮溪酒家,一座荟萃了岭南庭园特色及装饰艺术精华的园林酒家。</p> 美味自不在话下。 <p class="ql-block">粉墙黛瓦、绿榕掩映、迂回曲折的岭南园林更是让我们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泮溪酒家旁边就是荔湾湖公园,林莹带着我们却并不留恋公园的景色,而是执意寻找一处隐秘的所在。</p><p class="ql-block">“石井人民公社”一下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在石井宿舍住了四年的我们每每看到“石井”二字就格外地亲切。</p><p class="ql-block">回来查了一下才知道:如今的“石井人民公社西郊大队泮塘第三生产队“旧址前身是三官庙遗址。此楼是古村重要的历史见证,也是人民公社时期留存的大队旧址和历史印记。</p> <p class="ql-block">当一株百年的大榕树映入眼帘,林莹说“就是这里了”,沿着榕树旁狭窄的麻石路小巷走过去。</p> <p class="ql-block">蜿蜒曲折的麻石街巷,街边的各种青砖老房子,掩映在垂下的藤蔓和盛放的花卉之中 ,真真惊艳到我们,令我们欣喜无比。</p><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泮塘古村落的泮塘五约直街。回来查阅才知:“泮”字正确的读法是念“畔”。因古时这一带多为低洼的沼泽地,村民筑堤为塘而居,故称“泮塘”,有首约至五约之分。“约”是珠三角地区最早的一种乡村组织,相当一个自然村落。如今,首约至四约已成为历史,而五约则保留至今。它始建于宋朝,拥有900多年历史,是广州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清代传统的古村落。这处位于荔湾湖畔的古村落,有清末“岭南第一景”之称,完好保存着岭南古村落的肌理和风貌。</p> <p class="ql-block">传统古村民居、文物历史建筑与各种工作室、文艺小店在这里相融。</p><p class="ql-block">无论多大年纪的女人都无法抵抗这样的小资情调吧。</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每一条小巷子,几乎都是老式的砖房,古朴的门窗,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舒适。</p> 泮塘五约以外的城市道路热闹、嘈杂,但古村却独享一方清宁,仿佛城市的车水马龙都和它无关,仿佛这里的人们仍然生活在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 三十年的老同事、老朋友。 <p class="ql-block">荔枝湾,也称荔枝湾涌,有诗句云“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p> <p class="ql-block">西关民居。</p> <p class="ql-block">西关民居特有的趟栊是一个活动的栏栅,用13或15条坚硬的圆木条(一般为红木或硬木)构成,横向开合故称趟栊,有通风和保安的功能,是适应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而特制的建筑构件。</p> 李小龙祖居。 网红雪糕。 <p class="ql-block">恩宁街的骑楼,仿佛回到厦门的中山路。</p> 永庆坊 粤剧艺术博物馆。 <p class="ql-block">石室圣心大教堂,建于1863年,落成于1888年,历时25年建成,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座教堂,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建筑之一(另外三座是巴黎圣母院、威斯敏斯特教堂、科隆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p><p class="ql-block">匾额题陈氏书院,落成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是清代广东各地陈姓宗族在广州合资建造的合族祠,集岭南地区多种建筑装饰工艺于一体,包括有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和彩绘,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繁复、精细的雕刻很是震撼。</p> <p class="ql-block">3月14日,民宿中留个影,然后就高铁去深圳了。</p><p class="ql-block">短短两天半的广州游,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走到,但广州给我们留下极好的印象:这里现代与古旧纵横交错,前卫和保守相安无事,庸俗与典雅相得益彰。这个忙忙碌碌车声喧嚣的城市,更充斥着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是一个让人想住下来细细品味的城市。</p> 深圳 <p class="ql-block">深圳蛇口南海意库,一个有着一些风格偏向小清新和简约的咖啡馆、书店、工作室的创意园。</p> <p class="ql-block">蛇口街头。</p> <p class="ql-block">海上世界的这艘巨大客轮是我对蛇口唯一的记忆,这么多年了它仍然在这里,只是周围已经天翻地覆地变化了。</p>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p class="ql-block">这是世界著名建筑师槇文彦先生在中国的首件作品 。建筑主体洁白简约,主体空间分别面向三重视野:山、海、城市,即面朝蛇口海湾、背靠深圳大南山、周边环绕着城市景观,整座建筑与周围的公园和海滨景色融为一体。<br></p><p class="ql-block">从艺术中心台阶的最高层俯瞰。<br></p> 一杯咖啡握在手中,吹着海风,晒着太阳,有一搭无一搭地聊着... 对岸的香港。 沿海滨大道漫步。 <p class="ql-block">老旧的鱼排与林立的楼房。</p> 深圳的花开得比广州艳丽。 <p class="ql-block">框景。</p> <p class="ql-block">深圳湾大桥。</p> <p class="ql-block">相聚。</p> <p class="ql-block">被小红书种草的盐田云海广场。<br></p> 云海广场位于山顶,只有一片宽广的草坪和一栋建筑,远远望去,就像一艘邮轮行驶在云端之上。 大面积的纯白配色与流动的线条赋予了这栋建筑不一样的活力,不论站在哪个角度拍摄都十分出片。 <p class="ql-block">自云水谣同游、厦门见面后,和初中好友再一次相聚深圳。</p> 俯瞰盐田港。 <p class="ql-block">盐田港的集装箱码头。</p> <p class="ql-block">一路繁花。</p> 五天多的广州、深圳行,是毕业以后我们相聚时间最长的一次,同住同吃同玩儿,仿佛回到三十多年前。 从初出校门到退休(或临近退休),每个人都经历了很多,走着各自不同的路,每个人也都被生活多多少少地改变着,不变的是我们之间亲人般的感情,在一起的无拘无束和默契。 美味开始的旅行在美味中结束,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