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地闯过一个世纪

小草

<p class="ql-block">曹艺(曹聚义、李鯈)1909年4月22日出生于太阳岭脚刘源溪畔蒋畈村,排行老四,上有两兄一姐。</p> <p class="ql-block">历代务农的父亲曹梦岐,凭勤奋和悟性,于清朝未年考中了金华府头名秀才。</p><p class="ql-block">上省应举接受了维新思想,绝意仕途,立志教育救国,提倡行知合一,亲任校长及主课教师终身。</p> <p class="ql-block">家国情怀薪火传承</p><p class="ql-block">身为浙东乡村平民教育的先驱曹梦岐的小儿子 ,自幼在亦家亦校的蒋畈,耳濡目染了父亲为普及平民教育,引进先进生产技能,促进民风淳化,推动梅溪流域社会、经济进步的种种作为,已经把忧国忧民、教育救国的家国情怀深植于心中,通过父亲的言传身教已经把即知即行、敢作敢为的蒋畈精神溶进血液。</p><p class="ql-block">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后,曹艺确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仰,从蒋畈这穷乡僻壤的小山村,走向更高更远的世界。凭他豁达坦荡的胸怀,务真求实的作风,执着无悔地闯过了一个世纪,在文坛、战场、教育事业中都印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杭州西湖船上入党</p><p class="ql-block">1924年9月,曹艺考入浙江省立一中;</p><p class="ql-block">1926年由张新锦、朱楚辛、张纪恩介绍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任团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中,张新锦不幸牺牲,省立一中的共青团组织尚残存。</p><p class="ql-block">1927年5月,中共杭州地下党组织送曹聚义、黄立身等人进入国民革命军26军军官团成为学员;他们很快在军官团中把残存的共青团组织健全起来,组织"读书会",发展新团员,发行地下党报《秋风》,宣传马列主义……</p><p class="ql-block">1927年9月,在杭州西湖三潭印月旁的蓬游船上,召开共青团支部大会,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在会上表扬同志们是在白色恐怖中涅槃的金凤凰,是4.12政变中挺过来的铁汉子,鑑于大家在军队的特殊环境中,就会上宣布曹聚义等廿位共青团员一併转为共产党员,不另外举行仪式。</p> <p class="ql-block">1928年2月底,国民革命26军团学员毕业,在毕业生中考选百余人成立26军团特种科,曹聚义被选入特种科。</p><p class="ql-block">1928年9月,杭卅的国民革命军26军军官团特种科併入南京黄埔军校,曹聚义编入第六期炮科。</p> <p class="ql-block">进入黄埔军校后,曹聚义发现师生中没有中共地下党组织,但有来自各地历经"4.12“风浪的共产党员在活动。他与甘棠、吕农三沟通后,分头秘密活动,很快与30多位共产党员互相联络上了。</p> <p class="ql-block">经过杭州市党组织批准和协调,曹聚义及时把军校具体情况向上海党中央政治局瞿秋白、组织部李维汉汇报。中央认为黄埔军校建立中共党组织已水到渠成,他回校马上传达中央的批示。</p><p class="ql-block">1928年9月下旬,中国共产党中央直属中央陆军黄埔军校特别总支部,在敌人眼皮底下正式成立。委派曹聚义为总支书记、甘棠为总支副书记、吕农三、阮大郧、简立为支委,根据驻地特点下设五个支部。</p> <p class="ql-block">在敌人眼皮底下,成立了黄捕军校校史上唯一全部由黄埔同学组成的特别总支部,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党组织生活:组织读书会学习马列理论;传阅秘密文件;编印党刋《秋风》;特别重视培养发展新党员,总支的党员人數从30多发展到108人,整个校园都呈现蓬勃向上的朝气。</p> <p class="ql-block">正当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总支部党组织生活顺利进行时,1929年初改由南京市委就近领导,具体由军运负责人王绍平分管。1929年5月,由于王绍平叛变,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总支遭严重破坏,在校的18名共产党员被捕,发生了历史有名的"十八罗汉"案,所幸的是吕农三等同志都在狱中坚贞不屈。</p> <p class="ql-block">身为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总支书记的曹聚义,被蒋介石名令通缉,正在蒋畈奔父丧的他,被浙江保安团浦江警察局重重包围抄家。机灵沉着的母亲把他藏到蚕房阁楼上,以"蚕作茧免生人打扰"的乡间民俗为掩护,免遭搜捕。</p><p class="ql-block">趁傍晚下雨之机,曹聚义头戴斗笠,身穿簑衣,肩挑糞桶,手持屎勺,悠然从警察眼皮底下突围了。至今老一辈乡亲中还流传着他会"遁"的神话。</p> <p class="ql-block">到东北去到抗日前线去</p><p class="ql-block">为逃避追捕,曹聚义沿富春江、钱塘江流浪,与苦力为伴打工,跟船到日本,在一位老妇帮助下,更名曹艺潜归上海东亚同文书院读书。</p><p class="ql-block">1931年"9.18"事件后,面临国土沦丧民族危亡,怀着家国伤痛的曹艺迫切要求到抗日前线去。上海地下抗日组织安排他进京带领叶劲柏、宋文梅等五位急于抗日的好青年结伴北上,参加东北义勇军抗日后援会工作。委派曹艺做何遂将军的中校随从参谋,负责点编整顿义勇军的工作。</p><p class="ql-block">曹艺带着这个年轻的点编组,不负使命,点编了一支又一支 真真假假的抗日队伍,整肃了义勇军的名声,提高了东北义勇军后援会的威信。紧接着以黄埔军校的模式,严格整训各路义勇军,提高了义勇军的战斗力,有力抗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誉为"义勇军魂"的唐聚伍部,就是经过他们点编,重点扶持整训后,迅速成长的抗日劲旅。</p><p class="ql-block">曹艺他们还同聂耳等人跟隨朱庆澜将军,多次在冰天雪地中慰问东北义勇军,在慰问过程中亲历了聂耳创作诞生《义勇军进行曲》的全过程。建国后此曲定为国歌,他特感欣慰和自豪:不但见证了国歌创作诞生全过程,而且国歌还陪伴自已一生的战斗。</p> <p class="ql-block">国共合作担重任</p><p class="ql-block">1936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蒋介石同意定期向边区运送物资,谓之“协粮",交通兵团受命协粮运输。有正义感爱国心的斯立团长考虑到好不容易国共再合作了,协粮运输的重任必须找可靠的人去执行,经深思熟虑物色后,认定了战友介绍:"有工作能力,洁身自好,能获士兵爱戴,但思想有点过激……"的曹艺做具体执行人。亲自电令:"驻太原汽车营营副曹艺,立即以最快速度赴西安,接任汽车八连连长职务,履行协粮运输之责。"</p> <p class="ql-block">曹艺受命后星夜从太原赶赴西安,向八路军办事处主任叶剑英报到后,就一头扎进八连,摸清基本情况,妥善安置后,就率九辆满载物资的大卡车开往陕北。沿途巡视路况,查看中途抛锚车辆,慰问车上司机和修理工,送上食物和汽修零件,使他们感激零涕……西安一一延安往返一趟后,八连官兵关系融洽,士气高涨,大家主动献计献策,运输力明显提高,受到八路军办事处的表扬。</p><p class="ql-block">曹艺率领八连协粮运输车队在西安一一延安公路上,成了国共合作的象征。成了中华民族大团结抗日的流动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特别党员履行特别使命</p><p class="ql-block">在圆满完成协粮运输任务的同时,曹艺保持与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主任叶剑英、陕西省委书记徐彬如、延安边区政府朱德总司令经常联系,曾经多次安全接送边区军政领导往返陕北,曾经护送多批热血青年赴延安。</p><p class="ql-block">由于"协粮“有功,曹艺得到朱德总司令亲自接见,还吃过康克清做的蛋炒饭呢。</p><p class="ql-block">当朱总知道曹艺曾经是被国民党通缉的中共地下党员时,赞扬他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接受他为特别党员,给他布置了"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特别任务,从此成为一名只接受单线联系,不交党费,不发展党员的特别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曹艺这特别党员,努力伺机履行特别使命,为边区军队机械化输送技术人才和物资。趁平汉战役国军南溃之机,以“报废"的名义,把四辆完好的卡车连同司机和修理工都留在陕甘宁边区,使之成为革命根据地的运输主力。他还把身边优秀驾驶员、修理工、甚至自己的妻弟孙庆元也都送往延安抗大……</p> <p class="ql-block">战车载炮上前线</p><p class="ql-block">1937年10一11月,战神把28岁的曹艺放到率几十辆汽车载炮直接上前线的汽车指挥官的岗位上。在炮声轰隆,子弹呼啸的战场,他巧妙利用地形,沉着地指挥几十辆驮着平射炮的汽车,在没有公路的步兵线上灵活机动地越野驰骋,在炮营阵地聪明绝顶的驾驶员把每一辆车都隐蔽得不露痕迹,而且把几门战车炮的工事也修得非常巧妙。</p><p class="ql-block">在中日双方各出动40万兵马,相持23天的忻口大战中,他接连3个晚上亲临前线战壕巡视,一边捡查汽车的伪装和隐蔽,一边带干粮熟食慰劳官兵,传达友军对他们的赞扬,同时还用耳闻目睹的战绩激励他们,使官兵士气高涨,对胜利充满信心。</p><p class="ql-block">车队与两个战防炮营配合默契,使战防炮在战场上大显了神威。圆满完成了战斗任务,他们的车辆和人员俱无损伤,会战结束撤退途中,一路收容伤员,一路欣喜地拾捡日军各式槍支和整箱弹药。不料车队行至晋祠时,遭遇两架低空盘旋日机的机槍扫射,正在指挥车队行车路线的曹艺不幸中弹 ,所幸穿着厚毛大衣被打穿了11个弹痕 ,却只伤着了左耳和左臂。</p> <p class="ql-block">远征印缅战场</p><p class="ql-block">1942年10月曹艺受命作为中国远征军第一批出发的先行官,率经过严格训练的辎汽六团四千官兵飞越驼峰远征印缅战场。虽然途经野人山有一架飞机触岩坠毁,但无一人伤亡,训练有素的官兵,在飞行异常时,就已全部乘降落伞,在地图上都无标记的土著部落平安着陆,开辟小径,徒步赶往印度汀江会合。</p><p class="ql-block">在印缅丛林特殊地理环境中,曹艺参照史迪威将军西点军校模式,采用土洋结合的方式,从严要求辎汽六团将士苦练在原始森林中保障军需的运输杀敌神功。1944年4一5月,经他严格训练的辎汽六团九连,作为奇袭密支那战役的别动队,开着80辆满载军需物资的吉普车,披荆斩棘穿越芒库原始森林,20天中以苦练的十八般武艺,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及时准确无误地完成军需保障任务,使前线将士于5月17日凌晨4点一举战领密支那机场,为提前打通抗战生命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p><p class="ql-block">史迪威将军称赞:"曹艺是罕见的,不怕死的汽车兵团指挥官"。1944年8月,亲自推荐晋阶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辎汽六团参与了中印公路勘测、修筑全过程,1945年1月27日全线打通了,曹艺组织第一支车队从芒友直发昆明,把积压在印缅的45000吨各国援华抗战物资,运往国内抗日战场,为国内全面抗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万里寻妻。</p><p class="ql-block">1942年12月曹艺受命率辎汽六团远征印缅,来不及与妻子面别,临行前电话告知在桂林的妻子:“参加远征军,从昆明乘飞机去,也许乘不到回国的飞机了,不过我一定会从陆路打回来的,你好好带孩子们,欢迎我凯旋吧!“她听到这里,“呀!"的一声听筒坠落了。来不及听他想说的:“你肚子里的孩子不久就临产了,要善自保重,如果是男孩取名凯,是女孩就取名旋吧!”曹艺上前线后,身怀六甲的妻子拖儿带女隨难民群躲避战乱,靠包粽子提篮小卖维持生计,后来幸亏东阳老乡斯立将军接济才渡过分娩难关……</p><p class="ql-block">1944年4月,在慈善将军郑洞国催促安排下,父亲乘飞机回国度假,国内仍兵荒马乱的,不知家人流落到何处了,父亲从贵阳一一独山一一都匀一路寻找,晤会了傅尚壮团长,才知道由他沿途访寻,从独山把她们接来都匀,在他家近旁租屋暂住着。</p><p class="ql-block">终于与妻儿团聚了,听她诉说拖儿带女逃难的种种苦情,他对斯、傅两位恩人拯救家人于生死关头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好不容易家人相聚几日,就又忙着回印缅战场了。</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曹艺在缅甸得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喜讯。8月18日率辎汽六团凯旋归国。</p><p class="ql-block">曹艺从全国学生抗日救国总会干事到中国远征军少将团长,南征北战十四年,轮迹祖国大地,驰骋印缅战场,以青春和热血酣畅淋漓地书写了家国情怀。他平生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以马前卒的身份,全过程,多方位地参与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悲壮的一次战争一一中国抗日战争。</p> <p class="ql-block">1949年3月,曹艺受命到金华,与中共地下党单线联系人候文理,一起策动国军203师起义。</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曹艺以师参谋长的名义,率国军203师约4000人起义。</p> <p class="ql-block">文坛留痕</p><p class="ql-block">三十年代的青年作家</p><p class="ql-block">曹艺三十年代就涉足文坛,崭露头角。与二哥曹聚仁齐心协力办《涛声》,是主要撰稿人之一,发刋83期,他撰稿89篇,《涛声》发行后良好的社会效应,引许多文人关注,使曹艺与鲁迅、陈望道、陶行知、林语堂等文人都有接触,鲁迅也为《涛声》写过几篇稿,他还说:"在《涛声》常能看到赤膊打仗拼死拼活的文章。"曹艺就是赤膊勇士之一。</p><p class="ql-block">曹艺常以李鯈为笔名,向《芒种》、《申报.自由谈》、《立报.林言》投稿,发表文笔犀利,切中时弊的文章,年轻又多产的曹艺已以文扬名了,被誉为"三十年代青年作家"。其中《吸血虫》、《死所》、《不动姿势》《吼》等五篇杂文,1985年入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一一杂文选》(198一一202页);《南口的苹果》1990年入选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散文鉴赏文库》(143页)并有名家赏析;《蚊子》入选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杂文鉴赏辞典》(571页)并有名家赏析。现代人阅读他那锋芒初露的文章,也为"三十年代青年作家"的作品赞叹!</p> <p class="ql-block">印缅战场的军旅文人</p><p class="ql-block">在印缅原始森林中,虽然偶能目睹蛇象大战的奇观,但长期艰苦单调枯燥的异国他乡生活,年轻的驾驶兵难免会产生海外孤儿的伤感。为了把这些精力过盛、脑子灵活的小伙子引向正道,曹艺深入各营连,物色爱好文体的官兵,组织《征轮》壁报、编印《笔征轮》期刋、组织了征轮篮球、排球队和征轮剧团,官兵们还自制乐器和道具,自编自演话剧和 京戏,军旅中还出了个印度梅兰芳呢。</p><p class="ql-block">曹艺还兼任《重庆大公报》特约记者,华文《印度日报》"征轮“副刋的主编。华文《印度日报》"征轮"副刋成了辎汽六团的重要宣传阵地。由于他经常撰稿,被誉为"军旅文人"。</p> <p class="ql-block">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原始森林军旅中的远征战士乡愁锐减,团结抗日的士气高涨,打回祖国去的信心倍增。</p><p class="ql-block">1944年2月,史迪威将军亲自署名为辎汽六团颁发通令嘉奖。兄弟部队都相继效仿。</p> <p class="ql-block">給后人留下真实的历史</p><p class="ql-block">1979年曹艺调任南京市政协驻会委员,文史办副主任;为了给后人留下真实的历史,他以一贯严谨求实的作风,更加细致的收集整理文史资料。无论寒冬酷暑,他都在为中国新闻海外《金陵忆旧》栏目《南京日报》、《爱国报》、《周末报》文史资料研究刋笔耕不辍地"还约稿债"。</p><p class="ql-block">他被《江苏省黄埔同学会》、《江苏省鲁迅研究会》、《史迪威研究会》等多家研究会聘为委员或理事。他都不顾年老体弱,积极参加研讨会发言或撰文。</p> <p class="ql-block">文革中曹艺被金华文攻武卫指挥部非法关押七个月,严刑迫供"伪203师是假起义",他坚持如实写和中共地下党卧底候文理俩人策划起义的详细经过,并且严肃指出:"你们不要编造假起义的错案“。关押期曹艺淡然处置迫供,利用废旧纸写下了近6万字的长文《瑩光纪程》。</p><p class="ql-block">撰写《忆忻口,话当年》、《忆李鸿将军》、《缅怀斯立将军》等八篇抗战回忆录,都已入编《江苏黄埔》、《民国春秋》、《八路军研究资料》、《东北义勇军研究资料》等杂志中。1993年3月,曹艺受邀参加在重庆召开的《记念史迪威将军诞辰110周年暨史迪威研究中心成立招待会》。</p><p class="ql-block">撰写的《跟随史迪威战斗在印缅战场》入编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史迪威与中国》和团结出版社出版的《自古征战几人回,亲历滇缅战场》两本书中。</p> <p class="ql-block">生平知己</p><p class="ql-block">曹艺和二哥曹聚仁是超过兄弟手足情的生平知己。</p><p class="ql-block">1930年曹艺被明令通缉,避难潜至上海,穷无所归时,曹聚仁不怕惹祸受累,没有二话,收留了四年。兄弟俩配合默契,撰稿、排版、校对、发行,把《涛声》办得有声有色。</p><p class="ql-block">日本侵华期间,一个冒着枪林弹雨辗转在各大抗日战场找新闻的战地记者曹聚仁,一个轮迹祖国大地,为各战役保障军需的辎汽团长曹艺,兄弟俩偶尔在战场相逢了,互相会心地鼓励一番后就匆匆离别。</p><p class="ql-block">1945年1月28日,在印缅边境畹町举行中印公路通车典礼中,曹艺和联络官在组织好的第一组满载着各国援华的抗战物资 ,准备开往国内抗日战场的车队旁,欣慰微笑的相片 ,入编曹聚仁和舒宗侨合著《中国抗战画史》第689页,成为被多国盗版后博物馆珍藏的史料。</p><p class="ql-block">1950年8月,曹艺趁奉命策反原国民党联勤总部几位上司起义之机,陪同二哥南下香港。到香港不到一周,曹艺办完南来任务,曹聚仁的"我从光明中来"这《南来篇》开宗名义的第一句话已经见报了,兄弟俩彻夜畅谈后离别。</p><p class="ql-block">1956年7月,曹聚仁为和平统一祖国回大陆采访,与供职于交通部的曹艺在北京重逢,兄弟俩虽然分别已六年,但是见面一声"二哥“,一声"四弟",就互相什么都懂了。之后互相之间的二百多封书信往来,都包含着“我懂你“的心迹。</p> <p class="ql-block">晚年的曹艺潜心研究鲁迅和曹聚仁,撰写的《无限绮想忆不真》《追念鲁迅先生》等十篇文章,于2000年1月已入编由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和上海鲁迅纪念馆主编的《曹聚仁先生纪念集》书中。为了在大陆出版曹聚仁著作,曹艺四处奔波,多方交涉,令滇女熬夜手抄《我与我的世界》,直接交到南京师范大学《教学资料》主编姚北桦手中,姚主编鼎力相助,在《教学资料》首刋后,又托姚主编把曹聚仁的文章,带到文革后首次文代会上,在周扬关心下,1982年《我与我的世界》终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批量出版。</p> <p class="ql-block">为了用实物更生动有力让后人读懂抗日战争这段历史,1994年5月曹艺把珍藏多年远征军记念品(见下图及说明)捐赠给了重庆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曹艺抗战十四年戎马倥偬中,一笔一笔记录下来,带着血与火的,已初步分类装订,准备晚年有时间了来慢慢整理的实录巨著《征轮尘影录》和在忻口战役中被机枪扫射留下十一处弹痕的大衣,都在文革中被红卫兵焚毁。</p><p class="ql-block">1995年曹艺把生平知己二哥的220封信和2000余册书籍捐赠给浦江曹聚仁资料馆。</p> <p class="ql-block">坚定的信仰执着的追求</p><p class="ql-block">1947年10月,曹艺任联勤总司令部副司令;</p><p class="ql-block">1948年4月,改为南京军运指挥部副指挥</p><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曹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后勤部参议,解放金华后,转战解放大西南;</p><p class="ql-block">1950年8月,曹艺任交通部专员;</p><p class="ql-block">1951年7月曹艺代表交通部参加民族交易会,受到毛主席接见,晚上还和毛主席一起看戏;</p><p class="ql-block">1952年11月调交通部教育司工作;</p><p class="ql-block">1955年7月一1956年5月的"审干运动"中,因在特别环境,以特别身份,完成特别使命的历史,曹艺被划成"历史反革命",入狱十个月。在卓越的隐蔽战线老首长李克农上将的质疑下,公安部罗瑞卿主持复查核实确认搞错了 ,在周恩未总理亲自过问下,才使历史正本清源。</p><p class="ql-block">曹艺这自命“伟大时代的小人物",无论命运怎样跌宕起伏,他都能忍辱负重,无怨无悔。这缘于他坚定的信仰,执着的追求,炼狱般的经历:他的入团介绍人张新锦于"4.12“中牺牲;他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明令通缉追捕;又被发小出卖在押宪兵三团两次陪绑上刑场;战友胡让梨在策动203师起义过程中被杀;最亲密的战友中共地下党单线联系人候文理在台湾做敌工时遇难……他的人生是在烈士一路陪伴下走过来的。每当子女因受株连回家抱怨时,他总是心平气和地开导我们:“受点委屈算什么?与那些抛家别子干革命,连新中国成立那一天都没看到的先烈相比,我们什么都该看得开。”</p> <p class="ql-block">对组织负责、对战友负责。</p><p class="ql-block">在左雾迷漫的岁月中,经常被"运动"的曹艺,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和得失,对战友的政治生命及其后代的生活却十分牵掛。得知候文理的妻子儿女被打成“敌特家属",出于对组织负责,对战友负责,他不顾自己身处逆境,挺身而出为候文理特别党员身份作证,写信给民政部袁血卒副部长为候的家属平反。</p><p class="ql-block">候文理和曹艺一起策划国军203师起义后,受命去台湾做敌工,不幸于1957年暴露后牺牲。</p><p class="ql-block">2015年国家民政部追认候文理同志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2016年国家民政部在西安革命烈士陵园,为候文理同志举行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暨敌工战线新兵宣誓仪式。</p><p class="ql-block">安微电视台以候文理和曹艺在金华策划国军203师起义这段历史和人物为原型,拍摄三集国产谍战纪录片,2016年《隐秘战士》被国家新闻广电总局推荐为优秀国产纪录片。</p> <p class="ql-block">终身践行"立志,求实,学做真人"校训的蒋畈育才学子,浙江省委党校校刋主编项鲁天,以其对共产主义的坚贞信仰,博览群书后对马列理论结合中国实践的深层次思考。文革初期就识破四人帮祸国殃民的罪恶行径,勇敢撰文迸击,招来了杀身之祸,他是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饮弹走向信仰和生命终点的。</p><p class="ql-block">缘于对理想和信仰同出一辙的执着和追求,父亲曹艺对为了信仰视死如归的项鲁天有超出常人的理解,杀灭信仰的槍声响后,父亲含泪挥笔作诗抒怀:</p><p class="ql-block">昨日杭城血染风,</p><p class="ql-block">风过平湖古今同,</p><p class="ql-block">但有马列精魂在,</p><p class="ql-block">不信今朝死无声!</p><p class="ql-block">年逾古稀的父亲怀揣着项鲁天研读马列著作时留下探索足迹的六百张学习卡片,步履蹣跚地开始了到杭州、到北京为他的平反昭雪的漫漫上访之路。直1983年浙江省高级法院下文宣告:"项鲁天无罪,予以平反”;浙江省委党校下文明确:“恢复项鲁天同志党籍,恢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待遇,善办后事。"父亲才安下心来。</p><p class="ql-block">家乡父老为家乡出了项鲁天这样的"硬骨头“而感到自豪,自发地把他请进梅江革命烈士纪念馆,供子孙后代瞻仰。</p> <p class="ql-block">到重庆参加史迪威研讨会后,曹艺到华蓥山矿区女儿家小住,矿长陪同到矿井深处采煤工作面,体察了矿工辛勤劳作场面后,郑重其事地对女儿说:"煤矿工人确实很辛苦,你要认真给他们看病。“</p><p class="ql-block">趁散步玩成语接龙游戏之机,幽默地讲为人处事他喜欢雪中雪中送炭,不喜欢落井下石。</p><p class="ql-block">带兵惯了的他特重视军容风纪,有头发翘起了,马上要"把这几根拗毛剪掉"。</p> <p class="ql-block">为振兴家乡教育奔走呼号</p><p class="ql-block">岁月沧桑,历史沿革中蒋畈育才曾合併或停办,创始人墓园被炸,作为曹梦岐的儿子,曹艺对家乡的教育事业特别上心,如实上书报告中央,在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关心和兰溪市政府支持下,1987年在蒋畈旁边的近外阳重建了育才小学。在侄孙女陪同下,巡视了重建的育才小学,欣然命笔写下了老育才的办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2010年近外阳育才停办,曹家后人受乡亲委托,走访了兰溪市政府,市委书记宋子恒明确告知:"为了安全办学,停办村校是全省统一的政府行为,基于蒋畈育才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在梅江老百姓中有口皆碑,经网上广泛征求民意,市党政领导慎重研究决定,把正在基建的市区一学校命名为育才,为弘扬蒋畈精神,将在校内立曹梦岐塑像,设校史陈列室……"大家很快达成共识后还一起参观了基建中的校园。</p><p class="ql-block">2011年9月,师资雄厚,设备齐全的兰溪育才中学正式启用。</p> <p class="ql-block">在重建育才的同时,也修复了育才创始人曹梦岐墓园。</p><p class="ql-block">由老育才教师,著名儿童文学家洪汛涛亲笔书写的育才学园创始人曹梦岐纪念碑矗立墓园中。</p><p class="ql-block">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育才创始人曹梦岐,吸引着无数慕名而来的拜谒者。</p><p class="ql-block">由工人日报主任记者柳白写的育才创始人墓碑记侧立墓园中。</p><p class="ql-block">经常有为“挖掘育才校史文化,弘扬蒋畈精神"的热心曹研乡亲,来这里现场研讨。</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家乡出現了一批热心的曹研人士,为挖掘育才校史文化,弘扬蒋畈精神,收集整理了大批实物和文字资料,分别在兰溪育才中学和蒋畈村,设立了图文并茂的曹梦岐事迹陈列室和曹聚仁事迹陈列馆,建党百年纪念专栏,蒋畈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了战友会、同学会、学生春遊的最佳选择地。</p> <p class="ql-block">省立一中,是曹艺接触马列主义,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信仰起步的地方,九十高龄了还要儿子陪伴参加百年校庆,在纪念碑前他感慨万千,永远感恩当年的引路人!</p> <p class="ql-block">2000年8月21日,曹艺走到了无悔闯了一世纪的人生终点,8月27日南京市政协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告别仪式,政协秘书长陈五一致悼词:"曹艺同志从年轻时就投入革命,由于工作需要频繁变动工作岗位,他识大体顾大局,胸襟开阔,从不计较个人待遇和名利,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光明磊落,清正廉洁。我们要学习他胸怀坦荡,不计得失的优秀品质,严于律已,宽厚待人的高尚情操……"我向来自故乡浦江、兰溪的党政领导、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代表、亲友们致完答谢辞,送父亲远行后,一直沉浸在自责内疚的痛苦中。</p> <p class="ql-block">历史没有忘记他。</p><p class="ql-block">在腾冲的中国远征军名录墙上,铭刻着曹艺的名字。</p><p class="ql-block">腾冲的国殇园内,墙上掛着曹艺将军组织的第一支车队在中印公路通车典礼上,和把积压在印缅的各国援华抗战物资运到昆明的两张相片。</p> <p class="ql-block">祖国没有忘记他</p><p class="ql-block">2005年2015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分别都给父亲颁发了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七十周年纪念章,还给母亲送来慰问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12日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栏目,专题播放黄埔百年“铁血英才",讲述了曹艺将军戎马倥偬的传奇人生。节目的结束语:这位潜伏敌营十数载的英才曹聚义,终于归队。革命者以信仰和智慧在历史的激流中砥砺前行,象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家乡人民没有忘记他</p><p class="ql-block">建党百年之际,聚仁村在刘源溪畔矗立着聚仁村第一位中共党员曹艺的简历专栏,蒋畈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父亲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家国情怀已成为曹家人的基因,定将代代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