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李金霞</p><p class="ql-block">写下这个题目,诚恐诚慌。我知道,函谷关不是我的,但她却又是我的。虽然我只是沧海一只蝼蚁,但她的巍峨苍劲、包容含蓄足以拥我入怀。被她爱着、育着、化着、行着、动着……生命的分分秒秒就在这一呼一吸间觉知、觉醒、觉悟。</p><p class="ql-block">我的函谷关,她名气之大,大得足以让天地赞与、万物融化!每一个生命,都会以最虔诚的姿态朝拜她、敬仰她、爱戴她!</p><p class="ql-block">一回回,一次次,躺在她怀抱仰望星空、享受温情。那些个穿越,何止“百二山河壮帝畿,关门何事更开迟!”</p><p class="ql-block">一个紫气东来的日子,她迎来了老聃,老人家用毕生心血为人类搭建了一座道德高峰、智慧大桥。于是乎,她的雅名撼动了天地,惊讶了河川!朝朝代代,代代朝朝,以文化的名义,以道家的根基,把文明繁衍、把哲学演绎、把大道修持!</p><p class="ql-block">我这个微小的蝼蚁,也在“有无”、“柔弱”、“不争”、“小国寡民”、“无为”等等词条中游走……一年又一年,沉淀了丰姿,优化了思考,点亮了心胸。</p><p class="ql-block">在这个阳春三月,我来了!来得匆匆,来得庄重,来得心怡。没有在人群晃动,而是沿着秦人码头一路向北。涧水和我一样,平稳缓行。我们像久别重逢的小情人,脉脉相望。几只水鸭点缀了眸子。哗然间,舒展了心魄!“上善若水”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眼前明媚的阳光、灿烂的心境。</p><p class="ql-block">脚下竟然弹出:“我在函谷关,你在哪里?”、“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在等”……多么深情的召唤!禁不住泪流满面!这尘世,这凡间,怎经得住这样的纯真,这样的一往情深!即使千难万险,也要跋山涉水,只为看你一眼……</p><p class="ql-block">吊桥,以她特有的仙气悬挂空中。徐甲牵着马,老聃倒骑青牛,沿着这条直通函谷关的道来了!此刻,云雾缭绕,紫气翩飞……上天派来的贤者、智者,拯救者,画面缓缓拉开……视线模糊,只能听到尹喜的挽留、恳求、挚言……</p><p class="ql-block">老人感动了,坐石桌前,肺腑泼墨……洋洋五千言,洒洒留人间。拉长眼睛,望着屹立天地间的老人,我双手合十,默默念着: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字字句句,满是期望,满是期待,满是规劝,满是真情!人啊,为何就不听从呢?为何明知故犯呢?如果普天下皆能依照老人家的挚语行事,还会有那么多的明争暗斗、是是非非、抑抑郁郁吗?</p><p class="ql-block">突然想起爱默生说,“我们对人生有种种期许,却从未真正生活过。”我想他所谓的期许,或许就是欲望、贪婪吧。“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值此规律,岂可不循;至此年纪,复归于璞,复归于婴儿。</p><p class="ql-block">东去,帛书般的路面立眼前,细看才发现是全本《道德经》经文啊!这阵容、这壮举让我热血沸腾!跪在地上,一字字抚摸、一章章默念,忍不住小声吟诵……浸醉其中,旁若无人。忽听“嗡嗡”声响,抬头竟是一架无人机。赶紧站起。</p><p class="ql-block">回头一望,那人头戴太阳帽,脏兮兮的,后脑勺还扎一马尾辫,有点儿怪异。顺口问道:“小伙子,您与众不同,来自何方呢?喜欢《道德经》?”</p><p class="ql-block">“大姐,谢谢您的仁心,老远就看到您啦。我喜欢骑行,从东边来,打算去西藏,途经函谷关,就来看看。”</p><p class="ql-block">“哦!在此一观,有何感受?”</p><p class="ql-block">“大姐,不瞒您说,我没上过多少学,但偏偏就喜欢旅行、古遗迹,这已是第二次去西藏。上次路过函谷关,遗憾没来,这次绝不能放过。虽然研究过函谷关,读过《道德经》,但今天站在这里,似乎很无知……大姐,您是灵宝人吗?”</p><p class="ql-block">在这一问一答中,话语多起来。小伙子问了几个很有分量的问题,我尽己所知,毫无保留。他还把自己到函谷关写的一首古诗给我看,虽说不合律,但意境甚好!鼓励小伙子,就这样写吧!一定会越写越好。</p><p class="ql-block">天空蓝蓝的,没有一丝风。我们就站在这两千五百年前老子入关的道上随风话语。望着小伙子蓬乱的头发,帽子上一道道干了的汗渍,我不敢想象,他每天怎么吃、怎么睡?但就这么执着、这么洒脱、这么虔诚追寻自己心中那个“道”。由此,我想到了达摩、玄奘、丘处机、弘一法师等一串串名字……曾经,我被《老子传奇》感动地爱上《道德经》;被《孔子》感动地爱上《论语》、《大学》、《中庸》、《易经》;在《诗经》中一次次畅游,一次次回归,一次次穿越……竟然莫名其妙生出:我想和他们那样,清清欢欢,虔诚弘道。这个想法,迥异吗?无数次问自己。</p><p class="ql-block">今天,面对这位小伙子,我是懦弱的。根本没有勇气遵循内心那个“道”,更谈不上践行。与其纠结,不如就这样慢慢走着。临了,我吟了一章《道德经》,算是别礼吧。小伙子很满足,笑着说:“大姐,今天过函谷关,最大的收获是遇见了您!来日方长,后悔有期。”真好,所有的遇见都是缘分。</p><p class="ql-block">小伙子骑着载满行李的自行车远去了,没有春风马蹄的欢跃,却有着意志坚定的思索……望着远去的背影,感动之余,有些潮湿。不是悲悯,而是敬佩。行走山水,游历大川,感知自然,心存敬畏,这何尝不是一种生活呢!</p><p class="ql-block">“大道泛兮,岂可左右……”不正是中国人“中和”的智慧吗?一瞬间完全明了。这是老人家的点化,我深信不疑。</p><p class="ql-block">再一次蹲下来,寻觅帛书上还未读完的经文。春风从涧河走来,贴着我的脸。耳畔响起“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p><p class="ql-block">“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在等”。我不知在等谁,但我深信,一定能等到同道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